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

- 姓名:吴浊流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
- 出生日期:1900.6.2
- 逝世日期:1976.10.7.
- 民族族群:
吴浊流(1900.6.2-1976.10.7.),作家。原名吴建田,笔名吴饶畊。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祖籍广东焦岭县。少年时受日语教育。毕业于新埔公学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后改为台北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曾做过教谕(教育部小官),当过小学教员,1927年参加苗栗诗社,1932年参加大新吟社。1940年郡督学公然凌辱教员,他非常愤慨,立即辞去教职,结束了19年的教师生涯,随即赴南京,任《大陆新报》记者,因对汪精卫伪政权的不满和失望,于1941年返回台湾,先后任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新生报》、《民报》记者。1964年他创办了《台湾文艺》,到他逝世时共出版了52期。1966年他任“台湾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专员。1969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独自设立“吴浊流文学奖”。在主持《台湾文艺》和“吴浊流文学奖”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环游世界80天,在返台途中路经澳门时,翘首远眺祖国的山川和城镇,写下了不少抒发怀念故国之情的诗篇。1976年病逝于台湾。吴浊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 (1962年台湾华南出版社中文版初版)、《遥远的路》 (1968年刊载于《台湾日报》副刊上,是《亚细亚的孤儿》的续篇)、《无花果》 (自传体小说,1969年写成),短篇小说集《功狗》、《疮疤集》、(1963年集文书局),诗集《浊流千草集》以及《吴浊流全集》(共六册,张良泽编)等。吴浊流和赖和、杨逵是同属于一个时代的作家,他虽没有象赖和和杨逵一样直接参加政治斗争,但他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在日据时代和台湾人民一样,深受过日本军阀的凌辱和迫害,民族意识很强。他没有向旧思想旧势力低头,也没有向现实妥协,而用严峻的眼光注视周围的客观现实,满怀悲愤、坚韧不拔地从事小说创作。这种思想和经历,就形成了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强烈的社会性,浓郁的乡土色彩和深刻的讽刺力量。吴浊流的作品从抗日战争爆发到70年代台湾社会历史的面貌。他的作品可分为前后期。前期作品都是以日据时代的生活为背景,描写那时台湾人民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的命运,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正人君子”、御用绅士的丑恶嘴脸。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先生妈》和《亚细亚的孤儿》。《先生妈》写成于1944年,作者以讽刺和诙谐的笔触,揭露日本侵略者御用绅士钱新发的虚伪和奴才性,同时塑造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母亲形象。作者把美与丑对照起来描写,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原名《胡志明》,后改为《胡太明》,写于1943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以日文发表,后才译成中文。日据时期吴浊流是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写这篇作品的。《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的一部力作,也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主角胡太明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反映出日据时代台湾人民精神上的痛苦、悲愤,和生活的苦难与辛酸,表达了台湾人民希望祖国强大,台湾人民不再做海外孤儿的愿望和理想。它被誉为“一部雄壮的叙事诗”。吴浊流在光复以后写的后期的作品,主要以反映战后的台湾社会为主,作品有《波茨坦科长》、《铜臭》 、《狡猿》、《三八泪》、《老姜更辣》、《黎明前的台湾》、《风雨窗前》、《幕后的支配者》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狡猿》,描写的是明湖村里一个在日据时代以吹牛角做巫师,藉神为幌子卖假药为生的江湖骗子江大头,在台湾光复后,如何平步青云,一跃变为乡代表、省议员,最后又由于官商勾结,琅珰入狱的过程。小说有力地揭露了光复后沉滓浮起的官僚政客的丑恶历史和狡猾手段。光复后他出版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孤帆》 (1959年黄河出版社) 、《泥泞》 (1971年林白出版社) ; 散文《东南亚漫遊记》 (1973年台湾文艺杂志社)、《风雨窗前》 (1958年文献书局) 、《谈西说东》 (1969年集文书局) ; 评论《台湾文艺与我》(1977年远行出版社) 、《黎明前的台湾》(1977年远行出版社)。后来成功大学张良泽教授又为他编了一套全集。他是台湾跨越日据时代和光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老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在台湾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代散文十五讲
《古代散文十五讲》分为上下编。上编按年代顺序,以我国古代散文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为主线,集中讲述历代散文的特点与演变,举例生动活泼,对深奥的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下编则将上编中提到的文章原文收录,详加注译,辅以精彩的评析。本书有助于读者提高对古代散文的鉴赏力,并从中取得阅读与写作的借鉴。
达摩洗髓易筋经
本书分原理源流、功法、辅助功法及附录功法三篇。洗髓易筋经内容丰富,熔释、道、儒三家之说于一炉,赅性命双修,内外兼备,刚柔相济于一法。对此功法如能勤而习之,恒而持之,锲而不舍,气功功力和气功境界,必能由浅入深,由低而高。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固然可期。《达摩洗髓易筋经》,原作周守儒, 少林空悟禅师嫡传。原书约十万字,插图五百多辐。除洗髓易筋经外,还收集了洗髓易筋经支流功法,为十二大劲、韦驮十二劲、操腹九冲图、立八段锦和坐十二段锦。【暂缺第三篇,末尾附pdf图片版下载】
昆仑奴传
传奇小说。唐裴铏所作《传奇》中的一篇。“昆仑”是唐代对今中印半岛和南洋群岛的一种泛称;“昆仑奴”是那一地区侨居中国者的通称。小说写崔生与某一大官僚家的歌姬红绡相恋,苦于门禁森严,无由相会。一个有异术的昆仑奴磨勒,不畏强暴,救出红绡,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当时豪门婢妾为了追求爱情幸福、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小说语言简洁,叙述婉转,颇具浪漫色彩。收在《太平广记》中。
天父诗
宣传太平天国道德的诗集。刊刻于1857年,共五百首,大部分为洪秀全所作,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以“正直善真”为根本原则,反对“邪曲恶假”,指出“人妖分别在邪正,邪些是妖正是人,邪些极贱正极贵,邪些该砍正该升。”(二)提出宫廷生活的道德规范,即炼正遵旨;姊妹和睦;虔诚欢喜;炼好心肠;炼好情面;炼好声气;不好眼毒;爱人如己。(三)人的思想、行为与幸福、快乐之间关系是:思想、行为“正直善真”,则人就应该获得幸福和快乐;思想、行为“邪曲恶假”,则人就当罚为痛苦和灾祸。(四)重新强调太平天国初提出的“十款天条”的伦理意义。人要奋发向上,扬善疾恶,而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要“遵条遵命”,谨慎行事。(五)提出了“四不”,即不要起歪心,不要起邪心,不要起奸心,不要起贪心。(六)要争取“十多”,即要功劳多,要享福多,要好心多,要贵气多,要好样多,要威风多,要暗好多,要光荣多,要真凭多,要尊贵多。(七)强调要爱人不要害人,指出“爱人爱自己”,“害人害自己”,善恶终有报等思想。(八)提出“四失天伦”论,即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部诗集反映了太平天国复杂而又重要的伦理思想。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简称大妙经,唐 达磨栖那译
鹿母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之本生谭,有广说、略说二本。内容系佛陀述说其过去世为鹿母时,生有二子。一日,鹿母不慎落于网中,因对其子关爱心切,故而向猎师请求允准其返所,将二子安顿妥当,即还来就死。后鹿母如言赴约,猎者为鹿母之笃守信义所感,遂释放鹿母归去,并告请国王,令禁狩猎,王亦感于鹿之仁义之行,终禁杀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