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
  • 姓名:埃德蒙·伯克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爱尔兰的都柏林
  • 出生日期:1729年1月12日
  • 逝世日期:1797年7月9日
  • 民族族群: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英国政治思想家。虽然不属历史学家,但对英国浪漫主义史学有重大的影响。律师之子。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1748年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1750年移居伦敦,入中殿律师学院学习法律,对文学产生兴趣。一度游历英格兰和法国。1756年发表《自然社会的辩白》,用讽刺的语调挖苦政治上的唯理主义和宗教上的神秘主义,批判波林布鲁克关于自然宗教的理论。1757年发表美学著作《关于崇高美和秀丽美概念来源的哲学探讨》,引起国内外学者,包括狄德罗、康德、莱辛等人的注意。1759年创办《纪事年鉴》杂志,担任编辑,直至1788年。1764年加入文学名流组成的“文学俱尔部”。1765—1794年为国会议员。1765年任罗金厄姆侯爵(后为英国首相)的私人秘书。1766年发表演说主张废除“印花税法”,但坚持英国有权向北美殖民地收税。1769年发表《关于国家现状的思考》,认为政党是人们根据共同的原则联合组织的团体,可以成为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宪法纽带,使行政机构具有连续性,首先证明了政党政治的价值。1770年发表《关于当前不满原因之思考》,认为国王按个人意愿挑选大臣是任人唯亲,政府主要成员应由全国人民通过议会来决定,应相信人民及其代表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反对乔治三世破坏内阁制度以及对国会的控制。同情北美13个殖民地的遭遇,但反对美国独立,著有《论美洲的赋税》和《论与殖民地的和解》。他的《关于刑法写给爱尔兰一位贵族的信》表达了对爱尔兰的同情。1788年弹劾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写作《论在印度发了财的欧洲人的私人债务》,主张改革东印度公司,反对奴隶贸易。1790年发表《关于法国革命的思考》,谴责法国革命是世界上最荒谬的事情,认为政治、社会和宗教制度是各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而法国革命破坏了传统和历史进步的连续性,从而引起了一场大论战。该书对法国革命的实际进程和革命领导人的策略做了叙述和分析,着重讨论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权思想。他反对实现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和平等,主张调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成分。他的立场对英国、美国和法国的保守派有深刻的影响。他本人也从辉格党转向托利党。1795年退出政治活动。

猜你喜欢的书

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流浪汉亚当·亨利穷困潦倒。一天,他饥肠辘辘地漫步在伦敦街头。碰到了两位豪绅兄弟给了他一封信,说30天之内信封里的钱将属于他。亨利迫不及待地直奔附近一家饭馆,饱餐一顿后发现信封里是一张票面100万英镑的钱币。亨利差点晕倒。饭店老板找不开钱,又把他当做富翁,对亨利竭力讨好,任他赊欠账单,并欢迎他随时光临。从此,亨利凭着这无法找开的百万英镑,到处赊买东西,住在高级的宾馆里,气派十足,俨然是一位年轻的富翁,跟过去穷困窘迫的样子判若两人。在一次大型的宴会上,亨利与英国姑娘波霞相遇并相爱。他利用这张钞票,与美国商人赫斯丁合作,为他做广告,兜售了矿山的开采权,获利100万美元。30天期满后,亨利向先前的豪绅归还百万英镑时得知,未婚妻波霞是绅士弟弟的侄女,亨利顺利地成了富翁的女婿。作者对金钱的作用和金钱关系下人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展示,情节生动有趣,令人深思。

醉翁谈录

醉翁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金盈之撰。足本八卷,是编载记唐代轶闻遗事、宋代诗文记事和汴京风俗,多有参考价值。有《碧琳琅馆丛书》、 《芋园丛书》、 《适园丛书》等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 《宛委别藏》本仅五卷,缺后三卷。本书分为《名公佳制》、 《荣贵要览》、 《京城风俗记》、 《琐闼异闻》、 《禅林丛录》等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况周颐撰。此书专论清代闺秀词,因李清照有《漱玉词》,朱淑贞有《幽栖居士词》,为今存最早的女词人别集,故取“玉栖”为名。全书三十三则。其论闺秀词特点,颇有见地,云:“论闺秀词,与论宋元人词不同,与论明以后词亦有间。”“但当赏其慧,勿容责其纤。”又云:“闺秀词心思致密,往往赋物擅长。”“轻灵为闺秀词本色。”所评词人有钱餐霞、关瑛、顾春(太清)、熊琏(商珍)、伦灵飞等,或云“以意境胜,无庸刻划为工”,或赞“词诗俱妙,出自性灵”,甚为惬当。此书成于1920、1921年间,况氏生前未刊。其弟子陈运彰于1940年将它发表于《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第六期,后收入《词话丛编》。

书传辑录纂注

书传辑录纂注

六卷。元董鼎撰。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书传辑录纂注》又称《书集传辑录纂注》、《尚书辑录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称:“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为之宗,而搜辑《语录》于其次,又增纂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间缀鄙见于其末,庶几荟萃以成朱子之一经,可无参考互稽之劳,而有统宗会元之要,则亦不无小补矣。”鼎辑录此书,内容主要有三:蔡沈《书集传》、朱熹《语录》及他书所载朱熹语、诸家之说及编者之见。其辑录目的在于“成朱子一经”。该书采拾广博,于《书集传》亦多所匡正,可为注《尚书》者参考。该书始刻于延璠戊午(1318),至正十四年(1354)重刊。今初刻、重刻俱存,藏北京、上海、北京大学图书馆,书名俱作《书集传辑录纂注》。又《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着录初刻本,题作《书传辑录纂注》,文渊阁、文溯阁库书同,是该书本名《书集传辑录纂注》、又称《书传辑录纂注》。《总目》着录作《尚书辑录纂注》,与传世之元刻本不合,又与库书不符,盖误。又此书除正文六卷之外,尚附《朱子说书纲领》一卷、《书序》一卷、《总目》亦弃而不录。此书版本除上述元初刻、重刻本之外,尚有《通志堂经解》本(据元重刻本刻),清怡颜堂抄本。

楞严经秘录

楞严经秘录

楞严经秘录,十卷,明一松说,灵述记。

起信论义疏

起信论义疏

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疏,现今之流传本仅余卷上,其卷下内容与新罗元晓之海东疏相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卷上。内容分为三门:(一)辨大意,(二)解题号,(三)入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