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迪知

- 姓名:凌迪知
- 别名:字稚哲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
- 出生日期:1529
- 逝世日期:1600
- 民族族群:
凌迪知(1529-1600),字稚哲,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凌濛初之父,以文学和雕版印书著名。其从弟凌稚隆亦是著名史学家、雕版印刷家。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1556)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当时,朝廷举办斋醮之事,兴建十坛,共计需要琉璃瓦150万张,待办齐要一年以后。凌迪知访得璫所储三殿副料若干,尽数报上,如期将事办成了。巨珰心里恨他,从中施以诡计,使凌迪知谪贬定州,任同知。署开州,里甲苦于无钱支应一切用度,凌迪知于是请立一条鞭法。后来,御史庞尚鹏将此法用于浙,中丞海瑞将此法用于吴,都以为方便。于是升大名府通判,又升常州府同知。后罢官归里,闭户著书34年,雇人校核群书,开雕印行于世,72岁逝世。
凌迪知著述甚丰,有《万姓统谱》150卷、《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姓氏博考》14卷、《史汉评林》130卷、《增定荆川史纂》14卷、《大学衍义补英华》18卷、(共有《左国腴词》8卷、太史华句》8卷、《楚骚绮语》6卷、《两汉隽言》16卷、《文选锦字》21卷5种)、《名世类苑》46卷、《名公瀚藻》50卷、《学海清澜》1000卷。刊印行世的有《国朝名公瀚藻》52卷、《古今文姓统谱》146卷附《氏族博考》14卷、《皇名经世类苑》46卷(万历二十三年刊)和《文林绮绣》59卷(万历五年刊)。
国朝名公翰藻五十二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皇明经世类苑四十六卷 明凌迪知撰。明万历二十三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古今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六卷姓氏博考十四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七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琼山先生大学衍义英华十八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五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刊本。
文林绮綉五种五十九卷 明凌迪知辑。明万历五年浙江省吴兴县凌迪知桂芝馆刊本。
子目
左国腴词八卷 明凌迪知辑。
太史华句八卷
文选锦字録十五卷 目录后有“万历丁丑春仲吴兴凌氏桂芝馆梓行”二行正楷牌记。版心下方有“长洲顾旋写、吴郡王伯方刻”二行。
两汉隽言十六卷 宋林越辑
楚骚绮语六卷 明张之象辑。
凌迪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巽斋文集
文别集。南宋欧阳守道撰。二十七卷。守道初名巽,字公叔,一字迂文,人称巽斋先生,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少孤力学,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祐进士, 授雩都主簿。以丁忧归,后累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此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约十五万余字。收文凡二百五十九篇。其文多阐释儒学,尤深究前代治化兴废存亡之因。 论辩何为慎独、中庸、忠恕等,持论咸有根柢。有《四库全书》本。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清俞根初撰。十二卷。根初,绍兴(今属浙江)人。精岐黄之术,行医四十余年,颇负盛名。学术宗仲景,旁及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诸医家,精于伤寒,主张诊治伤寒证必须有胆有识,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认为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可尽泥古人之法,而要在对症施药。立方多以辛散、透发、和解、凉泻、温补五法,并将其经验汇编整理,成书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后经何秀山加按语,复经何廉臣增订,加入历代伤寒名家论述伤寒、温病、杂病之内容,编为十二卷。近人曹炳章又为之补缺,徐荣斋为之重订。全书约四十万字。第一章,为伤寒要义; 第二章,载六经方药; 第三章,论表里寒热;第四章,辨气血虚实;第五章,伤寒诊法;第六章,伤寒脉舌;第七章,伤寒本证;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十章,伤寒坏证;第十一章,伤寒复证;第十二章,伤寒调理法。每章又分若干节,共百十八节。书中各节均先列俞氏著文及经验方,次附何秀山之按语,何廉臣之勘补及徐、曹之按语。对其伤寒兼证、夹证、坏证、复证皆以因、证、脉、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辨证透彻明晰,其治法方药则寒温互用、补泻兼施、无偏胜之弊。对《伤寒论》有所发挥。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较为全面的著作。可供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参考。有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重订通俗伤寒论》 本。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经名: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又称《九真升玄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经中曰: “右《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其道毕矣。其 下弓 (卷)是《太上九真中经》。书虽有上下序诀,然别法异用, 不相干也。”《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本经该出自 《九真中 经》之后。副题曰: “一名 《上清太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云 笈七签》卷8《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称此经又名《白羽黑翮飞行 羽经》。《白羽黑翮飞行羽经》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亦是六 朝古上清经。以此推断,本经亦出自六朝。劝人存思北斗九精。
人生不过如此
梁实秋著。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一书,是梁实秋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集。梁实秋先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晚年,他从北京到西南,再到台湾,辗转;去过欧洲和美国,跋涉。体验过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耳闻目睹身经世态万象。这是梁实秋先生人生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履迹,也是这有常无常、有涯无涯人生际遇变迁。 看梁实秋的人生,体会“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的人生美学,愿我们大家也能够不计较真与伪,得与失,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矶声漩声
《矶声纪》和《漩声纪》程更生撰,收入岭南遗书本《袁督师事迹》,《矶声纪》和《漩声纪》。前者是崇祯二年十二月程本直为解救袁崇焕所上的奏疏;后者为袁崇焕被害后程本直为袁崇焕辩白之文,又名曰《愚忠纪》。根据《东江客问》记载,当时《矶声纪》和《漩声纪》在袁崇焕死后不久已经梓刻行世。《袁自如公粤西家传》记载:“后布衣程更生疏白督师冤,叙为《愚忠纪》”,引文中将一疏一叙对举,可见《矶声纪》原名《矶声疏》,《愚忠纪》即《漩声纪》。又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其一有句“载读《愚忠纪》,凄然泪数行”,亦可证明《愚忠纪》即《漩声纪》,且更可见屈大均确实将袁崇焕疏稿及《矶声疏》、《漩声纪》等文携带回了岭南。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月成书。书中记载了旻宁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继位,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在位期间,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道光年间是清朝国势明显衰弱的开端,特别是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而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走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较多地保存了这一时期的有关史料,对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史、清史及鸦片战争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