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话说太后见事已危急,弃了肩舆,下楼面谕道:“自从道君皇帝,误信奸臣之言,更改祖宗成法,致酿金人之入寇的大祸,与今上皇帝并无关系。况今上皇帝亦无甚失德,不过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现已贬逐出外,你们那还没有知道么?”

苗傅等齐声答道:“臣等必欲太后听政,奉太子为帝。”太后道:“现在强敌当前,我一个妇人,抱三岁小儿临朝,更为金人所轻了。”苗傅等不以为然。太后对朱胜非道:“今日之事,正要大臣决断。相公因何默无一言呢?”朱胜非方才退回楼上,密奏高宗道:“苗傅等有个心腹,叫做王钧甫,暗中告臣道:”苗、刘二将忠心有余,学问不足。‘现在只得暂从所请,徐作后图。“高宗闻言,即提笔写了禅位诏书,传位于皇太子、魏国公旉,请太后训政。朱胜非捧了诏书,到外面宣读了。苗傅等方率众退去。

皇太子旉嗣位,孟太后垂帘听政,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仁寺为睿圣皇帝行宫,颁诏大赦天下,改元明受。加苗傅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窜蓝圭、曾泽等,于岭南诸州。苗傅仍遣人追还,一概杀死,又欲挟太后幼主,转赴徽越。幸亏朱胜非委婉劝谕,方才罢议。

改元诏书到了平江,留守张浚料知必有别故,秘不宣布。

过了两天,又接到苗傅等檄文,即召守臣汤东野,提刑赵哲,同议讨贼。张浚也引所部来会张浚。浚言及朝事,涕泣交下。

张浚道:“现有朝旨,命俊将部众分属他将,只准带三百人前赴秦凤,这必是逆贼忌俊,伪传此诏,故特到此与公一决。”

张浚道:“诚如君言,我等亦拟兴师问罪了。”张浚泣拜道:“这是目前最要之着,惟公须济以权变,免惊众舆。”张浚连连点头。两人正在计议,忽江宁有信到来,乃是吕颐浩所发。

信中说:禅位一事,必有逆臣胁迫,应共图入讨。这封信正与张浚意见相同,当即回信约颐浩起兵讨逆,并致书刘光世,请他师率来会。吕颐浩见众人一心,事属可行,便上书奏请复辟,誓众渡江。张浚闻颐浩兵已出发,遂令张俊扼住吴江上流,也上书奏请复辟。

适值韩世忠自盐城出海道,欲赴行在,即抵常熟。张浚闻知,大喜道:“世忠到来,大事成功了。”当下转告张俊,函召世忠。世忠得信,以酒酹地道:“誓不与二贼共戴天。”遂驰至平江,入见张浚,流涕说道:“今日之事,世忠愿与张俊同当此任,公请无虑!”张浚亦泣道:“得两君力任艰难,自可无患了。”遂大犒张俊、韩世忠两军,晓谕大义,众皆感奋。

世忠立即辞了张浚,领兵赴阙。张浚又戒世忠道:“投鼠忌器,此事万不可过急,急则反恐生变。应先趋秀州,据住粮道,静候各军偕行。”世忠奉命而去,行抵秀州,称疾不进,暗中大修战县。苗傅等闻得世忠到来,深为疑惧,意欲拘他妻子为质。

朱胜非忙道:“世忠逗留秀州,不即前来,还是首鼠两端;若拘他妻子,反恐激变,不如命他妻前往迎接,劝其前来。世忠能为公用,平江诸人,不足惧了。”苗傅喜道:“相公所言甚是!”遂即入奏太后,封世忠妻梁氏为安国夫人,令她前往迎接。

那韩世忠的妻子,自然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梁红玉了。红玉本为京口营伎,不仅精通翰墨,且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注射,发必中的。平素见少年子弟,类白以眼相加,绝无娼家气习。会世忠自延安入伍,童贯奉旨征讨方腊,调取鄜延兵马。世忠方为小校,随军进征,独立擒获方腊,为辛兴宗夺去,以为己功。世忠不敢多言,仍旧埋没在军伍里面。童贯班师回来,行至京口,召营伎侑酒。梁红玉与诸伎入侍。

酒筵将散,红玉先出,行至营门,见对面树下,有一白额猛虎踞伏不动,红玉大惊!急变弓注矢,一箭射去,忽见那只猛虎前爪一伸,接住红玉之箭,红玉更是吃惊!留心细看,哪里有什么猛虑,却是个营伍装束的魁伟丈夫。红玉知道此人必有来历,邀往家中,殷勤看待,询问姓名,原来就是韩世忠。

他因有志未遂,听得那些大将在营内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心中闷闷不乐!独自一人走出营门,在树下假寐;忽然红玉一箭射来,便施展手段,一把接住。此时由红玉邀了回来,两人各通殷勤,谈论了一番,兵书战策十分入港。

正是美人英雄,互相怜惜。红玉即以终身相托,世忠也喜出望外,即与联姻,伉俪和谐,自不消说了。不上两年,红玉便生下一子,取名彦直。高宗在应天府即位,召世忠为左军统制。世忠就带了妻子,入备宿卫;后又奉命出外御寇,妻子留居南京。高宗幸扬州,奔杭州,梁夫人也跟随同行。只是受了安国夫人的诰命,命往迎接世忠,真是出于意外。

梁夫人何等机智,还恐苗傅等生变,在宫中辞了太后,绝不逗留,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驱出城,一昼夜便到了秀州。世忠接着大喜道:“妻子能够无恙来此,我更好安心讨逆了。”旋即有诏到来,促其入朝,写着明受的年号,世忠撕毁诏书道:“我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立斩来使,通报张浚,克日进兵。张浚只贻书苗、刘二人,申诉罪状。苗傅得书,既惧且怒!急令其弟苗翊与马柔吉,率领重兵,守住临平,又请太后下诏,授张俊、韩世忠为节度使,谪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张浚等不受诏命,移檄讨贼,传达远近。刘光世、吕颐浩兵亦来会,遂以韩世忠为前军,张俊副之,刘光世为游击。张浚、吕颐浩自统中军,从平江启行,直奔临安。

途中又接到太后手诏,命睿圣皇帝处分军马重事,张浚同知枢密院事,季邴郑珏同签书枢密院事。各军得了这道诏旨,愈加踊跃,相继南下。苗傅等知事不妙,慌了手脚,忙与朱胜非熟商。朱胜非道:“为今之计,惟有二公自行反正。否则各军到来,同请反正,公等更无容身之地了。”苗、刘两人想了半日,果然无法,只得依从胜非之言,草成百官章奏。太后诏书,预备请睿圣皇帝复位,朱胜非还恐两人中变,请太后允赐苗、刘免死铁券,以安其心。苗傅、刘正彦始率领百官,往朝睿圣宫,迎请复位。高宗仍以好言抚慰。苗、刘二人,喜出望外,皆以手加额道:“圣天子度量,真不可及!”

次日,太后下诏归政。朱胜非率百官,迎高宗回行宫,御前殿朝见文武各官,太后尚垂帘殿内而坐,有诏复建炎年号,册魏国公旉为皇太子,以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副。进张浚知枢密院事。张浚、吕颐浩已到秀州。闻得高宗已经反正,颐浩仍主进兵,对诸将:“朝廷虽已复位,苗、刘二贼尚在内掌握兵柄。倘一不慎,我等反被恶名。汉之翟义,唐之徐敬业,便是前车之鉴。诸公须要小心。”诸将齐声道:“公言极是!

我们非入清君侧,誓不还师。“遂挥军直进,到了临平。

苗翊、马柔吉沿河扼守,扎下许多营寨,河中皆密布鹿角,舟不得进。韩世忠首先舍舟登陆,跨马急驰;张俊、刘光世相继并进,奋力杀将上去。苗翊挥兵迎敌,世忠又弃马誓师道:“今日我们应效死报国,将士有不用命者,立即斩首。”因此,人人奋勇上前,绝无反顾,冲向敌阵。苗翊见来势甚猛,用神臂射来。世忠瞋目大呼,万人辟易,哪里还来得及放箭,顷刻之间,敌阵紊乱,相率奔窜。苗翊、马柔吉,支持不住,只得退走。勤王兵乘胜从北关而进。苗傅、刘正彦,得了信息,忙趋入都堂,攫了铁券,开了勇金门,领两千人马逃去。王世修正奔出城,被韩世忠一把擒住,即行下狱。那苗、刘二贼,直向瓯闽逃去,后韩世忠迫至鱼梁驿擒回斩首。

张浚、吕颐浩,并马入城,晋谒高宗,伏地请罪。高宗再三慰劳,并对张浚道:“朕居睿圣宫,与太后隔绝,正在啜羹,闻卿被谪不禁覆手,默念卿若被谪,何人能当此任。”遂解所佩玉带,赐于张浚。张浚再拜谢赐。韩世忠剿灭了逆党,亦即进见。高宗不待行礼,便下座持世忠之手道:“中军统制吴湛,首先开门,放逆贼入内,现犹在朕肘腋间。卿能为朕拘捕么?”世忠口称遵旨。高宗释手,便趋出行宫,去找吴湛。

恰巧吴湛行过关下,世忠佯与相见,趁势擒住,与王世彦一同斩首。遂党王元佐、马瑗、范仲容、时希孟等皆加贬谪。

朱胜非入见高宗道:“变起之日臣当死义,委屈偷生,正为今日,幸而圣驾已安,臣愿避位。”高宗道:“朕知卿心,可无庸辞。”胜非再三恳请,高宗道:“卿既坚执欲去,何人可代?”胜非道:“吕颐浩、张浚皆可胜任。”高宗又问二人优劣,胜非道:“颐浩谏事而暴,张浚喜事而疏。”高宗道:“张浚年纪太轻。”胜非道:“陛下莫谓张浚年轻。臣昔被召,一切军旅钱谷,皆托付于他;就是今日勤王,也是浚首倡的呢。”

高宗点头,遂下诏免朱胜非职,以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李邴为尚书右丞,郑珏签书枢密院事,韩世忠、张浚并为御前都统制,刘光世为御营副使,勤王诸将佐及僚属,皆赏赍有差。并禁内官干预外政,重正三省官名,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省去尚书左右丞。张浚等请高宗还跸江宁,乃自杭州启行,向江宁进发。临行时,以韩世忠为浙江制置使。高宗方抵建康,皇太子旉,忽然抱病夭逝。

原来太子旉,年方三岁,尚在保抱,从幸建康途中受了风寒,遂致患病,医治未愈,适遇宫人走过,误蹴地上金炉,铿然发声。太子受惊,顿时惊搐不止,过宿而夭。高宗悲伤不已!

赐谥元懿太子,命将误蹴多炉的宫人杖毙,连保姆也一同处死。

葬于铁塔之下,以宫女、保姆为殉。高宗自退避扬州,误信黄潜善、汪伯彦之言,苟安江都,以为无患。金人南下,高宗正在临幸妃嫔,忽得惊报,说是寇骑已至扬州,矍然一惊,遂即披甲出奔,逃往镇江,因此竟成阳萎之病,所以皇子旉没后,后宫永远绝孕。高宗深以为虑!尝值张浚晏见,向他问道:“卿子想已长成?”张浚顿首道:“臣于载,年已十四,脱然可语圣人之道!”高宗道:“卿可谓有后了。”说罢,念及元懿太子,不觉黯然泣下。后人作南宋杂事诗,曾有一首咏此事道:蹴得金炉动地惊,旋看铁塔蹴佳城;九重相遇殷勤问,想道卿儿已长成?

御前都指挥使范琼,自高宗即位,命惩僭伪、张邦昌等,皆已伏诛,惟他持有部众,出驻洪州。高宗恐生他变,未敢轻发。此时范琼自洪州来朝,恰巧韩世忠、刘光世擒了苗傅等押解行在。范琼竟为苗傅请求,乞贷其死。高宗不许,将苗傅正法。范琼遂入诘高宗,声色俱厉,高宗心下很是惧怯!只得暂时忍耐,授范琼为御营司提举,暗中却命张浚设计除他。张浚遂与枢密检详文字刘子羽,商了一条密计,暗令张俊领千人渡江,佯称备御盗贼,执械前来。张浚始入白高宗,请了降罪范琼的敕书,携带而出;然后再由高宗降诏,召范琼、张俊、刘光世等,同赴都堂议事。到了次日午前,刘子羽先至,张俊亦到,百官毕集。范琼慢腾腾的直至过午方到,都堂中已备了午饭,大家会食已毕。一齐入座,待议政务。刘子羽手持黄纸,走近范琼面前道:“有敕。令将军至大理寺置对。”范琼不觉愕然道:“你说的是什么话?”语音未毕,张俊已召了卫士将范琼拥出都堂,送入狱中。刘光世连忙出外,抚慰范琼部下道:“范琼从前在汴京破城之时,私通金人,劫二帝北狩,并逼皇后、太子出宫,罪通于天。现在奉旨,只诛范琼一人,其余皆无干涉。你们同受国家俸禄,并非范琼豢养,应知效忠朝廷,可各回营听命?”众人听了齐声答应,放下兵器,各自退去。

范琼即日赐死,子弟窜流岭南。所有部众,分隶御营各军。

张浚除了范琼,进陈中兴要策:当先收复关陕。关陕既失,江南也不能保,臣愿前驱,肃清关陕,请陛下与吕颐浩,同至武昌,相机趋陕。高宗深然其言,命张浚为川、陕、京、湖宜抚置使,得使宜行事。张浚受命,即与吕颐浩接洽,克日启程而去。不料,边报到来,金兀术举兵南下,连破磁、单、密诸州,已攻入兴仁府了。高宗不胜惊惶!连遣二使往金,一为徽猷阁待制洪皓,一为工部尚书崔纵。洪皓临行之时,高宗致书粘没喝,愿去尊号用金正朔,比于藩服。洪皓与粘没喝见面,粘没喝便要逼他投降。洪皓不屈,遂流于冷山。崔纵至金议和,且通问二帝,金人不以礼待,纵责以大义,并欲迎请二帝回国。

金人大怒!将崔纵放居穷荒,后来崔纵以病殁。洪皓直至绍兴十二年,方得回国,这是后话,暂按不表。

且说吕颐浩自张浚行后,原欲奉高宗驾幸武昌,忽闻金兵南下,即变更前议,请留都东南。滕康、张守亦言武昌万不可往。高宗决计仍都杭州,下诏升杭州为临安府,授李邴、滕康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先奉隆祐太后往洪州,再命修武郎宋汝为京东转运判官,杜时亮同往金都,申请缓兵。并贻粘没喝书,书中尽是哀求之语。内中有一段言语,令人看了,几欲作呕。

现在录了出来,看了可以知道高宗的没有志气。其书道: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

这样摇尾乞怜的书信,要想金人见哀,不动兵马。哪里知道,你愈畏怯,他愈恫吓;你愈哀求,他愈厉害。知道江南君臣都是无能之辈,那金兵更加放心大胆南下得快了。起居郎胡寅,见高宗这样畏葸怯懦,实在忍不住了,便胪陈七策,疏请施行,是什么七策呢?

一、罢议和而修战策。二、置行台以处别缓急之务。三、务实效,去虚文。四、大起天下之兵,以图自强。五、都荆襄以定根本。六、选宗室贤才以备任使。七、存纪纲以立国体。

这篇奉章,洋洋洒洒,多至数千言,真是慷慨激昂,淋漓尽致。高宗瞧了,很不以为然。吕颐浩也恨他切直,遂将胡寅贬谪出外。其时寇氛益逼,竟致一夕数惊。高宗弄得不知什么地方,才可以避免寇患,只得召群臣,共议驻跸之所。张俊、辛企宗请自鄂岳、幸长沙。韩世忠道:“河北、山东,已是失去,非复国家所有。今日再抛弃江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驻跸呢?”吕颐浩道:“金人近来的谋划,专视皇上到哪里,就赶往哪里。为今之计,只有且战且避,保护陛下得至万全之地。

那常、润二处,臣愿效死力守。“高宗道:”朕左右岂可无相,吕卿如何可以不随朕同行呢?“遂议定以杜充兼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王崁为副,韩世宗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太平池州。高宗竟自启程,避兵而去。

未知避往何处,且看下回分解。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

ySy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