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览

高云览
  • 姓名:高云览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厦门
  • 出生日期:1910.5.14
  • 逝世日期:1956.6.13
  • 民族族群:

高云览(1910.5.14―1956.6.13),现代作家。笔名健尼。生于福建厦门。父亲是荷属安 汶的老华侨,早年以开小酒店为生。酒店倒闭后,在商店 当小帐房,家庭生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十三岁毕业于青 年会小学,无力升学,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办的无 需缴费的泉漳中学念书。在教师陈三民的教育下,对革命 有了认识,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他热 爱普罗文学,并开始接触社会科学,写了一些文艺批评文 章发表在《申报》上。中学一年后,辍学回乡。后当记者 和教员。1927年至1932年,先后在厦门、漳州教书;由于 政治迫害,一再失业。1930年党领导的厦门大劫狱事件震 动全国,作者当时和许多党员有来往,以此为线索,以地 下斗争为背景,写成中篇小说《前夜》(上海湖风出版社)。 1932年夏重到上海,在公时中学教书,并参加左翼作家联 盟。在白色恐怖年代,曾一度退居回乡,脱离革命组织。 1937年底开始华侨生活,到马来亚麻坡中学任教务主任, 经常为《南洋商报》写稿,还参加过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 抗敌后援会活动,其间曾参加南洋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组 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访问了祖国很多战地。返新加坡 后,发表许多报导抗战的游记和杂文。日本帝国主义攻陷 马来亚后,他和一些文化人撤退到苏门答腊,以经商为 掩护,继续进行抗日斗争,在流亡中写了小说《春秋 劫》,发表在马来亚横城的《现代周刊》上。日本投降后, 回到马来亚,这时东南亚华侨开始了反内战的民主斗争。 1946年在马来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被新加坡英当 局以“红色商人”之名加以逮捕,驱逐出境。1950年回国, 居住在天津。在历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思想有了很大提 高。1952年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开始写反映1930年震 动全国的厦门大劫狱事件的长篇小说《小城春秋》,直至临 终前一小时还在写作。《小城春秋》,是一部用生命写成 的书。“把你手里的红旗交给我,同志,如同昨天别人把 他交给你。今天你挺着胸脯走向刑场,明天我要带他一起上 战地。让不倒的红旗,象你不屈的雄姿,永远鼓舞着我们 前进,走向胜利”。这是他最喜爱的主题歌。作者努力塑 造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富有乐观主义和坚贞不屈的英雄主 义精神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作品富于传奇色彩, 引人入胜。

高云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是一部导读性的伦理学著作。与时下的以说教为主的规范伦理学相异,本书追根溯源,从史的角度探讨了“伦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问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终根据。对于时下浮云蔽日的道德精神时空,本书不啻为一剂祛除迷雾的清新剂。

逊志斋集

逊志斋集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诗文在其生前即行编辑,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绅曾为作序。孝孺遇难后,其作品严禁流传。其门人王稌将其文私下抄录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顺七年(1463),临海赵洪始从烬馀采掇编辑其诗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称蜀本。此为方身后之首刻本。宪宗成化(1465—1487)间,谢铎、黄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遗漏太多,又与叶盛、林鹗、王汶等人勤加蒐辑,编成文集三十卷、拾遗十卷,共得诗文一千二百馀篇,宁海(方氏家乡)守令郭绅愿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宁海,世称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间,台州知府顾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与参军黄绾等删定伪谬,重加订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台州,版藏郡斋,世称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间,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佥事唐尧臣及台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为底本,参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伪存真,增遗补漏,编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据此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丁宾、孙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逊志斋集》亦据此本,只是增加“外纪”二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法玺印禅师语录

法玺印禅师语录

法玺印禅师语录,清正印说,性圆等编。十二卷。卷一至卷二收住江西南康建昌县凤栖山同安禅寺语录;卷三收住江西南昌府靖安县龙门山暇僧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南城清化禅寺语录;卷五收小参、普说、示众、茶话;卷六收,法语;卷七收,勘验机缘、参见机缘;卷八收,书、启;卷九收,真赞、自赞;卷十收,颂古、付法偈、诗;卷十一收,佛事;卷十二收,募疏、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

诸上善人咏

诸上善人咏

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就求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一二五人,自文殊菩萨至陶氏十六娘,依次各作七言四句之咏赞一首,并略记其生平。其中五人合述,总为一二二首,计比丘六十四人、比丘尼三人、优婆塞三十八人、优婆夷十人。卷末载有洪武十四年(1381)大佑之跋、十六年性深之跋,并附记宋杨次公之念佛愿文一篇。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分十四犍度,即: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经犍度、更乐犍度、结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见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其中,前十三犍度随处揭举摄颂,以概括其说。道安于卷首之序中谓本论博涉十法,所指或即心、三昧、天、四大、更乐、结使、行、智、见、根等十犍度,此等分类与阿毗达磨发智论之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犍度、及杂阿毗昙心论之界、行、业、使、贤圣、智、定、修多罗、杂、择、论等十一品,均颇为相类。其中,发智论之杂犍度可谓相当于本论之聚犍度,其余七犍度则相当于本论三昧犍度以下之各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行、使、智、定四品相当于本论行、结使、智、三昧等四犍度,贤圣品、杂品、修多罗品、择品、论品等,则分别相当于本论之见、聚、契经、一切有、偈等诸犍度。故本论可能系于发智论八犍度之外,另加心等六犍度而成十四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十一品亦可能系删除本论之心犍度等,再加整理而成者。依近代学者之说,本论作者婆须蜜与婆沙会四大论师中之世友可能为同一人,又谓本论应为婆须蜜之弟子或后人所撰集成书者。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说四恐畏。如四山合逼,无能避者。亦名除忧患经。亦出四意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