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作者:卡伦·霍妮霍妮著。美国纽约诺顿出版公司1937年出版。共15章。全面分析了神经病人格的表现。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神经症本质上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人性、追求、压抑、挫折、内心冲突、焦虑、正常人格、病态人格皆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

  • 不祥的蛋

    不祥的蛋

    《作者:布尔加科夫小说讲述了一个疯狂的天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光线,不是“死亡之光”,而是“生命之光”,结果阴差阳错,这道光没有赋予目标生物以活力,反而繁殖出了一大批巨大的爬行怪物。故事的最后,就在莫斯科城因怪物来袭危在旦夕之际,一阵寒流突然降临,那些热带生物禁不住酷寒纷纷死去,莫斯科城的危机才得以解除。在科幻小说的框架下,《不祥的蛋》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有着窄小额头的动物学家佩尔西科夫教授筹划的一次实验,到了愚昧无知和急功近利的人手上便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全人类的灾难。

  • 狗心

    狗心

    《作者:布尔加科夫《狗心》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5年。1987年6月在前苏联首次公开发表。 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的社会生活。闻名欧洲的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和睾丸植入一条狗的体内,试图发现促成人类肌体年轻化的奥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导致了狗的人化。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最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

  • 魔鬼颂

    魔鬼颂

    《作者:布尔加科夫《魔鬼颂》是布尔加科夫的早期作品,撰写于1923年。泯灭人性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作者极力批判的目标。 幻觉与现实的交错,可能与不可能的彼此碾压,希望与绝望同时并存,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平行世界的错觉。而这一切似乎都在引导读者聚焦一个事实——官僚主义导致的人格分裂。 小说副标题是“一对双胞胎如何毁了一位办事员的故事”,其实小说中的角色都呈现出双面,以魔幻的写作手法揭示出:官僚主义的办公室政治,使奴役人者需要“人格分裂”,受奴役者被迫“人格分裂”。

  • 人的使命

    人的使命

    《作者:费希特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著。写于1797年。全书分三卷:怀疑、知识和信仰。他考察了自然体系与自由体系的对立,指出前者以获得知识为宗旨,可称为知识体系或知识学;后者以达到人类之爱为宗旨,可称为爱的体系或道德学。按前一体系,人作为感性存在,受自然界规定,没有意志自由,是自然的奴隶,其行为是自然联系的必然结果,善恶取决于自然,无所谓善恶功过。但按后一体系,人作为理性存在物,依据理性的目的概念自我决定,自我统一,其意志是自由的,受纯粹理性的支配,是人把自己造就成为他将成为的人,人的行为就是要达到至善。这两种体系,曾使费希特感到困惑。但

  • 逻辑学

    逻辑学

    《作者:黑格尔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论述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在此阶段,自然界尚未出现,只有纯粹思维的存在、运动和发展。作者以神秘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方式,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作为思维的规律加以阐述。

  •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作者:胡塞尔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著。1911年首次发表在《逻各斯》上。作者在这篇论文里坚持和论证了这样一种信念:人类文化的最高兴趣要求一种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的发展;因此,我们时代的哲学革命必须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设置基础。这种科学性哲学是建立在纯粹而且绝对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现象学才可能提供出这种知识。因此,尽管哲学一直要求成为最高尚、最严格的科学,这种自觉的意愿甚至支配着整个欧洲哲学史中的革命而从来没有被放弃过,但直到现在它仍未能实现。哲学根本还不是科学。这并不表明哲学在本质上非科学。相反,任何领域中严格科学的可能性

  • 实践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主要伦理学著作,1788年出版。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三部著作中的第二部,全面阐述了作者的伦理学体系,提出了一整套以“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为基础的道德理论,是动机伦理学的典型代表。 这部著作沿袭了传统的章节安排方法,分为极不平衡的两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原理论”对其伦理学观点进行理论论证,占了全书的绝大部分篇幅,包括两卷:“第一卷半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和“第二卷关于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方法论”则论述了个人如何进行道德修养的问题。 康德认为,以追求快乐或

  •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作者:康德康德 (1724—1804) 著。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与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两部著作一起,构成了他完整的哲学体系,分别论述了人的知、意、情三个方面。三者互相关联,情是沟通知和意的桥梁,处于中介地位。该书于1790年出版。分两部分: 《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判断力批判》。后一部分是他的自然观,前一部分是他的审美观。审美观部分的内容是他美学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和“审美判断力的辩证”。在“审美判断力的辩证”中,他着力讨论了审美趣味既不根据概念、又要根据概念的“二律背反”,涉论的是鉴

  • 人类理解论

    人类理解论

    《作者:洛克英国洛克著。中译本由关文运据伦敦乔治·贝尔父子出版公司1902年《洛克哲学著作》第1卷译出,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人类理解论》是洛克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初版于1690年。全书4卷69章,主要论述有关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等级和可靠性等问题。第1卷系统、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在欧洲普遍流行的“天赋观念论”,提出著名的“白板论”,论证人类的知识是后天获得的。第2卷集中探讨知识的起源问题。在破除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人类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于经验的原理。第3卷考察语言文字与思想的关系。强调文字作为媒介体,在记录思想和传达观念上

  •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该书记叙苏格拉底被美勒多等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等罪,在法庭受审并判处死刑的经过以及他在法庭上为自己所作的辩护。该书由自我申辩、定罪后的态度和定罪后的遗言3部分组成。在自我申辩中,苏格拉底首先简述其一生的业绩:为祖国而战,有功于国,充当民族的“牛虻”,随时披露弊端以激励祖国前进;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判处十将军死刑;不屈服于三十僭主的权势与淫威,拒绝参与残害民主人士。其次,他列出理由以反驳诬告者:首先,原告肯定其不信神是无神论者,又说另立新神,前后自相矛盾;他宣称信奉神灵,而且是

  • 克力同

    克力同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早期著作。该书以对话体形式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囚禁在狱中,老友龙克力同前去劝说他越狱逃跑,他婉言谢绝并阐述其道德思想等内容。首先,他主张用理智深思熟虑,反对凭感情“以错对错,以恶报恶”。诬告、错判固然是错,越狱潜逃也是错,正是以错对错,是违反理智原则的。其次,越狱潜逃,是不服法,最后必将破坏法律的崇高威望;一个尊重德性者,绝不会有损国家和法律的尊严。再则,祖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法律,依照法律的契约生活。若越狱逃跑便犯下不孝父母、不服教养、不遵命守约三大罪,较之于诬告与错判

  • 人类的由来

    人类的由来

    《作者:达尔文英国达尔文著。中译本由潘光旦、胡寿文据伦敦1887年第2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人类的由来》又译《人类起源及性选择》,是达尔文把自然选择理论推广到人类起源领域,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研究,揭示人类起源奥秘的学术经典名著。初版于1871年。全书3篇21章。第1篇,人类的由来或起源。附录赫胥黎《论人与猿猴的脑在结构与发育上的异同》。第2篇,性选择。第3篇,性选择与人类的关系、并结论。补论,《性选择与猿猴的关系》。全书第一次以科学的证据论证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指出不仅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而且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妮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对人的微观研究的专著,根据纽约诺顿图书有限公司1966年诺顿文库版译出,共14.4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编入《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霍妮作为新佛洛伊德学派的代言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佛氏的学说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与批判。佛氏认为,人内心的冲突根源在于人的生物和生理的因素。霍妮则认为冲突发自于困扰人内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经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发自于偶然的个人体验,更主要的发自于人们生活的特定文化环境。与佛氏悲观主义决定论不同,霍妮认为精神分析的重点不应总是沿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现在的困扰,

  • 论学者的使命

    论学者的使命

    《作者:费希特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的重要著作。书前有一个“前言”,正文中的五讲是作者于1794年上学期在耶拿大学所作的五篇公开演讲的汇集。它最初使用的名称是《学者的道德》,在1794年秋正式出版时,改为《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第一讲《论自在的人的使命》,提出人作为理性的生物是自由的,与外物无关;但人又是感性的生物,必然要与外物相联系,是不可能自由的。人的这种既具有理性自由、又受感性限制的情况,决定人只能无限地接近“至善”,而不能达到“至善”。这也就是自在的人的使命;第二讲《论社会的人的使命》,提出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不应该把

  • 八犬传

    八犬传

    《作者:曲亭马琴 又名《里见八犬传》、《八犬传》等。日本“读本”。作者曲亭马琴(1767—1848)倾28年(1814—1842)心血才得以完成的一部长篇巨著。计98卷106册。写室町时代末期安房国泷田城主里见义实于安西景连率大军围城之际,与他所饲养的猛犬八房相约:若咬死敌将安西,则许以爱女伏姬为妻。后八房果然取得敌将首级,伏姬只得遵约随八房住进富山的洞穴,后因“物类相感”而怀孕。当八房和伏姬正欲自尽时,伏姬突然误中一弹,其胸前的珠玉顿时四散,变为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德化身的八犬士(即犬冢信乃戍孝、犬川庄介义任、犬山道节忠与等八人)。他

  • 德国的浩劫

    德国的浩劫

    《作者:迈内克弗里德里希·迈内克(1863—1954)是德国历史主义的大师,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德国的浩劫》是迈内克晚年的压卷之作,也是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被看作“二战”后德国思想自我反省的代表作。迈内克从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简要评论了自歌德时代的古典自由主义直至纳粹覆亡的德国思想文化,为德国历史文化辩护,认为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导致了纳粹专政,并对战后德国的重建给出了建议。迈内克是少数见证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德国历史的史学家之一,这本书是作为思想史家的迈内克在历经浩劫后对德国历史文化所作的深刻反思和再评价。

  • 往年纪事

    往年纪事

    《作者:涅斯托尔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12世纪初编纂。记载了至1110年的历史,收录了在当时能够找到的大部分资料。作为一部独立的编年史书没能被保存下来,其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部分被收入《拉夫连季编年史》(14世纪)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编于13世纪,现只存有15世纪的抄本)中。这部编年史的一些章节,是由基辅洞窟修道院的僧侣涅斯托尔编撰的(约1111年后曾两次改写)。第一版(即1111年版),收录了基辅洞窟修道院的文件汇编、王公的年代记,10世纪罗斯和拜占庭帝国签订的条约、圣徒列传、斯洛温人的传说,关于基伊(Кий,传说中的基辅王公)的传说和奥丽加(基辅

  • 逻辑大全

    逻辑大全

    《作者:奥卡姆中世纪奥卡姆的威廉著。1408年出版。从极端唯名论立场论述逻辑学。认为科学起源于个别物,但它却说明一般事物,即以一般概念来说明个别事物。把科学分为实在科学和唯理科学两类。实在科学以一般概念代替个别事物,而唯理科学则以一般概念代替别的一般概念和术语。认为逻辑学是一门唯理科学,它研究概念组合的方式方法,逻辑不是指示和代替某一事物,而是一种语言科学和记号系统,词项可以非意指地用为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名称,或者用为它们作为实例的口头或书面词语的名称。当词语非意指地用为词语名称时,它们具有实质指代;当非意指地用以称谓词语

  • 游叙弗伦

    游叙弗伦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早期著作。该书记叙了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在待审过程中,巧遇宗教家游叙弗伦,切磋有关对神的虔敬与轻慢的问题,从而揭示出宗教敬神的秘密在于迎合、贿赂神,人神作交易。在论及对神虔敬与轻慢的性质时,苏格拉底认为,虔敬即做自己此刻所做之事,不虔敬即不做此刻自己所做之事;虔敬是神喜好之事,不虔敬则是相反。然而,神与神之好恶并非一致,因此,应该是凡神一致所好者为虔性,一致不悦者则为轻慢。但是,神之好恶仅是虔敬的属性,就本质而言,虔敬即是祈祷和献祭;祈祷是人向神索取物品,献祭则

  • 蒙古帝国史

    蒙古帝国史

    《作者:格鲁塞《蒙古帝国史》是法国历史学家和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所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41年。 《蒙古帝国史》,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最后,讨论蒙古人征服的结果。 《蒙古帝国史》一书的主旨:将几种主要的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寻究蒙古汗国的历史。该书对蒙古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 历史

    历史

    《作者:塔西陀古罗马的历史著作。塔西佗著。有多种文字版本。中译本由王以铸、崔妙因据穆尔的英文本译出,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塔西佗(Tacitus 约55—120),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出身骑士等级,早期受过良好教育。先后任财务官、大法官、执政官、行省总督等职。著作还有《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等。本书原有12卷(一说14卷),今存前4卷及第5卷的一部分,记载公元69—70年的罗马史,中译本约29万字。第1卷写公元69年的内战。暴君尼禄死后,先后有伽尔巴、奥托、维提里乌斯称帝。为争帝位,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战,生灵涂

  • 战争史

    战争史

    《作者:普罗柯比又名《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当代史》。阐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侵略扩张的历史专著。普洛可比著。全书共8卷,用希腊文撰写,1607年由豪斯彻留斯按希腊文出版。1663年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普洛可比,拜占廷历史学家。出生于巴勒斯坦的凯撒利亚。担任拜占廷军统帅贝利撒留的随军书记共15年。熟悉古典史学著作,继承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传统,用希腊文撰写成本书。著作还有《论建筑》、《秘史》等。本书记述查士丁尼皇帝对外扩张的经过,包括与萨珊波斯帝国交兵,攻灭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消灭东哥特王国,攻占意大利

  •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作者:魁奈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本书收入了魁奈在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作品,如《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经济表的说明》《经济表第二版》《经济表的分析》《农业哲学》《自然权利》《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等。本书是参照日文《魁奈全集》、俄文《魁奈选集》等书选译的。

  •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作者:撒路斯提乌斯撒路斯提乌斯是古罗马著名史学家,这是一部描述古罗马历史的名著,极有史料价值。 罗马的史学到了撒路斯提乌斯(Gaius Sallust Crispus, B.C.86~35年)的手里跃进了一大步。撒路斯提乌斯也是一个活跃于政界的显赫人物,曾当选为保民官。在当时罗马党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他因追随恺撒而与西塞罗积怨很深。恺撒与庞培进行大决战时,他随恺撒前往北非,直接参加了消灭庞培余党的战斗。之后,他被恺撒任命为努米底亚总督。在总督任内,他大肆搜刮钱财,回罗马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别墅。恺撒被刺以后,他归隐林园、潜心著述。

猜你喜欢的书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考其它史料增删编次而成,书成于淳熙丁来年(1187)。书中记载徐神翁事迹一百七十余条,大致按年代编次。据称徐神翁本名徐守信,十九岁入泰州海陵天庆观充洒扫之役,后遇至人授以占卜之术,言人祸福无不灵验。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赐号曰「虚靖冲和先生」,卒于大观二二年(1108),寿七十六岁。

思微定志经十戒

思微定志经十戒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有不吝。

疑龙经

疑龙经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近词丛话

近词丛话

词话。清末徐珂撰。一卷。清徐珂撰。徐珂,清末民初时人,生卒年不详。杭县(今浙江余杭)人。他是谭献的学生,曾帮助谭献汇编《复堂词话》。著作除《近词丛话》外,有《纯飞馆词》、《纯飞馆词续》、《纯飞馆词三集》、《曲稗》、《小自立斋文》、《真如室诗》、《天苏阁笔谈》、《雪窗杂话》等二十余种。《近词丛话》主要篇幅是阐述清代词学发展概况,勾画出清词的发展轮廓。此编收词话十九则、约七千字。所记均为清代词坛事,故以“近词”名书。“词学名家之类聚”条,可作独立论文,详述清代词家代表人物及其流派,为系统论述清词之重要文章。

天乐鸣空集

天乐鸣空集

天乐鸣空集,三卷,明鲍宗肇著并序,智旭序,高佑釲序,王起隆缘起,有传略。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二卷,唐玄奘译。尊者法救作。释世友尊者之五事论。五事者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之五法也。分别色品第一。分别心品第二。分别心所法品第三。释尊者世友五事论,文来未尽。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