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话说南唐后苑,正当春日,百花齐放,妃嫔们闲着无事,都带着宫人来到苑中,如穿花蛱蝶一般,来往赏玩。此时各花虽然俱开,惟有桃花最盛,其色娇艳,令人见了甚为可爱。众妃嫔意欲折取花枝插于瓶中,以供赏玩,便命宫人前去采折。

谁知这桃花的枝条生得甚高,宫人们哪里攀折得来?一齐纷纷扰扰,抢着去搬取彩梯前来折花。恰巧宜春王从谦,骑着一匹绿耳马,在那里奔突驰骤,十分高兴。忽见宫人纷纷喧嚷,他即拍马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如此忙乱?”宫人见是宜春王,乃平日嬉戏惯的,便有几个宫人抢着说道:“众位妃娘娘要采那桃花,无奈枝条生得过高,我们攀折不来,意欲找觅彩梯,所以如此。”宜春王道:“采取桃花,何用搬那彩梯,费这样的周折,待我来替你们采吧。”说着,纵马至树下,任意攀折,折了一枝,便抛下一枝来,那些宫人,个个要得着桃花献于主人,便争先抢夺,满苑中好像莺飞燕舞一般,碌乱纷纷,甚是好看。不上一会儿,早将满满桃花采了净尽,宫人们也个个捧了许多花枝,十分欢喜!宜春王含笑向宫人道:“我的绿耳梯,岂不比你们的彩梯好得多么?”说着,将坐下的马,加上一鞭,如飞驰去。后人读史至此,有宫词一首,咏李璟开筵赏雪,及宜春王乘马攀折桃花之事道:图画天然摹雪后,交辉棣萼小西楼:朝元才了芳菲早,又纵宜春绿耳梯。

李璟自接位之后,颇喜道术。各处方士,闻得国主尊重羽流,喜爱道术,都纷纷来至金陵自炫其术。有道士谭峭,字景升,曾在嵩山从师修炼,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衣绿衫,卧于风雪之中,亦复汗出如渖。李璟见其甚有道气,极加敬礼,号“金门羽客”,每逢御宴,必召景升陪侍,赐之饮酒多至一石,亦不言醉。

一日雪夜,天寒地冻,河冰凝结,李璟饮酒过多,思得鲜鱼为汤以解宿酲,却因天气寒冷,无从得鱼,心甚快怏。景升道:“陛下要鲜鱼醒酒,亦非难事,臣当取松江鲈鱼,为陛下作羹,当较它鱼,尤为鲜美。”李璟不信道:“松江鲈鱼,必于秋风起时,方可取得。此时风雪交加,如何能有鲈鱼?况松江距此千里路途,便有鲈鱼,一时如何能够取来?”景升道:“陛下不信,待臣立刻取来,方知臣言,绝非欺骗陛下。”李璟道:“未知如何取法?朕倒试一试你的本领哩!”景升即令内侍取过钓钩,秉着宝炬,来至池边,把鱼钩垂入池中,竟去钓鱼。两个内侍,秉烛照着,心中暗暗好笑道:“这道士真在那里活见鬼了。如此寒冷天气,池水结成坚冰,怎样钓得鱼来呢?”那两个内侍正在那里暗暗发笑,恰见景升将钓竿往上提,“噗”的一声,早已钓起一条尺余长的鲈鱼来。即命内侍取过盆水,把鱼养在那里。那鱼还在盆内跳跃不已。内侍大惊!齐声称赞道:“羽客的本领真是不小,这样冷天,竟能钓得鱼来。”景升也不理他们,又把鱼钩垂下。须臾,又得一尾,这样的接连钓了四尾。方令内侍连盆捧来,献于李璟道:“幸不辱命,已取得松江鲈鱼四尾。陛下可命御厨速速作羹,前来醒酒。”

李璟见他这般天气,居然钓得鲜鱼,心内也觉诧异!却故意说道:“朕这池内,本来养着许多鲈鱼,被你钓将起来,怎么谎朕是松江鲈鱼呢?”景升笑道:“陛下休要胡赖,无论什么地方的鲈鱼,只得两腮;独有松江鲈鱼,乃是四腮。陛下不信,请仔细一看,便知臣言不谬了。”

李璟听了,即令将鱼取过,详细观看,果然都是四腮,方才相信景升的法术真是高妙,从此更加敬礼,加封为“紫霄真人”,当命之宿于宫中。李璟戏谓之道:“卿是神仙,亦有男女之情么?”景升奏道:“神仙有男女之情。臣非神仙,故心如死灰枯木,不知何为男女之情。”李璟意欲试之,留他宿于殿中,夜间命美貌宫人前往就之。谁知他呼呼大睡,任凭如何摇撼,只是不醒。宫人叫唤了半日,见他愈加熟睡,只得去告知李璟. 李璟命人再去按其si处,看是如何,宫人奉命而往,将景升si处,扪弄不已,初按时阳具翘然,再三扪搎,已缩至小腹,恍如无物。宫人大为惊异!举手尽力推之,随手坠于床下,声如玩铁。至天明,始欠伸而起,笑着说道:“一场大梦,坠在床下也没有觉得。”李璟闻之,颇为惊怪!

又有耿先生者,乃女道士也。玉貌乌爪,尝著碧霞帔,往来江淮地方,为人医治疾病,颇知灵异。宋齐邱闻其名,荐入宫中,尝于李璟之前,颠倒四时花木为戏,言人祸福,其应若响。宫人重之,皆称为耿先生。一日,南海地方,贡龙脑浆,说是很能补益身体。李璟便用龙脑浆调入酒内,赐一盏于耿先生。耿先生谢了恩,一饮而尽,说道:“这个酒并不见得好。”李璟道:“你说这酒不好,要怎么样的才好呢?”耿先生道:“若得龙脑少许,我能制之。”李璟即命内侍取了许多龙脑,要耿先生制造起来。耿先生遂用缫帛做成一囊,把龙脑装入囊中,悬在一个玻璃瓶中。不过片刻工夫,已听得瓶内有滴沥之声。过了一会,开瓶看时,龙脑已尽成浆,流入瓶内。耿先生道:“贮于瓶内,至明日用之,香气必较南海所进者尤为佳妙。”李璟至明日发现,果然贮着半瓶龙脑浆,芬芳馥郁,馨烈异常,与南海所贡者,大不相同。李璟大喜!命内侍谨密收藏,常常调酒饮之,香沁肺腑。

李璟又于大雪之时,命耿先生献技,其时正在围炉御寒,耿先生就庭中取雪,置于飞红的炭火里面,初经投入,灰埃飞起。耿先生手执火箝,徐徐将近灰四面壅盖住了。过了一刻,从炉中倾倒出来,投入里面的雪,已经变成一块铜了,又拿来放在地上,待到火气退尽,取起观看,却是一铤纹银,银之下面,还现出垂酥滴乳之状。李璟见了,不生惊喜!便要求耿先生,多化些银两出来,以济国用。耿先生连连摇头道:“这事不敢奉诏,若多化了银两,必干天谴。非但贫道获罪,便是陛下也有不便。”后人读史至此,也作宫词一首,咏谭景升与耿先生道: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别试承浆熔雪手,内廷重款耿先生。

那谭景升后来辞别了李璟,飘然而去,径入蜀之春城山,不复再见,相传以为成仙而去,所以这首诗的首二句,说是“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乃是说谭景升成仙而去,不复溷迹尘世的意思。耿先生在内廷供奉了数年,也就辞了李璟,不知去向,这也不在话下。

单说那李璟在位,专尚浮靡。江南本是个文弱之邦,再加李璟崇尚文词,用韩熙载、冯延巳等人为相。那冯延巳本是李璟藩邸的旧僚,为元帅府书记时,即以文采风流,为李璟所器重,曾填《谒金门》词一阕,见称于世。其词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璟见了冯延巳这阕词儿,深为称扬,说他作得很好。平常时候,两人互相谈论填词之法。李璟尝和延巳调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延巳答道:“臣的词句虽好,还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来得警策哩!”李璟听了,心下大悦!遂以延巳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延巳既相,专门拈弄笔墨,不以政事为意,尝作乐府百余阕,其中有一章名《长命女》,词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所作的乐府,都是些风云月露之词,儿女私情之事,若说经济之学,治国之方,连梦也不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宰相,怎么不要启文弱之风,失人民之望呢?

那韩熙载更是放诞风流,不修帷薄,以其颇擅文章,名闻京洛。李昪僭号,任为秘书郎,令事李璟. 璟既嗣位,益力口恩体,授为兵部尚书。江东人士,重其文章,载金帛以求其铭志碑记的,不绝于道。又因为李璟代撰文章,所获赏赐,不计其数,熙载遂大治府第,蓄养宾客;后堂姬妾,多至四十余人;婢女侍儿,披罗曳缔;歌童舞伎,分立成行。熙载退朝之后,声乐满前,左拥右抱,饮酒取乐,酒醉饭饱,便挟着心爱的姬妾,当庭宣淫,也不避人。平常时节,对于姬妾媵侍,不加防闲,听其任意出入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其间,谑浪调笑,无所不至;姬妾们尝在大庭广众,以手探宾客的si处,议论阳具之大小,以为笑乐;熙载当面看了,恬不为怪。

熙载又有一种古怪脾气,所有替人做铭志碑记的谢仪,及李璟赏赍的金银财帛,到了他的手内,便完全分散于歌姬妾侍。

自己不名一钱,甚至三餐不继,饮食断绝,便穿了破烂不堪的衣服,装成鸠形鹄面,乞丐的样子,手托瓦钵,向歌姬院内,沿门乞食;这些侍妾歌姬,看熙载前来乞食,故意把些残羹冷炙,吃剩的食物打发于他。熙载并不嫌其为残余之物,居然大嚼起来,吃罢了时,便拍手大笑,十分快乐!侍女们待他笑罢,方才取过汤来,代为梳洗,献上衣襟,替他穿戴。熙载待她们服侍着穿戴已毕,便又大排筵宴,自己居中高坐,姬妾旁坐陪侍,歌童舞伎,分列左右,左舞右歌,管弦丝竹之声,洋洋盈耳。歌舞既毕,遂令歌童舞伎,各各脱去衣服,一丝不挂,男女追逐为戏。熙载看得高兴起来,连举数觥,颓然醉倒,方由姬妾们左右扶持,回归寝室,安然睡觉。每日总是如此,若有一日不向歌姬们乞食,心内便觉不快,晚间睡觉,也不能安枕了。

韩熙载身为南唐大员,放诞不羁到这个样子,哪里还能整理国事,安辑人民呢?所以周世宗时节,举兵南下,势如破竹,竟把全淮之地,尽行取去,李璟出于无奈,只得削号称臣,遵奉周之正朔了。

至宋太祖受禅,诏书来至江南,李璟自知地蹙兵弱,万难以一隅之地,抗拒中原。遂即臣事宋廷,十分恭顺。但太祖是个雄才大略之主,登基以后,志在削平诸国,统一天下!李璟虽然称臣降服,江南地方,未入版图,时刻不忘,意欲起兵征讨;又因李璟很是恭顺,毫无间隙,未便兴这无名之师。遂想出一个计较,托言中原扰乱多年,书籍均已散佚,诏谕李璟,欲遣翰林学士承旨陶榖,至江南抄录各种书籍,以备修书之用;实则使陶榖借抄录书籍为名,暗中窥探江南虚实,为将来兴兵攻取江南的地方。李璟奉了太祖的旨意,哪敢不遵,即上表奏称国中所有之书,均已预备齐集,恭候天使驾临敝国,听凭抄录。太祖接了李璟的表文,即令陶毂奉使而去;并暗中嘱咐他窥探江南的动静。陶榖奉了旨意,择日登程。

有宋臣李献,与南唐韩熙载,乃是文字之交,两下时有书信往来,相得甚欢。李献见陶榖已遵旨前赴江南,遂暗中寄书于韩熙载道:“五柳公骄甚,若抵江南,宜善待之。”陶榖到了江南,见过李璟及文武臣僚,果然以大国使人自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且自夸廉隅整饬,操守清廉。李璟与诸大臣,见这样旁若无人之概,心内甚是讨厌,却因他是天朝使臣,不得不以礼相待。当时摆了盛筵,与陶榖洗尘接风,席间都是南唐大臣,如宋齐邱、冯延巳、徐铉、韩熙载等,列坐相陪。李璟因敬重陶榖,命宫中承值的歌姬,出来奏乐侑酒。那陶榖偏有做出岸然道貌,十分清高的样子,对于这些歌姬,连正眼也不瞧一瞧。宋齐邱和韩熙载,见他如此拘谨,心内甚是好笑!

饮至天晚席散,陶榖向李璟谢了筵,送至馆驿里面安歇。

到了次日,陶榖请命于李璟,往史馆中抄录书籍。史馆里面,原有南唐的许多翰林在内,陶榖抄录之暇,便与众翰林闲谈,渐渐的说到韩熙载身上。陶榖便大发议论,讥韩熙载乞食歌姬,失大臣之体。作臣的人,有文无行,实不足取。众人见他信口雌黄,心中虽然不服,也未便与他争执,只得嘿嘿无言而散,陶榖自归馆驿去了。

早有人把他讥弹的话,前往报知韩熙载。熙载听了,不觉怒道:“我因他是天朝大臣,故此好好看待,他竟敢这样无礼,挑削我的短处;我若不设个计策处治他一番,如何知我南唐的厉害呢?”当下又转念道:“那陶榖在本国的时候,想必也是目中无人,和同僚官员不能相协,所以李献寄书给我,说‘五柳公骄甚,宜善待之。’他这‘宜善待之’四字,分明是句双关话,表面是嘱我好好的看承陶榖,不可怠慢,暗中却是叫我置个善策,处治了他,以儆其骄的意思;我若不用计治服陶榖,也要被李献所笑了。但是那陶榖做出目不斜视,耳不旁听的样子,我却怎么样处治他呢?”独自一人,沉吟了半日,心内已打定了一个主意。

次日便进宫朝见李璟,熙载本是李璟藩邸之旧人,所以君臣之间甚是融洽。参拜已毕,李璟便赐熙载一旁坐下,谈了些国家政务,就说到陶榖身上。李璟语言之下,也有些嗔怪陶榖骄傲太甚的意思。熙载乘机奏道:“陶榖在史馆抄书,竟在大庭广众,议论我朝大臣的短处,那种狂妄的情形,真正可恨!”李璟怒道:“他既自谓学识优长,怎么在人国内可以议论人家的大臣呢?也太不知道理了,若不是上国的使臣,朕定降罪于他。”熙载道:“臣想宋主忽地派遣陶榖来到江南,名虽抄录书籍,暗中实据窥探内情之意,若不略略给些厉害于他,必谓江南无人,愈加看轻我朝了。”李璟闻言,不禁连连点头道:“卿言甚是有理!朕也疑心宋主百忙中怎么要抄录起书籍来呢?就是要修辑前代史乘,我国已经奉了他的正朔,总算是南北一家了,何妨降道诏书,命我国把书籍进呈,何用派人前来抄录呢?内中含有别情,不言可知了。但是陶榖为人,虽甚狂妄,并没什么过失,怎样的才可以给他些厉害呢?况且又是宋主差来的使臣,倘若得罪了他,于宋主面上,又难免不好看。”熙载道:“陛下所虑,固是不谬,但臣的意思,也并不要使他十分下不来台,只令他犯点儿风流罪过,把他的嘴堵塞住了,也就罢了。”李璟道:“陶榖这人,十分正经,大有非礼不言,非礼不视的气概。卿如何使他犯风流罪过呢?”熙载道:“臣观陶璟的为人,外清高而内多欲。他的操守是很容易败坏的。

臣已思得一计,只要如此如此。待事成之后,陛下再邀他赴宴,当着筵宴之前,再这样的一番施为,既不破他的面,使之不能下台,又使他暗中惭愧,受了捉弄,只怯在肚里吃苦,口中却说不出来。岂不很好么?“李璟说:”此计固妙!但是知陶榖可能上钩?卿且去施展起来,看他如何。“

熙载奉了命令,辞退出宫,回至府中,唤了个上等歌伎,名唤秦蒻兰的,吩咐了一番言语。秦蒻兰听了吩咐,遂即换了一身旧衣服,熙载又把驿卒张三传来,把计划说个明白,叫他领了秦蒻兰前往驿中,照计而行,不得有误。驿卒唯唯连声道:“小人理会得,包管不会误事。”熙载大喜道:“此事成功,我当奏知国主,赏个官儿与你做。”驿卒张三,叩头拜谢,暗暗的带了秦蒻兰,到驿中安排起来。我且按下不提。

单说陶榖在史馆里面,抄录六朝的书籍。他本奉了太祖之命,要窥探江南虚实,表面上却把抄书当作很要紧的事情,每日清晨便赴史馆,直到晚上,方才回至馆驿安息。在史馆之中,除了抄书以外,便和那些在史馆值班的翰林,谈论些学问掌故。

那些翰林倒也随问随答,很觉亲近。陶榖便故意的谈些现在的时事,慢慢的要探他们的口风。哪知这些翰林,早经李璟嘱咐过了,在陶榖面前,不准谈论本国事情。因此陶榖和他们谈及时事,他们都守口如瓶,一些口风也不肯吐露出来。陶榖见了这般情形,也没有法想,只得一天一天度将过去。

早已过了两个多月,陶榖已把一部六朝书籍抄毕,拟在馆驿休息几日,再往史馆,抄录它种书籍。这日清晨起身,坐在房内,忽见有个人影,在窗前晃摇不定,好似在那里偷觑自己一般。陶榖疑惑道:“什么人在窗前偷觑呢?”便从座中起立,步至窗前,向外一看,谁知不看犹可,这一看,竟把陶榖的魂灵儿飞去半天,呆呆的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原来窗前偷觑的,乃是一个美貌女子,年约十七八岁,身上虽是穿的破旧衣服,却生得体态轻盈,风神独绝,一双俏眼,觑着窗上,向里面偷看不已。陶榖遇见妇女,任是怎样的美貌。他总是正颜厉色的,绝不动心。偏偏今天见了这个女子,竟会神魂飘荡,把持不定起来,立在窗前,两眼发直,只是射在那女子粉颊上面,连瞬也不瞬一瞬。那女子十分乖觉,见陶榖向自己呆呆看着,急把粉颈一低,忙移莲步,好似惊鸿一瞥,翩然而逝,已去得无影无踪了。

陶榖看看女子去了,方才慢慢的把飞去的魂灵儿收将回来,心内想道:“我在这驿馆里住了两月有余,只因忙着抄录书籍,朝出晚归,有这样神仙般的女子在左近,也不知道。今天若不在馆中休息,岂非当面错过么。但是这个女子,不知是甚等的人,却出落得如此美貌,看她身上的衣服甚是破旧,想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我生平对于女色漠不关心,今天见了此女,竟是神魂飘荡,难以自持,须要想个法儿,和她暗通款曲,方了心头之愿。只是女子已去了,又不知她的姓名住处,怎样和她亲近呢?惟有巴望她再来窗前偷觑,我方好细细的询问。”

陶榖独自一人,在馆中思念那个女子,望她再到窗前偷看,不料那女子并不前来。陶榖心头闷闷不乐!要想抛将开去,谁知刚才抛去,又上心来,一日之间,神魂若失,连饮食也无心去吃。直到天色已晚,闷闷的饮了两杯酒,始终没见女子前来窥觑,心内很觉有些感触,在房中踱来踱去,填成《醉落魄》词一阕道:杏朱黛粉,露毕凝碧轻烟润。纱窗深掩凭谁问。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别时但愿心头印,见时但愿眉头近。此生便算衿裯分。密约除非,梦里寻芳信。

陶榖填就这词,取过笔墨笺纸,就灯写了,看过一遍,背着手,在房中高声吟哦。正诵着“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忽听帘钩叮当,两扇门儿,“呀”的一声,推了开来。陶榖猛听得有人推门,不觉吃了一惊,连忙回头看时,正是日间在窗外偷觑的女子,悄悄的推开门儿,侧身入内,向着陶榖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好一个‘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却不料君须眉如戟,居然如此风雅。妾阅人多矣!今日见君之容,听君所填之词,一往情深,风韵独绝,妾心竟难自持,故不避嫌疑,效红拂之投李靖,文君之奔司马。望君勿以唐突见责,实为万幸!”

不知陶榖听了女子的话,怎样回答,且听下回分解。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

nRj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