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梁实秋
  • 姓名:梁实秋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人
  • 出生日期:1903年1月6日
  • 逝世日期:1987年11月3日
  • 民族族群: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作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等。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州。1915年进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曾组织小说研究会,开始写诗和杂文。1922年11月,他与闻一多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集出版。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进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翌年去芝加哥,与留学学生创办提倡国家主义的大江社,出版《大江会刊》。随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其间曾主编上海《时事新报·青光》副刊,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后与徐志摩组织新月派,任新月书店总编,《新月》月刊主编,由此引发一场与鲁迅等人的论争。抗战期间由民社党主席张君励推荐,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师大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1966年退休,住在美国西雅图他女儿家里,经常在美国、台湾两地轮流居住。梁实秋一生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研究英国文学上。据他自述,学英国文学原不是他的初衷,当年在清华学校念书的时候,他只是为留美而学,因到毕业的时候,“我的数学不好,理工科是没法念,必须学文史”。最初他打算学国际法,接着又想学新闻,最后促使他选择文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快毕业的时候,认识了他的太太,因为感情的关系,对文学特别感兴趣;二是他早年就爱写点新诗和散文,朋友们知道他喜欢舞文弄墨,都鼓励他学文。据称45年前,当他还在山东大学教书的时候,在一次聚会中,胡适曾提议,应该由梁实秋与闻一多、徐志摩、陈源和叶公超,合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胡适的提议,当时人人赞成,但话说过后,大家都没有提笔,只有他经过近40年的艰苦努力,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1967年,40卷本莎翁全集翻译本,由台湾远东书局出版,台湾的文艺界特别为此举行了一个庆祝会。晚年他主要从事两本书的写作:用中文写一部《英国文学史》,再用英文写一部《中国文学史》,这也是他退休后的工作计划。他编写这两本书的理由是:凡是研究英国文学的人,必须读一读英国文学史;用英文写《中国文学史》,主要是为了适应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时的需要。除学术著作外,他还以散文著称,台湾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品文清丽、朴实而隽永,富于幽默感,脍炙人口。对于他的小品文,有人说:文字太刻薄了。他解释说:“我写时的原则:开玩笑,必须先开自己的玩笑;打人的本领不要有,挨打的功夫必须好。”谈到写文章的经验时,他说:“文如其人,一个人一个样,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不需要模仿。”“要能割爱”“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能长。描写要深刻,意想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他的写于四川北碚土屋子里的《雅舍小品》,幽默而风趣,在台湾已经销行30多版,他的《雅舍小品续集》和怀念他的亡妻的《槐园梦忆》,在台湾读者中也受到欢迎。晚年来,他已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因年渐老迈,耳朵重听,多所不便。他曾在台湾联合报发表了怀念北京的《故都乡情》一文,流露出他晚年思念乡土和热爱国家民族的感情。他在文章中说:“大概人都爱他的故乡,离乡背井一向被认为是一件苦事。其实一个人远离家乡,无论是由于任何缘故,日久必有一股乡愁,一定能体会到廋子山的所谓‘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我是北平人,我生长在北平,祖宗坟墓在北平,然而一去三十余年,‘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可惜他的愿望未能实现,1987年病逝于台湾。梁实秋的主要著作有:评论《浪漫的与古典的》(1927年新月书店)、《骂人的艺术》(1927年新月书店)、《文学的纪律》(1928年新月书店)、《偏见集》(1934年正中书局)、《约翰孙》(1934年商务印书馆)、《文艺之批评论》(1934年中华出版社)、《梁实秋论文学》(1978年时报出版公司》、《梁实秋札记》(1978年时报出版公司)。1949年后在台湾著述和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散文《雅舍小品》(1949年正中书局)、《秋室杂文》(1963年文星书局)、《文学因缘》(1964年文星书局)、《谈徐志摩》(1958年远东书局)、《谈闻一多》(1967年传记文学出版社)、《清华八年》(1962年重光出版社)、《雅舍小品续集》(1974年正中书局)、《看云集》(1974年志文出版社)、《槐园梦忆》(1974年远东书局)、《关于鲁迅》(1970年爱眉出版社)、《白猫王子及其他》(1980年九歌出版社)、《雅舍杂文》(1983年正中书局)。

猜你喜欢的书

命案目睹记

命案目睹记

《命案目睹记》英国侦探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出版于1957年,中文名一直没变,英文名有两个:《4.50 from Paddington》;《What Mrs. McGillicuddy Saw》。侦探由简·马普尓小姐(Jane Marple)和克瑞达克督察(Craddock)出场。

医林五十年

医林五十年

中医著作,麻瑞亭著,1986年出版,全书共三编。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天人相参、脏腑脉象以及内科、妇科六十四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辨证施治;每病述其脉证机理,确定治则,选方造药,据证加减,并指出宜忌,加以分析归纳。

厚生训纂

厚生训纂

又名《新刻厚生训纂》。养生类著作。明周臣辑。六卷。臣字在山。嘉靖二十八年(1549)间任衢州太守,因病疡不能视事,于二守周潭石处借阅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三元延寿》、《养生杂纂》、《便民图纂通书》 等居家必用诸书,深有所得,遂摘录有关内容,铨次成帙。卷一育婴 (附产忌)。卷二饮食。卷三起居 (附诸忌)。卷四处己、睦亲。卷五治家。卷六养老、法语。自婴至老,凡性情所动,饮食起居之节,处己睦亲治家之说悉备,每章条目繁多,井然有序。辑者倡养心节欲,安神蓄志,与人为善。书中所载生活常识较多。有 《格致丛书》 中养生书选录十二种本。

医中一得

医中一得

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证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孝宗8年(1657)时,修正了光海君时期所编纂的《宣祖实录》,然后编纂成《宣祖修正实录》。光海君时期,由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执掌大权,《宣祖实录》为这一时期所编纂。《宣祖实录》的编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7月,完成于光海君8年(1616)11月。最初参与编纂的人士以总裁官李恒福为首,还包括李好闵、申钦、柳根、李尔瞻、李廷龟、李尚毅、尹昉、朴承宗、李睟光等。不过,光海君5年,随着癸丑祸狱(仁穆大妃被废位)的发生,政治上出现了变动,编纂改由奇自献、李尔瞻、朴健等北人主导完成。《〈宣祖大王〉实录修正厅仪轨》(孝宗8年,1657) 然而,对于罢黜光海君后执掌王权的仁祖及西人来说,全部接受《宣祖实录》有些困难。特别是仁穆大妃是因光海君而被废位,并成为庶人的。因此和其相关的记录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从西人执政的仁祖初期起,便展开了对《宣祖实录》的修正作业,不过,该修正作业并没有完成。因为以李适之乱为首,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等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修正作业被迫中断。而且,主导修正作业的李植身亡,这也给修正作业造成了影响。修正作业到了孝宗时期才最终完成。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字文殊之修法。咒曰,阿啰跛者娜,具有坛法,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