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克劳

- 姓名:卡尔·克劳
- 全名:赫伯特·卡尔·克劳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
- 出生日期:1883年9月26日
- 逝世日期:1945年6月8日
- 民族族群:
赫伯特·卡尔·克劳(Herbert Carl Crow,1883年9月26日-1945年6月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海兰。少年时代他深受担任乡村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了正直的品行。但当父亲早早故去,青年克劳便不得不自谋生计,16岁时他已经进入密苏里州地方上的小型报纸做印刷学徒。
1906年,克劳到明尼苏达州的卡尔顿学院就读,随后转入密苏里大学学习。因为生计窘迫,在读书期间,他不得不同时兼任附近地区几张报纸的特约通讯员。经济拮据终于拖累了他的学业,不久他选择从大学肄业,成为一名专职报人,开始与人合伙经营《哥伦比亚—密苏里人先驱报》,后来又加入其他大报,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记者。
1911年的东亚正酝酿着大变革。克劳受到《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密勒(本名托马斯·米勒德,Thomas Millard)的邀请,毅然决定到异国开拓新事业。这一年他乘邮轮来到中国上海,加入了密勒旗下《大陆报》(The China Press)的创始团队。事实证明克劳来到中国的时机非常正确—很快他就目睹了辛亥革命爆发,见证了清王朝覆灭,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华民国的建立,还得到机会采访了孙中山,他和中国的悠久缘分由此开始。
克劳在《大陆报》的职业生涯不算长,对东方怀有莫大兴趣的他此后曾在美属菲律宾的首府马尼拉稍作停留。在经历了一次悠闲的环球蜜月旅行后,他来到日本东京,供职于当地的英文报纸。当时正值日本趁欧美各国无暇东顾,悍然决定提出对华的“二十一条”,克劳参与了对此事的报道,一度引起轰动。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国也终于参战,世界局势暗流涌动。克劳此刻正在加利福尼亚的自家果园中与妻子稍享短暂的平静生活,但他不愿长久置身事外,选择重返上海,效力于美国战时的宣传机构公共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In formation)。
1918年,克劳迈出了职业生涯最有影响力的一步:在上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广告推销代理公司—克劳广告公司(Carl Crow Inc.)。克劳自己说,这家公司的具体业务是“思考中国人可能会购买哪些东西,这些东西该怎样包装,采用哪些广告手段来提高销量更为有效”,为他“出售各类商品,从纺织机到香水样样都有”的客户们服务。克劳结合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习俗文化,对西方流行的广告思维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较早在中国的广告中使用了摩登女郎的形象,攫取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克劳充分利用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结下的良好人脉,批量购买广告版面,代理了一大批抢滩上海的外国企业的业务,生意空前兴隆。
随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克劳也深度参与社会活动。他在上海的美国总会(AmericanClub)担任会长,参与了上海公共租界的治安维护。1923年山东发生土匪劫持中外游客的“临城大劫案”,克劳代表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和美国红十字会到当地与土匪接触,救济被掳旅客的衣食。为了通畅传递信件,他制作了一种“抱犊崮土匪邮票”,派上了用处。经各方参与斡旋,事件终获解决。克劳仍然热爱新闻事业,1929年曾在保险大亨史带(本名科尔内留斯·范德·斯塔尔,Cornelius Vander Starr)的支持下参与创办了英文《大美晚报》(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不过他的工作中心仍然放在公司的运行上,没有再度深入参与报刊的采编业务。
克劳的命运与中国牵绊甚深。1935年,他曾前往中国西部旅行,又来到日本人铁蹄下的伪满洲国,目睹了日寇窃据中国东北的无耻行径。1937年,战火终于烧到了上海,炸弹落在华懋饭店外,撼动了克劳的办公室。生命受到日本人的威胁,加上强烈支持中国人民抗战使他越来越不受日本人的欢迎,克劳被迫结束在上海近二十年的广告生涯,把公司业务交由中国同事代理,启程返回阔别已久的祖国。
克劳很早就注意把自己的见闻形诸文字,奉献给读者。早在第一次来华的1913年,他就曾写过《游历中国闻见撷要录》(The Travelers" Hand book for China)。而在1937年,克劳更是一口气出版了两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四万万顾客》(Four Hundred Million Customers)和《我为中国人说话》(I Speak for the Chinese),为苦难中的中国人民鼓与呼。返回美国后,克劳走遍全美各地,在推销他的畅销新书《四万万顾客》之余,积极参与援助中国的请愿活动,呼吁美国向中国伸出援手。1939年,克劳又辗转经欧洲飞往缅甸仰光,经滇缅公路前往中国陪都重庆,采访了蒋介石、宋美龄、周恩来等中国政界要人,报道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他返美后仍继续募捐,并努力帮助中国宣传抗战。
在经历了1940年的拉美之行之后,妻子的去世给了克劳沉重的打击,他的健康由此开始恶化。随后,克劳接到了美国陆军部的征召书,被派往战时情报办公室(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远东部,与欧文·拉铁摩尔等“中国通”们一起担任顾问。他对于中国的知识一度派上了大用场,又在努力撰写着关于东亚局势的新著作。可是丧妻的悲痛和病魔的侵袭终于拖垮了克劳的身体,1945年6月8日,克劳因食道癌在纽约曼哈顿逝世。
卡尔·克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川端康成短篇作品
选收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这些作品集于一卷,概括地反映了川端康成的主要思想、艺术特点和创作成果,使读者可以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对作家及其大致创作活动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吴水考
水利志。一名《水利图说》。明张内蕴、周大韶撰。十六卷。内蕴为南京吴江(今属江苏)生员。大韶为华亭(今江苏松江)监生。万历四年(1576)因南京、苏州、松江、 常州、镇江诸府水利久湮,于是命御史林应训规划治理,凡六年功成。应训乃委内蕴等编辑此书,约三十五万余字。前有万历八年徐拭、九年刘凤、十年皇甫汸三序。全书分诏会、水源、水道、水年、水官、水议、水疏、水移、水田、水绩和水文等十二考。载三吴水利总图,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水利总图和诸属县水利图共二十五幅。水源考,列水利大纲,分太湖、三江、海、捍海塘、运河、天关,闸㪷以及太湖考、应天府、杭州府、湖州府和嘉兴府水源及水源考等。该书虽“体例稍冗,标目亦多杜撰”,然对于“诸水之源流, 诸法之利弊,一一详赅。盖务切实用”。是明代江南重要水利书。有《四库全书》本。
四诊抉微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跻云楼
清朝乾隆年间烟霞主人撰,14回。叙述寒士柳毅建功立业成仙的故。据柳毅传奇加以演绎,在龙女之外又加上一个虎女,画蛇添足,与原作相悖。完全丧失原作精神。
与梁武帝论书启
南朝陶弘景撰。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陶隐居”,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论书启》主要评“钟张”、“二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优劣。萧衍在《论书启》中曾对钟王“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之曰:“元常(钟)老骨”,“子敬(献之)懦肌”,“逸少(羲之)得进退之间”,陶对萧的“玉科”奉若神明,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沦迷”,二人所见略同。《论书启》中第一次得出“伯英(张芝)既称草圣,元常(钟繇)实自隶绝”的结论,后世皆引为据。他们共同斥献之书为“近习之风”,哀叹风书日下……这在书史上有消极守旧的成份。陶对萧的圣旨推崇备至,盛赞萧的《书启》曰:“……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这是“心手相忘”论的雏形,为后世所重,并有所发展。《论书启》中有论及“二王”父子书多处。称“大王”书在永和十年以后最佳;称其“代书人”,“其书迟缓”,故称“末年书”,“小王”既学“此人书”等等,为书史所重。《论书启》载于《书苑菁华》,今载于《历代书法论文选》等书。
华严经谈玄抉择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