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起元

顾起元
  • 姓名:顾起元
  • 别名:字太初,一作邻初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宁(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1565年
  • 逝世日期:1628年
  • 民族族群:

顾起元(1565年~1628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太初,一作邻初,号遁园居士。江宁(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他与何栋如、俞彦等人在乡里共结文社。万历二十六年,成进士,初授编修,累官至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博览群书,在任上也注意撰述,《说略》30卷在任上已基本完成。万历三十三年,解京职归,遇河决舟坏,所著《说略》稿本丢失。解职归里后,7征皆不起,友人题其小筑日七召亭。但他仍关心世事,更加勤于著述。万历四十一年,他访得所著《说略》副本,重订为30卷刊行。万历四十五年,他撰写《客座赘语》10卷。万历四十六年,他自定《懒真草堂集》,诗20卷,文30卷。万历四十八年,他辑汇《金陵古金石考目》。天启三年(1623),著《蛰庵日录》4卷。天启四年,增订《说略》为60卷刊行。他还著有《寒松馆游览诗》、《归鸿馆杂著》等8种,可见其学识渊博。他的散文注意辞采,注意吸取骈体四六的创作经验,其长处与缺点都因此而形成,恰如黄宗羲所评:“博学以徐、庾为根柢,故其文好用排调,下者入于事类赋,修辞之过,反多俗笔。”(《明文授读》)他的诗歌能感时伤怀,有些富有现实内容。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顾起元生于南京金吾卫 。其父顾国辅 ,母亲王氏。顾起元从小聪慧好学,得到很多人的赏识 ,当时南 京的著名文人王可大还将女儿许配给他。明代王同轨的《耳谈类增》记载 : “ 万历戊戌,会元顾公始实顾 氏后,冒姓张。父太守公任楚,始遗公书 ,令复姓 ,命名曰 `起元" , 又曰`启元"亦可,断不可违,而不言其故。今公果以起元登上第 , 同榜复有启元,意当时必所谓天榜见之也。 ”( 卷十四· 《戊戌鼎甲先兆》)根据这条资料,滕新才先生在 《〈客座赘语 〉作者顾起元传略》中认为顾起元原名张始,在其父任襄阳时才改名顾起元。顾起元年轻时 ,是否改名呢?这个问题不宜妄下定论。 据光绪《金陵通传 》卷十九记载: “顾国辅 ,字惟德,号毅庵,南 京金吾卫人 。大父方竹少孤,鞠于张 ,遂蒙其姓。 ” 可知从顾起元的 曾祖父顾方竹起,顾氏的确曾经改姓张。顾国辅开始也是用的张 姓 ,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 考中进士,查 《万历二年进士题名 碑录》,即为 “张国辅”。他历任刑部主事 、郎中 、襄阳知府、浙江副使 、宝庆知府,恢复顾姓是在出任宝庆知府之前, “任满擢浙江副 使 ,……以大计罢归 。久之,诣京师请复顾姓。隶部廉昔被诬状 , 因起知宝庆府”。根据史料的记载,顾国辅在万历十八年 (1590) 任于浙江,二十一年 ( 1593) 知宝庆,因此应该是在万历二十年 ( 1592) 左右才改回顾姓 。而按照上面的说法,顾起元改名是在其 父任襄阳时 ,据光绪《襄阳府志 ·职官制》所载,万历十三年 ( 1585) 张国辅任知府,万历十四年(1586) 王继明任知府,因此顾起元改名 应在万历十三年。如果要恢复原姓,为何父子不一起改姓,而是相 隔七年之久呢?在古人看来,恢复原姓是一件关乎仪礼的大事,这样草率地改姓是不太可能的。况且顾起元于万历二十六年 ( 1598) 才中进士,他的父亲就算做梦也未必看得到十几年后的“天榜”吧 ? 而且,顾起元在著作中从未提及改名之事。在 《客座赘语 》中 ,不乏对科甲征兆的记载 ,其中第三卷的《先祖梦中三人》记述其 祖父对一次科举的梦兆,第七卷的 《梦征》和 《崔老数学 》记述了他 父亲中进士前的征兆 ,说明他对先辈的梦征之事深信不疑。他的 文章中也曾说起 “予曾大父亦蒙氏张,至先少宰而奏复顾” ,但对自己改名之事却只字未提。如果他真的因为父亲一梦而改名 , 想必也会写入书中的 。

顾起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頖宫礼乐疏

頖宫礼乐疏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列仪注,次列名物器数,共成八卷。第九卷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祠,附以乡饮酒礼。第十卷附以乡射礼。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礼,及时祭仪注,皆《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所未载。又迎神乐章,谓明制本宋旧,一成三成,相沿不易。其乐章诸谱,配以六律者,唯填工尺一字,颇能得其源流。盖乐律自宋仁宗时始省去坐、立二部,及堂上、堂下之分。南宋诸儒,又以旧乐加平减之制,无高上、高尺之律,於是所用者惟中和韶乐。明代实沿其制。之藻所谱,又注明时俗之一凡、清凡诸调,与旧调相合者,分毫不爽。又於琴瑟操缦之法,别成一谱。其琴谱不越松风阁之旧规,以数音谱出一字,少用钩剔。盖欲近於和缓,以和韶乐。瑟谱则以六律为主,行迟其声以应节,又与元熊朋来《瑟谱》之一声一字者迥殊。盖历律皆根於数。之藻娴於算法,世所行《天学初函》,即其所刻。故因数制律,足自为一家之学。其末卷载乡饮酒礼兼及乡射礼者,明初之制,犹行射礼於頖宫。迨其中叶,此礼遂废。故《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载之不详。之藻稽古证今,考辨颇为赅悉。惟《褒崇》一门,仅采史传,不及马端临《学校考》之备。又《仪器图》内犠尊诸制,既不本於《三礼图》,又不以《考古》、《博古》诸图证其异同,仅以时俗陈设者为准,未免稍略。然礼以时王所制为定,是亦自有其义焉,未可尽非也。

抱朴子别旨

抱朴子别旨

抱朴子别旨,原题晋葛洪撰,疑为后人所出。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作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附于《抱朴子内篇》之后。本篇论述导引行气之术。谓导引之术可以通不和之气,养生祛疾。分别人身之气为众气、粗气、元气三种。认为众气能举重致远运体,粗气可移山决海、制伏猛兽盗贼,而养生者应保养元气。元气至少而难散,故养之可以长生。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大致相同,皆依次归礼十方天尊神灵,忏谢前世今生无量故误,祈请消除罪录,并祝国祚延洪,圣寿遐长,幽显蒙恩,普天太平,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但本篇所列举归礼十方天尊神灵之名号,较前篇为多,忏文词句亦有所不同。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有两部。其一是北洋军阀时期曹锟1923年制定。他以巨金贿赂议员将他“选”为总统。为给其“总统”披上“合法”外衣,又贿赂议员给他抄制此宪,故俗称“贿选宪法”。13章141条,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认总统有权统率军队、总揽行政权和解散议会。为标榜“拥护民国”以骗人民,他选定1923年10月10日即中华民国国庆节隆重集会,“庆祝”国庆,同时宣布宪法实施,举行总统宣誓就职。其二是蒋介石制定,俗称《蒋记宪法》,中国第2部正式宪法。1946年12月25日通过,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公布时通令全国“庆祝”三天,以宣扬其所谓“民主”、“自由”。此宪14章175条,确认总统独揽大权,统率军队,另设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分掌“治权”。行政、司法、考试三院院长由总统提名或直接任命,五院间的争执由总统裁决。总统受“国大”监督,但“国大”在总统任期内并不开会。可见,两宪都是确认总统独裁。后者还规定任何政党和个人都不得以军队为政争工具,企图要共产党将自己领导的人民军队交给其国家。

大清著作权律

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共5章55条。其主要内容是: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着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著作人应用本人姓名;凡以学堂、公司、局所、寺院、会所出名发行之著作,应用该学堂等名义,附以代表人姓名,交样本二份,注册费银5元,呈送民政部注册发照后,方能取得保护。著作权归著作者终身有之;著作者身故,由其继承人继续30年;照片著作权,除专为著作附属者外,为专有10年。凡著作权年限已满者、著作者死亡而无继承人者、著作久经通行者、愿将著作任人翻印者,应为公共利益的著作物。节录众人著作成书,供普通教科书参考之用,节录他人著作供已著作考证注释者、仿他人图画以为雕刻模型,或仿他人雕刻模型以为图画的,将不以假冒论,即不视为侵犯版权的行为。该法规定,凡假冒他人之著作,即侵犯版权的行为,将予以法律处罚。该法对以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版权法具有重大影响。

仪礼集编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着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而断以己意。《浙江遗书总录》称其为十七卷,积帙共二千余翻。为卷仅十七者,按经篇数分之,不欲于一篇之中横隔也。以为本目录列十七卷,书则实四十卷者,终以卷轴太重不得已而分之。《总录》又称,末附勘正监本《石经》,以补顾炎武、张尔岐之缺,此本亦只有目录而无书。又谓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析诸篇之记分属经文,乃编纂之初,不得不权立此例,以便寻省。可惜卒时大业未完由门人继之,因袭未改,非朱子本意。吴澄亦疑其经、传混淆,为朱子未定之稿。故盛氏是编,经与记都依郑玄旧本,经、记各自独立。其中《士冠》、《士相见》、《丧服》等篇,传写混淆者,则从蔡沈《书经集传》考定“武成”之例,别列改本于后,而不敢移易经文。其持论颇为严谨,于诸家谬论辨正甚详。虽持论时有出入,然颇有考订之功,在近时说礼之家中,可称为根据之学。有嘉庆辛西冯氏刊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