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 姓名:罗贯中
- 别名:名本,号湖海散人
- 性别:男
- 国籍:明代
- 出生地:太原(一说东原)人
- 出生日期:约1330年
- 逝世日期:约1400年
- 民族族群: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一说东原)人,明初小说家。具体生卒年代不详(约1330年-约1400年)。其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他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里,曾有志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一番事业。相传他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但因生不逢时,乃“传神稗史”(王圻《稗史汇编》),从事小说创作。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粉妆楼》等。他还创作戏曲三种,今仅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罗贯中所编著的小说均为历史演义小说。在这些小说和戏曲中,罗贯中表现的伦理思想主要是:批判暴政、暴君,歌颂仁政,赞美圣君贤相,追求一种符合伦理道德的理想政治。如《隋唐志传》就揭露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他起东都,筑西苑,开运河,广搜奇花异草,使百姓“备遭涂毒”。而暴政的根源之一则是道德上的极端堕落。他弑父鸩兄,以鬼蜮手段篡夺帝位,宫廷生活极端腐化。正是这种野蛮残暴的统治迫使人民铤而走险,如隋末瓦岗寨起义、汉末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王则起义。这些起义无例外的都是官逼民反,如黄巢起义就是在“朝廷昏乱,佞臣当道,有钱重用,无钱不用,因此曹州反了王仙芝,濮州反了尚君长”的背景下展开的。从根本立场上看,罗贯中对农民起义是敌视的;他赞扬镇压农民起义或篡夺起义果实的“真命天子”,而把起义者称之为“贼”。但他多少看到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因而在作品中不乏反暴政、反暴君的描写。对仁政、圣君贤相的歌颂,更是罗贯中作品中的一个突出特色。他以赞扬的笔调歌颂了隋文帝开皇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对三国纷争时蜀汉一方更是有意识当作理想政治的典范极力加以歌颂。尊重民心、爱惜民命、与臣下祸福同享、患难与共,正是蜀汉政权最为突出的特色,而这也是以我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诸如忠诚、信义、仁爱、平等之类作为它的基础的。
猜你喜欢的书
民主之为自由
本卷收录的是杜威在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约翰•;杜威尝试打通理论和实践、科学和信仰、民主和自由的隔阂,认为除了民主生活,现代人找不到另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杜威关注人的当下实践及其后果,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杜威认为,哲学、科学和民主相融。他的实用主义政治和法哲学,既是对现代民主观念的合理论证,也是对它的真实描述。
琴旨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详)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属江苏)人。王坦作此书,本照《律吕正义》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阐明。其五声数论琴之说,认为丝乐弦音,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徽分疏密之数为用,不可以用黄钟九寸、太蔟八寸之说为准。其解黄钟均以仲吕为角之疑说、三弦独下一徽说、五弦独上半徽说,泛音四准说、调宫转调说都言之成理,颇有见地。王坦在清代论琴诸家中可谓有创见者。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冬的空间
《冬的空间》完成于1929年, 1930年收入《沈从文甲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收入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的《沈从文文集》第五卷。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也是1929年,学校是滨江xx私立大学。小说主人公是一名作家兼教授,27岁。小说主要是他与妹妹玖和几位仰慕他的女生的交往。他为了稿费拼命写文章,身体不好,常留鼻血,后来因此住了医院。生活很困窘。
信及录
清林则徐撰。1929年侯官林氏排印本,又《中国内乱外患历史丛书》本,1946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书中所收录的尽系林氏在广东办理禁烟的文稿,与行商外人的函札,共一百二十七件。原稿藏于家,向无刊本。1929年为纪念虎门销烟九十周年时,林则徐曾孙林翔将原稿铅印流传于世。林则徐在广州办理禁烟的经过,虽已略见于林氏之奏章,及当时人的记载,但是他和英方往复交涉的详情及其态度的坚定,处事的缜密,只有从中才可详见。此书实为关于鸦片战争一部极重要的资料集。所收材料起自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止于道光二十年三月。可作为《林文忠公政书》的补充。
孔子平议
易白沙著。发表于1916年2月《新青年》第1卷第6号和1916年9月《新青年》第2卷第1号。文章通过对孔子学说的学理分析,揭示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尊孔、祭孔、垄断天下之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实大悖于孔子之精神。作者认为,儒学是春秋季世显学。孔子作为儒学之创始人,“主张君权于七十二诸侯,复非世卿,倡均富,扫清阶级制度之弊,为平民所喜悦。”但孔子之学只是儒家一家之学,“不过九家之一”。而各家学说,各有偏颇,故孔学必不可称以中国一国之学。孔子宏愿,诚欲统一学术,统一政治。然这于古于今都是不现实的。作者指出,从汉武帝起,身处闭户时代的董仲舒,用强权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以后历代统治者皆傀儡孔子,“国人惟冥行于滑稽尊孔之彀中,八股试帖,俨然衣钵,久而久之,遂成习惯”。然而“典礼愈隆,表扬愈烈,国家之风俗人心学问愈见退落”。认为孔子之所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是由于孔学自身有弊害。即:“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因此,成为“独夫民贼作百世之傀儡”。该文是《新青年》上第一篇公开指名向孔子挑战的文章,因而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颇大。
甚深大回向经
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曰,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言,应于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谓随喜叹善。又于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谓持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