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

- 姓名:陆蠡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天台人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民族族群:
陆蠡[lǐ](1908年一1942年),原名陆圣泉,笔名有陆敏、六角等。浙江天台人。自幼在乡间读书。1919年进基督教蕙兰中学学习,两年后转之江大学附中就读。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两年后转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到杭州中学任教。1932年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翌年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1934年,又回文化生活出版社。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他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4月13日因该社出版了靳以的长篇小说《前夕》和进步刊物《文学丛刊》而被日寇查封,他亦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英勇不屈,终被秘密杀害。他一生致力于抒情散文的创作,结集出版的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三种。他以散文诗开始他的散文创作,《海星》里短小隽永的散文诗篇章,显示了透明纯净的诗的意境。作者流连于往昔温馨的回忆,但在《水碓》、《哑子》等篇章中则对人间的不平发出了自己的诅咒。《光》和《松明》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白,写得宛转曲折,富于理趣。《竹刀》的内容更为厚实。《竹刀》一文在山乡风情的动人描写中,反映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主题; 《庙宿》和《嫁衣》同样体现了作者对被摧残者的深挚同情。《囚绿记》所收是他在1938年秋至1940年春所写的散文。当时作者困居“孤岛”,作品中寄托着对祖国的热爱、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囚绿记》一文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意志的赞颂,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流露了自己的寂寞感,这是在“孤岛”特殊环境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情感的真实表现。他的散文有浓郁的乡野气息,旖旎的山乡风光和来自乡间的哀婉动人的故事,往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特有的魅力;他的描写看似淡雅、平实,其实蕴含着深沉的思想容量。李健吾《陆蠡的散文》评论陆蠡“正因口齿的钝拙,感情习于深敛,吐入文字,能够持久不凋。他不放纵感情;他蕴藉力量于匀静。”丽尼散文犹如“大风”,而陆蠡则如“和风习习”,“吹苏了遍野的种籽”。
陆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性记录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书通过一段故事,来阐明人性,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团谜——由矛盾复杂的激情、欲望和态势构成的迷宫……我们自己做出的判断,十有八九是错的。”我们的女主角:电影明星简·威尔金森,是一个绝对以自己为中心的人物,她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办不到的。这不,她委托大侦探波洛为她办一件事,居然是让他去说服她的丈夫——埃奇韦尔男爵,和她离婚!他要是不肯离婚,她大笑着说,我叫辆出租车,自己去把他干掉!连波洛自己都尴尬地说,帮别人摆脱丈夫,可不擅长啊。不过他还是答应了。波洛把意思传达给男爵,埃奇韦尔男爵告诉波洛他早已把关于同意离婚的信寄出去了。当天晚上,男爵被杀……
千字文译注
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课本。南朝周兴嗣编。拓取王羲之遗书中1000个不同的字,编成表达一定意义的四言韵语,叙述了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押韵自然,结构简单,便于诵读。以识字为主,兼及思想和知识教育。自隋代至清 末广为流行,对后代编写蒙学课本有很大影响。历代有多种续编和改编本,如宋代胡寅《叙古千文》,元代许衡《稽古千文》,明代周履靖《广易千文》,清代何桂珍《训蒙千文》,龚聪《续千字文》等。东传日本后,成为日本初学汉文者的课本。
侍儿小名录拾遗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 《树萱录》等十余种,其中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记载。试举三例。苏舜钦《爱爱歌》及序,写钱唐倡女杨爱爱,钟情于金陵少年张逞,后被其父逼迫离去,爱爱忧思三年,终至感疾而亡。这则故事因苏舜钦的记述并写成长歌,在宋代流传甚广。
子家子
一卷。宋家颐 (生卒年不详)撰。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湜《礼记集说》曾引其语,可见颐为研经之士。是书为赵希弁 《读书附志》所著录,又载 《永乐大典》中。书中内容为语录之类,虽颇明白,而大率皆习见之语。后人疑此书非家颐自撰,如为自撰,不应自称 “子家子”,也可能为其门人所题。该书有 《诸子汇函》本。
子思子
南宋汪晫编著。一卷。成书于庆元(1195—1200)至嘉泰(1201—1204)间。传说子思承孔子门人曾子之学而撰有《中庸》,其言行则散见于其他诸书,未能搜罗荟集而独刊行于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子思子》七卷,即为子思言行汇编。汪晫未见其本,故别搜集而作此书。凡九篇,析为内、外。内篇为《天命》、《鸢鱼》、《诚明》;外篇为《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等,合为一卷。此书或采《中庸》,别立名目,如《天命第一》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明第三》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皆与原书文同。其书颇多疏误。如《孔丛子》一书,朱熹已反覆辨其系伪作,而汪晫采之独多。又往往窜乱原文。若《孔丛子》原作:“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注曰:“杂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杂说不存焉。”而此书则改为:“子上请所习于子思”,与子思答义全不相贯。《孔丛子》原作:“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教究理不以疑。”此书录之,而“圣”字下多一“区”字, “疑”字上多一“物”字。诸如此类颇多。然此书采摭广博,考订亦不乏精当之处,与《大学》、《中庸》互为表里,对研究子思思想及其师承源流亦颇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曾思二子全书》收录。
菩萨行处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