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闲暇处才是生活

    闲暇处才是生活

    《作者:梁实秋在忙碌与疲惫中 / 寻找心灵上的闲暇与自处,匆忙中,悠闲那么可贵。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与负重;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承担日常人伦的琐碎;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看得开、看得透;婚姻和家庭也不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 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闲暇处才是生活》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名篇。梁实秋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初看极其平淡、其实字字皆有其用,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愈是简单的道理往往愈难参透。

  • 雷峰宝卷

    雷峰宝卷

    《作者:佚名宝卷,一种讲唱文学形式,由唐代的变文和宋代和尚的说经发展而成。早期作品的题材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现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代普明和尚的作品。明代以后,取材一般民间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宝卷日益流行,有二百种以上,例如《梁山泊宝卷》、《土地宝卷》、《药名宝卷》等。佛家宣讲宝卷称“宣卷”,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曲艺。《雷峰宝卷》的开头和结局,写白蛇从仙界下凡,又从凡间被收伏而去,许宣则了却宿缘后,最后板依于佛门。宝卷把这种“天数”贯穿到了全部的故事情节之中,成为每一事件的夙因。

  • 语林

    语林

    《作者:裴启又名《裴启语林》、《裴子语林》。笔记。轶事小说集。十卷。东晋裴启撰于隆和年间(362—363)。记述汉魏以降至东晋帝王将相及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多有采录。晋尚玄谈,《语林》一出,风行一时。后因所载谢安言语不实,为安诋毁,渐告消佚,亡于隋。后世有辑本多种,鲁迅《古小说钩沉》综收众本,最为完备。《语林》所录,多为片断,文不成篇,然足以揭示社会名流生活、精神面貌。如《捉刀人》、《佯眠藏诈》道出曹操残忍、诡诈之态。又《王子猷雪夜访戴》,短小精悍,中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句,读来脍炙人口。《王敦与世儒议下都》、《羊

  • 鬼董

    鬼董

    《作者:佚名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撰人不详。旧本或题元人关汉卿撰,不确。本书有清乾隆年间刊本,未署撰人姓名。《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在收入本书时,均题宋人沈氏(名不详)撰。本书卷末有元人跋语1则,全文是:“《鬼董》五卷,得之毗陵杨道芳家。此只抄本,后有小序,零落不能详。其可考者云‘太学生沈’,又云‘孝、光时人,而关解元之所传也’。喜其叙事整比,虽涉怪而有据。故录置巾笥中以贻同好。泰定丙寅(即泰定三年·1326)清明日,临安钱孚跋。”《知不足斋丛书》本在此跋之后,又附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鲍廷博跋。鲍跋据钱跋所记,认

  • 金兰筏

    金兰筏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20回。无名氏撰;题“惜阴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每回后有署名顾天飞的评语。有藏于大连图书馆的旧刊本。明万历年间,杭州乡宦田华有子田中桂,多才好义,人称“小孟尝”,他娶虞按察之女虞赛玉为妻。洛阳书生元正文游西湖,与田中桂交好,但因见田中桂被光棍仇人九等诱以声色,不务正业,故不辞而别。仇人九等哄骗田中桂去扬州选美妾,半路抢走银子,又串通妓院,让田中桂日夜沉溺于声色之中,骗取钱财。此时其父田华做官时的旧案复发,家产被查抄,田中桂钱财一空,一文不名,其妻虞赛玉只能靠纺织谋生,旧友、帮闲个个星散,仇人九等人却靠田中

  • 台湾外纪

    台湾外纪

    《作者:江日升又名《台湾外志》。章回小说。清江日昇著。三十卷。叙明末郑芝龙,以海上劫掠为生,屡扰金门、厦门等地,崇祯年间受招安。受命剿灭刘香、李魁奇等海盗,并败荷兰兵,因功升都督。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福王立于南京,封芝龙平国公。未几福王败没,芝龙拥唐王于福州,子成功深得唐王宠信,赐以国姓。芝龙受洪承畴蛊惑,降清被挟北去,旋被杀。成功坚不投降,召集余部,继续抗清,南明桂王封其为延平郡王。成功屡胜清兵,进军长江,直逼南京。又率军击败荷兰兵,收复台湾,以台岛为抗清基地。郑成功病逝后,子经立,继续抗清,清廷剿抚间用,均无效。郑经

  • 一粒糖

    一粒糖

    《作者:丰子恺丰子恺先生的一部散文作品集,作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尊重一切生命,爱惜一切生命,于是字里行间渗透了生命诗性,让人暂离尘世,诗意栖居。 本书完整收录丰子恺饮食散文集,食材火候中充盈着哲思之美、幽默之美、童心之美。饮食散文之外,本书另收录了丰子恺谈儿女的散文数篇,语句俏皮生动,令人莞尔,尘念全抛。

  • 烟火人间

    烟火人间

    《作者:老舍老舍先生的作品集。全书涵盖主题包括爱情,婚姻,北漂生活,婆媳关系等,饱含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作为《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部《烟火人间》成为又一部老舍作品的珍藏纪念版。更有老树画画倾情献绘了八福精美插画。给白纸黑字之间,增添一抹色彩。《烟火人间》这本书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杂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们生存、命运的思考。这些文章或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轨迹,或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描摹生活见闻,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文笔细致入微,更贯穿着老舍先生一

  • 活着本来单纯

    活着本来单纯

    《作者:丰子恺丰子恺著。全面收录《渐》《大账簿》《梦痕》《给孩子们》等55篇经典佳作,一本书阅尽丰子恺散文精华。漫画原版复制,典雅可爱,采用特种纸印刷,色彩雅致,触感温润,可堪赏玩。有趣、 有心、有情的人生哲学。 在心情低谷时翻看,给人以温暖与悲悯;在事情顺境时闲读,又像一阵凉夜清风,不至昏头脑。 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 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 所谓单纯,不是幼稚的天真,而是一种超越了世故,知道人世间种种矛盾、种种问题,种种细微的心理计较。但超过这一层,一种超乎其上的平视,达观看待这个世界,然后游戏其间。这是非常豁达的心胸,一种超越

  • 过墟志

    过墟志

    《作者:佚名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清墅西逸叟(康熙间人)原作,毛祥麟(1815?—1874以后)改作。原作文繁,分上下二卷,篇前有康熙十五年(1676)作者自序,长期仅有钞本流传,文字已多异同。至光绪间始有印本,题名或作《过墟志感》。今见有《纪录汇编》、 《虞初广志》、《香艳丛书》等本。改作文简,结构亦有变动,不分卷, 更名《孀姝殊遇》,首见于毛祥麟《墨馀录》 (1870),又有《今古奇闻》等本。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中有王承福的话说: “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焉,又经过时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

  • 桃园

    桃园

    《作者:废名中国现代作家冯文炳的小说集。1928年出版,收小说20篇,散文4篇。集中的作品除了写乡村的生活之外,大部分写的都是城市小市民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讽刺的笔调,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揭露了市民生活的灰暗以及内心的庸俗,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思想。《桃园》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它虽然写的是王老夫与女儿阿毛的平静生活,但是由于阿毛的不幸死去,使整篇小说打破了田园诗的格调,而显示出浓重的悲剧色彩。整部集子笔法冷峻客观,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色彩,同时也流露出了悲观的情绪。

  • 秃秃大王

    秃秃大王

    《作者:张天翼中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33年。秃秃大王是个残忍、愚蠢、奇丑无比的大暴君。一天,他在打猎返宫途中偶遇美丽的农家少女干干,便威逼干干嫁给他。干干不从,秃秃大王就派兵把干干、她的父母,以及一些欠债的老百姓一起抓进秃秃宫,准备制成人肉丸子、人血酒吃掉他们。干干的弟弟冬哥儿和由君的女儿小明为救亲人便跑到小山坡上去求神仙,可是却被冒充的神仙欺骗和勒索。不久,冬哥儿也被骗入狱。小明在勇敢机智的小猫们的协助下捉住了秃秃大王的走狗大狮,又与不甘忍受迫害的众百姓一道冲进秃秃宫,将正在吃人肉喝人血的秃秃大王及其走狗狼兵

  • 汲冢琐语

    汲冢琐语

    《作者:佚名杂史体志怪小说,作者不详。为“汲冢书”之一种,至南宋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是辑佚本。有遗文20余则,较完整的只有十五、六则。成书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期以前。内容取材于历史又杂以浓厚的虚幻成分,侈谈梦验、祥妖、预言吉凶,多涉鬼神。表现形式是“残丛小语”,一事一则,内容不断变换,读来轻松有味。记事虽短,而首尾完整,着重写人物言行,颇能表达人物的特定情绪和形象的特征。如“晋冶氏女徒”,描写女奴美丽的梦幻,抒情味很浓;“豫让”条,描写豫让呼天而击衣,形象鲜明。历来把它看作志怪小说的开端。不仅后世小说多采载其事,干宝撰《搜神记》也

  • 金鸭帝国

    金鸭帝国

    《作者:张天翼长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42年,作者因病未能终篇。这部童话通过一个虚构的“金鸭帝国”的兴衰,象征性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发展史。很久以前,金鸭上帝创造出了金鸭帝国,将受宠者封王授爵,将失宠者沦为奴隶,从此,便出现了贫富之差。金鸭帝国的吃吃市有个人,自幼家贫,但他依靠种种卑劣的手段获得不义之财办起了大粪公司,成为一个暴发户,号称“大粪王”。他为了称霸市场,不惜卖身求荣,巴结官僚贵族,千方百计挤垮其它厂家。后来又与实力雄厚的香喷喷公司竞争不成,便合并为肥皂公司,共同垄断吃吃市的经济命脉,并将势力逐渐扩展延伸。随

  • 皇华纪闻

    皇华纪闻

    《作者:王士祯志人小说集,作者王士祯。书前有韩菼和作者侄王源序。韩菼序称此书为康熙二十三年作者奉命祭告南海,沿途见闻所作。王源序作于康熙二十九年,可知此书写作于康熙二十三年以后,书成于康熙二十九年之前。本书韩菼序、 《四库提要》及现存王渔洋遗书本均作四卷,唯王源序中称王士祯“因出所著《皇华纪闻》六卷, 命源序”,未知所据。现存有王渔洋遗书本、乾隆二十九年刻本。在王士祯的笔记中, 《皇华纪闻》故事内容较多。 韩菼说“读渔洋集而知诗,读是集而知史”。 《四库提要》云其书“多采小说地志之文,直录其事,无所考证,不及其《池北偶谈》诸

  • 犹及篇

    犹及篇

    《作者:佚名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千顷堂书目》题明杨名撰,入子部小说类,无卷数。今存有《盐邑志林》本,一卷,题明朱元弼撰,卷首有朱所作“引”。《丛书集成初编》本据《盐邑志林》本影印。朱元弼“引”称:“往予时有《犹及编》出入自随,所载俱盛德事。非真知灼见者不与也,不戒而为好事者持去,遂不复置于今且廿年。”后来他因“俗日益改”而复置此自随,“月书一事,不令有缺,或闻或见,或忆旧所闻见,足备鉴戒者,庶几警醒不自沉废云。”由此观之,朱原有《犹及编》已失,而此书成于万历乙巳(一六○五)年,是后来所记的“亦盛德事”,未知其原有《犹及

  •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日渐觉醒和分化。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林道静走过的道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她在未同群众、革命斗争结合前,只是徘徊在痛苦的歧路上,只有当她接触革命乃至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揭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与归宿。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苹、戴瑜等在白色恐怖下走着不同道路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群像。故

  • 芳菲之歌

    芳菲之歌

    《作者:杨沫当代长篇小说。杨沫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全书分为3部共74章,系《青春之歌》姊妹篇。书中着力描绘了柳明、曹鸿远、白士吾等一代青年人在抗日救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成长及分化,塑造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像。漂亮的少女柳明,是北平医学院的高材生。她生长在普通教师家庭,家境虽清贫,却倔强好学。由于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原因,她与清室后裔白士吾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正在这时,日本军队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炮声轰毁了柳明立志攀登医学高峰的梦。白士吾凭藉家庭的财力,竭力劝柳明去日本留学并与他完婚。与此同时,中

  • 英华之歌

    英华之歌

    《作者:杨沫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反映了敌我斗争与党内斗争的交织,特别是党内清查托派中“左”倾路线与反“左”倾路线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小说着力刻画了林道静正直、善良、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历经政治磨难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在爱情生活中的高尚品格。全书情节曲折生动,文笔细腻,激情洋溢,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比《青春之歌

  •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作者:杜鹏程长篇小说。杜鹏程著。1954年出版。作品在解放战争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的胜利历程,反映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必然趋势。全书以周大勇和他的英雄连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线索,描绘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运动战、九里山阻击战、沙家店歼灭战等各有特色的重要战役,在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中,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孙全厚、李诚等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特别是第一次在长篇小说中成功地刻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同志的感人形象,既表现了彭总作为杰出的军事

  •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

    《作者:刘知侠长篇小说。刘知侠著。写于1952年至1953年,1954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等,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忍受日军的屠杀和蹂躏,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委李正、队长刘洪、王强为首,组织了一支铁道游击队,同敌人进行勇敢斗争的故事,展示了游击队的产生、成长和壮大的过程。游击队员在枣庄、临城、津浦线上,捣洋行,打票车,扒铁路,拆炮楼,采取灵活多变、神速机密的行动,分化、瓦解、打击日军和伪军。同时,与当地农民武装相配合,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建立了微山湖游击

  • 都市风景线

    都市风景线

    《作者:刘呐鸥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作者刘呐鸥。1930年水沫书店出版,包括作者1928年至1929年写的短篇小说8篇,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运用适应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方法,着重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那种腐朽、靡烂、空虚、堕落的生活:他们把一切都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所谓纯真的爱情,只有逢场作戏,如《游戏》、《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有一两篇也接触到无产者的反抗和斗争,如《流》。他的小说在暴露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时,采取欣赏的态度,往往带有不健康的内容,但在运用新的形式和技巧方

  • 述异记

    述异记

    《作者:任昉古志怪小说集。任昉撰。现存本分上下两卷,共收文约300条。此书隋、唐目录书中未见著录,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2卷,任昉撰。全本皆附北宋庆历四年(1044)无名氏所撰序言,内称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于秘书,撰新《述异记》上下两卷”。《梁书》和《南史》任昉传亦称其家富藏书,“率多异本”。《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任昉《杂传》36卷,注云“本一百四十七卷(本传作247卷),亡”。看来任昉撰《述异记》是可能的。其著作权受怀疑,是因为其书唐以前未见著录,唐人类书引《述异记》多出自祖冲之所撰的同名之作,仅《初学记》引

  • 庐隐文集

    庐隐文集

    《作者:庐隐庐隐著。庐隐,1898年—1934年,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 “福州三大才女”。本书收 《或人的悲哀》《曼丽》等小说,散文,共计38篇。

  • 在潮神庙

    在潮神庙

    《作者:彭家煌现代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10月初版。列入“一角丛书”。小说描绘沿海小镇底层社会惊人的黑暗与污浊。贫病交迫的朋加,为了摆脱彻夜失眠的折磨,离家来到钱塘江畔的朋友处休养。朋加的友人在一所由破败的潮神庙改建的小学里当校长,由于工资菲薄,过着举债度日的生活。在这个肮脏贫穷的小镇上,朋加每天见到的是男子吸毒、姑娘卖身、夫妻殴斗,甚至连和尚也热衷于赌博和宿娼。这些丑恶的现象,在他忧郁的心灵上更增添了许多烦恼,使他感到“宇宙是愁惨的”,失眠症越发严重,终于逃离了潮神庙。作品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对

猜你喜欢的书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蔬菜、果品对人身体的作用。书中特别注明各种食物的反忌,其说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家本草中摘录而来。正如贾氏自序中所说的: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对各物的注疏皆损益相半,使人无所适从,所以自己专选其反忌汇成一书。但究其内容仍没有超出本草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等。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皇明本纪

皇明本纪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

相应相可经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