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生

安特生
  • 姓名:安特生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瑞典
  • 出生地:克尼斯塔
  • 出生日期:1874.7.3
  • 逝世日期:1960.10.29
  • 民族族群:

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1874年7月3日生于瑞典克尼斯塔,1960年10月29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1902年获博士学位。早年多次从事北极和南极的探险工作,1906~1914年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1914~1924年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1925年回瑞典,1926~1939年任瑞典远东古物馆馆长。1937年再度来中国调查四川等地的冰川,然后去越南北部作考古调查。1939年退休后,继续从事研究,完成有关中国考古的著作。安特生在中国任职期间,着重于新生代地质的研究,后来兴趣逐渐转移到考古学方面来。他曾调查周口店化石地点,成为发现北京人的嚆矢。他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还在甘肃、青海调查发掘大批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遗址,把以上的发现分成齐家、印韶(半山)、马厂、辛店、寺洼(卡约)和沙井 6期,并推测它们的绝对年代。安特生是较早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学者之一。当时由于受到方法论和考古资料的局限,曾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分期问题作过不正确的判断,又曾主张中国文化西来说。但是在中国考古工作的发展上,安特生是有贡献的。后来,他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有所纠正,曾强调中国从仰韶文化经过商代直到今天,在人种和文化上是连续发展的。安特生有关中国考古学的著作主要有:《中华远古之文化》(1923)、《奉天锦西沙锅屯洞穴层》(1924)、《甘肃考古记》(1925)、《黄土的儿女》(1934)、《远东地质学与考古学研究》(1939)、《中国史前史研究》(1943)、《朱家寨遗址》(1945)、《河南的史前遗址》(1947)等。

安特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户役、典礼、兵制、学校、公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古迹、杂记、艺文十九篇。中职官篇分为两卷,余各为一卷。书中县、厅分志,已与前修高、周两志不同。通称刘志。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出版。

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宋丛书》本、《说库》本、 《稗海》本等。本书记宋代朝野杂事,有关北宋时汴京遗事的记载尤多,如京城宫阙、河渠街衢、户口盛衰及徽宗时修艮岳之状况等,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各本均题宋袁絅撰,袁颐续。

圭塘欸乃集

圭塘欸乃集

元代诗词总集。2卷。本集所收的是许有壬、许有孚兄弟及许有壬之子许桢的唱和之作。《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至正八年(1348)许有壬在御史中丞任上,因一再受到权臣攻击,便称病辞归故里。他以赐金买了一座废园,重新扩建,因园中新挖的水池形如桓圭,便以圭塘作为园名。他终日与亲友觞咏其间,并将唱和之作汇集成帙,名为《圭塘欸乃集》,计收诗219首,词66首,除10首词为宾客马熙所作,全是许有壬、许有孚、许桢所作。后来许桢携本集到京师,马熙重阅唱和之作,又再次追和集中诸作,计有诗78首,词8首,别题为《圭塘补和》。附于本集之后。本集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艺海珠尘》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等。《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元人周伯琦序。卷末有段天祐等8人的跋语,还有赵桓等2人的题诗。以上序跋皆作于元末。此后还有许有孚写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的跋语1则(署为“洹滨”,《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就是许有孚)。对于本集,《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虽多 一时适兴之什,不必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中,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其风流文雅之盛,犹有可以想见者焉”。

放下的幸福

放下的幸福

为什么一个人可能得到一切却仍旧不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是来自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楞严经述旨

楞严经述旨

楞严经述旨,十卷,明陆西星述。陆西星不仅援引了《庄子》思想,而且还援引了《阴符经》、《圆觉经》、《涅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伽经》、《法华经》等众多典籍思想来疏解《楞严经》。

续一切经音义

续一切经音义

凡十卷。辽·燕京崇仁寺希麟集。又称希麟音义。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本书系继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将开元入藏以后,新译经典一一○部中之难字梵语等,附加音义略解,并正其讹字,为慧琳音义之补充。依作者之自序可知,本书乃自开元录以后,将相继传译之经论及拾遗律传等之常用语,附加音义,总为二六六卷。然现藏本中,仅收一一○部二五八卷之音义,缺八卷。其中九十九部二○二卷为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所揭者,即阿质达霰、法月、金刚智、不空、般剌若、勿提提犀鱼,及尸罗达磨等所译之经,并含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其他十一部五十六卷,即不空所译之观自在多罗菩萨经、金刚顶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仪规、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药事等七部、失译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陀罗尼经,及唐代彦悰撰之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其中,有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等十五部十五卷,无必须音释之字,故不另加音义。又仁王般若波罗蜜念诵仪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法身礼之二部二卷,唯序附加音释。本书所引书目颇多,举凡内外学儒释群籍,不下百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