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斧

刘斧
  • 姓名:刘斧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斧,生平未见记载。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著录有《青琐高议》十八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有《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题刘斧撰。又《类说》引有《续青琐高议》八则,其中二则《诗话总龟》引出《青琐集》,当亦刘斧撰辑。其中《青琐高议》已残,其他几种已佚。《青琐高议》有序,后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按此署不合常例,亦不符其人当时的职衔),略谓:“刘斧秀才自京来杭谒予,吐论明白,有足称道。复出异事数百篇,求予为序。”孙副枢当即孙沔。按孙沔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杭州,当在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元年(1054~1056)(见《宋史》卷二百八十八本传及郑坛修《杭州府志》卷六十二职官)间。如此序不误,刘斧当是一个未曾出仕的读书人,在仁宗年间(1023~1063)撰辑文言小说已成绩可观。《青琐高义》书中有些作品及作品后的“议曰”可能系刘斧自撰,后集卷三《程说》篇(未署作者姓名)的“议曰”略谓:“程说与余先子曾同官守(按程说于仁宗庆历年间曾为郴州狱官),都下寓居,又与比邻。”同卷《巨鱼记》开头说:“嘉祐年(1056~1063),余侍亲通州(今江苏南通)狱吏”。这些可能是刘斧的自述。今本《青琐高议》前集记事止于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后集记事至元祐(1086~1093)年间,据此,刘斧当为北宋仁宗至哲宗年间人。刘斧在搜集北宋及前代文言小说方面用力颇勤,至少撰辑了三种丛集,总计达六十三卷,保存了一大批北宋年间的文言小说,对后世产生了明显影响。其中作品虽然多数已佚,但赖《诗话总龟》《类说》《岁时广记》《分门古今类事》等许多著述的征引,有不少作品仍可考见梗概。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大体上看出北宋时期文言小说特别是传奇小说的创作概况及其思想艺术特点。因此,这些丛集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珍贵资料。

刘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学议

北学议

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史学者朴齐家到中国清朝去视察清朝风俗、制度后,加上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的纪行文。内篇一卷和外篇一卷,共二卷一册,抄本。内篇提示和说明对车船、城壁、宫室、道路、桥梁、畜牧等39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器具和设施的改革论;外篇收入对田粪、桑、农站总论、科举论、官论等17个项目的论说,阐明了农业技术改良和国内商业,外国贸易的重点。他通过这部《北学议》,主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为了国利民富, 吸收先进的清朝文明。

台湾游记

台湾游记

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字)为一集刊,共收游记与日记各两种,合题曰「台湾游记」。一为池志徵撰「全台游记」,係录自「惜砚楼丛刊」。作者浙江人,清光绪十七年冬来台游幕,迄二十年中日之役起,始仓皇内渡。三载之间,足迹几历全台;遂就其当时之日记删削而成「全台游记」一卷。二为吴德功撰「观光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作者里居、略历,见第四五种「实施两案纪略」篇。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三为施景琛撰「鲲瀛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铅印本。作者福建长乐人,民国元年二月奉檄渡渡台调查实业。在台十八日,连同往返将及一月;所记即此一月间之行程与考察之所得。后附诗二十九首,多为与人交往酬酢之作。四为张遵旭撰「台湾游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油印本。作者直隶南皮人,民国五年四月以福建省长所派代表名义参观「台湾劝业会」并作游览。所记则为「劝业会」之内容及访台十八日间之经过。

乌龙山·火焚少林寺

乌龙山·火焚少林寺

郑证因著,武侠小说,讲述了嵩山少林寺四僧为解救大侠朱德畴并护送他前往福建莆田,与各方势力展开争斗的故事。小说中,四僧在金陵遭遇重重困难,与武林好手及官兵交手,最终得到铁剑先生等人相助,成功救出朱德畴并赶赴福建少林寺。该书情节紧凑,武打场面精彩纷呈,是郑证因技击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客座赘语

客座赘语

笔记。明顾起元(1565—1628)撰。十卷。起元字太初(一作璘初),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探花及第,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卒谥文庄。此编汇辑来客所语之往迹近闻而成此编,书因以名。该书主要是记述南京的故实及诸种杂事。他在序中说:“余顷年多愁多病,客之常在座者,熟余生平好访求桑梓间故事,则争语往迹近闻以相娱,”“既成帙,因命之曰《客座赘语》。赘之为言属也,又会也,属而会之,俾勿遗佚,余之于此义若有合焉。”由于顾起元与当时文人学士交往甚多,因而他对这些人的记述,对研究文学史甚有帮助。

法华经演义科

法华经演义科

法华经演义科,一卷,清广和标科并序,吴郑衡序。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凡十卷。明代宋濂着,云栖袾宏辑录,钱谦益校订。宋濂曾三度阅大藏,儒门中以多闻总持著称。本录即辑录其所作‘金华文集’中有关护持三宝之文章,计收有塔铭、碑、记、序、诰、赞、铭、颂、偈、说、题跋等诸多种类。《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