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文

陈耀文
  • 姓名:陈耀文
  • 别名:字晦伯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河南确山县人
  • 出生日期:1524
  • 逝世日期:1605年
  • 民族族群:

陈耀文(1524-1605年)字晦伯,号笔山,河南确山县人。明后期著名文献学家。据《本朝分省人物考》等记载,幼聪敏好学,有神童之称。陈耀文曾登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年,1550年)进士。考《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登科录》记载:贯河南汝宁府确山县,军籍,国子生。治《易经》。字晦伯,行一,年二十七,正月初六日生。曾祖仁(岁贡生)、祖万言(卫经历)、父惟精、母张氏。重庆下。弟耀武、耀勋、耀儒、耀德。娶李氏。河南乡试第十五名。授中书舍人,选工科给事中。建言与权臣相抵牾,谪为魏县丞。历淮安推官、宁波苏州二府同知、南京户部郎中,官至陕西太仆寺卿。辞官归里,肆力著述。学识宏博,工于考证,又喜词曲。官有余闲,得博极群书。自经史外若丘、索、《竹书》、《山海经》、《元命苞》、《穆天子传》等类,以及星历、术数、裨官、齐谐,无不该览。时有撰造。或思不属,夜辄梦一叟共相拟议画,鬼神通之也。升工科给事中。感慨时事,数上危言,忤时相意,谪魏县丞,量移淮安推官,宁波、苏州同知,迁南京户部郎中、淮安兵备副使。淮扬多盗,其里中豪恣其利,往往称逋逃主。耀文悉治之。民为立德政碑。寻升陕西行太仆寺卿。耀文故倦游,不乐边塞,遂请告归。有指挥馈以造船馀金千两,麾而却之,抵家杜门,日以著述为事。初不问家人产,即干旄在门,犹高卧不起。年八十二卒。所著有《天中记》、《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经典稽疑》、《花草稡编》诸书行于世。

陈耀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麟原文集

麟原文集

元文别集。前集12卷,后集12卷,共24卷。王礼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刘定之序,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李祁序。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各12卷。前集卷1为碑,卷2为志,卷3为行状,卷4—5为序,卷6—7为记,卷8为表,卷9为传、赞,卷10为题跋,卷11为说,卷12为哀辞。后集卷1—4为序,卷5—7为记,卷8—9为铭,卷10为行状、祭文、书、启,卷11为说,卷12为杂著、词、题疏。卷末有孔公恂撰《王公墓志铭》。刘定之序称王礼作品“有掣碧海、弋苍旻之奇”,《四库全书总目》则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提法“与(王)礼文不甚似”。并指出:“(李)祁序称:其蔼然仁义之词,凛然忠愤之气,深切恳至,无不可人意者,斯得之矣。”总之,王礼的《麟原文集》所收入的作品是以义理见长,而不那么讲究文采与结构。本集传本较少,元明旧刻均未流传至今,善本仅有一二种清抄本行于世。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人首九宫神君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所载《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一篇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取《大有妙经》改编而成。

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

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

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撰人不详。内第六页称:「昔贞观三年(628)八月,李靖将兵四十余万与突厥战,夜垒三更,九天玄女赐孤虚法与李靖」。据此应为唐代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本书前半部分杂辑各种符咒、图式、药方、叙述隐通、蹑步、孤虚、择时、伏魔拘邪、治病保胎等法术。后半部分为《太阴玄女经》,据称此经乃六丁玉女授道士张群,经中载隐形之术、造印法、造剑法、埋剑法、拘邪法等。

金钟传

金钟传

《金钟传》,又名《正明集》,全书共八卷六十四回。作者署名为“正一子”、“克明子”。此皆笔名。乐善堂版书前的《自非道人序》中说:“然正一子者,一其心也;克明子者,明其心也。其所以一之明之于心者,亦不过曰孝悌而已。”这是根据小说的思想内容推测笔名的寓意。作者的真实姓名已不详。按作品中所取材的年代和风格来推测,作者当是清康熙、雍正年间人。《金钟传》是一部极力宣扬孝悌思想的所谓“劝善”、“醒世”的小说。作品以江南上元县举人李金华与历经磨难、以致沦落风尘的延安府贺旌之女贺淑媛终成眷侣、李金华得中探花并作为钦差赴各地察治吏治结局,最终以李金华命各府州县铸一醒世金钟悬于城内十字路口警世点题。

朱氏世德碑记

朱氏世德碑记

碑记,指刻在碑上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吴王之后撰写的,文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了五代祖先的家族关系、迁徙以及大事记等,是研究朱元璋家族的重要史料。

邓析子

邓析子

二篇,春秋后期名家重要著作,邓析著。邓析的著述在汉以前流传情况不详。至西汉末刘向校书,“以相校除复重,为二篇”,其篇目为“无厚”、“转辞”。《汉书·艺文志》“名家”著录:“邓析二篇。”后隋唐史志俱录。然原书内容在汉以后渐散佚,仅存篇名。一般认为今本《邓析子》内容为隋唐之际人所伪撰。因今本不可据,故《邓析子》之学说,只能就汉以前其它书籍征引论述之言讨论。刘向云其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吕氏春秋·离谓》记有邓析“两可之说”故事:言一物仅有一买方和一卖方,双方都急于成交。因买方急于买,卖方可以要高价而不急;买方也可因卖方急于卖,自己可以压价而不急。此两可之例是对矛盾的双方俱急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而得出俱可不急的结论,于是论题便显示为双方又急又不急。“是有(又)不是,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鲁胜《墨辩注叙》)。书中另一重要内容为讨论“无厚”,“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刘向《校上邓析子叙》)。邓析此论的具体情况不见史载。但书中所提出的“无厚”命题,至战国时则成名辩学派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涉及哲学上“名”与“形”、“无穷大”与“无穷小”等关系。荀子说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所指出的一些与邓析相关的论题,如“山渊平,天地比”之类,由于已为惠施等辩者所展开讨论,故其出自《邓析子》原书中的部分已难确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