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
  • 姓名:兰陵笑笑生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兰陵笑笑生,明小说家。传为《金瓶梅》一书的作者,究为何人,有多说。1931年在山西发现的万历间刊本《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序提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从此开始对此人真实姓名和身分的探讨。学者认为,此署名至少与兰陵一地有关。运用文本的内证并参证明清以来的记载,把《金瓶梅》作者问题探索范围缩小。明清两代有人提到过有“嘉靖大名士”、“金吾戚里门客”、“绍兴老儒”、“陆柄仇人”等不确定说法,稍后又指实为王世贞、卢楠、薛应旂、李贽、徐渭、冯惟敏、沈德符等诸多人物。今人(包括海外学者)又提出了贾三近、屠隆、李开先、王穉登、汤显祖、丁耀亢、丘志充等。其中比较受人注意的当数以下诸说:一,王世贞。明沈德符已提到“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万历野获编》)。清人坐实为王氏。如顾公燮《消夏闲记杂钞》:“《金瓶梅》缘起王凤洲报父仇。”此指严世蕃为夺取《清明上河图》而害死其父王忬。王世贞“痛父冤死,图报无由”,遂“借《水浒传》西门庆故事为蓝本”撰此一书进献严世蕃,“暗讥其闺门淫放”。另说为,其书“以毒药傅纸,冀其传染入口而毙”(王昙《金瓶梅考证》)。此之为所谓“苦孝说”。今人虽指为荒唐,但仍有学者认为王世贞说为可信。他符合“嘉靖间大名士”身分,祖籍山东,又做过三年山东兵备副使。力倡此说者为朱星、周钧韬。二,贾三近。提出此说的是张远芬。以为贾系山东峄县(今枣庄)人。峄县古为兰陵,此人亦足称“嘉靖间大名士”。以其生平、经历、文学修养、精神气质等均符合“兰陵笑笑生”的别号(《金瓶梅新证》)。三,屠隆。提出此说者为黄霖,并得到包括台湾学者魏子云在内的一些学者的响应。黄氏认为《金瓶梅》中有许多吴语区方言习俗的反映,而写山东,有时则反而很模糊甚至矛盾。屠为浙江鄞县人,曾在山东和北京做官,祖上有迁居句吴的历史。句吴为常州府,“武进县,梁为兰陵”,是为南兰陵。他生活放浪,还用过“笑笑先生”的化名。小说第五十六回所引《哀头巾诗》和《祭头巾文》见于屠隆《开卷一笑》(《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四,李开先。最早作出此一推测的是吴晓铃。徐朔方认定此人为小说写定者。卜键以专著《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加以论证。比较重要的论据是:李为山东章丘人,历仕于北京,又为“嘉靖八子”之一。生活放浪,生平癖好诗词俚曲,懂音律,创作并改编过著名的《宝剑记》等传奇、杂剧多种。《词话》第七十回引用了《宝剑记》中《正宫·端正好》套曲五支。以其生平经历和精神气质,均合乎“兰陵笑笑生”诸条件。五,王穉登。持此说者为鲁歌、马征。认为,王氏最早拥有《金瓶梅》抄本,且是抄本拥有者中最有资格为作者的人。他是“南兰陵”武进人,与屠隆有交往,但后来又不满其为人,故录其《哀头巾》一诗一文以讥之。他到过北京、山东等地,以其著述名望也可算是嘉靖万历时期的大名士。早年生活放荡而晚年又颇追悔,符合《金瓶梅》小说的寓意(《金瓶梅作者王穉登考》)。但也有学者认为,1932年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冠有“新刻”的字样,初刻或原刻,可能即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提到的吴中刻本。初刻或原刻是否有欣欣子序,颇值得怀疑,故“兰陵笑笑生”亦可能为子虚乌有的伪托。目前尚待进一步研究。

兰陵笑笑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还山遗稿

还山遗稿

元代诗文别集。2卷。杨奂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杨奂著有《还山集》60卷(此从《元史》本传,元好问撰杨奂神道碑称为120卷),但原本早已不传。本集是明嘉靖初年宋廷佑所辑。宋廷佑除从各种文献中广辑杨奂遗文,还得到一部杨奂诗的残抄本,于是汇集为两卷本文集,称为“遗稿”。本集卷首有《还山遗稿考岁略》1篇。卷上收入文十几篇,题名3则,个别篇章缺失较多;卷下收入诗42首。卷末有附录1卷,收入有元好问撰《杨府君(杨振)墓碑铭》、赵复撰《程夫人墓碑》、元好问撰《杨公(杨奂)神道碑》、《杨紫阳文集序》等有关杨奂家世、生平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有宋廷佑题诗2首。杨奂的诗文,影响较大的,除《录汴梁宫人语》19首及《汴故宫记》之外,还有元宪宗二年(1252)所写的《东游记》。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豁落七元符

列符图。后有考证文字,称前七图为七元符,后六符出《消魔经》,最后一符为酆都符,引《真诰》。

全唐五代词

全唐五代词

《全唐五代词(上下)》为唐五代曲子词之总集,旨在纲罗放佚,存词存人,故虽断章残句,亦加摭拾。《全唐五代词(上下)》分正编、副编两部份。正编主要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副编主要所录;一、属诗属词,唐宋人有争议之作品;二、明清人词选集、总集、词谱、词话等词籍所载录而可考原为诗后被度入声律演唱并赋予词名之作品,以及可考原为乐府或绝句而被明清人改加词调之作品;三、明清词籍所载录而未见于唐宋词籍且与唐宋人其它同调长短句体相*之齐言体作品;四、调名字数句式同正编所收词作而唐宋词籍未载录、属诗属词难以判定之作品。

彦周诗话

彦周诗话

一名《许彦周诗话》。宋人许顗撰。1卷, 137则。顗字彦周,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北、南宋之交。成书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开宗明义谓:“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若含讥讽,著过恶,诮纰缪,皆所不取。”既阐发了对“诗话”体例的理解,也标明了本书的撰述主旨。其中所引述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论诗宗江西诗派观点,谓“作诗须除浅易鄙陋之气”。品评诗人和作品能别出心裁而又相当中肯。

管子补注

管子补注

注释书。明刘绩撰。全书24卷。今传世。此书主要是对《管子》旧注(房玄龄注或称尹知章注)本的校补。刘氏的补注既有解词、解句,也有以反切方式注音,对旧注补充刊谬,以“绩按”附于旧注之后与之区别。其“补注”推求意义力求明惬,对于旧注颇有匡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本书《大乘无量寿经》乃近代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无量寿经》中最善之经本。梅光羲居士于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慢归于简洁,淩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黄念祖居士于前言中曰:‘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今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海外佛学界业已收入新印之续藏,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