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

- 姓名:伍尔芙
- 全名: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
- 性别:女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2年1月25日
- 逝世日期:1941年3月28日
- 民族族群: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父亲是著名批评家、传记作家。她从小喜爱文学艺术,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探索和革新。最早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描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蜗牛所引起的种种联想,已使用意识流的技巧。成名作《黛洛维夫人》(1925)则采用了乔依斯那种交错型意识流写法。她还写有《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小说。文艺论著有《普通读者》《自己的房间》等。最著名的论文是《现代小说》,强调写主观真实,表现人的“内心火焰”,抓住心理活动的细枝末节,从而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由于精神病的反复发作,1941年她在离家不远的一条河上投水自尽。
对伍尔芙的文艺思想应做具体分析。她认为,主观印象和幻想是文学描写的根本对象和中心。只有主观印象和幻想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真理。”同时,这个生活又是变幻莫测的、错综复杂的和不可知的。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变化的、不可知的、难以定义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而不应去描写意识流状态或意识流本身之外的事物。传统小说之所以是“不真实”的,就是因为它没有表现人物“所有的幻想”, “生活从他们的笔下溜走了。”因此可以看出,伍尔芙深受“意识流”派的影响,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她更倾向于人的主观精神。伍尔芙认为,文艺家应做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忠实记录者。她要求作家要把人物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无论是细小的、奇异的,还是暂时的、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都应全部写出来。把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般的印象全部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即“在那千万个微尘纷纷坠入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描写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并且要“让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通常所谓的大事要比通常所谓的小事包含着更充实的生活吧”。但是,按照她的观点,作家创作出的人物只会是一些缺乏社会本质、失去客观联系的人物。如果作家只追求这种主观上的真实,必然会忽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追求。
伍尔芙要求运用新方法,塑造新的美的印象。伍尔芙十分推崇意识流小说。她认为二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的讲故事写景物的方法,使人感到不完整、不满足,不能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感情,甚至造成障碍。这种旧小说的技巧和规范必须摒弃。而意识流小说是一种现代小说。要描写现代小说的人物,第一,对人物性格进行判断;第二,时刻注意20年代之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同时,要尽可能把人物写得美。 “这是我们借以生活的精神,就是生命本身。”这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的书
安阳集
诗文别集。北宋韩琦(1008—1075)撰。五十卷。琦字稚圭, 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进枢密直学士。曾一次劾罢宰相、参政四人。与范仲淹共事兵戎,名重一时,朝廷倚重,时称“韩范”。嘉祐间为枢密使、宰相,历三朝后,出判相州、大名等地。曾屡次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封魏国公。是集目次、卷数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诸书著录均相符,盖即原本。含诗二十卷,记、序、杂文三卷,表状九卷,奏状四卷,书启、书状三卷、制词、册文二卷,祭文、挽辞、墓志九卷。其诗按体编排,计有诗七百三十余首。其文多关时政,如《论减省冗费》、《论西夏请和》、《论青苗》诸篇,词气典重,有垂绅正笏之风。吕祖谦《宋文编》亦有采录。其诗多不事雕镂,自然高雅,或随时抒兴,寄托遥深,或委婉萧散,自然风雅。如其罢相守北京时所作:“风定晚枝蝴蝶闹,雨匀春圃桔槔闲”,其在相位时所作《喜雨》中“须臾慰满三农望,却敛神功寂似无”等句,为时人称颂。江少虞、司马光、强至、吴师道等亦推重其诗。有明正德、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歙砚说
一卷,辨歙石说 一卷。作者不详。《歙砚说》,主要记载歙砚石采掘之地,琢石之法,以及珍贵砚石的性质、声音、硬度、纹理、颜色等,并列举了“眉子”、“罗纹”、“金鈫”等珍贵砚石三十一种之多,也列举了砚石的十种病象。《辨歙石说》,专论珍贵歙石的纹理、星晕,凡二十七种。如,论“暗细罗纹”:“罗状虽细,晦而不露,纹理隐隐,石色微青黑。”又如,论“对眉子”:“石纹如人画眉而细,遍地成对者。”辨识颇为详尽,可资后世参考借鉴。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等。
新刊校正音释易经
此《新刊校正音释易经》,全书共两册,四卷,分:周易上经、下经,系辞上传、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以《周易》白文为主。此为明代刊本,卷首有新刊会通馆校正音释周易程子传序,可能是翻刻明弘治年间华氏会通馆音释五经。序(序首叶前半面残) 新刊会通馆校正音释周易程子传序 卷一:周易上经 卷二:周易下经 卷三:系辞上传 卷四: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谏逐客书
这是李斯写给秦王赢政的一个奏章。本文写于秦始皇十年(前237)。当时处于强秦压境的郑、韩等国,借秦国大兴修建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王,劝秦国修一条全长300里的大型灌溉渠,企图以此消耗秦国的财力、人力。事情败露后,秦国王室贵族借此请秦王下令逐在秦的客卿。秦始皇听信了他们的主张,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其列,他在被逐途中写了这篇奏章,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劝其取消逐客令。文章前半部历数秦国任用商鞅、张仪、范睢等外来人才使秦国势强盛;后半部针对秦王的心理,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却为秦所用,进一步说明任用异国人才的重要。最后总结全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指出用客之利和逐客之弊。文章排比铺陈,颇具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虽为奏议,但善用比喻,文辞整齐,音节和谐,富于形象,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据载,秦王看后,马上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唐窥基著。一卷。对《异部宗轮论》的注释。在关于小乘二十部派历史和教义的释文中,引用不少资料,对研究部派佛教有重要价值。作者在序中说:“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庆福殿重译斯本(指《异部宗轮论》)。基虚簉译僚,谬参资列,随翻受旨,编为《述记》。”可见其内容直接来自玄奘传授。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通醉说 彻纲等编,十卷。上堂,小参,晚参,问答机缘,勘辨机缘,广录,颂古,诸赞,分灯,法语,佛事,书问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