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话说后主因天气炎热,没有避暑的地方,便传旨命韩保正征召民夫,起造水晶殿,择定地址,在摩诃池上。

那摩诃池,本是前蜀王衍避暑的地方,总命叫作宣华苑,其中风景宜人,树木清幽,风亭水殿,曲榭回廊。只因年久失修,俱已倾颓。后主栽种牡丹花的地方,也就在这苑内。地址极其广大。如今要找避暑的所在,这个宣华苑最是相宜。所以命韩保正建筑水晶殿,并将苑中各处亭阁台馆,一齐收拾齐整,且要限期完工,赶着夏天避暑。

韩保正奉了旨意,哪敢迟延?便督率着民夫,昼夜经营起来。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人手多,不上两个月工夫,已将那座宣华苑收拾得齐齐整整。那摩诃池上的水晶殿,也建筑完竣;又另外凿了一处九曲龙池,婉蜒曲折,有数里之长,通入摩诃池内;清波涟漪,朱栏回环;池内尽植莲花,青梗绿盖,红白相间,亭亭净植,风来飘香;池边两岸,悉种杨柳,丝丝垂条,蘸波生晕。

工程完毕,便命启跸,前往看视。韩保正引导后主,来至苑中,但见画栋雕梁,飞甍碧瓦,五步一阁,十步一楼,复道暗廊,千门万户,纹窗珠帘,绣幕锦帏,富丽堂皇,似秦始皇之阿房;清幽曲折,疑隋炀帝之迷楼。

后主见了,已是欣然!他最要紧的是那座水晶殿,瞧着旁的地方,已是如此美丽,料想水晶殿更为可观了。便命韩保正从速引导至摩诃池上,要看水晶殿造得如何。

韩保正奉了旨意,便领着后主,迤逦而行,来到摩诃池上。

后主细看那殿,矗立在池之中央,四围均用文木,做成活络桥梁,直通殿内。共有四座小桥,按着东西南北架立。要用之时,池栏上面有个机关,只须一按,那桥自然架好,便可从桥上走入殿内;不用那桥时,也不要将机关一拉,那桥自会收将起来。

要用那一面的桥,便按那一面的机关,却是万无一失的。

后主便从南面桥上,步入殿内,仔细看时,见大殿三间,都是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一入其中,如入琉璃世界。最奇妙的是池内安着四架激水机器,将机捩开了,四面的池水,便一齐激将起来,高至数丈,聚于殿顶,仍从四面分泻下来,归入池中。那清流从高处直下,如万道瀑布,奔腾倾倒;又如匹练当空,瑽泻玉,声似琴瑟,清脆非凡。那池中的水珠儿,激荡得飞舞纵横,如碎玉撒空,如珍珠走盘,十分好看,却又没有一点儿激入殿里来。无论什么炎热天气,有这四面的清流,自上射下,那暑热之气,早已扫荡净尽,便似秋天一般了。再看那殿中陈设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镶嵌的几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盏,沉香床上,悬着鲛绡帐,设着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后主到了这里,好似入了清凉世界,不复知世间再有暑热;又好似游那阆苑琼楼,隔绝了十丈红尘,直喜得眉开眼笑,连连赞美。

四下看了一会,忽然皱着眉头,现出不悦之色。

韩保正见后主蓦然不乐,不知什么地方建筑错了,致使圣心烦闷,连忙趋前奏道:“未知何处不合圣意,望乞指示,以便改造。”后主道:“卿造此殿,妙绝人工,处处都合朕意,并无不好的地方,何用改造。”韩保正道:“既无不妥之处,陛下为何忽呈不悦之色呢?”后主道:“朕看了此殿,色色俱全,并且出奇斗异,巧夺天工。惟有夜间仍用银灯宝炬,未免尚有油腻之气。这样所在,如广寒宫一般,若不出一新奇之法,使夜间光明如昼,仍旧还用那金莲宝炬,未免是个缺点。况且这座水晶殿,本是避暑的所在。若点起了许多银灯宝炬,烟焰熏蒸,岂不烦躁得很?卿有何法,可使夜间不点灯,而自能光明呢?”韩保正闻得后主此言,也觉好生为难,暗暗想道:“我非神仙,怎么会有夜间生光的法儿呢?”一时不能回答,只是低头沉思,却听得后主自言自语道:“若在月望左右,这水晶殿,里外通明,有月光照着,倒可不用点灯,只可惜不能夜夜都有明月,那却如何是好呢?”

韩保正正因想不出法儿,心里很觉着担忧。忽听得后主说月望左右,有明月照着,可以不用灯烛。他便触动灵机,顿时想得一法,启奏后主道:“臣闻先皇在日,后宫中曾有明月珠一颗,常常悬在殿中,以代灯烛。陛下何不将此珠取来悬挂,夜间就可以光明透澈,不用灯烛了。”后主大喜道:“非卿言及,朕几忘却此宝珠矣。”忙命内侍,飞马取了明月珠,悬于殿内。后主见水晶殿已布置得毫无缺憾,便又注意到殿之外面,用手指着向保正问道:“那边青翠飘扬,红桥隐隐,又是何处?”保正道:“此名九曲龙池,乃臣凿通了摩诃池,借它的水灌注而成。池中皆种莲花,两岸遍植杨柳;架以红桥,环以曲栏,全仿江南扬州平山堂的风景。陛下避暑于水晶殿,昼长无事,到彼游赏,就无异置身江南了。那池中还系着几只画船。陛下于宴饮之暇,可以命宫人们荡桨采莲,凭栏而看,亦颇有兴趣。

此系臣随意妄为,并未奉有谕旨,还乞恕罪!“后主听了,又不胜喜悦道:”不意卿之胸中,却有如此丘壑。朕正思游玩江南风景,深恨路程遥远,关山阻隔,不能如愿;现在有这个地方,与江南风景相同,朕时时游玩,也可略慰中怀了。卿可引朕前往一看。“

保正领旨,导着后主,弯弯曲曲,行至九曲龙池,只见夹岸杨柳,迎风飘拂;满池芙渠,映日鲜妍,危楼一角,隐于万绿丛中,小桥跨水,横卧百花深处。若于斜照衔山,明月初上之时,置身其间,凭栏而立,细细的嗅那莲花香气,真可沁入肺腑;倘于杨柳之下,盘陀石上,执竿垂钓,也可以领略静中趣味,风景入画,无异江南。后主游览至此,不觉大悦道:“卿为朕建筑宫殿,劳苦功高,朕当有以酬之。”遂命近侍,取锦锻百尺,金珠称是,赐于保正。保正谢恩,欣然而退。花蕊夫人有宫词咏九曲龙池道: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

后主自建筑了水晶殿,转瞬之间,炎夏已届。便携了花蕊夫人,偕同宫眷,移入宣华苑内,以避暑热。赵崇韬见韩保正以建筑宫殿蒙后主恩赏,深得宠任,心内好生艳羡!又闻得后主已将宫眷,迁入宣华苑避暑。他也要博取后主的欢心,以图爵赏,暗中打算道:“宣华苑整理得固是美丽,主上于其间宴乐,只有歌伎,而无梨园,亦是缺点。我于去岁,即购备了许多聪明子弟,命乐工教以歌曲,现已一齐练习纯熟,前次命他们奏技,果然歌喉抑扬,舞态翩翩,进退疾徐,都中音节。本来预备下了献于主上的,何不趁着这个机会,把来进献呢!”

打定主意,绝不迟延,便将全部梨园献于后主。

后主得了赵崇韬的梨园,便亲自检点,见有三十二名子弟,个个多是年在十二三岁,生得相貌清秀,性情聪颖,甚讨欢喜!

遂又考究他们的戏剧,却有数十余出,都是歌舞纯熟,板眼无讹。后主得了这部梨园,真个如获异宝,连连的称赞赵崇韬,忠心爱主,不可不加重赏,以示鼓励;便下谕赵崇韬晋封侯爵,并赐金银彩缎,以旌其进献梨园子弟之功。

后主加封了赵崇韬之后,便命在水晶殿内排宴,携着花蕊夫人和张太华,同入宴中。后主居中正座,花蕊夫人居左,张太华居右;宫娥彩女,两旁侍立,听候传唤,一律都穿着雾榖轻纱,罗袜珠屡,一望去,翠羽明珰、琼环玉佩、红粉成行,美艳异常。后主看着大乐,便命传那梨园子弟前来奏乐侑酒。

梨园子弟奉了圣谕,便有那押班的进上歌扇,请后主点曲。后主便递于花蕊夫人道:“卿可拣好听的点来。”花蕊夫人接过,展开一看,见上面载着二三十出戏名,内中却有《霓裳羽衣曲》,遂向后主道:“这《霓裳羽衣曲》乃是唐明皇同着叶法善,在中秋之夕,游玩月宫,袖中藏着玉笛;适值嫦娥在广塞宫,与群仙宴饮奏曲。明皇将玉笛偷倚其谱,回至凡间,与杨太真按谱填曲,奏将起来,真个是音韵嘹亮,响遏行云,不同凡间之乐。自从安史作乱,杨太真马嵬赐帛,明皇幸蜀归来,移居西内,为李辅国所制,郁郁不乐,又因思念杨妃,不忍再歌旧曲,便将歌词遗失。如今只传其谱,而无其词。不知这班梨园子弟所歌的《霓裳羽衣曲》,又从何来,陛下何不令其奏一套呢?”后主道:“卿言正合朕意。”遂命梨园先奏一套升平乐,再奏《霓裳羽衣曲》。

梨园子弟奉命,便在阶前奏乐歌舞起来,一霎时箫鼓并宣,笙歌迭奏,吹过了一套升平乐。后主连连点头,道:“声韵虽佳,惜欠悠扬!”花蕊夫人与张太华却含笑不语。后主即传命速奏《霓裳羽衣曲》。这一次的奏曲,却不比先前的奏升平乐了。班中步出十六个年轻子弟,都在十龄以外的光景,尽是锦衣绣裳,眉清目俊,分为两班,八个歌,八个舞。那笙箫管笛,琴瑟钟声,一时并奏。但见那舞的是羽衣翩跹,歌的是娇声宛转,和着各种乐声,高低疾徐,音韵悠扬,十分入拍。后主听到好处,不禁连声称赞!就是那花蕊夫人和张太华,皆是精工音律,善于歌舞的,到了这时,也就凝神细听,点头不已。后主早举起金杯,连进数觞,向花蕊夫人、张太华笑说道:“观此妙舞,听此仙曲,二卿不可不进一觞,以赏其妙。”二人齐称领旨。早有宫女,执着金壶,斟上酒来。花蕊夫人与张太华,各饮了一杯;又听那歌舞时,已经入破,觉得歌声更加激越,其音可裂金石;那舞也愈舞愈紧,飘飘然有凌空之态,使人听了歌声,触动壮杯,看了舞态,心惊目骇;到了最后之时,又从激昂之中,转为抑扬宛转,令听者如御风而行,不知其身之在于何处;奏至分际,忽闻一声金钟,清越无比,一刹那顷,歌停舞止,丝管齐歇,万籁无声,四围寂静,真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妙。后主连连赞叹道:“这样仙乐,确是世间罕有,朕今日得闻妙音,实是平生大幸。想当初唐明皇与杨太真,在宫中宴饮奏乐,也不过如此快乐的了。”因命近侍,重赏梨园子弟,以酬其奏曲之劳。

张太华见后主如此高兴,便起身奏道:“今日之乐,固已达于极点,但所奏《霓裳羽衣曲》,歌舞并陈,箫管齐鸣,尚觉繁杂太过,殊少清幽之致,于暑炎之时,似乎不甚合宜。臣妾之意,欲选梨园中善吹玉笙,及精于歌曲之人,命他在九曲池头、杨柳岸畔、海裳花下,全用细乐,更番迭奏,再用银笙按拍,唱陛下新谱的《梁州》序曲儿,那声调乐腔,夹着池水,随风传来。陛下在这里听着,必然格外的悠扬飘渺,如闻仙乐,比到那《霓裳羽衣曲》,还要好听得多呢!”后主闻言,拍手称妙道:“这样布置,又清爽,又幽雅,比那繁音促节,酣歌恒舞,高过万倍,非但另出心裁,别开生面,洗却繁华,扫尽尘俗;而且最宜于夏夜,纳凉时听之,当可全消暑气,涤去烦襟,如入清凉世界。非卿慧心,不能及此!”当下命梨园子弟,挑选那善于吹歌的,速往九曲池,依照张太华的言语,全用细乐,歌唱《梁州》。梨园押班,奉了圣谕,便选了十二名子弟,摒除繁音,全用箫笛琴笙,前往九曲龙池,吹唱起来。

后主坐在宴中,刚饮了一杯酒,忽听得龙池那边,杨柳荫中,海棠花下,悠悠扬扬,起了一缕声音,甚是清越;细细听去,乃是玉笛之音;接着又有两种声音,与笛声相和,其音更觉幽细而长,与玉笛合在一处,因风飘荡,竟辨不出是何乐器;觉得这股乐声,忽断忽续,忽高忽低,令人心静气敛,躁释矜平,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间,便含着笑,向张太华微微点首道:“有趣得很!但先吹的乃是玉笛,后来与笛相和的,又是两样什么东西呢?朕却分别不出,卿可知道么?”张太华道:“臣妾听来,一是凤箫,一是银笙,故其音袅袅,细长而宛转,能与笛声相合,毫无参差之处。”花蕊夫人也连连点首道:“不错!一定是笙、箫、笛三种合奏,才能这般抑扬低昂,清楚动人哩。”正在说着,又听得一缕娇音,隔水飞来,异常流动。

后主忙定了神,拍着手,一字一字的听他唱来,正是唱的《梁州序》新曲,却顿挫有致,高下合节;又夹着池中的流水,树上的清风,更觉得声音飘飘,几欲仙去。后主此时,爽快已极,便命左右:“快斟酒来,朕当浮一大白,以赏此雅之曲。”又对花蕊夫人与张太华道:“二卿亦应各饮大杯,聊佐朕兴。今日之宴,也可算得生平第一快事了。如何可以不痛饮一醉呢?”花蕊夫人与张太华,不敢违逆后主之命,口称臣妾遵旨,便有宫女,替两人换上大杯,斟满了酒,一饮而尽。花蕊夫人也把这事,吟成宫词道:梨园子弟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试炙银筝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后主这日,因听梨园奏乐,兴酣意畅,直饮至天色已晚,犹未罢宴。那殿中悬着的一颗明月珠,已是熠熠生光,真个似明月一般,照耀得如同白昼。这水晶殿,四围都是琉璃镶嵌而成,被那珠光映射,更加内外洞澈,纤悉毕具。坐在殿中,如在水晶宫里一样,愈加高兴起来,便命左右进上酒来,连举数觥,不觉大醉。

花蕊夫人见后主醉得人事不知,便命停乐撤筵,同着宫女,把后主扶在沉香床上,轻轻的扶他睡倒,将鲛绡帐垂下。后主首一着枕,已是呼呼睡去,十分沉酣。花蕊夫人吩咐宫人,在床前小心侍候,徐徐退去。看视张太华时,见她也是两颊红晕,双眼矇眬,已有十分醉意,知道她的酒量甚浅,今日饮得过多,难以支持。便命太华的随身宫人,好好的扶持着她,回宫安寝。

太华的四名随身宫人,奉了花蕊夫人之命,连忙点起龙凤宫灯,传了小辇前来,将太华慢慢的扶离坐位。只见她早已柳腰软摆,莲步郎当,低垂粉颈,微合星眼,竟难动弹。便由四个宫人,左右前后的扶持着她,上了小辇。花蕊夫人惟恐太华醉中糊涂,从辇上倾跌下来,又把自己的宫人,派了四名,帮同着送她回宫。这八名宫人,便令小内侍执定宫灯,在前引导,她们簇拥着小辇,慢慢行去。花蕊夫人送去了张太华,又亲至床前,揭起了鲛绡帐,见后主仍是酣睡未醒,便又退了下来,命宫人预备下雪藕、冰李,待后主醒来,与他解酲。

那后主这一睡,直睡到半夜方才醒来,一翻身坐在冰箪上面,觉得甚是烦渴。正要唤宫人斟茶解渴,花蕊夫人已盈盈的步至床前,挂起了鲛绡帐,手托晶盘,盛着备下的冰李、雪藕道:“陛下酒已醒了么?可略进些以解宿酲。”后主正在燥渴得很,见了这两样东西,正合其意。便取来大嚼一阵,觉得凉生齿颊,顿时宿酲尽消,十分爽快,连连称赞道:“卿真能如人意。朕初醒之时,烦热异常,得此二物,顿如醍醐贯顶,遍体清凉,但酒性虽退,却难安卧。卿可扶朕起来,偕往纳凉。”

花蕊夫人连称遵旨,便举纤手,将后主扶起。后主尚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只得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之上,慢慢地行至水晶殿阶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绮阁星回,玉绳低转,夜色深沉,众宫人悉已酣睡,静悄悄的绝无声息。花蕊夫人意欲唤起几名宫人前来侍候。后主拦阻着道:“朕与卿对坐纳凉,颇觉清净,若将她们唤起,人太多了,又要觉得烦热了。”因命夫人并肩而坐,携着她的纤手,四下观看。但见微云一抹,河汉参横,天淡星明,凉风时起,那岸旁柳丝花影,映在摩诃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而摇曳,那种风景,就有善画的名手,也画不出这样清雅幽悄的神情来。回头看那花蕊夫人时,却穿着一件淡清色蝉翼纱衫,被明月珠的光芒,映射着里外通明。但见她里面隐隐的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后主情不自禁,把花蕊夫人揽在身旁,相偎相依,情味十分甜蜜。

那花蕊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

后主道:“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花蕊夫人道:“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后主大喜!立即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花蕊夫人道:“朕词已成,卿可谱将起来。”

花蕊夫人接来观看,乃是以夏夜即景为题,调寄《洞仙歌》一阕,把那良夜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花蕊夫人捧着词笺,娇声诵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末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

花蕊夫人看了这词,只是娇声讽诵,爱不忍释,连连称赞道:“陛下词笔,清新俊逸,气魄沉雄,可谓古今绝唱了。”

后主微笑道:“卿休只是称赞!快快按入谱中,歌于朕听,那是胡赖不去的。”花蕊夫人道:“既已有言在先,臣妾自当按谱歌来。”才歌得“冰肌玉骨”四个字,后主忽将她拦住道:“且慢!卿一人歌来,虽觉可听,尚嫌枯寂。待朕吹着玉笛,卿再歌唱,使歌声、笛声融成一片,方才有趣呢!”说罢,亲自取过平日所用的玉笛,吹将起来。花蕊夫人低鬟敛黛,歌着词儿,果然笛声嘹亮,歌声宛转。唱到那“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后主便将玉笛放慢,花蕊夫人却随着玉笛,延长了珠喉,一顿一挫,更加靡曼动人。至“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又变作一片幽怨之声,如泣如诉,格外凄清。后主的笛声,也吹得回环曲折,凄楚悲凉。那林间的宿鸟,被歌声惊动,扑扑飞起。池中的游鱼,更是摇尾摆鳞,在波面上跳跃了一会儿,都聚在后主和花蕊夫人所坐的那一方面,好像也懂得歌唱,前来静听的样子。当时歌声的好处,也就可想而知了。后人读史至此,尝题宫词一首,咏后主在摩诃池避暑,令花蕊夫人唱《洞仙歌》之事道:冰肌玉骨耐烦炎,拜奉新词妮夜蟾;池上风来纨扇却,雪香浓傍御衣沾。

后主歌吹了一会,觉得露凉侵衣,风寒扑面,星横斗转,夜色已阑,方才兴尽。便携了花蕊夫人,同往安寝。

后主这样的朝欢暮乐,那光阴过得非常迅速,转眼之间,早又夏去秋来,又是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最宜游览。后主闻得青城山,风景最佳胜,冠绝尘寰,久拟前往游玩,便趁着重阳登高,前去一游。本来要与花蕊夫人偕行,只因夫人偶患微恙,故后主单与张太华同辇而往。哪知这一去,竟把张太华的性命送掉,使后主抱恨无穷。

未知张太华如何丧命,且听下回分解。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

x6k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