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起元

- 姓名:顾起元
- 别名:字太初,一作邻初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宁(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1565年
- 逝世日期:1628年
- 民族族群:
顾起元(1565年~1628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太初,一作邻初,号遁园居士。江宁(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他与何栋如、俞彦等人在乡里共结文社。万历二十六年,成进士,初授编修,累官至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博览群书,在任上也注意撰述,《说略》30卷在任上已基本完成。万历三十三年,解京职归,遇河决舟坏,所著《说略》稿本丢失。解职归里后,7征皆不起,友人题其小筑日七召亭。但他仍关心世事,更加勤于著述。万历四十一年,他访得所著《说略》副本,重订为30卷刊行。万历四十五年,他撰写《客座赘语》10卷。万历四十六年,他自定《懒真草堂集》,诗20卷,文30卷。万历四十八年,他辑汇《金陵古金石考目》。天启三年(1623),著《蛰庵日录》4卷。天启四年,增订《说略》为60卷刊行。他还著有《寒松馆游览诗》、《归鸿馆杂著》等8种,可见其学识渊博。他的散文注意辞采,注意吸取骈体四六的创作经验,其长处与缺点都因此而形成,恰如黄宗羲所评:“博学以徐、庾为根柢,故其文好用排调,下者入于事类赋,修辞之过,反多俗笔。”(《明文授读》)他的诗歌能感时伤怀,有些富有现实内容。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顾起元生于南京金吾卫 。其父顾国辅 ,母亲王氏。顾起元从小聪慧好学,得到很多人的赏识 ,当时南 京的著名文人王可大还将女儿许配给他。明代王同轨的《耳谈类增》记载 : “ 万历戊戌,会元顾公始实顾 氏后,冒姓张。父太守公任楚,始遗公书 ,令复姓 ,命名曰 `起元" , 又曰`启元"亦可,断不可违,而不言其故。今公果以起元登上第 , 同榜复有启元,意当时必所谓天榜见之也。 ”( 卷十四· 《戊戌鼎甲先兆》)根据这条资料,滕新才先生在 《〈客座赘语 〉作者顾起元传略》中认为顾起元原名张始,在其父任襄阳时才改名顾起元。顾起元年轻时 ,是否改名呢?这个问题不宜妄下定论。 据光绪《金陵通传 》卷十九记载: “顾国辅 ,字惟德,号毅庵,南 京金吾卫人 。大父方竹少孤,鞠于张 ,遂蒙其姓。 ” 可知从顾起元的 曾祖父顾方竹起,顾氏的确曾经改姓张。顾国辅开始也是用的张 姓 ,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 考中进士,查 《万历二年进士题名 碑录》,即为 “张国辅”。他历任刑部主事 、郎中 、襄阳知府、浙江副使 、宝庆知府,恢复顾姓是在出任宝庆知府之前, “任满擢浙江副 使 ,……以大计罢归 。久之,诣京师请复顾姓。隶部廉昔被诬状 , 因起知宝庆府”。根据史料的记载,顾国辅在万历十八年 (1590) 任于浙江,二十一年 ( 1593) 知宝庆,因此应该是在万历二十年 ( 1592) 左右才改回顾姓 。而按照上面的说法,顾起元改名是在其 父任襄阳时 ,据光绪《襄阳府志 ·职官制》所载,万历十三年 ( 1585) 张国辅任知府,万历十四年(1586) 王继明任知府,因此顾起元改名 应在万历十三年。如果要恢复原姓,为何父子不一起改姓,而是相 隔七年之久呢?在古人看来,恢复原姓是一件关乎仪礼的大事,这样草率地改姓是不太可能的。况且顾起元于万历二十六年 ( 1598) 才中进士,他的父亲就算做梦也未必看得到十几年后的“天榜”吧 ? 而且,顾起元在著作中从未提及改名之事。在 《客座赘语 》中 ,不乏对科甲征兆的记载 ,其中第三卷的《先祖梦中三人》记述其 祖父对一次科举的梦兆,第七卷的 《梦征》和 《崔老数学 》记述了他 父亲中进士前的征兆 ,说明他对先辈的梦征之事深信不疑。他的 文章中也曾说起 “予曾大父亦蒙氏张,至先少宰而奏复顾” ,但对自己改名之事却只字未提。如果他真的因为父亲一梦而改名 , 想必也会写入书中的 。
猜你喜欢的书
窄门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定香亭笔谈
四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 《十三经注疏》、汇刻 《皇清经解》等。撰有《研经室集》等。定香亭,是作者在杭州学使署西园荷池中小序,用陆游诗句“风定池莲自在香”之意命名。据阮元自谓,随笔疏记近事遂成此书,书中记录其本人及他人诗文作品颇多。所录诗文作品与说明文字紧密结合,言一事即有相关之诗文附列于后。全书各卷内容分别有所侧重,卷一、卷二多记当时诗坛情况,介绍诗人,存录作品,可资参考。另外还记述阮元自己在浙江各地试诗、试赋、试词诸事。卷三重点记叙作者游览浙江名胜途中纪游和交往唱酬之作。卷四记载作者校勘、编纂经籍诗文的情况,同时谈及书法、石刻等。《定香亭笔谈》反映阮元重家学,尊儒教的思想,他论赋崇“六朝真意”,言诗标举 “唐人风范”,提倡典雅可诵之作。《定香亭笔谈》有嘉庆五年 (1800) 文选楼刊本、《文选楼丛书》本及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天仙金丹心法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辑要》壁集,一为松飞破译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书中八仙为:三山笛史韩湘、蓬莱道人张果、紫微垣山(酿花墨客)蓝养素、醒眼道人(富贵解人)曹器杰、铁杖老人李元中、盍缕道人何淑清、秕秕道人钟离权、回道人吕岩。另外,除了八仙之外,书中还搬出了张道陵、葛洪、许逊、苏郎、刘海蟾、丘处机、白玉蟾、张伯端等等一大堆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作序。然此书大旨应是全真道北宗的清修法,关涉全程而详细精切,读者自能鉴识。
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尾题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咒经。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又称宋云行纪、慧生行传、惠生使西域传。附载于东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卷五(大五一·一○一八上)。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命敦煌人宋云及僧惠生北出西域至印度,正光三年(522)得佛经一百七十部归,后人记载其取经经历而成此书,为现存六世纪时关西域之重要记录。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
唐北天竺沙门无能胜译,佛临涅盘,化现力士降螺髻大梵,说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