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蒲松龄
  • 姓名:蒲松龄
  • 别名:字留仙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 出生日期:1640年6月5日
  • 逝世日期:1715年2月25日
  • 民族族群: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又号西周生,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高祖、曾祖均为秀才,父蒲槃连因未中秀才,遂弃儒经商。松龄幼有轶才,早年热衷功名,19岁应童子试,得县、府、道三个第一,深为山东学政施闰章赏识,称其文“空中闻异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补贡生。31岁时,迫于家贫不足自给,应友孙惠之请,赴江苏宝应等县充任幕宾,整天和“无端而代人歌哭,胡然而自为笑啼”(《戒应酬文》)的文字打交道,十分厌倦,次年便告辞还乡。此后曾在同邑乡宦毕际有家坐馆,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一生穷愁潦倒。松龄负旷世之才而终生不遇,然《聊斋志异》一出,即名闻天下。全书共四百九十一篇。内容多谈狐、魔、花、妖故事。据传松龄当年写作时,曾设烟茗于门前,强邀行人说异闻,以为粉本,积二十余年,因书中故事均采自民间传说或野史佚闻,多为下层人民生活。作者在《聊斋自志》中说:“才非干宝(晋人,著《搜神记》),雅爱搜神;情类黄州(苏轼,曾谪居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为此“耐寒威,凭冰案,握笔锥,几蒸云而霞湿,灯凝寒而光微,笔欲搦而管冷,身未动而风吹,吟似寒蝉,缩为冻龟,典春衣而购笔,曾不供数日之挥”,“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同上)这一段写作甘苦的自述,道出了《聊斋志异》乃借狐鬼之言,宣泄胸中块垒,鞭挞时弊。《负喧絮语》评说:“《聊斋志异》一书,为近代说部珍品,几于家弦户诵,甚至用为研文之助。”一时摹仿者风起,沈起凤之《谐铎》、和邦颜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夜草》、袁枚的《子不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袭用《聊斋志异》书名者即有六种之多。但上述仿造之作,徒具“聊斋”鬼狐之形,而无“志异”孤愤之旨,终不能望其项背,唯《聊斋志异》独领风骚,使一度衰微的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传奇,于千余年后,出现高峰,至今乃为国内各剧种、电影、电视不断改编搬演,且被译成十多种文字享誉世界。此外,松龄还著有文集四卷,诗集四卷及《省身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聊斋词》、《聊斋白话韵文》等均见于世。

猜你喜欢的书

临川文钞

临川文钞

十六卷。宋王安石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王安石文16卷,计上书1篇,札子、疏、状7篇,表、启36篇,书35篇,序12篇,记22篇,论、原、说、解、杂著25篇,碑状、墓志、表、祭文73篇。

宾退录

宾退录

笔记。南宋赵与时撰。10卷。与时字行之,一字德行,宋太祖七世孙,宝庆进士,官丽水丞。平日见闻所及,喜为客诵之,宾退或书于牍,集为是编,故有是名。赵与时熟于两宋典章制度及遗文轶事,所记人物、掌故,翔实可靠。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征引他人著作往往以类相从,罗列众说而有所抉择,慎重谨严。所考汉世钱制、历代酒价、浮梁与浔阳茶产及综录《元丰九域志》所载当时岁贡等,皆有裨于经济史研究。然亦间有讹误,偶涉迷信。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有作者自序及续记。今存南宋临安陈宅经籍铺本及清乾隆十七年(1752)存恕堂仿宋刻本。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等本通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标点本。

试卷

试卷

我记叙我的朋友霍桑侦破案件的事迹有好多,读者们以为我们两人互相帮助友谊很深,都想知道我们相交的大概情况。我翻查旧竹箱,得到一册以前的学校日记,其中记录一件情迹迷离扑朔的事,是我亲身遭遇而是被霍桑所解决的。那时候我和霍桑虽然大家都就读在中华大学,但尚无深厚的交情。自从经历这件事以后我们两人的友谊就与日俱升,可称莫逆之交了。这种迷离扑朔的事,实际上是我们两人结交的媒介。

华影吹笙阁遗稿

华影吹笙阁遗稿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

江苏省通志稿邦交志

江苏省通志稿邦交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邦交志。以时代年份为次。苏省自春秋勾吴之与晋,齐诸国,即有邦交。孙吴之与魏、晋,南朝之与元魏、北齐,厨,隋,杨吴,南唐之与后唐,汉、周,契丹,正史皆有可考。明洪武都此,迄于北迁,涉外交者皆备列之。清代自道光以后,白门之约,邦交大开。三朝夷务本末外交史料所载甚详,均宜列入。

万峰和尚语录

万峰和尚语录

一卷,明时蔚说,普寿编,宗泐序,法藏跋,有塔铭及传,附三玄原颂、慧旵禅师塔铭。南岳下第二十四世,嗣千岩长。辑录其住兰溪州嵩山圣寿禅寺语录以及颂古、法语、佛祖赞、警策、破衣歌、塔铭、传等。收入《中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