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却说秦桧听了其妻王氏的话,遂决意置岳飞于死地,遂取笔写了数语,将纸折成方胜,令人送交狱吏,夜间即报岳飞死于狱。岳云、张宪亦皆同时而死。有人言岳飞之死系秦桧命狱吏勒毙于风波亭上;又有人说,由狱吏请飞沐浴,拉胁而死,享年三十九岁。

飞家无妾侍,亦无财产,吴玠常敬飞,愿与订交,因饰名姝以进。飞拒之道:“皇上宵旰勤劳,岂大将安乐之时。”吴玠因此益加敬服。高宗尝欲为飞营府第,飞辞谢道:“金人未灭,何以家为。”其行军,队伍严整,有罪必罚,犯令者立斩以徇;惟兵将有疾苦,即亲为调药;诸将有远戍者,必遣妻慰其家属,有死难者,必抚育其孤寡。朝廷颁赏,立时派给兵将,毫无所私。所以军士爱戴,临阵皆奋不顾身;有将士隶他人部下而怯敌者,一至飞麾下,即反怯为勇,常自言道:“临阵却退,何以回见岳元帅。”因此遇敌必胜,从无败衄。金兵亦为之语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子云,勇而善战,因功受赏,屡次辞让,故终身只进秩左武大夫,死时仅二十三岁。其余四子,曰雷,曰霖,曰霓,曰霆,皆窜于岭南。有女,痛父沉冤莫雪,欲叩阍上书,为奸臣所沮,不得上达,抱银瓶投井,而死时人称之为银瓶小姐,呼所投之井为孝娥井。

飞下狱后,大理卿周三畏,尝奉命勘狱,心有所疑,夜往察狱。忽见古木下,有一物似牛而有角,三畏怯步不前。此物徐行至狱旁一小祠中,遂隐没不见。过数日,又于月明之夜,再往,仍见此物,头上有片纸,写一“发”字。月光照耀,极为明了。三畏因知飞冤,不肯筋问,挂冠而去,不知所终。后于延安葭州山中,有翁头仙人,日饮净水三瓯,不进他食,与人论及岳飞冤狱,必放声大哭!人问其姓,自称姓周,后又不知所往。士人与其坐处得一片纸,上书“周三畏”三字,因知三畏不肯勘狱,遂致仙去。后人有诗咏此事道:木阴斜转月娟娟,片纸惊看戴角妍。

判得弃官何处去,云中来往翦头仙。

狱卒隗顺,怜飞冤死,负其尸出,葬于栖霞岭,恐发觉获罪,不敢告人,至临死之时,始告其子:“日后朝廷昭雪此狱,求棺不得,必悬赏以求,汝可往告官里。棺上有一铅筩,并有棘寺勒字,即是我埋葬的记号,乃是岳少保的真尸体。”后来孝宗即位,诏复岳飞官爵,要依礼改葬,果然不知葬处,乃以一班职为赏格。隗顺之子,始出面报告。改葬时,尚面色如生,还可以更殓礼服。这也是忠义之气,历久不散的证据了。

岳飞既死,天下为之呼冤,秦桧还不肯甘休,又将于鹏等六人,连坐治罪。薛仁辅、李若朴、何彦猷等,亦皆斥退,刘允升拘于狱中,竟至庾死。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褭,亦居建州。

韩世忠既悲岳飞无辜受戮,又见朝局日非,略有气节之人,不死即贬,知道再在朝中任职,连自己也要被奸人所算了。遂即决定主意,上章乞休。高宗初时不允,乃再上表请罢职,始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世忠奉到诏书,立即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有时在家与梁夫人小食谈心,欣然忘忧;有时策了蹇驴,对酒瓶词,带了小奚童,往西湖上游览,竟把一生的英雄豪气,销磨尽净,真是个神仙岁月,安享无穷了。

那秦桧因岳飞已死,便致书兀术说,终不负所约,请他应许和议。兀术得书大喜!诸将也酌酒称贺!遂遣宋使莫将,先行南下,道达修好之意,后又命审议使萧仪、刑其瞻,同赴临安,入见高宗,索割唐、邓二州与陕西余地,以淮水为界,并要向金称臣,岁纳银币。高宗命秦桧与来使商议,秦桧哪里还肯辩驳,只要和议成功,无论如何,也可以的。当下件件俱皆答应,金使方才许还徽宗梓宫,并及韦太后。秦桧便与金使决议,且订定了四条和约;一、东以淮水,西以商州为两国界,以北为金属地,以南为宋属地;二、宋岁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于金;三、宋受册封,对金称臣,在国内得称帝;四、金送徽宗梓宫及韦太后归宋。

条约已订定,和议已成。命何铸为签书枢密院事,充金国报谢使,赍献誓表,一面令秦桧祭告天地社稷,令金使萧毅等与何铸相偕北去。萧、邢二人入朝告辞,高宗当面说道:“今年太后果然归来,自当遵守誓约;倘若逾期,这誓文就同虚设了。”萧毅等也便答应,同了何铸,行抵汴京与兀术相见。兀术便向何铸要看誓表,何铸慌忙取出递于兀术。兀术看那表文上面写着道:臣构言,今天划疆,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州、邓州,均割属上国。自邓誓西南,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自壬戊年为首即绍兴十二年,每岁春季,搬运至泗州缴纳,有渝此盟,明神交殛,坠命亡氏,赔其家国!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书庶,誓使敝邑,永为凭焉。

兀术看了书,见宋朝君臣,事事依从,没有一件敢违,心内又觉懊悔道:“倘若多要求几件事情,他们必定也肯答应的。

但是现在却反不转身来,只得要求宋朝,须把商州及和尚原、方山原,也属于金,方肯允和。“何铸见兀术又要翻悔,又不敢作主答应,只得请兀术差人去与秦桧商议。

秦桧也不问什么险要不险要,可割不可割,只要金人说得出口,他就答应得下。当即又将商州及和尚原、方山原,双手捧了,送于金人,退致大散关为界。兀术又得了这三处地方,才没有什么话说。何铸到了金都,见过主。金主看了誓表,便命兀术向宋割地。从此以后,宋朝只有两浙、两淮、江东、江西、湖南、湖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五路,其余如京西南路,只有襄阳一府,陕西路,只有阶成和凤四州之地了。

金人划定了疆界,遂即建设五京,以会宁府为上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定府为中京,大同府为西京,大兴府为南京,后又改南京为中都,称汴京为南京。金主即得宋朝称臣,又得了许多土地,心尚不足,还不愿归还韦太后。经何铸再三恳请,方允归徽宗、郑后、邢后棺木,及高宗生母韦太后。

韦太后,本会稽人氏。绍圣时,苏颂以宰相致仕,居于丹阳。有韦姓女二人,本属姊妹。其姊不愿事人,遂出家为尼;其妹年尚少,给事苏颂,颂以其品貌端庄,欲纳为妾,及登榻,即通夜遣溺不止。苏颂道:“此乃贵人之相,非我家所宜留。”遂命之入京。恰值哲宗选室女二十人,分赐诸王,韦太后得入选,分赐端邸。太后即入端邸,与乔贵妃相叙为姊妹,誓共荣辱。及徽宗以端王嗣位,乔贵妃先得临幸,顾念旧约,荐太后于徽宗,才一临幸,即生高宗。金人入寇,劫帝北去,乔贵妃与太后皆从行。至是和议成,乃许与徽宗梓官俱归。

韦太后颇有智虑,既得许归消息,恐金人反复无常,等待役夫毕集,方才敢启攒官。钦宗卧泣车前,对韦太后道:“归去请告九哥与宰相,务必为我请还;我若为国,得一太乙宫使便心满意足,他事决不敢计。”言下大哭!韦太后见钦宗婉转哀啼,心中实在不忍,当即满口答应了。而后又出一金环,交付太后,作为信物。乔贵妃亦举酒送行道:“姊姊此行,归去见儿,即做皇太后了,沿途宜加保重;妹妹永无还期,当死于此地了。”韦太后听了,不禁大哭!乔妃亦掩面哭泣,悲不自胜!又带哭带说道:“姊姊到了快活处,不要忘了此间的不快活。”韦太后道:“妹不敢有忘今日。”乔贵妃等得太后启行,又取金五十两,送于金使高安居道:“薄物不足为礼,愿好护送姊到江南。”韦太后又与她握手大哭!旁的妃嫔宫眷,也哭泣不止,各个上前送别。

太后行时,正当盛暑,金人惮于行路,沿途逐节逗遛。太后恐有他变,托词称疾,表面说时待秋凉进发,暗中向高安居借了三千金作为犒赏夫役之费。那些夫役得了犒赏,果然连炎暑也忘记了,遂即趱程前进;行至楚州,太后弟安乐郡王韦渊,奉诏来迎。姊弟多年不见,自然悲喜交进,连话也说不出来。

行至临平,高宗御驾,与文武百官,皆在道旁竚候。宋奉迎使王次翁,金扈行使高居安,先入见高宗。高宗慰劳有加,遂迎接徽宗及郑太后梓宫拜跪成礼,然后奉迎太后入御幄,母子相见喜极涕零!

太后御座幄内,朝见文武百官。宰臣乃率诸僚,班于幄外,起居如仪;侍卫军禁,欢声动天地。韦太后顾视群臣,御音垂问道:“岳飞何在,因何不来见我?”群臣闻谕,不敢出声,连秦桧也不敢奏对。高宗侍立御座之侧,见太后殷殷垂询,不能不答,只得恭身对道:“岳飞因罪,狱死已久。”韦太后忽然出涕道:“岳飞以五百人败敌兵十万,中原土地,恢复七八。

金人莫不畏惧!称之为‘岳爷爷’。虽妇孺亦知其名,遇小儿夜啼,即称‘岳爷爷来’以畏之。如此勇将,即便有罪,亦不应置之死地,官家奈何自坏长城呢?“

高宗闻言,惟有顿首谢罪!秦桧更是暗暗惊心!韦太后母子重逢,本来十欢喜,只因闻得岳飞狱死,御容甚为不乐!此时还未知致死之由,后来仔细打听,知道岳飞之死,完全出于虚构,因此不胜愤怒!深恨高宗昏庸,至欲削发出家,不愿再为太后。幸得左右再三相见,韦太后怒虽略平,但悲念岳飞,无罪冤死,心内终难释然,所以在宫穿着道家衣服,终身不改,以示悲悼之意。后人有诗一首,咏韦太后悲念岳飞道:东朝銮驳朔方回,南面方知乐事稀;可惜岳将军不见!深宫只着道家衣。

高宗自接得韦太后銮驾,常对群臣道:“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故这着诗内也提及此事,这是后话,暂按不提。

且说群臣朝见过韦太后,又随了高宗,迎回邢后丧棺。高宗不禁下泪道:“朕虚位以待中宫,历十六年之久,不幸后已先逝。直到现在,始能得知回念旧情能不悲痛么?”秦桧等再三劝慰,方才止哀,遂引徽宗、帝后两梓宫,奉安龙德别宫,并将刑后之棺,袝嫔于两梓宫西北,然后迎韦太后入居慈宁宫。

满城士庶,夹道耸观,皆手加额,欢呼万岁。韦太后入居慈宁宫,文武百官上表称贺,又有献赋颂雅歌,称美圣德的。高宗见了,甚是兴头,命中书舍人程敦厚,品题高下。程敦厚品题之下,以建昌军进士章藻为第一,知正州张昌为第二,进士陆涣为第三。高宗下诏,张昌特转一官,进士免文解一次。徽宗、帝后,前已上过尊谥,惟邢后未尝易名,乃追谥为懿节皇后。

其时金人已遣左宣徽使刘笞,赍了衮冕圭册,册封高宗为宋帝。高宗竟甘心屈膝,北面拜受。受册之后,又御殿召见百僚,行朝贺礼,晋秦桧爵有差。

惟张俊阿附秦桧,冤杀岳飞,此时亦为秦桧所忌,暗令台谏,弹劾其罪,已罢为醴泉观使,现在却封了一个清河郡王的虚衔,总算是酬他杀岳飞之功。但张俊虽诬杀岳飞,也总算是中兴名将。他有一妾,名唤张秾,乃张钱塘妓女,颇知诗书,常常规谏张俊,须要尽忠国家。拓皋之战,金人兵锋甚锐。张俊贻书嘱以家事。张秾回书,引霍去病、赵云“贼犹未灭,何以家为”之言,以坚张俊报国之心,后来居然获胜。张俊遂以其书,进陈高宗。高宗乃亲笔奖谕。张俊、韩世忠皆中兴名将,皆有奇女子为助,又皆出于微贱,可算是千秋佳话了。

张俊既封为清河郡王,乃置邸于临安,名所居之坊为清河坊,并构园林,有乔木亭诸胜境,汗马功劳得此下场,可称有福了。刘锜已早罢兵权,出知荆南府。王庶安置道州。何铸自金南回,秦桧因他不肯阿附岳飞之狱,谪居徽宗。只有刘光世,因早解兵权,又是随俗浮沉之人,与秦桧没有什么嫌怨,总算保全禄位,直到老死。那些中兴将帅,俱已收拾尽净;朝堂上面,只有秦桧的党羽,自然一切朝政,惟其所欲,毫无阻碍了。

那时朝廷上面却没有什么事情。但是韦太后回来之后,又闹出一件假帝姬之狱来了。

原来徽宗有个公主,小名环环,称为柔福帝姬,也随着二帝北去。到了高宗时候,忽然携了一个老尼,从金奔逃回来。

说是随了上皇在五国城受尽难苦,幸亏这个老尼哀怜她年少受苦,把她藏匿庵内,后来改了道装,由老尼带领了她,托名出外募化,慢慢的自北面前,历尽了风霜雨雪,得达临安。说的言语,甚是动听。高宗也忆记徽宗,果然有个公主,名唤环环,封为柔福帝姬,但阔别多年,面貌身材都记不清楚了。惟恐有人假冒,遂亲自召见,当面垂问,并盘诘她在汴京宫内的事情。

那柔福帝姬在召见之时,竟能呼唤高宗幼时的小名,并诉说汴京宫内一切之事,丝毫没有错误。高宗便信以为真,又可怜她万里迢迢,奔逃回来受尽了苦楚,遂将她迎入宫内,仍称柔福帝姬,厚加款待,又选了高士褭为驸马,将柔福帝姬下嫁,甚为隆重。柔福帝姬下嫁之后,也时时入宫,问候起居。高宗亦极为信任。

到了和议已成,韦太后銮驭将回。柔福帝姬使请了病假,绝不进宫。高宗以为她果然有病,也不疑心。韦太后回銮之后,闻得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道:“柔福已病死于金,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亟召高宗诘问情由。高宗详陈柔福由金逃回之事,韦太后道:“官家要被金人窃笑,说南朝皇帝错买了颜子了。柔福已死,如何能自金逃回呢?”

你道韦太后所言“南朝皇帝错买了颜子了”这名话是何意思呢?原来,当时京师有一条巷,名为颜家巷。巷内有松漆店,所制器具,式样灵巧,甚为美观。其实都用败纸做成,表面却松漆得十分精美,人若购买回去,立刻便毁坏了,不能经久,所以当时的人,称为颜子生活,便假假货的意思。高宗听了韦太后的话,不禁发怒!遂即告辞,立即拘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审问,假柔福帝姬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原来,她本是汴京贫家之女,跟随她的老尼,从前常常出入宫禁,深得柔福帝姬之心,曾经在宫给事,所以深知内廷之事。后来,金人入寇,劫了二帝与六宫北去。老尼闻得高宗即位,宋室中兴,因见贫家之女与柔福帝姬面貌有些相像,忽生贪恋富贵之心,便将宫中事情告之贫家之女,诈称从金奔回,骗信高宗,竟计了几年的富贵。不料韦太后回銮,识破此事,无从掩饰,只得从实供出。大理寺审问明白,得了口供,遂即具奏上闻。

未知高宗如何处理假姬?且看下回分解。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

JT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