杨朔

- 姓名:杨朔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东省蓬莱县人
- 出生日期:1913年4月28日
- 逝世日期:1968年8月3日
- 民族族群:
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省蓬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东北哈尔滨学习外国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同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写了不少古体诗词。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革命,写了许多散文和特写,第二年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写的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在广州《救亡日报》上发表。1939年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从此便留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随八路军转战于晋东南、冀南、冀中、晋察冀边区、晋西北根据地之间,写了一些歌颂抗日英雄人物和壮烈事迹的通讯报道,如《征尘》、《火并》、《风暴》、《铁骑兵》等,还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均收在《月黑夜》(1949年,三联书店)里。1942年春从敌后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三年多,参加了整风运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宣化龙烟铁矿深入生活,写了反映矿工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1949年,新华书店辽东分店)。解放战争时期,转入晋察冀野战军,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并在师政治部担任过领导工作,参加过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一时期写了主要反映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黑线》(1950年,群益出版社),中篇小说《北线》(1949年,新华书店)和《望南山》(1949年,天下图书公司)。1949年转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写了表现某铁道兵团为解放江南英勇斗争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1951年,工人出版社)。1950年10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写了一部反映铁路工人抗美援朝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歌颂了中朝人民在并肩作战中结成的兄弟般的情谊,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建国初期文学上的一大收获;还写了一些通讯特写,大都收集在《鸭绿江南北》(1951年,天下图书公司)和《万古青春》(195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两个集子中。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作者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4年回国后转到中国作协,历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成员。1953年至1955年曾先后到大西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写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赞歌《西北旅途散记》、《石油城》、《厦门港的风浪》等散文和通讯(收在《铁骑兵》中)。还写了一本青少年读物《雪花飘飘》。从1956年后,曾先后到印度参加亚洲作家会议,到苏联参加第一次亚非作家会议,并多次参加在欧、亚、非三洲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从事人民外交工作,担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亚非人民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常驻开罗),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这期间写有反映亚非人民生活的优秀散文,收入散文集《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海市》、《生命泉》(均为作家出版社出版),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洗兵马》上卷《风雨》。他的作品选集还有《中国人民的脚步声》(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大旗》(1959年,作家出版社)。杨朔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优秀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战斗性,放得开,又收得住,既写美丽的风光,又写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精炼,有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如《雪浪花》、《荔枝蜜》、《樱花雨》、《海市》、《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68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此外,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杨朔选集》。
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
钱基博著,1937至1938年间发表于《国命旬刊》,在《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中,钱基博将克氏兵法大旨概括为三点:(1)战争之道,尤贵迅速决胜;(2)战略无妨政略,外交以辅军事;(3)操纵敌国之舆论,以煽诱敌国之人心,使之厌战而自为瓦解。本书编译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山维兹军事思想之精粹,博引中国古代兵家典籍以印证,发其大义,明其蕴奥,乃钱氏论兵法之精者。
火龙神器阵法
中国明代焦玉(生卒年不详)著。明代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专著。1350年左右,各种火器已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制作工艺水平极低。焦玉鉴于此,收集整理了各种制药配方,研究了各种火器的使用原则,撰写成书,于永乐十年(1412)发表。作者当时曾按书中制法制造了40余条火龙枪,促成了明朝军队在战争中的获胜,因而朝廷封他为大元帅,授东宁伯爵位。该书详细记述了火药配制、火器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按照作者的介绍,明代以后的火药成份由复杂到简单,配制更趋合理,提高了速燃性,增大了威力。火器也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引信发火枪、火药发射枪、水雷、旋转发射炮等先进火器。在使用方法上,形成了火器、兵力、阵法三者紧密结合,与气象、地形相适应的战术,充分发挥了火器的攻击能力。该书反映了明清军事技术的发展概况,发展了宋代火药制作和使用的理论,为中国和世界的火器战术运用开拓了路子,对后来火器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火器技术书籍的出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存有明刻本《火龙神书》,清抄本《火龙神器阵法》。
盘珠集胎产症治
妇产科著作。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三卷。洁字西亭,雯字淡宁,炜字缉庵。此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卷上列胎前诸症,凡三十四症; 卷中列产后诸症,凡六十一症; 卷下列胎产治疗方剂,凡二百五十三首。所列方剂包括补剂、散剂、攻剂、热剂、和剂,亦包括胎前、产后备用方。作者对妇产科有临床经验,所述诸症及治疗方剂均有参考价值。有 《中国医学大成》本。
太上三元法
全称《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道教书。记载三元日谢罪条例。据《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道士有)三元斋: 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愆罪焉。”收入《道藏》第一百九十二册。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李峘之侄。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士林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东人、西人、南人、北人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壬辰倭乱爆发,李昖逃亡鸭绿江边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光海君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
史佚书
一卷。周尹佚 (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 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王时人,杜预认为是武王太史。可能佚在周文、武王时任太史,成康时仍在世。《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注有《尹佚》二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皆不著录。清人马国翰从《左传》、《国语》、《逸周书》、《说苑》、《淮南子》诸书辑为一卷。清孙诒让认为马国翰仅录 《左传》、《逸周书》所载史佚语及遗事数条,“无由定其为二卷之佚也。”又据《吕氏春秋》记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又,有人将佚与太公、周、召列为四圣,言可为法,故《汉书·艺文志》以佚为墨家之首。该书现存的主要版本是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