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作者:废名短篇小说集。冯文炳著。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九。北京新潮社1925年10月初版。收1923年至1925年所写短篇小说14篇、译文1篇。书前有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及作者《序》。作品以描写鄂东乡镇的风土人情见长。其中《竹林的故事》描写绿竹掩映下的农家平静自然的生活及三姑娘纯朴静淑的性格;《浣衣母》描写浣衣寡妇李妈的温和善良及世俗传统思想给她带来的内心伤痛;《阿妹》描写一个受家长歧视但又乖觉可爱的女孩的言行神态;《初恋》、《我的邻舍》等描写儿童生活和男女之情。另外10篇是《柚子》、《讲究的信封》、《少年阮仁的失踪》、《

  • 枣

    《作者:废名短篇小说集。废名(冯文炳)著。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10月初版。收1927至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13篇。书前有岂明(周作人)《枣和桥的序》。其中部分作品取材于鄂东乡村小镇生活。《小五放牛》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放牛娃小五发现陈大爷的妻子毛妈妈与屠户胖子相好,而陈却敢怒不敢言;《枣》描写主人公忆念师恩,偶遇乡友,勾起乡愁的心绪;《文公庙》描写教书的张先生吝啬,喜沾蝇头小利;《李教授》描写昔日衣衫破旧、今已西装革履的李方正教授好虚荣的心理。另外还有《毛儿的爸爸》、《四火》、《卜居》和《墓》等。

  • 新儿女英雄传

    新儿女英雄传

    《作者:孔厥现代长篇小说。孔厥、袁静合著。1948年出版。在冀中平原白洋淀农村的背景上,描写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汉奸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故事。作品以牛大水和杨小妹两个青年农民在抗日的熔炉里锻炼成长为主线,交织着牛大水、杨小妹和张金龙三人之间的婚姻关系的曲折矛盾,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人民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以及敌伪力量的削弱与衰亡。全书共二十回,是一部农民抗日游击战士的群英谱;每回又有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联贯成篇。作品把主人公牛大水、杨小妹安置于各种生死险夷的

  • 新儿女英雄续传

    新儿女英雄续传

    《作者: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讲述牛大水与杨小梅这对革命爱侣,面对反动势力对解放区的进犯,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化名为牛刚和杨英,兵分两路前往十分区。牛刚勇敢地打入敌军内部,在地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向外输送情报,并伺机策反敌军军官;杨英则联合黑老蔡带领的地方武装力量,重新夺回被侵占的解放区,在解放区开展如火如荼的反奸清算与土地革命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之下,胜利的号角即将在晋中区上空吹响。刻画出英雄儿女们为实现革命解放事业不畏艰险、敢于进取的风貌。

  • 火焰

    火焰

    《作者:庐隐庐隐著。1935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入创作丛刊。本书是反映一二八淞沪战争生活的长篇报告。庐隐作为五四运动后的第一代女性作家,她的思想、作品、人生追求,对唤醒中国现代女性的意识起着启蒙的作用,对现代妇女的解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火焰》为作者去世后出版的遗作进步小说。通过进步青年林文生在敌占区的所见所闻,及第十九军第十三营第五连的一个普通士兵陈宣之所作所为、所形所叙,讴歌了与日本侵略军俗血奋战的十九路军,同时也批判了国民党政府当时坚持内战、对外妥协的政策。

  • 风雨桐江

    风雨桐江

    《作者:司马文森当代长篇小说。司马文森著。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后,桐江一带侨乡人民对敌斗争的事迹。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刺州地区的革命组织,由于叛徒的出卖,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破坏,特支书记陈鸿被杀,地下党员宋日升等20多人被捕,斗争形势极为艰难。上级党委派老黄同志接替陈鸿的工作。老黄和德昌互相合作,一面坚持城市的合法斗争,一面坚持把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发动广大群众,在青霞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他们办起了《农民报》,成立打狗队,利用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矛盾,

  • 笠山农场

    笠山农场

    《作者:钟理和长篇小说。钟理和著。写于1956年,台北远行出版社1975年10月出版。写日据时期的南台湾农场主刘少兴自开办咖啡农场以来,附近居民经常偷砍树木,租佃人携款潜逃,刘的二儿子在一次稻田排水事故中给人打死,农场的咖啡树又因病全部枯死。刘少兴只得被迫卖掉农场。作品还写刘少兴的小儿子刘致平与刘淑华相爱,因两人同姓,当地习俗不容许结婚,他们冲破来自家庭、社会的传统势力的罗网,双双出奔,结为终身伴侣。通过上述故事,小说生动地展现了台湾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热情讴歌年青一代为争取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全书人物众多,性格鲜

  •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作者: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1948,未完篇),写作于抗战胜利、内战正在进行之时的小说,是废名在北平追忆之前抗战时期家乡避难生活、阐述自己所悟之道的作品。比起之前三十年代初的虚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废名强调它“完全是事实,其中五伦俱全……牠可以说是历史,牠简直还是一部哲学”,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坐飞机以后》很大程度上是真实叙述废名避难生活的一部自叙传,其中的主人公“莫须有先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一般来说即可被等同于废名本人;另一方面,作品中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针对性、囊括万有的大文学观,使得这成为一部面对中国局势积极发言之作,也

  • 药堂杂文

    药堂杂文

    《作者:周作人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1月初版。收作者1940至1943年间创作的杂文27篇,分为3部分。本书最初拟名《一蒉轩笔记》,编集时改定为《药堂杂文》。第1部分收《汉文学的传统》、《中国的思想问题》、《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和《汉文学的前途》4篇长文,宣传“汉文学的传统中的思想”,“是一种常识的,实际的,姑称之曰人生主义,这实即古来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儒家的人文主义”。这些文章是周作人替日伪反动统治写的“载道文学”。第2部分所收《女学一席话》等10篇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解放、

  • 药堂语录

    药堂语录

    《作者:周作人周作人著。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初版。收《太上感应篇》、《舌华录》、《中秋的月亮》等散文52篇。周作人与鲁迅兄弟二人共同作为文学大家著称于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绝不多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恬淡,清隽幽雅,小品文闲适幽默,古雅遒劲,与鲁迅的风格截然不同。本书名曰"药堂",有作者陈一家之感言,供各位读者品味之意。或为一剂苦口良药,或为一杯清暑汤茶,但凭读者品评。

  • 引力

    引力

    《作者:李广田现代长篇小说。李广田著。初载《文艺复兴》1946年2月第1卷第6期,上海晨光公司1947年6月初版。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一个叫做兰华的青年女教师,不堪忍受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并为丈夫参加的如火如茶的抗日斗争生活所吸引,冒着生命危险,携带两岁幼子,从沦陷的济南逃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四川成都,但得到的却只是丈夫留下的一封书信,告诉她,他已到“一个更多希望与更多进步的地方”去了。面临生活的窘境,兰华没有绝望,她决心循着丈夫的足迹继续前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相当广阔:从梦想到现实,从过去到未来,从城市

  • 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

    《作者:乌·白辛当代电影剧本。白辛著。群众出版社1963年3月第1版。剧本描写边防战士与潜入国境的敌特的斗争故事。1951年盛夏,在帕米尔高原边境线附近,塔吉克青年阿不力孜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一场别致的婚礼正待举行,解放军边防战士飞马前来报告排长:尼牙孜大婶不明去向,傻姑娘朵丝侬莎阿汗昏死了过去。一场婚礼就这样被搅散了。据现场分析,尼牙孜大婶是被大熊拖进黑熏沟去了,傻姑娘也是这么说。傻姑娘对阿不力孜的婚事特别不满,不仅当着新娘疯话连篇,还有投河自杀之举,因为她不是尼牙孜的亲骨肉,她是维族姑娘,也爱着阿不力孜。恰好与迎亲队伍同来的新战

  • 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

    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

    《作者:梁实秋《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是梁实秋先生以“情感”为主题的散文集。收录其对爱情的怀念、对故人的感念和对亡友的悼念共三卷。像梁秋实先生一样,不管外物他人如何,始终有一颗千寻之心,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好好感受,感受万物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好好去爱,去爱身边美好的东西,不负此心,不负此生。

  • 趼廛笔记

    趼廛笔记

    《作者:吴趼人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73则。内容包罗较杂,涉及晚清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采录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虎媪》、《假祟》、《神医乔镇》、《鬼求医》、《讼棍斗法》、《戴隔壁帽》。旧有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 生活本来简单

    生活本来简单

    《作者:梁实秋《生活本来简单》一书,有梁实秋先生对儿时北平年景、戏园听戏、放风筝、东安市场的美好回忆,有对市容、骂人、谈话、搬家等生活常态的趣味漫谈,有对烧鸭、酱菜、汤包、核桃酪、满汉细点的深切眷恋,有对猫、狗、树、花等世间万物的喜爱与怜悯……时而陶情遣兴,时而醍醐灌顶,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朴实简洁的文字中透出一种高雅、平和以及积极温暖的情味。 生活本来简单,简单生活,就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

  • 弃儿

    弃儿

    《作者:萧红短篇小说。1933年4月,22岁的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弃儿》,这是她最早发表的作品,也是她创作生涯的开端。《弃儿》讲述了一个叫芹的女子,已经怀孕七个月,但被未婚夫——一个“富家子弟”扔在了旅馆。由于他们欠下了“巨额”房费,芹无法脱身。当时因为连日暴雨,城中被大水所淹,芹困在了被水包围的旅馆,九死一生。这时一个叫蓓力的男人出现,他想方设法将芹带出旅馆,并借住在自己的朋友家中。 产期临近,可是他们无钱住院,无奈之下,蓓力只好强行让医院接收芹住下,他则每天在外奔波筹钱,但一无所获。芹在悲痛之下将出生没几天的孩子送人。她已经在医院

  • 王阿嫂的死

    王阿嫂的死

    《作者:萧红短篇小说。作于1933年5月21日,发表于同年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夜哨》,日期未详;后编入《跋涉》。署名悄吟。这是一个反映中国农村佃农阶级的悲惨生活的小说。王阿嫂的丈夫被地主逼疯、烧死,她也因为被地主踢了一脚,于产后死去,家里剩下一个领养的九岁的女孩小环,结果仍然是一个孤儿。小说值得注意的是:一、在揭露地主的罪恶时,不写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剥削,而是着重在人性方面,刻画其凶残的面目;二、“妇人们的集团”,既有同情王阿嫂的时候,也有充当看客的时候,但是,对于地主的本质始终缺乏认识。

  • 人镜学社鬼哭传

    人镜学社鬼哭传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 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 他为之“挥涕”者为何呢?原来当时正值抵制美国的华工禁约运动失败之后。吴趼人曾热心地参加此运动,为此他还愤辞过汉口美国人办的报纸职务。阿英《晚清小说史》第五章末云:“在这一回运动失败以后,美国兵部大臣达孚特自菲律宾来上海(一九○八),绅商大开欢迎会,吴趼人愤极,又作短篇《人镜学社鬼哭传》(《月月小说》十号),并署‘南海吴趼人挥涕撰’字样痛诋之。盖抵制事初起时,人镜学社社员冯夏威,恐大家不能坚持, 自杀以励。此篇即写欢迎会当夜之鬼哭,与上海绅商

  • 光绪万年

    光绪万年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我佛山人(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三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出版。标“理想、科学、寓言、讥讽、诙谐小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但一直迁延未曾立成,年复一年而至光绪一万年时,中国一个天文学家,叫做“伟人”的,发现彗星正向地球撞来,便向人们发出警告,但大家都不听信他。后来彗星从北极擦过地球,其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翻了个身,南北倒置过来,本来在北半球的中国,此时到了南半球,于是六月里下起冰雪来,荷花枯死,寒梅绽放。“伟人”走到街上,发现道路变洁净了,人民也有了自由之乐,都精神焕

  • 札记小说

    札记小说

    《作者:吴趼人全名《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56则。原载宣统二年(1910)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舆论时事报》。内容较广泛,包括科场轶史、文人画家趣闻、才子佳人传奇、酷吏劣迹、奸杀凶杀案情,等等。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卖豇豆者》、《贩蜡客》、《富家儿》、《息妄念法》、《高密疑案》、《清远健妇》、《禁鸦片遗事》、《误累》。旧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 趼廛剩墨

    趼廛剩墨

    《作者:吴趼人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17则。最初发表于《月月小说》第一年第七号(1907年4月)、第九号(1907年10月)、第十一号(1907年12月)和第十二号(1908年1月),后被收入《趼人十三种》。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记述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诈贿被侮》、《盗被骗》。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 孤儿记

    孤儿记

    《作者:周作人章回小说。近代平云(周作人)著。十四章。叙苍木山黯淡村孤儿阿番,父母去世后,叔父代管家业,命其不停劳作。一日见其采薪甚少,将其责打赶出。遂穴居野处。后遇一补鞋老人,从之学艺,成为靴工。乃辞别老人,独出谋生。因病后体弱不能打工,替人牧羊。却失羊被逐,沦为乞丐。夜宿破屋遇群盗聚会,被胁迫入伙,从此不愁衣食。后被警方抓获,判刑入狱。受狱吏虐待,被迫将其杀死。经审讯,被判死刑。阿番为生活所迫而犯罪,具有广泛代表性,作者颇表同情。书中深刻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某些方面,如狱吏凶残,农村凋敝,人情冷漠等。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小说

  •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偈(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二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出版。 小说模仿当时译本口吻写成,采用第一人称,写“我”在“预备立宪”宣布以来“数月之历史”。当“我”在报上看到这消息时,又兴奋又痛苦,因不知“预备”当是如何,苦思数月而无所解,最后在一家烟馆里听了一个烟鬼的一席话,才明白了立宪是怎样“预备”的。原来那烟鬼为了要有资格选议员,必须有些产业与声望,于是异想天开,买了种种彩票,寄希望于中彩发财,结果一次次地落空。而他为什么要选议员呢?那是因为“一旦得为议员,乡里之人,谁敢不仰我鼻息者”。倘此举不成,

  • 大改革

    大改革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三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出版。 小说写一个“朋友”,有赌钱、嫖妓、抽鸦片三大毛病,屡劝不听,陷落其中几十年,弄得弯腰曲背,又黄又瘦。一天忽然听了“我”的劝告,“一切都大改革”了。原来,“我”劝他不要抽鸦片,该吃些滋补药,他却将补药搀在烟土里熬,换汤不换药。“我”劝他不要再赌,钱应存到钱庄去生息,他却叫人家赌馆门口挂了一块钱庄招牌,把输钱当作存款。“我”劝他别再嫖妓,应趁早娶妻成家,他却包了妓女,在妓寮门口贴一公馆条子,叫丫头们改称“老爷”,算是成了家。这位“朋友”的“

  • 平步青云

    平步青云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五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月出版。 本篇内容非常简单,写一个当官的李某人,把上司从外国带回来送给他的一个溺壶,装在紫檀龛子里,用红缎幔帐遮着,供在花厅正面桌子上,天天焚香供奉,在新年里还加点一对蜡烛,“每天起来,洗过了脸,便先到这里恭恭敬敬作三个揖,我见了他,就犹如见了上司一般了。” 用来撒尿的溺器,本是最下贱的东西,因为是上司所赐,便象菩萨祖宗一样地供了起来,这溺器真可谓“平步青云”了!旧时官场的无耻和可鄙,令人哭笑不得。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读者窥斑见豹,留在脑子里

猜你喜欢的书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蔬菜、果品对人身体的作用。书中特别注明各种食物的反忌,其说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家本草中摘录而来。正如贾氏自序中所说的: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对各物的注疏皆损益相半,使人无所适从,所以自己专选其反忌汇成一书。但究其内容仍没有超出本草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等。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皇明本纪

皇明本纪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

相应相可经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