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

陆蠡
  • 姓名:陆蠡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天台人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民族族群:

陆蠡[lǐ](1908年一1942年),原名陆圣泉,笔名有陆敏、六角等。浙江天台人。自幼在乡间读书。1919年进基督教蕙兰中学学习,两年后转之江大学附中就读。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两年后转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到杭州中学任教。1932年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翌年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1934年,又回文化生活出版社。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他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4月13日因该社出版了靳以的长篇小说《前夕》和进步刊物《文学丛刊》而被日寇查封,他亦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英勇不屈,终被秘密杀害。他一生致力于抒情散文的创作,结集出版的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三种。他以散文诗开始他的散文创作,《海星》里短小隽永的散文诗篇章,显示了透明纯净的诗的意境。作者流连于往昔温馨的回忆,但在《水碓》、《哑子》等篇章中则对人间的不平发出了自己的诅咒。《光》和《松明》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白,写得宛转曲折,富于理趣。《竹刀》的内容更为厚实。《竹刀》一文在山乡风情的动人描写中,反映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主题; 《庙宿》和《嫁衣》同样体现了作者对被摧残者的深挚同情。《囚绿记》所收是他在1938年秋至1940年春所写的散文。当时作者困居“孤岛”,作品中寄托着对祖国的热爱、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囚绿记》一文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意志的赞颂,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流露了自己的寂寞感,这是在“孤岛”特殊环境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情感的真实表现。他的散文有浓郁的乡野气息,旖旎的山乡风光和来自乡间的哀婉动人的故事,往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特有的魅力;他的描写看似淡雅、平实,其实蕴含着深沉的思想容量。李健吾《陆蠡的散文》评论陆蠡“正因口齿的钝拙,感情习于深敛,吐入文字,能够持久不凋。他不放纵感情;他蕴藉力量于匀静。”丽尼散文犹如“大风”,而陆蠡则如“和风习习”,“吹苏了遍野的种籽”。

陆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莎乐美

莎乐美

《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义叙事手法,表达“爱”与“美”、“爱”与“罪”的唯美理念。莎乐美是希罗底(希律王的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希律王(巴勒斯坦伽里黎的统治者)的继女。其母因施洗约翰指责她通奸,阻止希律王娶她为妻,而对施洗约翰怀恨在心。遂将莎乐美作为其复仇工具,指示她以跳舞取悦希律王,以换取圣人的人头。 不久,希律王难以控制他的感情,对继女莎乐美产生迷恋。而莎乐美自己对圣人施洗约翰的爱被遭到拒绝后,因爱生恨,在为希律王跳七重纱舞时乘机索要圣人的首级,最后亲吻其头颅。最后,莎乐美得到了与圣人相同的命运,被处以死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该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选举与考试制度、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制等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式的概观与对照,叙述因革演变,指明利害得失。论述精辟,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书中钱穆先生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任何一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这恰恰是对当时先生写书的环境反映。彼时的中国仍是弱国,弱国就容易自卑,自卑则容易自我否定。书中,钱穆先生极力反对当时用“专制黑暗”评价中国政治制度的武断言论。想来当时的中国,应该仍有不少五四新文化的遗风,在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传统,并且是彻底的否定。

伤寒论集成

伤寒论集成

《伤寒论》注本。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10卷。日本山田正珍(宗俊)编著。此书之《伤寒论》原文,主要依据宋版,并参酌其余诸本予以补正。前列“张仲景自序解”,系编者对仲景原序之注文。其于《伤寒论》各篇之注,引述内容包括宋林亿校正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明赵开美《仲景全书》、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喻昌《尚论篇》、张璐《伤寒缵论》、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以及《医宗金鉴》中所载汪琥、吴人驹、魏荔彤等注文。兼及王肯堂《证治准绳》、钱潢《伤寒溯源集》。其于日本国学者,引述中西惟忠、内藤希哲、小岛瑞、岛寿、宫义方、户田斋等人的著作,山田氏个人亦有较多的学术见解。故全书以征引浩博著称。现存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所刻之《皇汉医学丛书》本,我国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此丛书本出版排印本。

旌异记

旌异记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鲁迅辑其遗文十条, 载《古小说钩沉》。唐人有称《精异记》、《积异传》者,乃字音讹传之故。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明杂剧剧本。简名《玉梳记》或《对玉梳》。贾仲明撰。旦本。叙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与扬州秀才荆楚臣相厚。楚臣金尽囊空,被鸨母赶出家门。有贾客柳茂英以20车棉花遣鸨母,但求与玉香一夕之欢。玉香不从,使人找回楚臣,赠以金珠钗珥,使其应举;又将己之玉梳,折而为二,各持一半,以作他日相认之信物。楚臣至京,一举状元及第,授句容县令。玉香为避柳茂英缠逼逃出,欲寻楚臣。柳枉费棉花20车,不得一近玉香,恼羞成怒,持刀来追。至黑林子,遇玉香,逼欢不从,欲杀之。楚臣为催冬日粮草下乡过此,闻呼救声,使人往救,方知为玉香。擒柳送府治罪。携玉香归署成亲。各出玉梳,令巧匠以金对嵌,复合为一。此剧第二折柳茂英于妓院求欢于玉香,玉香并未严辞相拒,而是讲了许多妓女黑心贪财,使子弟们家叛宅乱的话,以绝柳念,在同题材剧中别具一格。唱词多用比喻,亦贴切新颖。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探要钞二卷‘普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