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日渐觉醒和分化。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林道静走过的道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她在未同群众、革命斗争结合前,只是徘徊在痛苦的歧路上,只有当她接触革命乃至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揭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与归宿。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苹、戴瑜等在白色恐怖下走着不同道路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群像。故

  • 芳菲之歌

    芳菲之歌

    《作者:杨沫当代长篇小说。杨沫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全书分为3部共74章,系《青春之歌》姊妹篇。书中着力描绘了柳明、曹鸿远、白士吾等一代青年人在抗日救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成长及分化,塑造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像。漂亮的少女柳明,是北平医学院的高材生。她生长在普通教师家庭,家境虽清贫,却倔强好学。由于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原因,她与清室后裔白士吾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正在这时,日本军队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炮声轰毁了柳明立志攀登医学高峰的梦。白士吾凭藉家庭的财力,竭力劝柳明去日本留学并与他完婚。与此同时,中

  • 英华之歌

    英华之歌

    《作者:杨沫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反映了敌我斗争与党内斗争的交织,特别是党内清查托派中“左”倾路线与反“左”倾路线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小说着力刻画了林道静正直、善良、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历经政治磨难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在爱情生活中的高尚品格。全书情节曲折生动,文笔细腻,激情洋溢,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比《青春之歌

  •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作者:杜鹏程长篇小说。杜鹏程著。1954年出版。作品在解放战争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的胜利历程,反映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必然趋势。全书以周大勇和他的英雄连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线索,描绘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运动战、九里山阻击战、沙家店歼灭战等各有特色的重要战役,在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中,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孙全厚、李诚等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特别是第一次在长篇小说中成功地刻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同志的感人形象,既表现了彭总作为杰出的军事

  •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

    《作者:刘知侠长篇小说。刘知侠著。写于1952年至1953年,1954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等,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忍受日军的屠杀和蹂躏,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委李正、队长刘洪、王强为首,组织了一支铁道游击队,同敌人进行勇敢斗争的故事,展示了游击队的产生、成长和壮大的过程。游击队员在枣庄、临城、津浦线上,捣洋行,打票车,扒铁路,拆炮楼,采取灵活多变、神速机密的行动,分化、瓦解、打击日军和伪军。同时,与当地农民武装相配合,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建立了微山湖游击

  • 都市风景线

    都市风景线

    《作者:刘呐鸥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作者刘呐鸥。1930年水沫书店出版,包括作者1928年至1929年写的短篇小说8篇,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运用适应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方法,着重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那种腐朽、靡烂、空虚、堕落的生活:他们把一切都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所谓纯真的爱情,只有逢场作戏,如《游戏》、《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有一两篇也接触到无产者的反抗和斗争,如《流》。他的小说在暴露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时,采取欣赏的态度,往往带有不健康的内容,但在运用新的形式和技巧方

  • 述异记

    述异记

    《作者:任昉古志怪小说集。任昉撰。现存本分上下两卷,共收文约300条。此书隋、唐目录书中未见著录,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2卷,任昉撰。全本皆附北宋庆历四年(1044)无名氏所撰序言,内称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于秘书,撰新《述异记》上下两卷”。《梁书》和《南史》任昉传亦称其家富藏书,“率多异本”。《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任昉《杂传》36卷,注云“本一百四十七卷(本传作247卷),亡”。看来任昉撰《述异记》是可能的。其著作权受怀疑,是因为其书唐以前未见著录,唐人类书引《述异记》多出自祖冲之所撰的同名之作,仅《初学记》引

  • 庐隐文集

    庐隐文集

    《作者:庐隐庐隐著。庐隐,1898年—1934年,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 “福州三大才女”。本书收 《或人的悲哀》《曼丽》等小说,散文,共计38篇。

  • 在潮神庙

    在潮神庙

    《作者:彭家煌现代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10月初版。列入“一角丛书”。小说描绘沿海小镇底层社会惊人的黑暗与污浊。贫病交迫的朋加,为了摆脱彻夜失眠的折磨,离家来到钱塘江畔的朋友处休养。朋加的友人在一所由破败的潮神庙改建的小学里当校长,由于工资菲薄,过着举债度日的生活。在这个肮脏贫穷的小镇上,朋加每天见到的是男子吸毒、姑娘卖身、夫妻殴斗,甚至连和尚也热衷于赌博和宿娼。这些丑恶的现象,在他忧郁的心灵上更增添了许多烦恼,使他感到“宇宙是愁惨的”,失眠症越发严重,终于逃离了潮神庙。作品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对

  • 喜讯

    喜讯

    《作者:彭家煌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文学》1934年2卷4号。写贫苦农民拔老爹盼望外出的儿子岛西出人头地、衣锦荣归,但最后得到的却是他被捕入狱的不祥消息,从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作品以反语命题,意在暗喻:在反动派统治之下,千万劳苦大众永远不可能盼到“喜讯”,只能得到“凶讯”,含意深切,发人深思。

  • 平淡的事

    平淡的事

    《作者:彭家煌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1929年5月,上海大东书局。描写一位受社会和经济压迫的医生仍无偿地为穷人看病的善良品德;

  • 火神庙的和尚

    火神庙的和尚

    《作者:废名短篇小说,废名著。《火神庙的和尚》写了一个叫金喜的和尚。他本是一个流浪汉在三十岁的时候流浪到了当地在好心人王四爹的关照下被荐到了庙里做和尚这一做就是三十年最后孤寂而死。他出家做和尚的初衷并不是一心归佛也只不过为生存、生计着想罢了。所以小说也并没有着力写金喜的“佛性”而是写出了他身上的日常生趣。小说选取了金喜后三十年中的生活片断来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和尚的日常生活状态写得很有生趣有时甚至能让我们忍俊不禁。但仔细品味后却有另一种滋味涌上心头。

  • 燃烧的荒地

    燃烧的荒地

    《作者:路翎长篇小说。路翎著。小说描写一个复仇的故事。三个出生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复仇者围绕着夺回被地主霸去的田产和世代冤仇的纠结, 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极其尖税的斗争。《燃烧的荒地》创作于1948年,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一个沉闷的村镇——兴隆场为背景,刻划了几个挣扎在崩溃边缘与命运决斗的底层人物——何秀英、张少清和主人公郭子龙,在他们身上展示出来的生命原始的强力,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悲壮而痛苦的漂泊流浪情怀,以及纠缠不休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形成了路翎小说特有的“情感结构模式”,而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强烈的生命意识集中体现

  • 洼地上的“战役”

    洼地上的“战役”

    《作者:路翎中国当代中篇小说。作者路翎。写于1953年,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3月号,编入《路翎小说选》。发表后曾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批判。小说通过朝鲜姑娘金圣姬和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之间纯朴的爱情的描写,反映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岁的新战士王应洪单纯、机灵,当他意识到善良、纯洁的金圣姬的爱情时,严格地遵守了革命纪律,十分珍惜这种纯朴的爱,却没有接受。但是这种感情鼓舞着他为祖国、为人民英勇作战,在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同时还塑造了班长王顺这一丰满、真实的形象,表现了蕴藏在战士和人民之中的饱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

  • 初雪

    初雪

    《作者:路翎短篇小说。作者路翎。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这是一篇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生活的作品。志愿军司机刘强和助理司机王德贵,奉命将一批朝鲜妇女儿童从前沿护送到后方。一路上,他俩机智地避开敌机的扫射轰炸,战胜了初冬雪夜的严寒、疲劳和伤痛,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小说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通过细腻的艺术刻画,表现了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感情世界和现实境况中,声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情谊。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作者:陈西滢中国现代作家陈西滢的散文集。其中的篇目首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后于1927年成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内收文74篇。在集中作者对于2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评价。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批评类,包括《粉刷毛厕》、《五卅惨案》、《中山先生大殡和我的感想》等篇,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国内外政治事件的态度;一是文明批评类,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冲突》、《罗曼·罗兰》、《中国精神文明》、《民众的戏剧》等篇。反映的是他对国内外文化现象的评价。整个集子文字晶莹透剔,流畅自如,具有从容淡泊的风格。

  • 垃圾

    垃圾

    《作者:彭家煌短篇小说。彭家煌(署名岛西)作,原载《无名文艺》1933年6月1期。写后方留守处的排长黎纯五患眼病求医的故事,在向全排士兵讲话时,他控诉了旧军队的黑暗罪恶:“革命革命,革来革去,没有革出什么,只是反而多革出一些贫民,一些残废”。劝告大家“要明白,要下一个决心,团结起来,打开眼睛,向着你们所认为对的方向,光明的方向,勇敢的向前冲去”。小说也嘲讽了江湖医生秦永扬的自私、势利。这一作品曾受到《无名文艺》主编叶紫的称赞,认为它“描写细致沉痛”、“词章隽永诙谐”,是一篇“生动的作品”。

  • 羽书

    羽书

    《作者:吴伯箫现代散文集。吴伯箫著。文化生活社1941年5月初版。收《话故都》、《马》、《羽书》、《我还没有看见长城》等散文18篇,为作者1933年至1936年间所写。作者依据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展开亲切的回忆和遐想,表现他对乡土、祖国和历史的眷恋。他多方铺排,纵笔挥洒,把自己所感受的生活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铺写山屋四季给人的种种情趣和“雪夜闭户读禁书”的快乐;漫话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力量;围绕家乡的马、啼晓鸡、灯笼、天冬草、萤一类习见的景物,描出一幅幅温馨的乡土风俗世态画;他话羽书,说长城,表达他对付强敌虎视的激

  • 猪肠子的悲哀

    猪肠子的悲哀

    《作者:张天翼短篇小说,张天翼著。1931年12月,张天翼以中学同学戴望舒为原型,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猪肠子”是叙述者“我”的中学同学,两人在车站偶遇。“猪肠子”在问候“我”时,说“你还记不记得同学都叫我猪肠子?那时候还有老鼠……你以后看见麻子没有——你看过他的诗么?”

  • 骆驼·尼采主义者与女人

    骆驼·尼采主义者与女人

    《作者:穆时英短篇小说,穆时英著。《骆驼·尼采主义者和女人》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其意涵的丰富性与矛盾性并未被篇幅限制,并且作者与男主人公选择的相似使本篇有一定的讨论空间。“灵魂是会变成骆驼的”——这便是男主人公沙色骆驼牌香烟不离手的原因。“骆驼”这一意象出自尼采《查拉图斯屈拉如是说》之三变,所谓“三变”,即指“骆驼”“狮子”“小孩”三种精神的转变,意在譬喻灵魂从承受重压发展到冲破束缚、毁灭一切并建立新价值的三种阶段。

  • 财主底儿女们

    财主底儿女们

    《作者:路翎长篇小说。路翎著。全书分成一、二两部,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作品以“一·二八”事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乱为背景,描写苏州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蒋捷三的家庭及其儿女们的复杂命运,反映了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腐朽与没落,又通过蒋家儿女的命运,对动乱时代中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作了一些探索。第一部主要写蒋家儿女为争夺家产的一场恶斗,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及其向资产阶级蜕变的复杂过程;第二部主要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抗战初期的曲折经历,并穿插着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中的悲剧命运。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复

  • 饥饿的郭素娥

    饥饿的郭素娥

    《作者:路翎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品着力塑造了郭素娥、张振山、魏海清3个人物。郭素娥是个强悍而美丽的农家姑娘,她的丈夫刘寿春是个年老多病、吸毒、好吃懒做的无赖。他逼郭素娥去卖淫,甚至要把她卖掉。原本大胆、泼辣、性欲强烈的郭素娥与强壮豪放的青年工人张振山热烈地相爱了。她要求同张振山远走高飞,到城里去做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她被丈夫当作物

  •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

    《作者:张天翼中篇小说。张天翼著。初收于1936年2月上海文学出版社初版《清明时节》;1943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小说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南方某小镇两个区董为买卖一块“风水宝地”而引起的一场勾心斗角的纠纷。“棋盘角”原是谢家的祖产,地中央埋着谢家的祖坟。由于生活日益困顿,谢老师只得以低价将地卖给另一区董罗二爷。卖出后, 谢老师又不甘吃亏,便狡猾地不迁祖坟。清明时节,谢氏兄弟前去上坟, 遭到罗家狗腿子的毒打;上罗家去说理,又被罗二爷辱骂出门。为了雪耻,谢老师暗中唆使三个“侉子兵”化装伏击罗二爷。事发后,谢老师唯恐遭殃,赶忙出

  • 在城市里

    在城市里

    《作者:张天翼《在城市里》以生活底层的小人物丁寿松为引,上演了一出生活在南方小镇的各色人物的悲剧人生。那些迷失在欲望的城市里,在麻将桌、酒桌上,茶馆酒楼甚至妓院里虚度光阴的空洞灵魂,他们的人生仿佛阴雨霉天里屋檐下单调又寂寞的水滴,滴着滴着就织成一张灰暗的网,叫人发闷,叫人绝望,在黑暗的漩涡里灭亡。作者冷峻、犀利的语言,像利剑一样直击我们的灵魂,笑过之后,才发现,里面也有你我的影子。

  • 牛车上

    牛车上

    《作者:萧红短篇小说。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10月《文季月刊》1卷5期。写一个女仆五云嫂的悲惨故事。五云嫂为了寻找当兵的丈夫,便背着孩子进城探询丈夫的下落,一路上饱尝艰辛,以至想跳河自杀。几个月后,轮船将一批逃兵送到城里来枪毙,但这批逃兵中却没有她的丈夫,因她的丈夫是逃兵的三个为首者之一,已被就地“正法”了。她孩子八岁后即被送进豆腐坊,她自己成了女佣。作品通过五云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军阀统治下的兵役给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小说采用主人公的回忆和讲述以及牛车上听故事人的反应,并运用悬念、倒叙等手法,生动地揭示了人

猜你喜欢的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所著。根据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一书手稿于1884年3~5月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先后被译成英、法、俄、 中、 日、意、波兰、丹麦、西班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有着巨大影响。全书共有两篇序言和9章。第一版序言简要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即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该书的第1、2章,叙述了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和婚姻家庭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对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和家庭形态发展顺序理论作了概括,并加以补充和发展;第3~9章,着重从社会经济基础方面论述了氏族制度产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及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根据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的实例,指出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氏族制度的解体到国家的形成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或途径,明确地提出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问题。同时,该书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批驳了国家是保护全体公民利益的超阶级力量的资产阶级观点,并预示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到来的光辉前景。该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的基本观点。正如列宁所说,它是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也由于它利用人类学的资料,阐述了人类学所注重的问题,并对现代人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故它也是现代人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发表于1991年,是“雷普利系列”的最后一本。 金盆洗手的雷普利和妻子海洛丝在法国的自家别墅中,过着优越安逸的半隐居生活,没想到一对美国夫妇的到来打乱了雷普利的生活。他们不仅知道雷普利的过往,更企图找到曾遭雷普利杀害的艺术家沉于附近河中的尸体。他们正在一步步挖掘雷普利不可告人的过去…… 法网恢恢,真的疏而不漏吗?雷普利每一次杀人,最后都能够幸运地继续逍遥法外,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制裁他吗? 在最终部的《水魅雷普利》中,海史密斯塑造出一对讨人厌又神经质的美国夫妻,来扰乱汤姆宁静的生活,来揭发汤姆自以为万事皆息的秘密。本书精彩程度不逊色于“犯罪小说天后——海史密斯”以往的水平,为雷普利系列写下完美的句点。

自然政治论

自然政治论

霍尔巴赫著。作者在《自然政治论》中从所谓的“自然法”的理论出发,对当时的国家制度、政府、社会、司法行政、外交政策和伦理道德诸方面,都进行了最无情的批判,同时也根据唯理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企图建立起一个“理性的王国”。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是现代人调节自身心理和人际互动的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年轻人收获心灵深处淡定、从容、静心的明灯;《弘一法师全集》是禅者、世人人赢得正念、正觉、正能量的禅宗入门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一套让文学小资、佛门学子都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汇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全部原创文字,分为佛学杂记卷、书信卷、文艺诗词卷三部分。出于风格方面的的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收录弘一法师的书法、绘画等非文字部分;出于严谨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把弘一法师对经文的注解作为《弘一法师全集》的一部分。

金液还丹百问诀

金液还丹百问诀

金液还丹百问诀,唐末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称李光玄于少室山遇玄寿先生,请问还丹之事,因记录而成此书。其书言外丹术,解答药物、术语、炼制方法等问题。认为还丹以「真一为基,铅汞相依,黄芽是本」。黄芽者,乃坎离相孕,金水相生,阴阳相交,铅汞造气所成之物。又称四黄八石五金皆非还丹至药,朱砂水银亦不成大药。李光玄另撰有《海客论》一书,内容与本篇大致相同,但文字较多。

法常住经

法常住经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