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田国男

柳田国男
  • 姓名:柳田国男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兵库县神东郡
  • 出生日期:1875年7月31日
  • 逝世日期:1962年8月8日
  • 民族族群:

柳田国男(1875年7月31日-1962年8月8日),日本民俗学家、日本民俗学创始人。生于日本兵库县神东郡田原村辻川(现在的神崎郡福崎町辻川)。1897年9月入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政治科学习农政学。毕业后在农商务省农务局农政课任职。1900—1904年在早稻田大学兼授农政学课程。而后又任过贵族院书记官长及东京朝日新闻社的社论撰写人等。后辞去一切官职,专门从事日本民俗学研究。1909、1910年柳田相继发表了《后狩词记》、《石神问答》和《远野物语》三本著作,在日本学界产生极大影响。被称作是日本民俗学“最初的书”,并被莫斯译成英文。1910年柳田国男与木村修三、新渡户稻造、石黑忠笃等人联合组织了“乡土会”。1913年与高木敏雄创办了月刊杂志《乡土研究》。1925年与冈正雄、石田千之助等人合办双月刊《民族》杂志。1927年出版《蜗牛考》,书中以“蜗牛”一词方言的分布为例,阐明了他的“方言周圈论”理论,明确提出了通过地方差异探索时代差异的民俗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民俗事象研究上就形成了“文化周圈论”。柳田国男用这种方法研究、解释日本文化从中央向地方散布影响的历史过程。柳田国男倡导的另一民俗学方法——“重出立证法”对日本民俗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都是“柳田民俗学”时代占居统治地位的民俗学研究方法。1933年9月起,柳田国男每月二个星期四上午在自己家中讲授《民间传承论》,持续十数年之久。为普及、交流民俗学知识,培养日本民俗研究队伍,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柳田国男倡议开办了民俗学讲习会。同时建立了全国性联络机构“民间传承之会”,即日本民俗学会的前身。在日本民俗学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柳田国男又于1947年3月主持成立了民俗研究所。柳田国男大半生的学术生涯与民俗学活动,形成了日本民俗学的中心,以至于本世纪初至60年代被人们称作“柳田民俗学时期”。这一阶段的日本民俗学被评价为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对日本国内的研究;②资料搜集与研究均以农村为中心;③注重日本文化中未受外来文化影响部分的研究;④研究方法注重比较研究,理论中心为“文化周圈论”和“重出立证法”。柳田国男著有《定本柳田国男集》,共31卷,另有别册5卷。后世的日本民俗学者在继续日本民俗学发展的同时,开展了柳田国男研究。一些民俗学者在肯定柳田氏对日本民俗学的卓越贡献之后,从方法论、研究对象等角度对其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并有新的开拓。

柳田国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陈氏香谱

陈氏香谱

《香谱》四卷。宋陈敬撰。陈敬,字子中,河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谱》一书。是书前有至治壬戌(1332)年熊明来序言一篇。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汇成一书。所收内容十分广博,为仿效《齐民要术》首引经典之例,也一味的引经据典,但所引用有关香的词句,却和《香谱》所载之香无大牵涉,关系较大的词句却没有引用,甚至引远而略近。如卷首引《左传》“黍稷馨香”,与《香谱》所言关涉不大。又如郁金香,载说文之说,而《周礼》郁人条下郑康成之注,却遗漏未引。然而因作者汇十一家之说于一书,使已佚之书,赖以相传,对于后世参验考证大有益处。现存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 本等。

南田画跋

南田画跋

又名《瓯香馆画跋》。中国画著录书,一卷,或作三卷。清代恽寿平著,寿平初名格,以字行,自号东园草衣,又号白云外史,晚号南田老人,武进(今属江苏)人。各种刊本互有出入,此据翠琅玕馆本,为叶钟敬辑录集本为之分类并稍作增补而成。分画跋及题画诗两类,画跋分画筏、画鉴、画品三种,题画诗名画余又析为上、下,画后题记为即兴之作,不以年次而以类分。全篇多题自作,间题名迹及王翚之作,其题跋虽片言只语,却富有美学哲理,奇妙无比。如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又如“迂翁(倪瓒)之妙会在不似处,其不似正是潜移造化而天游,此神骏灭没处也。近人只在求似,愈似所以愈离,可与言此者鲜矣。”此书版本有三:一为《瓯香馆集》本,二卷,补遗一卷;一为《翠琅玕馆丛书》本、乃为叶钟敬辑,自谓“于收藏家及估铺,有先生画,必诣求观咏,跋必手录以归。友人知其好,不远数千里,亦钞录邮寄,久之遂成。”其实增外不多。一为光绪四年(1878)葛元煦《啸园》刊本,不分卷,总二百零三则。另外有《丛书集成》本(据《借月山房汇钞》本排印)及《画学心印》本。

寿山笔记

寿山笔记

清代医学家杨渊著,杨渊,字子安,又号寿山,江苏吴县人,生于1814年左右,卒于1890年左右,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吴中名医。据自序“光绪七年春三月下澣,杨渊子安识,时年六十九”可知,成书于公元1881年。该书体现了杨渊丰富的医学经验和见解,对一些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独到之处,具有较高的医学参考价值,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医学的发展状况和学术水平。

西湖佳话

西湖佳话

清代话本小说集。全称《西湖佳话古今遗迹》。16卷。无名氏撰;题“古吴墨浪子搜辑”。有康熙十二年(1673)金陵王衙精刊本,卷首有西湖全图1幅,西湖佳景10幅,用五色套板印,极精美。又有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卷首有乾隆十五年东谷老人序。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了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新一版。全书均以西湖名胜为背景,叙述了16个人物的故事。各自成篇。合为16篇。书中记述的16个人物可分为5个类型:一类是抗敌保国的英雄于谦、岳飞,他们一个生于西湖,一个葬于西湖,英勇反抗民族压迫,终因诬陷被杀。一类是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小、文世高、冯小青、白娘子、他们生于西湖,长于西湖,为了爱情进行了执意的追求,有的悲惨的结束了生命。一类是隐居的林逋、骆宾王,他们全都隐于西湖,不趋炎附势,有着极高的文学才华。一类是道教和佛教中的人物:葛洪、济颠、远公、圆泽、莲池,他们全都活动于西湖。一类是白居易、苏轼、钱镠,他们全都在杭州主过政,为西湖的建设建立了功绩,西湖也留下了他们的不朽佳作。这部小说集的作者不肯蹈袭前人,全书大都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创作,情节完整,故事性较强,告诫说教的意味相对较少,笔调干净、朴素,时时流露出对美丽湖山的热爱。此书流传颇广,日本在文化元年(1804)曾有刻本《通俗西湖佳话》问世。

钱塘先贤传赞

钱塘先贤传赞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书即其所作传赞文。其所记虽仅及一乡之耆旧,且郎简、谢绛等十余人均见于正史,然因系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故书中许多事实可正《东都事略》诸书之误,亦可与《宋史》互证。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第十六集)本;《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又有《钱塘先贤传赞》一卷、《附录》一卷本。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于凌波老居士撰,于凌波老,河南省洛阳县人,1927年出生。于老居士著作颇丰,有关佛学之著作,从早年的《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以至最后完成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共有三十四种;世俗杂学方面之著作,有《健康长寿手册》、《古今艺文志趣》等十多种;其他散见各佛教杂志及一般报刊者则不计其数。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笔画是以首字繁体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