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文集

  • 山堂肆考

    山堂肆考

    《作者:彭大翼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

  • 实宾录

    实宾录

    《作者:马永易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实宾录》见于晁公武 《读书志》称为 《异号录》二十卷。陈振孙的 《书录解题》作《实宾录》,谓永易所撰。《宋史·艺文志》又分 《实宾录》、《异号录》各三十卷,皆题永易所撰。关于本书,诸家记载,颇有舛错不合。据各本之说,互相参证。《宋史》误分为两书。而晁公武所见可能是较早的未经增广之本,所以名曰《异号录》。自元代以来

  • 氏族大全

    氏族大全

    《作者:佚名全称《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所引的事迹至南宋末年。据此推断,此书可能是无人所为。建阳麻沙刊版。此书每二卷为一集,以广韵排列,以四声分隶各姓。末二卷为复姓。复姓之中,以上一字为韵而排列。每姓都引史传人物,概括叙述。采其中三四字为标题。姓末多附之以女德婚姻一门。但其中著述考据有许多不精确的地方。由于采取广博,因此有的人物史传未取,却见于此书。可以作为学者的旁证。有元刊本,或作十卷本。明刊二十八卷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元和五年活字本十卷。

  • 龙筋凤髓判

    龙筋凤髓判

    《作者:张鷟四卷。唐张鷟(约660—741)撰。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授歧王府参军,累官至学士,四门员外郎,终于龚州长史。其事迹载于两 《唐书》其孙张荐传中。据说张鷟小时,曾梦见一只紫文的大鸟落在庭院中,他父亲说这是只鷟鸟,将来一定以文章闻名于朝庭,于是起名叫张鷟。当时,人们称赞他的文词象青铜钱,万选万中,所以号为青钱学士。其文较浮艳,少理致,当时较流行,因此,日本使者来唐,也都用金帛购买他的文字。著有《朝野佥戴》三十卷及本书,并行于世。本书为判牍文字,用骈俪文,为供当时选人取备程试之用,亦可考见唐时律令

  •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作者:章定六十卷。宋章定 (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作于嘉定己已 (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于前,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分隶,再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贾执有《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其书久佚。但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其体例与此书相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一书,可能为章定仿效而作。所列共一千一百八十九姓,其中单姓一千一百二十一,复姓六十八。书中所录前代诸人,偶尔有颠倒和疏漏。如冯姓,以春秋冯简子列首,依次为冯唐、冯驩。汉人列在战国人之前。同时,上党守冯亭事却不载。但对于宋代人记述颇详。其人

  • 名疑

    名疑

    《作者:陈士元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自三皇,下至元代。博采史传,以及百家杂说。凡是古人姓名异字、以及更名更字、同姓名者,全都汇萃其中。神仙鬼怪之名也都详载其中,如吴刚、姮娥、丰隆、屏翳、神荼等。体例也非常冗杂。但是,由于此书采辑丰富,见闻广博,很有参考价值。有《归云别集》本、《泽古斋丛钞》本、《四库全书》本。

  • 骈志

    骈志

    《作者:陈禹谟二十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万历中由举人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曾采掇诸书琐事隽语,著 《广滑稽》三十六卷。并有 《经籍异同》行世。本书摘取古事之中相类者对比辑录而成。对偶标题,又于每条之下注明出处。不立门名,只以甲、乙、丙、丁、戌、乙、庚、辛、壬、癸十干为序,大致以类相从。由于作者嗜博爱奇,内容也以此取舍。如晏子宅、晏子冢,苏秦宅、苏秦冢等。古之有宅有冢者无数,书亦不能全部收录。但此书所采既繁,多可以考证异同。有明万历丙午刊本、《四库全书》本。

  • 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

    《作者:陈景沂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宋陈景沂撰。该书是一部植物学著作。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所作的序。据序所言,此书于理宗时曾进献于朝。书中汇集了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及谷物的故事和诗赋。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是关于花卉的内容,后集第一至第九卷为果部,第十至第十二卷为卉部,第十三卷为草部,第十四至十九卷为木部,第二十至第二十二卷为农桑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卷为蔬部,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一卷为药部。共分八部,每部之下又分为若干门。每门又分若干子目。如:农桑部,包括谷、稻、米、麦、豆、桑六门。谷门又分禾、稼穑、黍、稷、粟、粳、秫、农、田等子目,非

  • 锦绣万花谷

    锦绣万花谷

    《作者:佚名宋人所编类书。编者姓氏不详,据卷首淳熙十五年(1188)自序,知为宋孝宗时人。分前、后、续3集,各40卷。分类隶事,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前集245类,后集326类,续集1至14卷46类,15至40卷则全为类姓。书中所录,琐屑丛碎,参错失伦,颇为陈振孙所讥。其中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征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博引繁称,皆有乖体要。然而此书征引古籍甚多,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等,皆散佚已久,赖此书存其大略。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文,佚文逸诗,往往为他书所不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正集、续集各

  • 经济类编

    经济类编

    《作者:冯琦《经济类编》100卷。明人冯琦编撰。冯琦未编完即去世,由其弟冯瑷和弟子周家栋、吴光仪等稍加排纂,删定而成。《经济类编》全书分为23类。其性质、体例,大致与《册府元龟》相近。但《册府元龟》只录事迹,此书兼收文章;《册府元龟》仅据史传,此书则诸子百家,无所不包。虽兼容并收,内容略嫌庞杂,但征引材料丰富而又谨严。其体例、内容,均比一般明代类书为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史称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此亦可见一斑。惟此书既非琦手校,其间所录诸条,瑗等有所损而弗能益,故或详或略,不尽均齐;又离析合并,未必一一得琦本意,故分隶亦间有参错。然网

  • 历代制度详说

    历代制度详说

    《作者:吕祖谦宋吕祖谦著。十五卷。本书叙述古今制度沿革,内分科目、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宗室、祀事等门,每门又分制度、详说两目。有1924年刊本,收于《续金华丛书》之中。

  • 六帖补

    六帖补

    《作者:杨伯喦二十卷。宋伯喦(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 (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类。多摘引宋人的诗句。书中所载的古事多不著出典。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即已如此,本书即因其旧例。有宋刊本,云间陆氏藏仿宋抄本、《四库全书》 本。

  •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作者:叶廷珪宋代类书。22卷、叶庭珪撰。叶庭珪字嗣宗,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此书为其晚年编撰。卷首有作者绍兴十九年(1149)自序,云:“余入仕四十余年,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常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抄之,名曰《海录》。其文字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据此知本书为作者计划编撰诸书中的一种。共分16部,584门,每门下罗列典故及史书诗

  • 翰苑新书

    翰苑新书

    《作者:佚名类书。不著撰人名氏。一题宋谢枋得撰。清人怀疑未必出一人之手。今人余嘉锡则据明《天一阁书目》卷三之二考定为“进士刘子实茂夫著”。有前集70卷,后集上26卷,后集下6卷,别集12卷,续集42卷。前集备书启之用,其中卷一至卷六十皆以职官分目;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则以家世、阀阅、座主、门生、故吏、同年等分目。每门之中,首冠以“历代事实”,依次分别为“皇朝事实”、“自叙”、“旁引”、“群书精语”、“名贤诗词”、“四六警语”。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可能为书贾所伪托。陈文烛序中说:此书原来没有传本

  • 花木鸟兽集类

    花木鸟兽集类

    《作者:吴宝芝三卷。清吴宝芝 (生卒年不详)撰。吴宝芝,石门 (今地不详)人。本书集录花木鸟兽故实,分门排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四十三目,中卷分四十二目,下卷分二十五目。所引的资料较为广泛。无论是稗官小说,或者诗词佳句,无不博引。并且追求新颖,别开蹊径。以供词藻之用。

  • 皇览孙氏辑本

    皇览孙氏辑本

    《作者:孙冯翼类书。魏文帝曹丕在220年(延康元年)到222年(黄初三年)间召集刘劭、桓范、韦诞、王象和缪袭等人编成。该书“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收集经传,随类相从,开创了编纂类书新体制。卷帙浩大。黄初三年(222)完成。为中国最早之类书。据传原有四十余部,一千余篇,八百余万字。南朝梁时尚存六百八十卷,隋时仅存一百二十卷。约于宋代全部亡失。清代有孙冯翼、黄奭辑本各一卷。

  • 记纂渊海

    记纂渊海

    《作者:潘自牧类书。宋潘自牧编。一百卷。依 次分混元、天文、岁时、节序、律历、祥瑞、灾异、 地理、居处、郡县、职官、仕宦、科举、学校、人 伦、家世、性行、识见、问学、言语、政事、名誉等 部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分门隶事,与诸家 略同,惟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 十卷,叙人事者六十四卷,叙物类者仅十一卷。 详其大而略其细,与他类书小异”,“其中性行、 议论诸部子目,未免琐碎,然亦不失为赅备 也”。今传为明万历七年(1579)陈文燧刊王嘉 宾校补本,清乾隆间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以为“亦如陈禹谟之改《北堂书钞》,已非自牧 之旧”,“要其根

  • 古今同姓名录

    古今同姓名录

    《作者:萧绎一卷。梁元帝萧绎 (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 《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以及《文集》五十卷。《古今同姓名录》见于《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均为一卷。后来,经唐代陆善经,元代叶森分别加以增添续补,收录在明代的《永乐大典》中。清代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将此书收入,改为三卷。此本虽然经过反复的增补,但其体例分明,不相混杂。凡是陆善经、叶森增改之处,都予以标明。所以仍可以看到梁元

  • 古今姓氏书辩证

    古今姓氏书辩证

    《作者: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正》40卷,邓名世撰,其子椿裒次之。此书搜集宋及宋以前历代姓氏文献,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作了或详或略的考证,为后人研究姓氏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堪称宋代姓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古代姓氏谱牒学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

  • 古今源流至论

    古今源流至论

    《作者:林駉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 古俪府

    古俪府

    《作者:王志庆十二卷。明王志庆(生卒年不详)撰。王志庆字与游,昆山(今江苏松江县)人。天启丁卯举人。有《丙园诗文稿》。本书从六朝、唐宋骈体之词藻之中,采摭英华、分类编辑。另外,汉魏时代的赋颂之文章,虽非四六骈体,但典实博丽,已开对偶之渐者,作者也一并收录。全书分十八门。为天文、地理、岁时、帝王、宫掖、储宫、帝戚、人、职官、礼、乐、道术、文学、武功、居处、恩赉、物类等。门下分一百八十二子目。本书可能仿欧阳询的《艺文类聚》的作法,收录或载全篇,或存节本。与其他类书只存字句、割裂饾饤者不同。所引至宋以前,引文全从总集、别集中录出。不象明人

  • 广博物志

    广博物志

    《作者:董斯张类书,博物学文献。五十卷。明董斯张撰。董斯张(生卒年不 详),字避周。乌程人。素称博洽,善诗词, 著有《静味斋词》,又有《吴兴艺文志》等 书。此书续用张华“博物”之名,而在体例 上大加变化,内容广为扩张,故曰“广”。 全书分大目二十二,子目一百二十七,皆 摘录古书旧文,类编而成。所引古籍,上 起“三坟”(代表三皇五帝时代之著作,现 存本实为后人伪撰),下至隋代,内容则天文地理、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居处服饰、 器用杂物,以至文学艺术、音乐歌舞、社会 人事,包罗无遗,其中不少为记述事物源 流、描述事物性状、形制、名称、生产等等 的资料,较之《博物志》、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作者:宫梦仁清宫梦仁辑。8册,54卷。本书采集群书,分类编辑而成,并有注释。内分天、地、人、物四部。“人部”又分为29类,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9类:(1)法戒类,有居乡四约、余襄公从政六箴等136条。(2)伦品类,有妇七去、三不去等66条。(3)治道类,有十二教、五政、五赦等181条。(4)选课类,有审官六议等98条。(5)爵秩类,有六职、御史三院等237条。(6)贡赋类,有赋法九等等51条。(7)食货类,有理财三要等101条。(8)军政类,有兵制五变等200条。(9)刑律类,有三典、三赦、五禁、治狱期五、八刑、刑书四法、律例八字、左传九刑、刑狱十弊等58条。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武英

  • 格致镜原

    格致镜原

    《作者:陈元龙记载事物起源的一部类书。清陈元龙编。所谓“格致”,是取《礼记·大学》“格物致知”之义,就是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的意思。“镜原”是探索事物本源的意思。全书共100卷,分为: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朝制、珍宝、燕赏器物、耕织器物、玩戏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等共30类;每类又分若干子目,如乾象类有天、日、月、星、风、雷、云、雨等十四目,各类共有八百八十六目。一般首先是总论,然后引古书,讲该字的字义和该物来源,下面列出有关材料。这部书注重考证饮食、布帛、文具、武备、日常器物以及花、木、鸟、兽、昆虫、水族等。这些记载事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作者:谢维新类书。南宋谢维新、虞载编。五集三百六十六卷。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载,字子厚,与维新同里。受书坊主刘德亨之约而编是书。“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卷。宝祐五年(1256)成书。后觉其门类未备,又续编“外集”六十六卷。凡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冠总论,次为事类,再为诗集。按所事类别总述源流,或序抄经史百家,或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繁博止于当代,皆注出处。宋以前书及宋代遗事佚诗皆赖此以存。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多采此书。“后集”可补《宋史》所见官制之阙。宋本今已不传

猜你喜欢的书

卜多力的一生

卜多力的一生

《卜多力的一生》将宫泽贤治经典的7篇童话和3篇诗作收于一册。从《猫咪事务所》到《夜鹰之星》,弱小低微的动物们受尽欺侮仍努力生存;从《卜多力的一生》到《银河铁道之夜》,少年们为了所有人的幸福而不畏牺牲。宫泽贤治以童话之笔讽喻现实,唤起心中柔软,赋予人生存的勇气。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为了你得到幸福,我也愿意贡献自己的所有。 日本的安徒生、国民童话诗人、宫崎骏动画的灵感来源——宫泽贤治 十篇无惧风雨的童话与诗,在此相聚。

水经注释

水经注释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韩非子白话文

韩非子白话文

诸子散文名著。战国韩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扬“法治”,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强化中央集权,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文章锋芒锐利,严峭峻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和民间寓言进行论证,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对后世政论文写作及发展影响甚大。此为韩非子白话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亦称《无量寿经论注》、《往生净土论注》,简称《往生论注》或《净土论注》。佛典注疏。北魏昙鸾注。二卷。是古印度世亲造《无量寿经论》(即《往生论》)的注释书。书首初述依《十住毗婆沙论》判此论为易行道。次释论文,总分为二,前部之五言偈为“总说分”,后部之长行释文为“解义分”。总说分又分为五门,解义分又分为十层义,随文依次注解。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此经为解释阿毗昙心论者。大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六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