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话说李重进,深恐不随陈思诲入朝,要受宋主的罪责。向美力谏道:“古人有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如今宋主初平泽潞,兵力已疲。明公何不先发制人,兴师入汴,以成万世不拔之基呢?”重进道:“我非甘心臣宋,其如扬州一隅之地,兵力不足何?”湛敬道:“公可拘住宋使,暗向南唐乞援。唐主必思恢复全淮,定必尽力相助。我得唐助,何患兵力不足呢?”重进叹道:“入朝见忌,难免一死,结援南唐,以拒宋师,事败之后,也是一死;始终总是不免一死,我便依着你们做去罢。”当下决定主意,拘住陈思诲,遣使入南唐乞援;一面修茸城池,缮具甲兵,预备战守。过了些时候,并不闻唐主的回报,心内好生疑虑!忽报宋兵南下了。重进大惊道:“南唐肯允援助与否,尚难无的耗,宋兵已竟前来,如何是好?”

向美、湛敬到了此时,也不免心下惊惶起来,但这件事情,是他两人竭力造成的,只得硬着头皮道:“令公休要着急。从来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末将不才,愿率兵拒之。”重进遂发精兵一万,命向美、湛敬前去迎敌。自己在城居守,静听好音。不料叠次传来,多是败耗,心内已甚惶恐;后来又听说太祖御驾亲征,将抵扬州,更加慌张;正要添募兵士,接应前敌,忽见湛敬狼狈逃归,报说向美阵亡,兵士多半丧失。重进经此一来,更吓得面如土色,还要设法抵抗,蓦闻城外炮声响亮,鼓角齐鸣,知道宋军已到城下,只得亲自上城看视一番,再作计较。哪知走上城去,一望之下,但见刀枪如雪,戈矛似林,那宋兵如蚁聚一般,迤逦行来,约有数里之长。最后军队之中,掌着一柄黄罗伞,下面坐骑上,一位全甲金盔的人远远而来,谅来必是宋天子了。重进看了,知难抵敌,长叹一声,下得城来,便对部下说道:“我系周室旧臣,理应一死,以报先帝,今将举室自焚,汝等可逃生去罢。”左右请将陈思诲杀掉,以泄忿恨。重进道:“我已将死,杀之何益!”说罢,即令家人聚薪举火,閤门烧死。

重进既亡,城中大乱,众兵无主,只得开城出降。宋军入城,拿住了湛敬等二十余人。太祖御驾进来,先命救熄帅府之火,又将湛敬等提来审问,讯系逆党,即命斩首,便问陈思诲何在?当有左右报称,城中大乱之时,已为逆党杀死。太祖甚是叹息!命厚礼安丧。再访翟守珣时,他却躲在家里,不敢出头,太祖将他传来,慰谕道:“扬州已平,卿可随朕回汴。”

守珣道:“臣自汴返扬,复命之后,深恐重进怀疑,所以潜居家中,藉以避死。今日得见陛下,始拨开云雾,重睹天日,但臣事重进有年,不忍见他暴骨扬灰,乞陛下开恩,准臣收拾余烬,葬于野外,臣虽死亦无恨矣。”太祖道:“掩骨埋骼,理所应为,况卿曾事重进,理当如此,可速速掩埋,随朕返汴。”守珣谢了恩,自去拾了重进烬余之骨,买棺盛敛,葬于郊外,然后随驾启行。

太祖方要登程,南唐主李璟,遣使犒师,并遣子从镒朝见,太祖深加慰劳。当这时候,恰有唐臣薛良、杜著,投奔军前,且献平定南唐之策。太祖怒道:“唐主事朕甚谨。你等竟敢卖主求荣,罪在不赦。”即喝令左右,速行拿下。卫士拿下二人,由太祖当面定刑,命将杜著斩首,薛良戍边。他二人本因得罪南唐,乘间逃来,意欲脱罪图功,不想弄巧成拙,一死一戍,这也是卖主求荣的报应。

太祖诛了南唐逃臣,启跸返汴,到了汴京,少不得饮至策勋,举行一番典礼,诸将皆恩加官爵。翟守珣尤见重用,初时授为殿直,不久便充了供奉官。太祖自平了李筠、李重进之后,藩镇畏威怀德,再也没人敢生异心,很觉得四方安静,有些太平气象。太祖心下十分怡悦!常常出宫微行,有时独自出去,有时命守珣等随行。守珣便进谏道:“陛下万乘之尊,奈何不自爱惜,倘有不测,怎样是好?”太祖笑道:“帝皇创业,自有天命,不能强求,亦不能强却。从前周世宗时,见有方面大耳者,则杀之以杜后患。朕终日在他左右,并不觉得。可知天命攸归,决非他人所能暗中谋害的。”遂听守珣之言,竟至赵普家中。

赵普闻知太祖驾到,慌忙迎接,引入厅中,参谒已毕;亦劝太祖,善自珍重,白龙鱼服,最是可虞。太祖笑道:“如果天命已归他人,朕即端居深宫,也不能免却祸患的。”赵普答道:“陛下固是圣明,但谓普天下之人,人人畏服,无一有异志者,臣却不敢断言,即如典兵诸将,亦岂人人可恃,一旦变生肘腋,祸起萧墙,那时措手不及,后悔已嫌迟了,还请陛下自重为上!”太祖笑:“卿也未免过虑了,典兵诸将,如石守信、王审琦辈,皆朕故人,谅不至此。”赵普道:“臣亦未尝疑诸将不忠。但细观诸将皆非统驭之才,倘若军伍中胁命生变,他亦不得不俯从众意。”这一句话,却说动了太祖之心,暗自想道:“普言颇为有理。朕在陈桥驿中,为部下迫胁,遂不得不负周室。如果诸将部下,也有此种举动,又哪里制服得住呢?”想到这里,便对赵普说道:“卿言不为无见,朕自有道理处置此事。”赵普见太祖已明白自己的意思,便也不再多言。

太祖回宫之后,过不到几日,在晚朝时候,命有司设宴于便殿,召石守信、张令铎、王审琦、罗彦瑰等入宴。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朕非卿等不及此,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若为节度使时,得以逍遥自在。朕自受禅以来,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夕能够安于枕席。”石守信等离座对道:“现在藩镇畏服,天下归心,陛下尚有什么忧虑呢?”太祖笑道:“卿等与朕,悉系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哪一个人不想坐呢?”守信等听了此言,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陛下何出此言。且今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太祖道:“卿等本无此意,但麾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于卿等身上,卿等虽欲不为,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守信等汗流浃背,涕泣谢道:“臣等愚不及此,乞陛下哀矜,指示生路。”太祖道:“卿等且起,朕却有一个主张,要与卿等熟商。”守信等谢恩起立,太祖命各归坐位,徐徐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不过一瞬间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着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朕为卿等打算,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的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饮,安享富贵,以乐余年。朕且与卿等,结为婚姻,世世相继,永远不替。岂非是个上策么?”守信等又顿首拜谢道:“臣等蒙陛下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是晚尽欢而散。

到了次日,诸将一齐上表乞罢典兵。太祖遂命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皆罢宿卫就镇。就是那驸马都总尉算是至亲了,也出为归德节度使,撤去殿前副都点检。诸将奉了旨意,先后辞行。太祖又设宴厚加赏赍,都欢欢喜喜的叩谢而去。

过了些时,太祖要召取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入典禁兵。那符彦卿,乃是宛邱人氏,其父名存审,曾任后唐宣武军节度使。

彦卿幼擅骑射,壮号骁勇,历晋代汉室,已就镇外藩。周主即位,授天雄军节度使,晋封卫王。世宗迭册彦卿两女为后,就是光义的继室,也是彦卿的女儿。周世宗加封他为太师。太祖即位,仍授为太师。此时因诸将尽皆就镇,所以要召彦卿入值。

赵普闻知这事,忙进谏道:“彦卿位极人臣,岂可再令典兵。”太祖道:“朕待彦卿素厚,且系姻戚,谅必不至负朕。”赵普突然道:“陛下奈何负周世宗?”太祖听了此言,默然无语,遂罢此议。

既而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保大军度节使杨廷璋,同时入朝。太祖赐宴后苑,从容说道:“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殊非朕优待勋旧之意。”语至此,王彦超已明上意,便避席跪奏道:“臣素乏功绩,黍膺疆寄,今年力衰颓,幸陛下洪恩,乞赐骸骨,归老田园。”太祖亦离座,亲自扶起彦超道:“卿有功不居,真可谓谦谦君子了!”武行德等,还不明白太祖的心事,反在席间,历陈自己战功及平日的劳苦。太祖冷笑道:“此皆已过之事,还说它做什么?”待至席散,侍臣已料太祖另有旨意,果然于次日降旨,将武行德等尽罢节镇,惟王彦超留镇如故。后人有诗咏太祖收诸将兵权道:天下纷纷乱不穷,君臣遭际建奇功;谁知杯酒成良策,尽释兵权一语中。

太祖既尽收宿将兵柄,及藩镇重权,乃选择将帅,分部守边。命姚内斌守庆州;董遵晦屯环州;赵赞屯延州;王彦升守原州;冯继业镇灵武,控制西邮;马仁禹守瀛州;李汉超屯关南;韩令坤镇常山;贺维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防御北边;又命郭进镇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溥屯汙州;李继勋镇昭义,驻扎太原。诸将家族,悉留汴京,厚加抚养,所有军务,尽许便宜行事;每逢边将入朝,必定召对命坐,赐宴赍金,厚结其心,所以边将悉尽死力,西北得以平静。

那时关南地方,忽有人民控诉李汉超强占民女及贷钱不偿之事,赴汴京叩阍上诉,请求伸雪。太祖即召见说道:“汝女可适何等人家?”此人答道:“不过农家。”太祖又道:“李汉超没有到关南的时候,辽人曾来侵扰么?”其人道:“年年入寇,苦累不堪!”太祖道:“如今还有辽人敢来侵扰么?”

其人道:“如今却没有了。”太祖勃然作色道:“汉超是朕之大臣,汝女嫁之为妾,岂不比嫁于农家好得多么?倘使关南没有汉超,汝的子女及家室,早为辽人所掳劫,还能保全到现在么?这等事情,还要来京控诉,足见是个刁猾之民。姑念初次,不来罪你,下次再敢如此,决不宽贷!”说罢,喝令左右,将那人赶了出去。那人含屈负冤,涕泣而去。太祖赶走了告状的人,却下一道密谕给汉超,令他从速退还民女,并清偿所贷之款,……“朕念尔是有功之臣,暂从宽典,此后慎勿再做这样事情。如果财用困乏,尽可告知朕躬,何用向人民告贷呢?”

汉超奉到密谕,既感且愧,立刻将民女退还,并偿清贷款,且上表谢罪。

又有那环州守将董遵晦,本为高怀德之甥,父名宗本,曾仕汉为随州刺史。太祖微时,尝游汉东,至宗本署内。宗本甚是器重,留住署内。那遵晦却瞧太祖不起,常常欺凌。一天,对太祖说道:“我尝见城上,紫气如盖,又梦登一高台,见一黑蛇,长逾百尺。忽然霹雳一声,那条蛇飞入空中,化龙而去,不知主何吉凶?”太祖听了,只是微笑,并不回言;又有一日,与太祖谈讲兵法,遵晦见识不及太祖,居然恼羞变怒,欲与太祖角力。太祖慌忙回避,遂辞宗本而行。周末宋初,遵晦已任骁骑指挥使,太祖于便殿召见,遵晦恐太祖记念前事,不胜惊惧,伏地请罪!太祖令左右扶起他道:“卿尚忆紫云如盖,黑蛇化龙之事么?”遵晦再拜碰头道:“臣当日愚昧,不识真主,罪该万死!”太祖大笑。不到几日,遵晦部下忽有兵士击鼓鸣冤,告他不法之事,多至数十款。遵晦惶恐待罪!太祖召谕道:“人敦无过?能改则过自消灭。朕方赦过赏功之不暇,决勿追念旧恶。卿可无惧,自今以后,改过自新。朕且破格重用。”

遵晦叩头谢恩!遵晦之父宗本,世藉范阳,隶辽将赵延寿部下,及延寿被执,宗本携了遵晦南奔,妻室皆陷入幽州。太祖又令人纳赂边民,赎还遵晦生母,送与遵晦,因此遵晦更加感激!

誓以死报。太祖见他可用,特授为通远车节度使,镇守环夏。

遵晦至镇,召诸族酋长,宣谕朝廷威德,众皆悦服。未几,蕃众又来寇边,遵晦发兵深入,斩获无数,边境以宁。太祖鉴于唐代尾大不掉弊,又令文臣知州事,置诸州通判,设诸路转运使,选诸道兵入补禁卫,于是藩镇之弊,一扫而空了。

太祖正在尽力的施行政事,哪知杜太后忽然生起病来。其时正是建隆二年,夏六月,太后病势甚沉。太祖日夕侍奉,不离左右,无奈日重一日,竟成不起之症。太后自知垂危,便召诸子及赵普,同至榻前,先问太祖道:“你可知道得国的原因么?”太祖答道:“皆仗祖考及太后之余荫,所以得此幸遇。”太后道:“不然!正因周世宗以幼儿主天下,你所以得至于此。使周有长君,你哪能得天下呢?你百岁后,可传位于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四海至广,万几至众,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你不可有违我言。”太祖涕泣顿首道:“敢不如教!”太后又顾谓赵普道:“你随主上,已历多年,无异骨肉。

我的遗言,须要帮同记着。“遂命普于榻前,写立约书,先载太后遣嘱,在末了还写上他自己的名字道”臣赵普谨记“,藏于金柜之内,命谨密宫人掌管着,永为成规,世世勿替。

那光义、光美,前已表过,你想必知道。这德昭又是谁呢?

乃是太祖长子,元配贺皇后所生,所以太后遗嘱中,命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若能照此做去,不背遗言,倒还公允;无如后人不能遵守,就难免闹出骨肉惨变来了。这是后话,暂按不提。单说太后命赵普写毕约言之后,不到两日,便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乾德二年,复改谥昭宪,葬于安陵,神主附享太庙。太祖遭了大丧,少不得哀毁异常,颁诏天下,不在话下。太祖自从改文臣知州事,尽收藩镇兵柄,集权中央,五代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弊,净尽除去。百年痼疾,一旦全蠲,心下自是欢然,便又改元乾德,以建隆四年,为乾德元年,百官又有一番朝贺的礼节,这些琐事,也不去叙它。

太祖改元之后,适有武平节度使周保权,遣使入朝,表称衡州刺史张文表,聚众作乱,势甚危急,乞求救援。那保权乃是周行逢之子,行逢在周世宗时,因平定湖南,授为朗州大都督,兼武平军节度使,管辖湖南全境。太祖受禅,加中书令,任职如故。行逢在镇,力求治理,颇得众心,惟境内一切处置,还是五代时方镇旧例,并未改革,行动自由,朝命难制。太祖即位之后,接连着就有李筠、李重进的叛乱,中原尚未平定,哪里顾得到边镇地方呢?所以行逢在镇七年,安安稳稳,很享了些尊荣之福。到得病重将死的时候,召集部下将校嘱咐道:“我子保权,年才十一岁,全仗诸公护持,所有境内各属,大都恭顺,必无异心。惟衡州刺史张文表,为人刚而且险,素性凶悍。我死之后,必定为乱。望诸公善辅吾儿,无失疆土,万不得已,可举族归朝,不可陷入虎口,那还不失为中策。”言毕而逝。保权嗣位,讣至衡州,那张文表果然说道:“我与行逢,俱起家微贱,同立功名,如今行逢已殁,不将节镇与我,反叫我北面而事小儿,未免欺人太甚了!”当即带领部众,袭据潭州,杀死留后寥简,且声言进取朗州,将尽灭周氏,朗州大震。保权遣杨师璠往讨文表,且遣使赍表入朝,请求救援。

那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亦奉表上闻。继冲系高保勗之侄,保融之子。保勗之祖,名季兴,唐末为荆南节度使,历梁及后唐,晋封南平王。季兴死后,子从晦袭爵,从晦传子保融,保融传弟保勗,保勗复传侄继冲,世镇江陵,与湖南接壤,境地毗连。

继冲恐文表侵入辖境,所以驰奏朝廷。

太祖阅了两处的奏章,知道有机可乘,早已成竹在胸,先下诏于荆南高继冲,命发水师数千名,往讨潭州;后令慕容延钊为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率兵进讨。临行之时,面谕二将道:“江陵临长沙,东距建康,西逼巴蜀,北近大梁,乃是形胜之区,要害之地。如今四分五裂,正好乘着这个机会,收归朝廷。二卿此去,向荆南借道,因利乘便,同隙入城,岂非一举两得之事么?”二将领旨而去。到了荆南,便遣丁德裕先赴江陵,向继冲借道进兵。继冲已先接到太祖谕旨,命他起水师,往讨潭州,并言大兵不日即至,且须借道江陵云云。

继冲接到此谕,十分犹疑,却又不敢违命,只得点集水军三千名,令亲校李景威统率了,向潭州出发。此时又有丁德裕前来,说明大军已抵襄州,要借道江陵,进取湖南。继冲便一面款留丁德裕,一面召集僚属会议,部将孙光宪进言道:“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统一天下之志。如今宋主,规模更是阔大,比周世宗还要神明英武。江陵区区一隅,地狭民贫,万难拒抗宋师,不若以疆土归之,还可免祸。就是明公的爵位,也不至完全失却。若迟疑不决,兵临城下,那时就要玉石俱焚了。”

继冲闻言,踌躇了一会,也无他法,便遣叔父保寅,采选肥牛数十头,美酒百瓮,先往犒劳,以觇宋师强弱。保寅既至荆门,往军中请见,先由李处耘接待,甚是殷勤。次日又由慕容延钊,召保寅入帐,置酒款洽,相对甚欢。保寅以为宋将并无他图,便暗遗心腹,往报继冲,令他安心。哪知李处耘早已暗领人马,衔枚疾驰,径赴江陵。

继冲正盼保寅的回报,忽闻大军掩至,急得手足无措,惟有出城相迎,北行十余里,方与处耘相值。处耘请继冲入寨,令他在营等候延钊,径自率兵,进了江陵,及至继冲归城,宋兵已扼住各处险要,不得已缴出版图,不费一矢,不折一兵,便将荆南三州十六县,完全收归朝廷了。继冲既已纳土,便遣王济昭,奉表赍册入朝。太祖闻得兵不血刃,已定荆南,龙心自然喜慰万分。遂命王仁瞻为荆南都巡检使,仍令赍衣服玉带,器币鞍勒,赏给继冲,且授为马步都指挥使,仍领荆南节度使。

又因孙光宪劝令继冲纳王归朝,授为黄州刺史。荆南自高季兴据守以来,传袭四世五帅,凡五十七年,至继冲降宋,初时乃任荆南节度使,后改武宁节度使,直到开宝六年,方才病殁,总算富贵终身了。那慕容延钊、李处耘,平定荆南,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直取潭州。

其时湖南将校杨师璠,已在平津亭大破敌军,擒住了张文表,脔割而食,潭州城守空虚,延钊之兵,乘势掩入,又是不费兵刃,得了潭州,遂即进兵朗州。周保权是个稚子,听说大兵到来,已吓得面无人色,还有什么主张?倒是牙将张从富说道:“如今我兵新胜,气势正盛,宋兵远来,必然疲罢,何妨与他决一胜负?且朗州城郭坚固,就使战而不胜,凭城固守,待他食尽,自然退去了。”诸将皆以从富之言为然。保权有什么见识,一凭将佐们主张,当下计议已定,便准备战守事宜,整顿兵甲,抗拒宋师。慕容延钊未抵朗州之前,先令丁德裕去宣抚保权,劝他纳土归朝,却被张从富等辱骂而回。慕容延钊即日奏闻太祖。太祖又遣中使往谕,从富非但不受朝命,反尽拆境内桥梁,沉船阻河,伐树塞路,一意抵抗宋军。慕容延钊见他绝无降意,方与李处耘陆续进兵。处耘先到澧江,见对岸设立敌阵,旌旗飘扬,防守得甚是严整;若要渡江,必被邀击。

处耘看了一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未知处耘用何计策,渡过澧江,且听下回分解。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

X3X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