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话说仁宗因杨太后发怒不敢有违慈意,将尚杨二美遣出宫去。阎应文奉了旨意,即唤入两乘毡车,逼迫二美人出宫。二美人哭哭啼啼,不肯出去,还要央求应文,带去面见仁宗,希望顾念旧情,免遣出宫。应文哪肯用情,大声叱道:“宫婢休得饶舌。郭皇后身为正宫,也被你两人弄出宫去,做了道姑。

你们还要在宫内迷惑皇上么?“遂勒令上车,驱出宫去。

次日仁宗下诏,命美人尚氏为女道土,居洞真宫;杨氏别宅安置。过了月余,仁宗没有这两美人缠绕,果然病体痊愈,就另册曹氏为皇后,令废后郭氏,出居瑶华宫。曹皇后乃已故枢密使曹彬孙女,系出名门,宽仁大度,驭下有方。自册立为后,见仁宗身体孱弱,恐无皇嗣,深以为忧!遂劝仁宗于宗室中取一幼子,作为螟蛉,素知太宗之孙,商王元份之子允让多男,其第十三子名宗实,年方四岁,便召入宫内,由曹后抚养,后来就是英宗了。

那郭氏自出居瑶华宫后,仁宗想起结发之情,未免心中记忆,常常叫太监去问候,又命宫女送些东西给她,无事之时,还作两诗赐与她。郭氏也依韵和答,念思凄婉,悲凉动人!仁宗瞧了,更加想念,悄悄命人备车去接郭氏进宫,大有好梦重圆之意。郭氏却对来使说道:“陛下要我进宫,却也不难,只要百官立班,重新受册就可以了。”仁宗听了来使之言,便道:“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哪知这句话不打紧,竟送了郭氏的性命。因为当初废郭氏时,乃是内侍阎应文激动仁宗的,现在听见这话,深恐仁宗真个实行起来。郭氏复了位号,自己的性命难保,心下甚是忧虑!

恰巧过了两天,郭氏忽然患起病来。仁宗闻知,便命应文带了御医,前往看视。应文得了机会,好不欢喜,便赐嘱了御医,下了些不对症候的药。郭氏服了,不到几日,一命呜呼。仁宗不免哀悼一番!无可如何,只得付之天命。外面却纷纷议论,都说废后死得可疑,阎应文难辞其责,只是拿不着他弑后的证据,无从举发罪状。

此时范仲淹正调做开封府尹,上疏请复郭氏皇后名号,一切殡殓,悉从皇后典礼,只是不榭太庙,没有谥号就是了。又参劾阎应文种种不法。仁宗也正因郭氏死得奇异,又听了外面种种风传,心下也要办他,立刻准了仲淹本章,将应文充发岭南。应文奉旨登程,觉得有个女鬼跟随着他,满心忧惧!生起病来,时时只叫饶命,走到半路而死。未几杨太后亦崩,谥曰章惠,附葬永定陵。

这年西夏入寇延州,原来西夏主赵德明,臣事宋朝,又臣事契丹,总算安分守己,不来生事。德明有子元昊,性颇勇毅,且有智略,常要并吞回纥吐蕃诸部,称霸西陲;后竟破了回纥,占据甘州。德明因其有功,立为太子。元昊耻居人下,常常劝德明叛宋。德明不从,且戒元昊道:“自我父连岁用兵,疲敝不堪,近三十年来,称臣中国,累沐恩泽;中国待我,不谓不厚,万勿辜负。”元昊道:“衣毡毳,事畜牧,乃我蕃族本性。

丈夫子生为英雄,非王即霸,奈何甘作宋人奴隶呢?“未几德明逝世,其子元昊嗣位。宋遣工部郎中杨吉,册元昊袭封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静宥等州观察使,及处置押蕃落使。

元昊虽然受册,常有侵宋之心,自号鄂摩兀卒,仿中国朝廷体制,杂用蕃汉人为文武百官。

正在招揽人才的时候,恰值华州有两个秀才,一姓张,一姓吴,都因屡次考试不能取中,文困场屋,自以有才不能得志,心怀怨望!便结伴闲游,偶至边塞,闻得元昊有意窥边,正在收用人才,便商量前去投效,以展胸中抱负。主意即定,回到家中,拾掇了行李,凑集了几十两银子,作为川资,来到西夏,见街市繁盛,与内地不相上下。两人人地生疏,无从见得元昊,每日只在街市游荡,怀中所带银两,亦已用罄。

这天又出来闲游,走到一条街上,见有一所大房子,修饰得很是壮丽,门上悬着一块扁额,写着“招贤馆”三个大字。

两人见了大喜,依姓吴的便要进去投效,姓张的忙止住了他道:“我们去找他,要被他瞧不起的,须要他来请我们才好。”姓吴的道:“你有什么法儿,使他来请我们呢?”姓张的用手一指道:“那边不是一座大酒楼么?我们且去吃饱了再说。”姓吴的道:“你怀里还有银子么?我是早完了,先明白告诉你。”姓张的道:“谁还有银子呢?你不要管,跟了我去就是了。”说着,洒开大步,便向酒楼奔去。姓吴的没法,只得跟着走去。到了楼上,拣个清洁的座头,坐将下来。堂馆问两位要什么酒菜,姓张的吩咐只拣好的搬上来。姓吴的却捏着一把汗,怕吃了没钱会钞,伸伸缩缩的不敢下箸。姓张的却如若无事,一面说笑,一面吃喝。不上一会儿,早巳杯盘狼藉。

堂倌过来算帐,该是九两五钱银子。姓张的道:“好好!

另外赏你五钱银子,一共是十两罢,你可去取副笔砚来。“堂倌先听说赏他五钱银子,心内十分欢喜,连连道谢。后来听说要笔砚,便着急道:”小店里是向来不写帐的,相公休要缠错了。“姓张的道:”胡说!谁要欠你们的钱,快把笔砚取来,我有用处。“堂倌无奈,只得把帐台上的笔砚取来。姓张的研得墨浓,蘸得笔饱,就伸手在那雪白的粉墙上,写下一行道:”某年月日张元、吴昊在此饮酒。“写罢,将笔一掷,拉着姓吴的起身就走。堂倌慌了,走上前来紧紧将两人拉住,口里喊道:”你们要吃白食,也先打听打听这个酒楼是什么人开的。“这一声喊,早从楼下跑上个人来,先把张、吴二人打量了一会儿,便喝令堂倌放手,问是何事叫喊?堂倌道:”这两个客人,吃了九两五钱银子酒菜,还说赏我五钱银子,凑成十两,到临了在雪白的粉墙上,涂抹了许多字,一个大钱也不给,就这样的要跑了。“那人听说,在墙上写着字,便跑去瞧了一瞧,也不与二人答话,吩咐堂倌好好地看守着,径自下楼去了。

原来这座酒楼,便是元昊开设的,他知道这些奇才异能之士,都是有志量的,如何肯低头折腰,自来投效?虽然设了招贤馆,恐怕难得真才实学的人,所以又在这冲要地方,开了这座酒楼,派了个亲信官员,常常地前来查视,如有举动特异,相貌与常人不同的,即去报告于元昊知道,一则是收罗人才,二则可以访查奸细,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方才上楼来的这个人,正是元昊派的亲信官员。他一见张吴二人,就觉得举止不凡,大异寻常,后来又见墙上写了两人的名字,巧巧的犯了国主的讳,知道两人必是有意前来投效,不肯屈节,所以如此。

他便不便多言,径去启奏元昊去了。

那姓吴的见这人去了,料知必有祸患,又被堂倌监视着,不能脱身,就埋怨姓张的,不该闯祸!姓张的只是微微冷笑,不去理他。等了一会儿,那先前的人,又走了来,向两人说道:“国主传见两位呢!”姓张的巴不得这一声,便道:“很好!

我也正要请见国主呢。“说着,举脚就走,姓吴的也跟着同行。

到了王宫,元昊一见,便问你二人向来做什么事情的?姓张的道:“我们向来都是读书的秀才。”元昊喝道:“做了秀才,连入国问讳这句话都不知道么?”姓张的哈哈大笑道:“大王连姓也不顾,还顾什么名字呢!”元昊听了这话,好似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暗自想道:“我闹了这年,称帝称王,自命雄豪,怎么还用着宋朝的赐姓,不但是我糊涂,连我手下的人,也没个想得到此。这两个人,既有这般见识,一定是不凡之人。”

想罢,便走下殿来,亲自扶二人上殿赐坐,问道:“两位先生远道而来,必有妙策可定中原,还请赐教。”张吴两人便劝元昊速建大号,说是非此不足以团结人心。元昊本有此意,闻言大喜,即日称帝,改元天授,国号为夏,授张吴两人为枢密使,一切开国制度,军事方略,都由二人为之规划施行,真个是言听计从,很有权力。

两个中朝不得第的秀才,竟做了西夏的开国元勋,这也是宋朝用的那些主试的官员,屈抑有才气的人,使他不能得志,才弄出这样事情来。张、吴二人既做了元昊的官,又得了他的信任,也便忘记是中国人,竟替他尽心竭力地筹划起来了。元昊意欲侵宋,张、吴二人替他划策,先以朝五台山拜佛进香为名,窥探道路,再与邻近酋长,歃血为盟,约定先攻鄜延,拟从靖德、塞门寨、赤城路三道并进,又遣使上表宋廷,语言悖谬。

是年仁宗改景祐四年,为宝元元年。吕夷简等皆已罢职。

王曾封沂国公,亦复逝世。仁宗又起用张士逊同平章事,王鬷李若谷参知政事。因元昊表词傲慢,群臣皆主张兴师问罪。谏官吴育上言,姑许所求,密修战备。彼渐骄盈,我日戒饬,万一决裂,不足为害,这乃是欲取姑与之策。张土逊目为迂腐之谈,遂下诏削夺元昊官爵,禁绝互市,悬赏募元昊首,有能斩之以献者,即授定难军节度使,任夏竦为泾原秦凤安抚使,范雍为鄜延环庆安抚使,经略夏州;知枢密院王德用,请自将西征。仁宗不允,德用状貌雄伟,颇似太祖,平日颇得军士之心。

仁宗左右都说他相貌不凡,不可久典枢密,掌握兵权。仁宗不免动疑,非但不许德用西征,且把他降知随州,改用夏守赟知枢密院。

元昊入寇保安军,将至安远寨,见有数千宋军前来,哪里放在心上?以为数千宋兵,值得什么了,只须一阵,就可打发干净。哪知两阵方圆,忽从宋军队里,飞出一员披发仗剑,面如黄金的将官,直驱过来。夏兵不知是人是鬼,是妖是仙,顿时惊慌起来,纷纷倒退。这披发金面将官,横冲直撞,驰骤如飞,数千宋军跟着他,好似风雨般杀将过来,夏兵如何抵挡得住?元昊也惊疑不定,只得率兵遁去。

你道这将是谁?乃是巡检指挥使狄青,表字汉臣,河西人氏,骁勇善战,初为骑御散直,从军西征,屡立战功,平时上阵,戴了钢面具,披发督战,能使敌人惊崩。现在正做巡检指挥使,屯守保安,钤辖卢守勤,檄令御敌。他手下只带兵士数千,一经对阵,竟吓退元昊雄师数万,捷闻于朝。仁宗要召问方略,又值元昊商议进兵,乃命图形以进。后人有诗一首,咏狄青道:面戴铜具立战功,奇谋早已贮胸中。

西征自有将军在,数万叛兵一旦空。

元昊败退,又欲进寇延州。先遣人到范雍军前诈降。范雍信以为真,毫不设备。延州地方辽阔,堡寨稀少,守兵又多老弱。元昊突然发兵,攻破金明寨,擒了都监李士彬父子,乘胜直抵延州城下。范雍方知中了元昊奸计,一面命石元孙出阵,一面往庆州调副总管刘平前来救应,战了三日,两军各有胜负。

石元孙、刘平合兵一处,在西南山下扎寨,到了夜间,敌兵已将营寨,团团围住,大叫你们这些残兵,还不早早归降,一定要等死么?宋军惊惶涣散。天将黎明,四下里战鼓齐鸣,夏兵冲杀过来,把官军截为两段,石元孙、刘平都被元昊擒去,刘平到了敌营,破口大骂,首先被害。石元孙拘在营内。延州自遭此败,人心汹惧。幸而天降大雪,不能进攻,元昊急于回去,延州未为攻下。是役之败,刘平、石元孙当危急时,奋力鏖战;都临黄德和,率步兵未战先退;万俟政、郭遵等,亦相率奔溃。

及刘平被害,黄德和反诬刘平降贼,因致挫衄。

宋廷已闻悉内中情由,仁宗命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往河中问状。文彦博,汾州人氏,为人正直无私,一经审讯,水落石出。德和坐罪腰斩;范雍亦贬知安州;追赠刘平官爵,从优抚恤;遂命夏守赟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内侍王守忠为钤辖,即日启行。知谏院富弼上疏谏道:“夏守赟庸懦之夫,不足以当大任;王守忠乃内臣,命为钤辖,正蹈唐季监军覆辙,请收回成命。”仁宗不从,会知制诰韩琦,使蜀回都,奏陈西夏形势甚为鲜明。仁宗遂命韩琦安抚陕西,韩琦陛辞时,面奏仁宗道:“范雍节制无状,致遭败衄,贻君上忧?臣愿保举范仲淹往守边疆。”仁宗道:“范仲淹么?”韩琦急奏道:“仲淹前忤吕夷简,徙知越州。朝廷方疑为朋党,臣非不知,但陛下宵旰勤劳,臣若再顾嫌疑,埋没人才,罪且益大。倘或迹涉朋比,所举非人,即坐罪族诛,亦所甘心。”仁宗听了,方才点头道:“卿且去,朕当令仲淹即来。”韩琦叩谢而出,遂有诏令仲淹知永兴军,先定仲淹知开封府。因吕夷简当国,滥用私人,上疏指陈时政,隐斥夷简为汉之张禹。夷简说他越职言事,面劾仲淹,落职外徙。集贤院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欧阳修奏称仲淹无罪,也致坐贬,斥为朋党,都人士却称为四贤。韩琦这次举荐仲淹,所以有这般议论。仁宗听从韩琦之言,竟用仲淹,可谓从谏如流了。

独有那张士逊,本来主张用兵,到了紧急的时候,反一无措施。谏院中啧有烦言。士逊倒还见机,上章告老,诏以太傅致仕,再起吕夷简同平章事,夷简再相亦以夏守赟非专阃才,不如召还。仁宗乃命与王守忠一同返阙,改任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仲淹奉旨陛辞。仁宗面谕道:“卿与吕相有隙,今吕相亦愿用卿。卿当尽释前嫌,为国效力。”仲淹顿首道:“臣与吕相,本无嫌怨,前日就事论事,亦不过为的国家,安敢预存成见。”仁宗道:“能同心为国,尚有何言。”

仲淹叩别出朝,即回登程。途中闻延州诸寨,多半失守,因上表请自守延州,诏令兼知州事。仲淹乃兼程而进,至了延州,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选六将分领,日为训练,视贼众寡,更番出敌。又修筑承平永平等寨,招流亡,定保障,通斥堠羌汉人民,相率复业,边疆日固,敌不敢侵。夏人相顾告戒道:“这次来的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从前的大范老子,可以欺骗得的,延州不可妄想了。”大范老子是指范雍,小范老子乃指仲淹的。仲淹字希文,吴县人氏,大中祥苻八年举进士,至是守延州,赏罚严明,治军整肃,蕃汉咸服。仲淹于军书旁午之时,裘带雍容,吟咏不辍。

一日,正常秋高气爽,仲淹巡阅诸营,闻得长空雁唳,四面角声,呜呜不断,觉得心头很有感慨,又见将士卒戎守劳苦,及自己终年镇边,久未归去,更加激起胸中悲感,便以秋思为题,谱成《渔家傲》词一阕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仲淹这阕词儿,传了出去。蕃儿汉卒,一齐练习了歌唱起来,音韵非凡悠扬,声调极其悲壮,传到了元昊耳中,暗暗吃惊道:“小范如此从容,他若坐镇边疆,我永无得志之日了。”急于手下商议,假意遣使与仲淹议和。仲淹便亲手写了一封回信,反复劝谕,叫他先撤帝号,速尽臣节,以报累朝宽厚之德。元昊瞧了,置之不理,又差人到韩琦那里乞盟。韩琦道:“无约请和,是诱我也。”遂拒绝来使,不准请和。元昊计不得逞,率众入寇渭州,进薄怀远城。韩琦乃亲出行边,尽发镇戎军土卒,又募勇土万八千人,命环庆总管任福为统将,耿傅为参谋,泾原都监桑怿为先锋,朱观武英、王硅为后应。

大军将发,韩琦亲嘱任福道:“元昊多诈,须要加意小心,此去须从怀远直趋德胜,绕到牧羊隆城,攻击敌背。如果势未能敌,即据险设伏,截芸归路,不患不胜。若速成节制,虽然有功,亦必斩首。”任福唯唯答应,带领人马,径赴怀远而去。

走至捺龙川,见尘头大起,知是开战,向前一望,方知是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与敌兵对阵,竟将敌兵杀败而逃。任福忙令先锋桑怿上前相助,自己押了大队,随后追赶。探马又报夏兵甚少,任福更是放心直进,傍晚时候已至好风川,便与桑怿合兵,扎下营寨。此时参谋耿傅,尚在后面,接得韩琦来檄,力戒轻进。耿傅亟写了手书并檄文,差人送于任福,劝他遵从命令,万勿躁进。任福冷笑道:“韩招讨太觉迂谨,耿参谋尤其畏葸,我看敌兵甚是易与,明日进战,定要大获全胜。使夏人只骑不返。”便约会朱观武英等,一同进兵。

次日,任福桑怿沿着好水川西行,到了六盘山下,见有银盒数个,弃于路上,封得甚固,桑怿取来看时,觉得盒内微有跃动的声音,不知是什么东西,未敢遽启。任福到来,也不管什么好歹,立命开看。不料那盒内,都藏的是鸽儿,还是人家养熟的,尾上皆悬了响哨,盒盖一启,鸽儿都飞向空中,响声振耳。桑怿任福抬头瞧着鸽儿,正在疑惑,忽闻胡哨四起,夏兵大至,元昊亲领铁骑,杀向前来。任福桑怿方知中计,慌忙迎敌,被夏兵横冲直撞,往来驰骤,人马早已散敌,要想据险固守,忽见夏阵中竖起一面鲍老旗,长有二丈余,旗向左麾,左面伏兵齐起,旗向右麾,右面伏兵俱出,四面夹攻,宋军大败。桑怿、刘肃相继阵亡,任福身被十余创,尚力战不退。小校刘进劝他速走,任福道:“我为大将,不幸军败,走向哪里去呢?”说罢又战,面颊中了一枪,血流如注,遂扼吭而死。

任福之子怀亮,亦没有入阵内而亡,只得武英在重围内左冲右突,不能出外。王珪亟往救应,杀条血路,救出武英,但武英已受重伤,不能再战。王硅独立难支,正在着急,忽然夏兵又至,围裹住了。耿傅、朱观正欲往救,恰巧驻泊监都赵津,率兵前来,耿傅令朱观守住后军,即与赵津往救,哪知王珪、武英均已身亡,耿、赵两人,陷入阵内,亦复被杀。朱观带了千余人,躲在一带民墙里面,用箭乱射,因天色已晚,夏人怕有埋伏,遂奏凯而回。

这场大战,宋将亡了六员,士卒伤了一万有余。关右大震,夏竦使人收集散兵于任福衣带中,查着韩琦之檄,并耿傅手书,乃将详情奏闻,说是任福违命致败,罪不在韩琦、耿傅。韩琦亦上本自请议处。仁宗闻报,甚为震悼!乃降韩琦一官,移知秦州。元昊自胜了宋军,声势大盛,作书答复范仲淹,语极傲慢。仲淹对着夏使,将书扯碎,付之于火。这事传入宋廷,吕夷简对廷臣道:“人臣无外交,仲淹擅与元昊书,已失臣礼,即得答复,又擅焚不奏,该得何罪?”参政宋庠道:“即此已当斩首。”枢密使杜衍道:“仲淹志在招叛,其心未尝不忠,如何可以深罪?”彼此争议不决。仁宗即命仲淹自陈,仲淹上奏道:“臣始闻元昊有悔过意,因致书劝谕,宣示朝廷威德。

后因任福败殁,其势益骄,答书悖慢。臣若以书上闻朝廷,不亟申讨,辱在朝廷,对使毁书,辱不过及臣,可与朝廷无涉。

此实区区愚忱。乞垂鉴察。“仁宗复下其疏,令中书枢密复议。

宋庠、杜衍仍执前议。仁宗垂问吕夷简。宋庠以为夷简赞同自己之议,哪知吕夷简却奏道:“杜衍议是,止应薄责了事。”

仁宗乃降仲淹知耀州,后又徙知庆州。令工部侍郎陈执中,任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夏竦同判永兴军,两人意见不合,动辄争执。仁宗只得令夏竦屯鄜州,执中屯泾州。那夏竦守边,甚为元昊轻视,尝悬赏募夏竦首级,只出钱三千文。

未知夏竦首级,为何如此轻贱?且听下回分解。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

C0t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