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贯 陈家谷杨业捐躯

话说赵普与秦王廷美,本来无甚嫌隙,只因恨着卢多逊,要想扳倒他,便不得不昧了良心,连廷美也一齐陷害在内。

那太宗又有意要背金匮遗诏,眼前却碍着赵普,因他是预闻昭宪太后顾命的,不得不征求他的同意,便于谈话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及金匮遗诏,试探赵普的心。赵普早已知道这件事情,和自己的功名富贵,大有关系,立刻启奏道:“有天下者,父以传子,及不易之常经;太祖已误,陛下安可再误!”

太宗闻言大喜!顿时赏他许多金帛和内府珍品,这明明是买赵普的心了。太宗见赵普已爬到自己一边来了,就准备着下廷美的毒手,先把告变的柴禹锡等升了官爵,料知臣僚中贪图富贵的,明白了内里情由,必定要攻击廷美,自己就可乘机下手。

果然不出太宗所料,又有人告讦廷美,与卢多逊互相沟通,中书守堂官赵白,尝奉卢多逊命,以中书机密中,报告廷美。太宗得了告讦,立命赵普详细察访。

赵普奉命,正好报卢多逊的仇恨,如何还肯放松,故意地迁延了一两日,算是密加察访,遂去启奏太宗道:“卢多逊遣堂吏赵白,私告秘密于秦王,乃是实事。还有秦王府孔目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等,朋比为奸。秦王与卢多逊交好,都是这几个人往来介绍。赵白非但替卢多逊私泄中书秘密,且传卢多逊之语,告秦王道:”愿宫车早晏驾,尽力事大王。‘廷美亦令樊德明报多逊道:“承旨言正合我意,我亦愿宫车早些宴驾。’又私赠多逊弓矢等物。”赵普将这些事情,访察明白,逐件入告。太宗览奏道:“兄终弟及,虽有金匮遗诏,但朕尚强壮,廷美竟这样的性急么?朕待多逊可谓厚矣,乃敢如此无礼,真是罪不容诛了。”遂颁诏降多逊为兵部尚书,次日即下手谕捕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令有司秉公审讯。赵白等哪里抵赖得来,一一伏罪。又令卢多逊对簿,多逊料知遇着了对头,万难再活,只得诬伏。审讯官李昉等,具狱以闻。

太宗又召文武诸臣,议于朝堂。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联名具了表章,上奏道:谨案兵部尚书多逊,身处宰司,心怀顾望,密遣堂吏,交结亲王,通达语言,咒诅君父,大逆不道,干纪乱常,上负国恩,下亏臣节,宜膏铁钺,以正刑章,其卢多逊,请依有司所断,削夺在身官爵,准法处斩。秦王廷美,亦请同卢多逊处分,其所缘坐,望准律文裁遣!谨奏。

太宗见了文武诸臣所议罪案,故作不忍之色道:“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因手足之谊,不忍加诛,当宽宥之。”

诸臣早已知道太宗的心事,一齐俯伏奏道:“廷美罪在不赦,万无宽宥之理,望陛下断自干刚,以彰国法。”

太宗见诸臣再三相请,乃不得已下诏道:臣之事君,贰则有辟;下之谋上,将而必诛。兵部尚书卢多逊,顷自先朝,擢参大政,泊予临御,俾正台衡,职在燮调,任当辅弼,深负倚畀,不思补报,而乃抱藏奸究,窥伺君亲;指斥乘舆,交结藩邸;大逆不道,非所宜言。爰遣近臣,杂治其事,丑迹尽露,具狱以成。有司定刑,外廷集议,佥以枭夷其族,污潴其宫,用正宪章,以合经义。尚念尝居重位,久事朝廷,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实汝有罪,非我无恩。

其卢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宫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期周以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余依百官所议,列状以闻。

这诏下后,卢多逊遂即遣发。又由群臣议定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罪状,并斩于都门外,仍籍没家产,亲属流配海岛。廷美勒归私第,所有子女,均不得称皇子公主。又责廷美僚属,辅导无状,贬西京留守阎矩为涪州司户参军,前开封府推官孙屿与融州司户参军。

那卢多逊,窜谪之后,竟死于崖州。当此祸未发以前,多牙的祖墓,都在河南。有一夜忽然天降雷火,将多逊祖墓前的树木,尽皆烧去。及至祸作,方知是上天预示谴谪之兆。

那赵普虽把卢多逊贬往崖州,报了宿怨。但是廷美犹存,深恐他死灰复燃,又授意开封府李苻,上书说廷美不肯悔过,终日怨恨,请徙居边地,以免他变。太宗下旨,降封廷美为湆陵县,公房州安置。又命阎彦进知房州,袁廓为通判,各赐白金三百两,命他们暗中监察廷美。廷美到了房州,举动不得自由,气郁成疾,遂患肝逆等症,不久即死。赵普闻得廷美已死,心中大喜!惟恐李苻仍在开封,将来要泄漏了计策,就借桩事儿,把李苻贬做宁国司马。

哪知赵普拿这个法儿待李苻,太宗也就拿这个法儿来待他了,真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报还一报,丝毫也不得错的。太宗因廷美已死,没有什么事要用赵普了;况且他做了宰相,自己有好多不便,又防着他泄漏语言,便想了一个主意,对群臣道:“赵普为开国元勋,又是朕多年故交。朕正深倚畀,只是看了他齿落发白,衰迈之状,不忍再以枢务相劳。”遂降旨命赵普罢政,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并赐宴长春殿,又御笔题诗一首,以示宠异。诗中就把赵普有开国大功,现在年老,不忍再把政务烦劳他的意思,做在里面,命翰林缮写好了,亲自赐?赵普。

赵普捧着诗,哭泣谢恩道:“陛下赐臣这诗,臣下去必定刻石以藏,将来与臣朽骨同葬泉下。”太宗听了,面色略变,只把头点了几点,算是答应他的意思。赵普这两句话,就是愿保首领以殁的隐语。太宗何等聪明,心中早已明白,便点了点头,表示心照,酒宴已毕,赵普辞谢而出。太宗亲自送至殿外,又命宋琪等代送出都。

那赵普到了武胜军,做了几年节度使。太宗又让他为西京留守。直至淳化二年春日,赵普以年老多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到京请求致仕,乞赐骸骨。太宗遣中使驰驿抚慰,授他为太师,封魏国公,给为相俸,命他好好养病,待痊愈后,赴阙相见。

赵普接了诏书,感激涕零;还想力疾办公,勉图报称。哪知衰体己难支持,冤魂又来缠绕,每夜梦中看见廷美率了多人,向他索命,往往在睡酣之时,口中呼着太后娘娘及秦王殿下,或纷争不已,或哀泣求告,及至左右侍妾将他唤醒,问他梦中看见什么?他总是支吾其词,不肯明言。等到矇眬睡去,又复呼号起来,因此昼夜不得安寝,精神恍惚,饮食减少,渐渐地卧床不起,甚至略一闭眼,便见秦王廷美坐在床侧,戟指而詈。

赵普此时弄得无法可施,只得延请了许多道士和尚,建醮诵经,上章禳祷。道士和尚是问为着何事上表?所建斋醮,是超度哪一个的?赵普又不便说出,睁着眼想了一会儿,就索取纸笔,伏在枕上,亲书数句道:情关母子,弟及自出于人谋,计协臣民,子贤难违乎天意,乃凭幽崇,遽称阳强,瞰臣血气之衰,肆彼魔呵之厉。信周祝霾魂于鸠愬,何普巫雪魄于雉经。倘合帝心,诛既不诬管蔡,幸原臣死,事堪永谢朱均。仰告穹苍,无任祈响!

书罢了,署上自己的姓名,亲手密缄,吩咐向空焚祷。众人遵命焚化,火才燃着,忽起一阵狂风,吹起了这道封章,飘飘扬扬,直向半空而去。众人见了,不胜惊异!

后来有人经过朱雀门,拾得一函,外面似乎被火爇焦,中间尚还完好。拆开看时,即是赵普祷天的表章,字迹存在,看了之后,才知秦王廷美之死,完全由赵普构成的,到了卧病,因冤魂来缠,所以上表告天。因此一传十,十传百,都知赵普暗害秦王廷美。这道表文不啻赵普自画供招了。

闲话休絮,单说赵普自焚表祷天之后,并无灵验。那秦王廷美的冤魂,更加来得厉害,就是日间,也在赵普眼内出现,口口声声要他赔还性命,并说奉了昭宪太后、太祖皇帝的旨意,要捉他去对质,那病势也日渐沉重起来。赵普实在禁受不起,只得又解下所佩的双鱼宝犀带,命亲吏甄潜,持往上清太平宫,建醮斋天。有个道士姜道元,素精扶鸾之术,就替赵普扶乩,乞求神语,但见乩上写道:“赵普为开国元勋,可奈冤累相缠,不能再避。”姜道元又叩问道:“冤累为谁?切赐示知,以便解让。”乩笔又画出一面巨牌,牌上乱书数字,多不可识,惟牌未有一火字,却还看得清楚。姜道元还要问时,乩笔停止不动,仙已去了,只得告知甄潜,令他返报赵普。赵普听了叹息道:“这必是廷美无疑了,但他与卢多逊勾结,以致遭祸,与我有甚相干,何故祟我呢?”说罢,涕泣不止,到了半夜,大叫一声,手足有如被缚,气绝而亡,年七十一岁。

太宗闻知,大为震悼!对廷臣说道:“赵普事先帝,与朕故交。自朕君临以来,颇为效忠,真社稷臣也!今闻溘逝,殊为可悲!”遂辍朝五日,为出次发哀,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御笔亲撰神道碑,作八分书以赐。并遣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理丧事,赙绢布各五百匹;米面各五百担,葬日,有司备卤簿鼓吹如仪,总算恩礼备至了。

再说辽邦,本是鲜卑别种,初居黄河附近,自称神农氏后裔聚成部落,号为契丹。朱梁初年,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并吞诸部,僭称帝号,辽人称为太祖。阿保机死,子耶律德光嗣立,助晋灭唐,得幽蓟十六州地。至晋出帝,不愿称臣。德光举兵灭晋,改国号曰辽,纵兵饱掠而归,死于杀狐岭,是谓辽太宗。

侄兀欲嗣位,更名为阮,在位五年遇弑称为世宗。德光子兀律入继,改名为璟,嗜酒好猎,不恤国事,又为近侍谋毙,称为穆宗。兀律子贤继立,是为景宗。用萧守兴为尚书令,即立其女燕燕为后。燕燕色技过人,且通韬略,既立为后,遂干预国政。景宗素有风疾,诸事皆委燕燕代理,国人只知有萧后,不知有景宗。太宗七年,辽景宗贤殂,子隆绪继立,年尚幼冲,由萧后摄政,史称为萧太后,仍复国号为大契丹。用韩德让为政事令,兼枢密使,总宿卫兵。耶律勃古哲耶律博郭济,总领山酉诸州事。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号令严明,威震朔汉。夏主李继迁,又复投降,契丹便使他窥伺宋边,阴图南下。

宋三交屯将贺怀浦,与其子贺令图,意欲立功,也不打听打听契丹的内容,以为辽主贤故后,新主年幼,母后专政,宠幸用事,机有可乘。遂上表奏请速取幽蓟,并力陈可取之状。

太宗见了这道奏章,恰中心怀,也不和廷臣商议,令曹彬为幽州道行营都部署;崔彦进为副;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出雄州;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出雁门。诸将临出发时,请示方略,太宗道:“潘美可带一支兵,,直往云州;诸将带领数十万大军,但声言进取幽州,路上可缓缓而进,不许贪利。敌人闻得大兵到来,必悉众救范阳,不暇顾及山后,那时掩杀过去,就可获胜了。”曹彬等叩辞而退,分道并进。

曹彬的先锋李继隆,北向攻入,连拔固安新城两县,进攻涿州。不上三天,已经打破,杀其守将贺斯。契丹兵来攻新城,恰遇米信,麾下只有三百人,契丹兵有一万有余,众寡悬殊,被契丹重重包围。米信拼命厮杀,冲突不出,十分危急。幸亏崔彦进、杜彦圭两路宋兵杀到,将契丹兵赶散,曹彬亦趋向前来,会集名将,并赴涿州。田重进出飞狐,部将荆嗣,率五百骑先行,遥见契丹人马,漫山遍野而来,看去有两三万人,统兵的大将,乃是契丹西面招讨使大鹏翼。荆嗣见来势甚盛,急急报知田重进。田重进闻报趋至,列阵岭东,命荆嗣出岭西,乘暮薄敌,大鹏翼赵崖而来,荆嗣用短兵相接,彼此舍命争战,直到半夜,始收兵。契丹兵结营崖上,宋军安营崖下。

次日再战,契丹兵自崖上杀下,有似建瓴之势,荆嗣如何抵挡得住,幸得田重进派兵相救,方免败退,荆嗣见敌势颇张,很难取胜,因想谭延美屯兵小沿,可资臂助,急遣使驰书,请他列队平川,另遣二百人,手执白旗,驰聘道旁。大鹏登崖遥望,见山下旗帜绵亘,疑是援兵已至,意欲遁去。荆嗣急率所部,疾驱往战,一面催促田重进出兵。大鹏冀正与荆嗣拼命相持,不意田重进杀到,惊慌无措,率众奔走,荆嗣拈弓搭箭,飕的射去,大鹏翼中箭落马,宋军上前获住。契丹兵见主将被擒,纷纷溃散,飞狐灵邱相继而降。那潘美从西陉进兵,与契丹大战于寰州城下,契丹兵败退;寰州刺史赵彦章出降,进取朔州,节度副使赵希赞亦举城降,遂转攻应云诸州,所至皆克。

各路将帅,十分得意,个个争先恐后,谁肯将现成的功劳让于他人,早把太宗临行时嘱咐的言语,忘在九霄云外了。

捷报到京,太宗大为惊讶道:“何其如此迅速呢?”路途遥远,不能控制,只得听凭他们前进。忽地接到曹彬急奏,说是兵饷不继,暂退雄州就饷。太宗见了,不觉变色道:“大敌当前,如何可以退师,倘被袭击,岂不要前功尽弃么?”忙飞诏去阻止曹彬。

时潘美已尽得山后之地,与田重进合取幽州。曹彬部下,见他人得功,自己落后,皆请于曹彬道:“三路出师,我军乃是正路,如今逗留不进,望着他人立功,岂不可耻!元帅何不统兵急进,袭取幽州呢?”曹彬道:“朝廷有诏,不得急进。”崔彦进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元帅克了幽州,难道还有谴谪么?”曹彬被逼不过,只得与米信复趋涿州。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初因部下兵少,不敢轻敌,专令轻骑缀其后,一夜数惊,不得休息。一面截宋粮道,一面又报知辽廷,请发援兵。

萧太后燕燕,本来具有胆识,接得休哥禀报,遂自统雄兵,同了幼主,出都南援。曹彬人马,为休哥所扰,昼夜不宁,更加天气炎热,沿途无井,人马多半渴死,粮草又复告尽,正在十分危急,忽探马来报,契丹主同了萧太后带兵来援,已抵驼罗口,转眼就要到了。曹彬、米信知不能敌,正要退回,被休哥截住大战,士卒饥疲之余,如何能敌?纷纷溃退,无复行五。

夜间要渡拒马河,又为休哥迫上,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彬、米信带了残兵,急趋易州,到了沙河,埋锅造饭,忽闻人喊马嘶,耶律休哥领着契丹兵,漫山遍野而来。宋军大惊!弃食而遁。人马大半坠入沙河,河小为之不流,抛弃的盔甲戈矛,辎重机器,堆积如山。耶律休哥还要乘胜追赶,被萧太后止住,方才退兵回燕。萧太后因耶律休哥立了大功,封他为宋国王,改遣耶律斜轸,调集生力军,再行南下。那曹彬逃至易州,计点兵士,伤亡大半,只好据实上闻,自行请罪。

太宗闻得败耗,甚为懊闷,乃下诏召还曹彬等,命田重进屯定州,潘美还代州,徙云应寰朔四州人民,分置河东京西,安布未毕。契丹将耶律斜轸,已率兵至安定,贺令图与战大败,死者无数。耶律斜轸进攻蔚州,潘美领兵往援,战于飞狐,又大败,于是应寰诸州,仍入契丹之手。

潘美退至代州,再议出兵保护云朔诸州。副将杨业入谏道:“今虏兵益盛,不应与战,战亦难胜。朝廷止令徙数州人民,入居内地。我军但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时,云州人民即可先出。我师进次应州,虏兵必来拒战。

那时朔州人民,亦可乘间出城,我军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阵列谷口,再用骑兵援应。三州人民,可保万全,虏亦无从杀掠了。“潘美闻言,正在沉吟,护军王铣,大声说道:”我军多至数万,乃畏葸如此,岂不令人耻笑!为今日计,惟有径趋雁门,鼓行而进,堂堂正正与他交战,未必契丹总是胜,我军总是败。“杨业摇首道:”胜败虽难预料,但彼已两胜,我已两败,再遭挫衄,后事就不堪设想了。“王侁冷笑道:”君侯素号无敌,今忽逗留不进,莫非怀有他志么?“杨业奋然道:”我何敢避死,不过因时尚未至徒令士卒死亡,无益于国。今护军疑我有贰,我当为诸公先驱,须知杨业不是怕死之人。“

遂号召部兵,准备出发。临行时向潘美涕泣道:“我本太原降将,蒙主上不杀,反加信任,并非纵敌不击,实欲伺便立功,借报恩遇。今诸君责业避死,尚敢自爱么?恐此去不能再见主将了。”潘美闻言,装着笑脸道:“君父子皆负盛名,今乃未战先怯,无怪他人疑心,尽管放心前去。我当派兵救应。”杨业道:“虏兵机变莫测,须要预防。此去有陈家谷,地势险峻可以驻守,请主帅派兵埋伏,待业转战至此,出兵夹击,方可援应,否则恐无遗类了。”潘美又淡淡地应道:“我知道了。”

杨业遂领兵从石碣口出发,延玉、延昭随父同行,途遇契丹,兵当即上。耶律斜轸稍战即退,杨业挥兵追去,沿路尽是平原,料无伏兵,只管尽力穷追。斜轸且战且行,诱至中途,一声炮响,四面伏兵,蜂拥而至。斜轸又回兵来战,把杨业困在垓心。杨业带了二子,舍命冲突,杀出一条血路,退至狼牙村,兵士已伤亡过半。敌兵尚不肯舍,一齐追来,只得驱兵南奔。杨业自己断后,战一阵,退一阵,好容易到了陈家谷口,巴望援兵杀出。哪知谷中并无一人,忍不住大哭道:“这遭死了!”延玉、延昭亦涕泣不已!杨业道:“父子俱死,于事无益。我身受国恩,为奸臣所害,除一死外,更无他法。你们可自寻生路,归报主上,若蒙昭雪,我死亦无恨了!”延玉道:“孩儿愿随父亲同死,不愿逃生。”延昭道:“元帅前允援救,哥哥可保护父亲,据住谷口,待我前去乞援。若肯发兵,尚可父子俱全哩。”说话之间,契丹兵已经追到,万弩齐发,箭如飞蝗。延昭慌忙冲出,早已流矢中于左臂,血流如注。他也不顾疼痛,奔往求救去了。

杨业自延昭去后,同了延玉,率领部下,舍命血战。无奈矢如雨下,延玉已中了数十箭,忍痛不住,大声叫道:“孩儿不能保护父亲了。”坠马而死。杨业心如刀割,痛泪直流,回顾部下,只剩得数百骑了。便道:“汝等皆有父兄,与我俱死,有何益处。可各自逃生,归报天子。”士卒皆流泪道:“我们蒙将军厚待,生则俱生,死则俱死,岂肯抛了将军,独自逃命。”杨业听了,又舍身忘命向前杀去,力杀百余人,身上已受了数十伤,衣甲都被血染红了,再看部下时,只剩得寥寥数十人,还要向前时,无如马亦受伤,难以再进,只得退至林中暂避。

被契丹副将耶律希达窥见了袍影,一箭射来,正中马腹,马仆于地。杨业早已坠下,契丹兵上前擒住。

只因契丹君臣上下,甚是钦慕杨业忠勇,未战之先,便下命军中,要生擒他,不准伤害。所以虽然被获,土卒们都不敢失礼,预备拥他去见主将。杨业长叹道:“主上待我恩典不薄,今日为奸臣所害,兵败被擒,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从这日起,便水浆不绝于口而死。部下人马,竟无一人生还。

未知杨业死后,得蒙昭雪否?且听下回分解。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

3f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