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陈思
  • 姓名:陈思
  • 别名:号续芸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安(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思,生卒年月不详,南宋植物学家、文献学家、金石学家。号续芸,陈起之子。临安(今浙江杭州)书贾。理宗朝曾官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多见典籍,好编书。开庆元年(1259),录诸家杂论及唐以来诗句,成《海棠谱》3卷,载有栽种、嫁接、品别之法。性好书法金石,旁搜博采历代书家事迹,得531人,成《书小史》10卷。另作《书苑菁华》20卷,集历代论书之语,广至160余篇,然草创务博,故编次丛杂,不免疏舛。取所搜录之古碑,按地编纂,成《宝刻丛编》20卷,于宋代路郡邑行政区划,纲分目析,沿革厘然,较宋王象之《舆地碑目》赅备。曾集宋人著作157家,成《两宋名贤小集》380卷,又集史传所载前人小字,汇为一编,成《小字录》1卷。上述著作皆存于世。

猜你喜欢的书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美国现代重要的小说家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描写南部庄园主康普生家庭的没落。作品共分4个部分,由4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同述凯蒂的故事。一是“班吉的部分”,他33岁,却只有3岁的智力,作者通过白痴班吉的混乱思维,透露出他的不快和失去凯蒂的痛苦,反映出痴人眼中的周围世界;二是“昆丁的部分”,他是家中老大,对妹妹凯蒂的爱很不正常,凯蒂的放荡及婚姻对他打击很大,使个这敏感而忧郁、意志薄弱的贵族家庭的没落子弟终因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三是“杰生的部分”,这是个冷酷自私的实利主义者,他对凯蒂的私生女的残暴以及借此对妹妹的疯狂掠夺充分暴露了他已彻底抛弃了贵族家庭的传统价值标准,成了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四是“迪尔西的部分”,作者通过她的口补叙了别人没有交待清楚的情节。作者通过个家庭的年轻一代或为白痴,或为懦夫,或是偏执狂,或是走向堕落的故事,描写了美国南方庄园制度的解体,也透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小说在艺术上刻意求新,特别是在运用“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心理方面所做的尝试,使“意识流”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咀华集

咀华集

评论集。刘西渭著。1936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30年代撰写的独具风格的、影响比较大的文学评论集。收文16篇,评论了10位作家的作品。小说方面有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神·鬼·人》,沈从文的《边城》,萧乾的《篱下集》,骞先艾的《城下集》,罗皑岚的《苦果》,林薇因的《九十九度中》;戏剧方面有曹禺的《雷雨》;散文方面有何其芳的《画梦录》,李广田的《画廊集》;诗歌方面有卞之琳的《鱼目集》。李健吾厌憎当时“不中肯然而充满学究气息的评论或者攻讦”,认为文学批评“也正是一种艺术”。他说:“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见和价值的决定。发见自我就得周密,决定价值就得综合。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有颗创造的心灵运用死的知识。他的野心在扩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认识,提高他的鉴赏,完成他的理论。”(《咀华集·跋》)他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属于美学的批评,而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历史批评方法。例如他在评论茅盾、巴金的行文风格时说:“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我们像上山,沿路有的是瑰丽的奇景,然而脚底下也有的是绊脚的石子;读巴金先生的文章,我们像泛舟,顺流而下,有时连你收帆停驶的工夫也不给。”作者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评论某一作家的作品,不仅能联系到社会人生,而且能联系到中国的、外国的许多作家和同一作家的另外的作品。他在评论沈从文时写道:“乔治桑是一个热情人,然而博爱为怀,不唯抒情,而且说教。沈从文先生是热情的,然而他不说教;是抒情的,然而更是诗的。”这里不仅有对沈从文小说的美学品味,而且有对沈从文与外国作家乔治桑的比较。李健吾在批评上对作家采取朋友似的对话态度,彼此之间有不同意见就进行磋商。《咀华集》中作为附录收入的5篇文章,就是评论《爱情三部曲》、《鱼目集》时与巴金、卞之琳所进行的讨论。

江汉丛谈

江汉丛谈

地理杂志。明陈士元撰。二卷。士元字心叔,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历官无考。著有《易象钩解》。该书以楚地故实,用问答形式,编辑成书。凡一万七千余字。卷一分风后、舜陵、舜妃、宛委、息壤、玄夷、九井等十条。卷二载子文、孟宗、三楚、竹王、槃瓠等十条,总计二十条。有《艺海珠尘》本、 《湖北丛书》本等,又《续说郛》本为一卷。卷首自序称:此书乃年老家居时,“有公安友生成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经应城,造余环碧园,讯楚中古昔奇事,……余乃据所讯,漫答之,侍童录为二卷,题曰‘江汉丛谈’”。可知此书为集楚地故实众说异同者,加以疏通证明的笔记资料。

七杀碑

七杀碑

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武侠小说,主要写明末川南七豪杰华阳伯杨展、雪衣娘陈瑶霜、女飞卫虞锦雯、僧侠七宝和尚晞容、丐侠铁脚板陈登暤、贾侠余飞、赛伯温刘道贞联袂奋臂,纵横川南,抗击张献忠,保全至众。张献忠因为屡挫于川南七豪杰,所以立碑而誓,七杀碑就是誓杀七雄的碑文。不过因为小说设计规模宏大,只写到杨展中举回乡就没有往下写,所以正面说川南七豪杰抗击张献忠的故事其实还没有开始。

唐钟馗平鬼传

唐钟馗平鬼传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平鬼传》。八卷十六回。题“东山云中道人编”,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荒诞奇书》排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话说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因像貌丑陋,未中头名,一怒之间,在金阶上头碰殿柱而死。他的阴魂不散,飘飘荡荡来到幽冥地府,在阎君面前,将他致死的情由,从头至尾诉了一遍。于是钟馗冤魂被阎王封为“平鬼大元帅”,荡平人间诸鬼。

成唯识论疏义演

成唯识论疏义演

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唐如理集,缺原本卷第三末下、卷第九本末、卷第十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