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查功课

    查功课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八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出版。 小说只有极少量简洁的叙述文字,通篇几乎全用对话构成。某夜一点已过,督署派了四个委员来到学堂里“查功课”,乱翻了一通,嘟囔了几句“没有没有”“想是谣言”,便告辞禀覆去了。这里学监、提调、教员都莫名其妙,不知为了何事?等他们一散,学生们却各各从裤裆、袖子里取击一份东西来,“拿来看,是什么?”“是《民报》。”统共有四十份。 《民报》是当时革命派章太炎主编的同盟会机关报,宣传反满革命,从本篇所叙内容,也可见此报的深入人心,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和保护

  • 太平广记钞

    太平广记钞

    《作者:冯梦龙八十卷,明天启六年(1626年)刊刻。它是冯梦龙对《太平广记》进行加工后的精编本。冯梦龙一生笔耕不辍,在小说、戏曲、民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秉持着稗官野史可以疗俗的观念,从《太平广记》中采摭精英,将原部类、篇目精心编排,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腻的考订、删改,提高了文本的叙事审美价值。同时,他还在书中附着了数量、质量皆十分可观的评语。文言小说选集的编纂是晚明文言小说兴盛的表现之一,反之也促进了文言小说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太平广记》作为“文言小说之渊薮”,是当时文言小说选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冯梦龙直接取材于《太

  • 青琐高议

    青琐高议

    《作者:刘斧志怪小说。宋刘斧撰辑。二十七卷。斧字号,里籍不详,约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哲宗时代。其父曾作过狱吏之类官职。原书有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称其为“秀才”,足迹遍及太原、汴京、杭州等地。此书《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八卷。另有《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佚;曾慥《类说》及《诗话总龟》收有一些佚文。此编现存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七卷,计一百四十六篇,署作者姓名的仅十三篇。其余多辑录前人著作或经刘斧改编而成。内容包含志怪、传奇、杂事,以至议论(故书以“高议”名)。内容丰富而庞杂,但多依类编辑,如后集卷一记医、 卜、

  • 中国侦探案

    中国侦探案

    《作者:吴趼人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因住佛山,自署“我佛山人”。20余岁寓居上海,一度客山东,游日本。著有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痛史》、《恨海》等,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此集凡34则。所写大多是诈骗案情、奸杀案情,取材于近人笔记或故老传闻,其中一些故事流布较广,如《断布》、《诬控和尚》、《浦五房一鸡案》、《打笆斗》、《晒银字》、《荆花毒》、《审树》。旧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

  • 倦游杂录

    倦游杂录

    《作者:张师正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或简作《倦游录》。北宋张师正著。 《郡斋读书志》引此书序云: “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书平生见闻,将以信于世也。自以非史官,虽书善恶而不敢褒贬。”可知书名之所自。 《郡斋读书志》著录作八卷, 《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二卷。今原本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 《诗话总龟》、 《苕溪渔隐丛话》、 《类说》、 《名臣言行录》、 《说郛》、《永乐大典》等书中保存佚文一百余则。本书录北宋前中期的朝野杂事,个别条文记及五代之事。内容以北宋诸名臣逸闻为多,如寇准、丁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韩琦、蔡襄、富弼等,皆

  • 庆祝立宪

    庆祝立宪

    《作者:吴趼人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一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出版。该年七月十三日,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吴趼人为此写了一系列有关的短篇,揭示“立宪”的虚假本质,阐发他自己的见解。此篇写两个守旧老头,在庆祝立宪的会场里,听到一个“莽夫”的演讲后所作的反应。先是觉得此人“大不敬”;后来又听他说要“拿我们中国四万万人,一个个的都开了膛、破了肚,拿他这肚肠子,都送到太平洋去洗刷一个干净,把他那自私自利、因循观望的恶习都洗掉了”,才够立宪的资格,此外还得排除立宪的障碍,“把那混帐官儿开了膛、破了肚,拿他们的肚肠

  • 冥音录

    冥音录

    《作者:佚名传奇小说。《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九收有此篇,不题撰人,不注出处,当为单篇作品。《说郛》本、 《虞初志》本、《唐人说荟》本等均题朱庆余撰,无据。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皆据《太平广记》辑录。小说中称李德裕为“故相”,当作于大中或咸通后,属晚唐作品。故事如其篇名,记阴司音乐传于人世的故事。崔氏有妹名茝奴,善弹筝,年17岁未嫁而死。崔氏生2女,幼时曾随其姨茝奴学筝。茝奴死后,崔氏长女祈祷姨母显灵,帮助自己提高弹筝水平。一夜,忽梦其姨来,自言死后在诸帝宫中弹筝,并答应教给崔氏长女阴司10曲。崔氏长女一夜之间学

  • 剿闯通俗小说

    剿闯通俗小说

    《作者:佚名明末长篇小说。10回。题“西吴懒道人口授”。晚明弘光元年(1645)兴文馆刊本,有图5叶。又名《剿闯孤忠小说》。清初刊本,书名为《忠孝传》。清抄本,题作《剿闯小史》。明末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擅权。崇祯即位,虽剪除魏党,但国家元气大伤,百姓被饥寒所迫,纷纷起义。李自成被尊为“闯王”,声势浩大,杀入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入京后,大索百官财物;兵将到处杀戮抢掠。而李自成只想登基,不听李岩兄弟劝戒。明代边关守将吴三桂不受李自成的招降,进关抗李。闯王点兵10万拒吴。吴三桂见寡不敌众,哭求虏主援助。虏主怜其忠义,发虏兵10万出征

  • 龙图公案

    龙图公案

    《作者:佚名明代公案小说集。10卷100则。不题撰人。在100个案件中,有46案与《百家公案》相同,另外有些和其它公案小说重复。未分类,按卷分则编排。这百件案例都是说明包公智慧、认真,精细,千方百计为百姓昭雪申冤。如首篇“阿弥陀佛讲和”,写许献忠与萧淑玉私通,每夜萧从楼上放下布匹,许缘布而上。一夜,许未到,被一僧人发现布而上。女发现非许不从,被僧人杀害。邻里控告许生,包公令人夜学鬼语,诳僧说出真情,判处僧人,许生得释。这些故事中较有积极意义的是暴露了皇亲国戚、王侯世家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和贪官污吏、豪绅恶棍的荼毒百姓、 横行霸道,同时

  • 厚德录

    厚德录

    《作者:李元纲四卷,《直斋书录解题》传记类著录,题作《近世厚德录》,有沈溶道源为作序。《宋史·艺文志》同,亦列在传记类,仅一卷。《四库全书》本无“近世”二字,列入杂家类存目。此书杂录宋人小说中阴德果报故事荟为一编,引书均注明出处。如第一条记钱若水平反冤狱事出《涑水纪闻》,张孝基以还产为山神条出《泊宅编》,钟离君嫁婢条引自《东轩笔录》。且有失传之书如《杨文公谈苑》《遁斋闲览》等,可据以辑录佚文。实可视为宋人小说选集,但出处尚有疏误。《四库全书总目》议其涉及神怪,言论鄙陋,“殊非儒者立言之道,与《圣门事业图》如出两手”。实未知两书性质、体例

  • 曲洧旧闻[四库本]

    曲洧旧闻[四库本]

    《作者:朱弁 十卷。南宋朱弁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 (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七年始得归宋。书中有甲寅 (1134)岁腊月八日清凉山见佛光事;又记秘魔岩事,其地在金统治区燕京 (今北京);又记其友述定光佛语云,俘囚十年。据此可知,是书当作于留金时。但书中所记皆追述北宋君臣事迹及遗闻轶事,无一语及金,故称 《旧闻》。其书多记北宋皇帝盛德及诸名臣之言行,而于王安石之变法,蔡京之绍述,朋党之角逐等,言之尤详。其意在于申明北宋一代兴

  • 汇评金玉红楼梦

    汇评金玉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汇评金玉红楼梦正文以程甲本为底本。批语包括程甲本:(王德化)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王希廉(护花主人)《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姚燮“蛟川大某山民加评”《增评补图石头记》、张新之(太平闲人) 《妙复轩评石头记》,三家评点《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手批本:黄小田、刘履芬评语,程乙本 :陈其泰(桐花凤阁主)《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蒙语简本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其他批语:涂瀛(读花人)《红楼梦论赞》、诸联(明斋主人)《红楼评梦》、蔡家琬(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等。

  •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作者:毛宗岗毛宗岗, 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的父亲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颇有文名,他见金圣叹以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备受推崇,便选中《三国演义》和《琵琶记》与之抗衡。可是,毛纶中年以后双目失明,评书时由他口授,毛宗岗笔录,并作文字加工。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成雅俗共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评点。编成《三国志演义》120回,并称作“第一才子书”。从此,罗贯中的本子湮没不为人知,而经毛氏父子批点整理的《三国演义》大为流行。在毛氏本的卷首有《凡例》10条,自称以“古本”改“俗本”,其

  • 聊斋志异白话文

    聊斋志异白话文

    《作者:蒲松龄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此书十二卷。其中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故事和野史、轶闻,多以谈狐、鬼、花、妖方式,揭露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采自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如《山魈》、《咬鬼》、《狐联》、《潍水狐》、《金陵女子》、《罗刹海市》、《农人》、《潞令》、《吴门画工》、《折狱》、《胭脂》、《衢州三怪》。旧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乾隆三

  • 中国的理智

    中国的理智

    《作者:林语堂林语堂著,本书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 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汇评忠义水浒传,正文前70回以金圣叹改评本为底本,后50回以全传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70回本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王望如评论出像水浒传,100回本容与堂李贽(叶昼)评本、芥子园李贽评本,120回全传本李贽(袁无涯)评本,104回简本余象斗评本。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水浒传汇评本》等书。

  • 汇评证道西游记

    汇评证道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汇评证道西游记,正文以明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增加清本《西游证道书》以来的第九回。批语包括(叶昼)《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憺漪子(汪象旭) 笑苍子(黄周星)《西游证道书》、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坤《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的批语。参考山东文艺《西游记》会评本、齐鲁书社《西游记》李评本。

  • 汇评三国志演义

    汇评三国志演义

    《作者:罗贯中汇评三国志演义,正文以毛伦、毛岗宗改评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毛评本、李贽评本、李渔评本、钟伯敬评本等各评本的批语。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三国演义汇评本》等书。

  • 汇评全本金瓶梅

    汇评全本金瓶梅

    《作者:兰陵笑笑生汇评全本金瓶梅,正文以全本新刻绣像批评本为底本。批语包括(李渔)新刻绣像批评本、张竹坡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本、文龙在兹堂本手书批评的全部批语。张竹坡批评本批语以齐鲁书社四大奇书本核对,新刻绣像批评本批语以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核对,文龙在资堂本手书批语以刘辉《金瓶梅版本研究》核对。

  • 汇评脂批石头记

    汇评脂批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汇评脂批石头记,正文是以庚辰本为底本 ,所缺六十四回、六十七回以蒙府本为底本,二十二回末页、六十八回缺页以蒙府本补齐。批语包含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靖藏本,甲辰本、己酉本、梦稿本全部各本的批语。批语逐条标明了各本共有的状况,但各本批语异文不能完全具体表示。脂批汇评参考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等书。批语状况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庚辰影印本,《石头记》戚序有正、蒙古王府影印本等书作核对。 又以电子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影印本,《石头记》列藏影印本,《红楼梦》甲辰、己酉、梦

  • 废名文集

    废名文集

    《作者:废名文集,废名撰。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小说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是30年代颇具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小说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此集收《桃园》《追悼会》等废名小说21篇,散文3篇。

  • 黄氏宝卷

    黄氏宝卷

    《作者:佚名宝卷。又名《黄氏女宝卷》《黄氏女游阴宝卷》,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佚名氏撰。讲述了曹州府南华县清风乡黄家庄黄员外五女,乳名五姐,年小好善,吃斋念佛,天生聪明,秉性温良,每日烧香念佛,一心学念经文。父母苦劝五姐开斋,嫁个富贵人家,五姐苦苦哀告,至死不从。黄员外夫妇无可奈何,心生怒气,找媒人李氏将五姐嫁与一个杀猪宰羊的恶人赵屠赵令方。黄氏女到了赵家,见赵屠杀生害命,屡劝不听,心中闷闷,却无可奈何,每日念经修行。后观音现身,赵令方改恶从善,夫妻二人一起吃斋念经修善。阴曹地府阎君见黄氏女经念得好,派童子去阴间,带黄氏女来对经文。黄氏女哭别丈夫与儿女,来

  • 同昌公主外传

    同昌公主外传

    《作者:佚名《古今说海》说渊部收录此篇,不著撰人。实出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亦即《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所引《同昌公主》条。叙唐懿宗女同昌公主,最得爱宠,咸通九年下嫁韦保衡,穷奢极侈,把内库珍宝都给她陪嫁。公主不久死去,又举行了盛大的送葬仪式,超出常规。本篇记载非常详尽,也有夸张描写,《四库全书总目》说《杜阳杂编》“铺陈缛艳,词赋恒所取材,固小说家之以文采胜者”,大概即指此而言。同昌公主盛葬事,见于《新唐书·懿宗纪》及《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懿宗为公主病死还杀了医官韩宗绍等,并贬谪了谏阻的大臣刘瞻等一批人,成为一大事件。《杜阳杂编》详记皇

  • 不成问题的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

    《作者:老舍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故事发生在抗战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

  • 蚓庵琐语

    蚓庵琐语

    《作者:佚名志怪小说集。一卷四十条。清李王逋著。王逋字肱枕,浙江嘉兴人,少年习儒业,屡试不第,遂改作小说。 “说铃本”,首有徐发序,另有“古今说部丛书”本。是书主要记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之异闻怪事,发作者之感慨。如徐发序中言:录其生平所见异事,可以导人善而儆人恶者。主要内容如下:一、灾兆。如“瓮中作响”条,写崇祯甲申年秀水周瑞家水瓮中忽作响,如蝉鸣,或如人卧鼻息声,此兆主亡国。又有条目记崇祯甲申年城内外民家门上忽有红白圈,或×或点。后罹兵火,凡有圈之家必遭屠戮,×、点之家遭火焚,无者人房俱免。二、定数。如“富盛万年”条写张邑一

猜你喜欢的书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蔬菜、果品对人身体的作用。书中特别注明各种食物的反忌,其说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家本草中摘录而来。正如贾氏自序中所说的: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对各物的注疏皆损益相半,使人无所适从,所以自己专选其反忌汇成一书。但究其内容仍没有超出本草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等。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皇明本纪

皇明本纪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

相应相可经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