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宫十八朝演义
作者:许慕羲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亡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幈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俶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贯 陈家谷杨业捐躯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第四十七回 服兖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第七十五回 勇吴璘力障陇蜀 智刘锜计守顺昌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都太师惊心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通和议燕京订约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恩开拓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废立皇子抱屈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帅延揽人才太学生维持名教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许慕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裙钗之战
《裙钗之战》是以小说体栽描绘的法国一段内战史,是大仲马的一部鸿篇巨著。十七世纪中叶,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年幼当政,王太后安娜公主垂帘听政。由于前总理黎世留去世而指定马扎里尼红衣主教继任,加速了法国政经的内外交困,激起部分王家显贵和宫廷大臣们的反对,继而发生首都和外省区的武装叛乱。在反叛斗争中,国王和王太后们逮捕了王族孔代亲王为代表的反叛头面人物,而不屈服的孔代亲王夫人却联络外省叛党,据守波尔多,与王太后为首的宫廷展开了一场女人策划的裙钗之战。本书所描写的故事就是从王太后讨伐孔代亲王开始的。大仲马这位蜚声世界的小说家,一展他独特的叙述与描写技巧和超凡的艺术才情,在这一历史天幕下,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导演了一出战争与阴谋,女人策划,男人打仗,同室操戈,两败俱伤的历史悲剧。然而,无情的战火并没有泯灭人世间的纯真爱情。王太后欣赏的绝代佳丽娜农和孔代亲王麾下的女顾问、美貌绝伦的康贝子爵夫人,却同时偷偷爱恋上王家军军官卡诺尔……然而,由于敌对双方的报复心理,卡诺尔被孔代亲王夫人判处绞刑。由于阴差阳错,两个年轻女人几乎得以成功的拯救计划反而落空……内战,击碎了两个女人的温凉情梦,留给读者们的是一片慨叹和惋惜……
雍正浙江通志
浙江省地方志。清李卫等修,傅王露等撰。二百八十卷,首三卷。卫有《畿辅通志》已著录。王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进士,官至中允、编修。雍正七年,为编《大清一统志》,诏令各省纂辑志书,浙江乃开局创修,至十三年(1733)成书,总督嵇曾筠于乾隆元年具表进呈,故有云乾隆通志或为嵇氏主修者。约四百四十三万字。正文分图说、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古迹、水利、户口、兵制、海防、风俗、物产、人物、陵墓、艺文等五十四目。较康熙志增十七目。所增经籍、碑碣二目,上下千年间著述及碑铭,皆有著录。图说目绘浙江全省图、杭州府图等四十三幅并图说。绘制较精审。其中天目、武林, 四明、普陀、天台、雁荡等山图,超越前志。海塘目有海潮总论,列四季潮候表,亦较前志为详。兵志目记沿海炮台、战舰配备及要塞驻军,所论至切。海防目叙沿海防务,尤以记清初详赅。人物、艺文目内容占全志三分之一,可补史籍缺载。体例完备,内容繁富,所引旧籍,均列原文,标出来源。周中孚盛赞: “其详赡胜旧志十倍,而体亦较他志为善耳。”为浙省通志中最后一部,堪称集大成著作。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附索引。 又光绪五年(1879)墨润堂校刻巾箱本,十四卷,作者题“留云借用轩主人”。为此志水利、海防二目单刻本。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十二》、王国维《(雍正)浙江通志考异》四卷(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和洪焕椿《浙江方志考》 (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 (《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1) 可供查证。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
元始天尊述大小劫运,劝人诵经、建斋、炼丹以飞升。《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著录此经。经中有太上大道君,礼请中有涂炭叩头仪式,又有嘉平二十三年之纪年。曹魏、前赵、南凉嘉平年号皆无二十三年,可能数字有误。总之,疑该经出自六朝。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解并序。
修行道地经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三十品中,最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古本无。六朝初期,即鸠摩罗什入关以前,已盛行讲究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