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迪知

- 姓名:凌迪知
- 别名:字稚哲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
- 出生日期:1529
- 逝世日期:1600
- 民族族群:
凌迪知(1529-1600),字稚哲,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凌濛初之父,以文学和雕版印书著名。其从弟凌稚隆亦是著名史学家、雕版印刷家。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1556)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当时,朝廷举办斋醮之事,兴建十坛,共计需要琉璃瓦150万张,待办齐要一年以后。凌迪知访得璫所储三殿副料若干,尽数报上,如期将事办成了。巨珰心里恨他,从中施以诡计,使凌迪知谪贬定州,任同知。署开州,里甲苦于无钱支应一切用度,凌迪知于是请立一条鞭法。后来,御史庞尚鹏将此法用于浙,中丞海瑞将此法用于吴,都以为方便。于是升大名府通判,又升常州府同知。后罢官归里,闭户著书34年,雇人校核群书,开雕印行于世,72岁逝世。
凌迪知著述甚丰,有《万姓统谱》150卷、《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姓氏博考》14卷、《史汉评林》130卷、《增定荆川史纂》14卷、《大学衍义补英华》18卷、(共有《左国腴词》8卷、太史华句》8卷、《楚骚绮语》6卷、《两汉隽言》16卷、《文选锦字》21卷5种)、《名世类苑》46卷、《名公瀚藻》50卷、《学海清澜》1000卷。刊印行世的有《国朝名公瀚藻》52卷、《古今文姓统谱》146卷附《氏族博考》14卷、《皇名经世类苑》46卷(万历二十三年刊)和《文林绮绣》59卷(万历五年刊)。
国朝名公翰藻五十二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皇明经世类苑四十六卷 明凌迪知撰。明万历二十三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古今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六卷姓氏博考十四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七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琼山先生大学衍义英华十八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五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文林绮綉五种五十九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五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桂芝馆刊本。
子目
左国腴词八卷 明凌迪知辑。
太史华句八卷
文选锦字録十五卷 目录后有“万历丁丑春仲吴兴凌氏桂芝馆梓行”二行正楷牌记。版心下方有“长洲顾旋写、吴郡王伯方刻”二行。
两汉隽言十六卷 宋林越辑
楚骚绮语六卷 明张之象辑。
凌迪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马三巨头
《罗马三巨头》以苏拉成为独裁官到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执政的罗马共和国历史为线索,讲述了罗马前三巨头和后三巨头的崛起、统治、斗争与瓦解,以及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对外征服史和对内统治史,剖析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演变的原因与路径。书中涉及格涅乌斯·庞培·马格努斯的崛起、卢修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的阴谋、罗马内战、菲利皮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苏拉为何在*辉煌的时候选择隐退?尤利乌斯·恺撒如何通过行贿成为执政官和保民官?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因何突然顺利继承尤利乌斯·恺撒的遗产?马库斯·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情史如何?埃及艳后缘何惨死?罗马共和国的覆灭意味着什么?本书将一一为您解答。
武陵记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教女遗规
有关女子教育的文献。清代陈宏谋编。是《五种遗规》之一,分上、中、下三卷。它采集历代女子教育的书籍有关所谓“女德”的内容,合辑编成。收班昭著的《女诫》、蔡中郎的《女训》、宋若莘的《女论语》、吕近溪的《女小儿语》、吕新吾的《闫范》、王孟算的《家训御下编》、《温氏母训》等组成。多为表彰贞妇烈女,宣传闫范母训等内容,在清代流传甚广。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原题「真元门生李景元集」。景元生平不详。据书中引述北宋朗然子(刘希岳)之语,盖出于两宋之际,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三篇,皆有经有注,上中二篇言医家脏腑经络理论。以十二月建、十二辟卦、十二律、十二方、黄道十二宫、十二分野,分别配属脏腑经脉。下篇经文以医论仙,以内丹搬运黄河逆流之法附会医家脏腑经络说。注文增入儒家君臣父子、忠孝仁义之教。从内容文字看,本书盖与宋金之际道教真元派有关。
春秋考
十六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辨定考究,无不精详。《四库提要》亦誉此书“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今观此书,其持论较为平和公允,较少凿空之论。如其云:《春秋》者,古史之凡,而其目则在史”。又云:“《公羊》张三世、藉位以鲁以托王义、黜周为二王后,不足据。”又云“《春秋》虽讳国恶,但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贤者讳。”虽不尽正确,但较诸儒之说《春秋》者,则稍胜一筹。叶氏好发新说,如此书《统论》释《春秋》书名云:“春者,阳之中。秋者,阴之中,天道所以生杀万物者;《春秋》赏罚之法,法者天也,岂古之史概以是为名,特鲁能守之不易乎?”此书于宋宁宗开禧年间由其孙叶筠刻于南剑州,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可知其时尚有传本。明代藏书家皆不着录,可知已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其内容占原书十之八九。现存有宋开禧叶筠刻本、闽覆本。
中庸辑略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加上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之说,初名为《中庸集解》。朱熹曾为其书作序,称赞其书精密详审。后朱熹作《中庸章句》,对其书予以删定,更名《辑略》。据《中庸章句自序》称:既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则《辑略》原与《章句》合为一书。其后《中庸章句》通行,《中庸辑略》则渐被遗亡。明嘉靖年间御史吕信卿从唐顺之处得宋椠旧本,予以刊刻,对《或问》多有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