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勇吴璘力障陇蜀 智刘锜计守顺昌

话说岳飞到了任所,一心要除去刘豫。恰巧军中获得金人间谋,岳飞假作酒醉,误认为刘豫使人,佯斥道:“汝主刘豫,曾有书约我,诱杀金邦四太子,如何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今且贷汝一死,可为我带一信去告知汝主,不可再迟了。”金使要保住自己性命,见岳飞认错了人,便将错就错的连声答应。岳飞写了蜡书,令其归报刘豫,还再三嘱咐他,不可泄漏。金使得了此书,勿勿逃回,报告兀术,并将蜡书陈上。兀术看了书,拍案大怒!立刻入奏金主,请废刘豫。

那兀术也是惯用兵的大将,生性异常狡猾。岳飞的行为,明明是个反间计,如何兀术竟不识得,中了此计,请废刘豫呢?

原来金人从前立刘豫为齐帝,本是挞懒受着刘豫的重贿,替他运动粘没喝,方得成事。粘没喝本来久驻云中,到得金主亶即位,召入为相,高庆裔也随他入朝,授为尚书左丞相。独薄卢虎与二人不合,屡在暗中谋害。高庆裔识破机谋,即劝粘没喝乘势篡位,好将蒲卢虎除去。粘没喝惮不敢发。未几,高庆裔犯赃下狱,粘没喝乞金主贷他一死,金主不许。及至临刑,粘没喝亲往法场和他诀别,高庆裔哭道:“公若早听我言,岂有今申助。”没喝恚恨已极,遂绝食纵饮而死。刘豫失了奥援,又因屡请金人援助,屡次败归。兀术等一班人,都说刘豫无用,久存废立之意,所以此次得了岳飞的蜡书,也不细加参详,立即入白金主,请废刘豫。

事有凑巧,恰值刘豫遣使前来,请立刘麟为太子,并乞师南侵。金主便与兀术商议,假作起兵南下,直到汴京,先召刘麟议事。刘麟至军,兀术便将他拿下,自引轻骑入城。刘豫尚习射讲武殿,兀术从东华门下马,呼刘豫出外。刘豫下殿相见。

兀术把他扯至宣德门,喝令左右押去,囚在金明池。次日召集百官,宣召废了刘豫,改置行台尚书省,命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胡沙虎为汴京留守,李俦为副,诸军尽令归农,听宫人出嫁,且用铁骑数千,围了伪宫,抄掠一空。挞懒也引兵到此,刘豫又向他乞怜。挞懒责备他道:“从前赵氏少帝出宫,百姓燃顶炼臂,号泣盈涂;如今你废为庶人,并无一个人哀怜!你自己试想,可以做汴京之主么?”刘豫无言可答,惟有俯首涕泣。兀术又逼刘豫的家属,徙临临潢。

岳飞闻得金人中计,废了刘豫,又约同韩世忠上疏,请乘势北征。高宗此时已着了秦桧的迷,一心主和,哪里还肯北伐。

适值王伦南还,入见高宗,说是金人许归梓宫及韦太后,且允归河南地。高宗大喜道:“若金人能从朕所求,此外都不用计较了。”因遣王伦再往金,奉迎梓宫,又议还宫临安,遂自建康启跸,还至临安。首相赵鼎,也受了秦桧的笼力,络荐他可以大用,遂任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兼知枢院事。吏部侍郎晏敦复叹道:“奸人入相,恢复无望了。”同僚尚多不信,都谓敦复失言。哪知秦桧入相,果然老老实实的提出和议,事反与赵鼎对也。赵鼎至此,方知其奸。

未几,王伦同了金使,前来入见高宗,备言金愿修好,归还河南、陕西。高宗大悦!慰劳甚殷,待到金使退去,对群臣道:“先帝梓宫,有了还期,稍迟还属无妨。母后春秋已高,朕急欲迎归侍奉,因此不惜屈己修和。”廷臣闻言,多以和议为计。高宗不觉动怒!赵鼎从容奏道:“陛下与为不共戴天之欲仇,如今屈己议和,无非力梓宫乃迎还太后起见,但以此意慰谕群臣,自可少息众议了。”高宗从之,桧切下谕,廷议始息。

惟赵鼎本意不欲议和,参知政事刘大中,也与赵鼎同一意见。秦桧深恶二人,特荐萧振为侍廷史,令劾刘大中,竟至免职。赵鼎对同僚道:“萧振之意,并不在大中,不过借大中开手罢了。”萧振听见了,也对人说道“赵丞相可谓知机,不待论劾,便能自审去就,岂非智士么?”未几,殿中侍御史张戒,劾责给事中勾涛。勾涛上疏自辩,且言张戒劾臣,系赵鼎主使,又言赵鼎内结台谏,外连诸将,意不可测。赵鼎乃引疾求罢,高宗命为忠武军节度使,出知绍兴府。秦桧率僚属饯行。

赵鼎一几与去。秦桧更加怀恨,力反赵鼎所为,决计主和。

每逢入朝,百僚俱退,秦桧必留身置对,说是诸臣首鼠两端,不可与议。陛下若欲主和,请专与臣议,勿使诸臣与闻。高宗道:“朕独委卿主持便了。”秦桧道:“臣恐不便,还请陛下三思。”过了二三日,秦桧又留身独对。高宗仍为前言,秦桧还请高宗再思;又过了二三日,高宗始终不改前言,方出文字,请决计议和。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对秦桧道:“相公主和,乃是天下大计。中外不能明了,多生异议。为相公计,何不择人为台谏,尽去异党。众论自然一致,和议就可成了。”秦桧大喜!

即荐勾龙如渊为中丞,遇有异讥,立上弹章。又引孙近为参知政事,孙近事事皆顺着桧的意旨,便是孝子顺孙,也不过如此。

其时,金主遣张通古、萧哲为江南招谕使与王伦偕来,愿归河南、陕西的侵地;到了泗州,要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见,平江知府向子诌,不肯下拜,辞官而去。到了临安,又要高宗用客礼相待。秦桧疑国书中有册封之,劝高宗屈己听受。高宗道:“朕受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册封。”秦桧无言可对,当下由勾龙如渊思了一个法子,命王伦到馆中说道:“中国古礼,皇帝居丧,须三年不言,不能见客,国书可交冢宰带回。”金使总算答应,由秦桧暂揖大冢宰受了国书,方才糊糊涂涂的混了过去。

秦桧又令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曾开,草答国书,体制与藩属相似。曾开不肯起草,秦桧道:“皇上虚执政待君,君尽可拟草。”曾开道:“开知有义,不知有利。敢问我朝对待金人,果用盛何礼?”秦桧道:“如高丽待遇本朝。”曾开正色道:“皇上以盛德当大位,公应强兵备国,尊主保民,奈何忍耻若此?”秦桧勃然怒道:“圣意已决,还有何奏。公自取盛名而去。桧但欲保境安民,他非所计。”曾开始终不肯草诏,自请罢职,且与张寿、晏敦复、魏亶、李称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等二十人,联名具疏,极言不可和。又有枢密院编修胡铨,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语尤激烈,当时称为名言,连金人也出千金买稿,真可称是当是的大文章了。

秦桧见了这个奏疏,不觉触目惊心,恨上加恨!遂弹劾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应置重典。高宗乃命除胡铨名,编管昭州。台谏次上奏论救,秦桧也迫于公论,改监广州监。仓统制王庶言金不可和,迭上七疏,面陈六次,且与秦桧辩论,笑说道:“公不记东都抗节,力拒异知姓的时候么?”秦桧且且惭!王庶遂累怒求去,出疏潭州。李纲在福州,张浚在永州,皆疏请拒绝和议,均不服。岳飞已奉诏还鄂,上言:“金人不足信,和议不足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讥后世。”这明明指斥秦桧,秦桧十分怀恨!

史馆校勘范如圭,因金人已归河南地,请速派谒陵使,上慰祖灵。高宗乃命判大宗正事士褭,兵部侍郎张涛,赴河南修奉陵寝。又命王伦为东京留守,周聿为陕西宣谕使,方庭实为三京宣谕使。王伦到了汴京,接收了河南、陕西地方。庭实至西京,见祖宗陵寝,皆被发掘,哲宗陵寝,且至暴露。方庭实解衣复盖,回奏高宗。奏桧又恶他切直,另派路元迪为南京留守,孟庚兼东京留守,李利用权留守西京。权吏部尚书晏敦复与秦桧反对。桧饵以利禄,晏敦复道:“性同姜桂,到老愈辣,请勿再言。”秦桧遂奏知高宗,将他出知衢州。宗室士褭,与张涛往谒陵寝,道出蔡颖。河南百姓,夹道欢迎,都喜极泣下道:“久隔王化,不图今日又为宋民。”士褭沿路抚慰,到了柏城,披荆原莽,随处修葺,向诸陵一一祭谒,礼毕而回。张涛亦相,偕同归入朝复命。张涛奏道:“金人入寇,祸及山陵,即使他日灭金,亦不足雪此耻辱。陛下无恃和议,遂忘国仇。”高宗垂问诸陵有无损坏之外?“张涛不答,但叩首道:”万世不可忘此仇!“高宗默然无语。秦桧又恨他语言激烈,出知成都府。

未几,吴玠卒于蜀。吴玠疾革时,受命为四川宣抚使,扶病接诏,至是去世。蜀人感念吴玠保境之功,立词祭享,永远不绝。李纲亦卒于福州,纲忠义之名,闻于遐迩。金人亦知其名,每遇宋使,必问李纲安否?始终不见用于朝,赍恨而殁。

高宗也常称他有大臣风度,闻其卒,与吴玠并赠少师。金人自归三京,要索日甚。议久未决,又命王伦赴金议事。

那王伦到了金都,恰值金蒲卢虎谋叛。这蒲卢虎,自金度恃太宗长子,跋扈异常,竟与挞懒密谋篡弑。事机泄漏,金主诛蒲卢虎,因挞懒是尊亲,又曾建立大功,特赦不问,令为行台左丞相,杜充为行台右丞相。挞懒大怒道:“我是开国元勋,如何与降臣同列?”又复谋反。金主遂下诏捕诛挞懒。挞懒逃走南下,被追兵杀死。先是许宋议和,还河南、陕西侵地,都是挞懒、蒲卢虎的主张。金主因此疑他暗结宋朝,故有此议。

适遇王伦又来,遂命执住王伦,命宣勘官耶律绍文讯问私通情事。王伦答称并无私通的事情。耶律绍文道:“你今来此,又有何事?”王伦道:“贵国使臣萧哲,曾以国书南去,允还梓宫及河南地,天下皆知。故来通好申议,并无别情。”耶律绍文道:“你但知有元帅,可知有上国么?”即将王拘于河间,令副使蓝公佐还议岁贡。正朔,誓书诸事。其时,高宗刑皇后亦病殁于五国城,金人秘不使闻。蓝公佐回南,高宗从秦桧议,又擢秦桧私党莫将为工部侍郎,充迎护梓宫及奉迎两宫。使莫将方才启行,哪里知道金兀术、撤离喝,已经分道入寇。

兀术由黎阳下河南,势如破竹,连陷各州县。东京留守孟庾,南京留守路允迪,不战而降。权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逃回,河南又归金人。撤离喝由河中赴陕西,入同州,降永兴军,陕西州县亦继续陷没。金兵进据凤翔。惊报迭传,远迩震恐!宋廷方命吴世将为四川宣抚使,继吴玠之任;行至河池,闻得金人已陷凤翔,亟召诸将会议。吴璘、孙偓、田晟、杨政陆续到齐。孙偓首言河池不可守,杨政、田晟亦请退守险要之地。吴璘抗声道:“为此语者,罪应斩首。璘愿誓死破敌。”吴世将亦自座起立,以手指帐下道:“世将亦愿誓死守此。”遂命诸将分屯渭南,凭险扼守。

不到几日,又有诏下,命吴世将移屯蜀口,以吴璘同节制陕西诸路兵马。吴璘既得节制全权,即令统制姚仲筹,进兵石壁寨,与金兵相遇。姚仲挥军猛进,将士拼命直前,遂将金兵杀退。撤离喝令鹘眼郎君,引精骑三千,从间道绕来,攻击吴璘之军。吴璘早已准备,命统制李师颜,在半途埋伏,等得鹘眼郎君兵到,突然冲出。鹘眼郎君没有防备,为李师颜冲进阵内,左右驰骋,将队伍分为数段。鹘眼郎君不能抵挡,且战且逃,抛弃了许多军械旗帜而去。护离喝连得两处败耗,不禁大怒起来,亲自率兵到百通坊,与姚仲等接仗,未能获胜,只得退了回来。撤离喝先在扶风筑了城池,派兵扼守,又为吴璘攻破,擒了三员守将,贼目百余人。撤离喝方知厉害,仍旧退回凤翔,不敢再来窥伺了。

那兀术一边,已经到了东京,派兵南下。恰遇刘锜授任东京副留守,行抵角口,正在会食;忽然西北上卷起了一阵狂风,将帐逢兜了去,军士将佐,一齐惊诧。刘锜道:“此风主有暴兵,乃是贼寇将要到来的预兆。我们只要上前抵御就是了。”

立即下令,兼程前进。到了顺昌城下,知府事陈规出接,并言金兵将至,得太尉来,可以救这一城的生灵了。刘锜亟问:“城内有粮草么?”陈规答称,有米数万斛。刘锜大喜道:“有米可食,就可以战守了。”立刻同陈规入城,检点城中守备,一无可恃。部下将士,多觉畏怯!尽请刘锜迁移老稚,退保江南。独部将许智,绰号夜叉,挺身言道:“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都携带老幼而来。倘若退避,抛弃了父母妻子走呢?还是携带了走?如果携带了眷属,必定敌兵追及;若不携带了同行,心里又如何忍得!我看,不如决一死战,还可于死中求活。”

刘锜大喜道:“此言正合我意,有敢言退者斩。”

原来,刘锜曾经受爵太尉,所以陈规及部下都称之为太尉。

所领的尽是王彦的八字军,因奉命往东京留守,因此一齐带了家眷同行,连刘锜的家属也在军中。当下既已决计守城,下令将原来各船都沉于江内,示无退走之意。且将家眷寄居寺内,用柴薪堆积门前,命人守道道:“若有不测,立即举火,无使我妻子落于贼手。”因此,一军皆勇,男子备战守,妇女司炊爨,各个跟跃争先道:“人家都说我们八字军没用,今番却好看我们杀敌了。”刘锜又觅得刘豫当日所造的战车,把轮辕埋在城上,撤取居民们的门扉,作为遮蔽。纵火烧去了城外的庐舍数千家,免得敌人藏匿于内,整备了六天工夫,方才停妥。

恰好金兵已经蜂拥而来。刘锜预先派部将伏在要道,擒了两个敌人,加以讯问,一个人不肯说。刘锜把来杀了,再问那个人;剩下的一个,叫唤阿黑阿哈见同党已经送了性命,血淋淋的首级,摆在自己面前,早已吓得门牙对战,冷汁披身,哪里还敢隐瞒?只得说道:“韩将军驻军白沙窝,离城还有三十里路。”

你道这韩将军是哪个?便是金将韩常,兀术命他来掠顺昌的。刘锜立刻命锐卒千人,乘夜去劫敌营。韩常哪里把宋人放在心上,营中毫无防备,被宋军捣入,慌忙迎战,又在黑夜,反而自相攻击起来,杀了一阵,退营数里。刘锜的一千锐卒,却一个人也没有受伤,全师而归。

次日,金三路都统葛王乌禄与龙虎大王,领兵三万,前来攻城。刘锜吩咐大开城门,好似迎接他们一般。乌禄见了,不解其意,倒反不敢上前。正在踌躇的时候,忽然一声梆子响,城上万弩齐发,金兵皆中箭落马,阵势渐乱。刘锜亲率步兵,从城中杀出。金兵不及抵挡,落荒逃走,被刘锜的人马逼将过去,坠入河内,溺毙无数。刘锜到兵回城,休息了两日,闻得金兵又进驻东村,距城不满二十里,又令部将阎充,率敢死士五百名,夜袭敌营。

这日天刚下雨,电光四射,阎充领了敢死士突入营内,从电光之下看见有辫发的兵,即行杀死。金兵又惊骇而退。刘锜闻阎充得胜,又募得壮士百人,每人各带一器,形如小儿吹着玩的叫子,作为口号,嘱咐他们,见有电光即便起击,电光一止,便伏着不动。那一百名壮士受了计策而去,金兵正被阎充击退了十五里,要想安营立寨,忽闻器声齐起,四面都有此声,不知多少兵马前来,很是慌乱。那电光又忽明忽灭,但见电光一亮,刀光也就随着到来,飕飕的几声响亮,就是几个头落下地来,电光一灭,刀光也就没有了。金兵不禁疑心是什么神鬼,前来作祟,并不是宋军到来截击。起初还不敢乱动,后来队中有许多兵士做了无头之鬼,方明白又是宋人的鬼计,这当儿宋军已杀到队里了,连忙动手迎敌,乱杀了一阵,等得喊说明白,方知还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厮杀,并无宋军在内。统将便命赶速点起火炬,不料大风乱吹,火炬随点随息。那四下的器声又起,刀光又霍霍的飞来,将金兵弄得忙乱无主。

未知金兵还能攻下顺昌城否?且看下回分解。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

SU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