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沩山警策注

    沩山警策注

    《作者:佚名沩山警策注,两种,各一卷,宋守遂注,内题注沩山警策。明大香注并序。

  • 沩山警策句释记

    沩山警策句释记

    《作者:弘赞沩山警策句释记,二卷,清弘赞注,开诇记,邝裔序,有科文。

  • 童子经念诵法

    童子经念诵法

    《作者:善无畏童子经念诵法,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兴然题记,一〇二八B。

  •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作者:崔致远法藏和尚传,一卷,新罗崔致远结,日本僧濬凤潭序,高丽梁璋镂版题记,宋义和题记,前附阎朝隐撰康藏法师碑,后附日本道忠著碑传正误及崔致远事实。

  •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作者:求那跋摩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宋求那跋摩译,有题记,谓出丹本,较碛嘉减首段千七百馀字,馀文亦稍出入,但与曹魏昙谛所译羯磨后半比丘尼羯磨以下之文大同,参见本套。

  • 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作者:义操胎藏金刚教法名号,一卷,唐义操集,日本佚名题记、宪 题记、玄庆题记,澄禅题记。按校合甲本为卍续甲九两部金刚名号二卷,但异文甚多,今另出,八六四。

  • 释门章服仪应法记

    释门章服仪应法记

    《作者:元照释门章服仪应法记,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记并序,日本良信合并跋,排科会本。

  •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

    《作者:智涌了然释门归敬仪通真记,三卷,唐道宣撰,宋了然记并序,日本慧光合并序,妙辨雅序,宋如皎跋,夹注排科会本。

  •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

    《作者:佚名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一卷,失译,略云释迦文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尾题释迦文佛法。

  •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

    《作者:佚名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一卷,失译,日本净严题记。

  • 牧牛图颂

    牧牛图颂

    《作者:佚名牧牛图颂,一卷,明普明原辑,性音续集并跋,纳信序,袾宏序,超格序,乾隆四十九年了汇刻,与前书及卍续甲十八所载三本皆不同,依善本藏外增入。《牧牛图颂》也叫《十牛图和颂》,今所传本,皆是乾隆间所刻者,陶兰泉氏石印本亦是从乾隆本出,图凡十: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图之下方各附普明禅师颂一篇。末另附十颂,自寻牛至入尘,惟无图,写刻俱精,虽寥寥十许页,而意境无穷。《牧牛图颂》用牧牛和这种连环画形式来譬喻修佛所谓的“调心”过程,图文并茂,配以精辟清新的禅诗,很受时人欢迎,历来坊间翻刻不辍,流传的版本亦较多

  • 释门归敬仪护法记

    释门归敬仪护法记

    《作者:道宣释门归敬仪护法记卷上,唐道宣撰,宋彦起记并序,日本宗觉题记。

  • 释迦佛赞

    释迦佛赞

    《作者:佚名释迦佛赞,一卷,清达喇嘛萨穆丹达尔吉译。五世达赖。

  • 十天仪轨

    十天仪轨

    《作者:佚名十天仪轨,一卷,失译,尾题十天供养轨,一二九六。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作者:胡文焕十牛图颂,一卷,明胡文焕著并序。

  • 十不二门义

    十不二门义

    《作者:道邃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日本佚名题记,附考异。

  •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作者:不空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手印,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净严题记。

  • 十八契印

    十八契印

    《作者:佚名十八契印,一卷,失译,日本佚名题记,无等题记。“十八契印者。传云惠果和尚制。或云弘法大师作。今按三十帖册子目录云。大圣欢喜天经一卷(不空译末有十八道颈次第)。又云。梵字十八道真言。以此思之。大师据件二本记之乎。”十八契印, 亦称“十八道契印”、“十八道”。密教修法中通用的十八种手印。分别包括在“六法”中,故又称“六法十八仪”、“十八六法”。

  • 圣欢喜天式法

    圣欢喜天式法

    《作者:佚名圣欢喜天式法,一卷,唐般若惹羯罗撰,尾题圣天式法,附同天次第一卷,尾题圣天次第,日本兴然题记,一二七五。

  •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作者:不空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二卷 唐不空译,略云圣贺野纥哩缚念诵轨,尾题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供养念诵仪轨。马头明王之仪轨也。

  •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作者:不空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一卷,“但咒赞及作法宜视大仪轨内”,唐不空译,略云补陀落会仪轨,尾题补陀落海会诸尊住略出威仪形色。

  •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作者:善无畏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三卷,唐善无畏译,日本慧光题记,略云摄大毘卢遮那念诵仪轨,世称摄大轨。上卷尾题摄大毘卢遮那供养方便仪轨卷第一,中卷内题摄大毘卢遮那大菩提幢诸尊密印幖帜曼荼罗仪轨卷第二,下卷内题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悲胎藏转字轮成三藐三佛陀入八秘密六月成就仪轨卷第三。缩馀、大正八五〇补录。

  •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作者:佚名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一卷,失译。

  •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

    《作者:吉藏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 (583)之请,在建业 (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 (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

  •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作者:法成萨婆多宗五事论,一卷,唐法成译,尾题无上四字,一五五六。

猜你喜欢的书

沙之书

沙之书

小说集,一九七五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三篇,博尔赫斯写作后期的顶尖之作。面对一本页码无穷尽的“沙之书”,先开始是据为己有的幸福感,最终领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本书,是博尔赫斯书籍崇拜情结的体现,象征具有无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终却体验到无限而确证自我的渺小无力。“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无限性、可能性、死亡、记忆与时间等概念哲学、玄学层面的思考蕴含在各篇当中。

崇相集选录

崇相集选录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祟祯之初,落职闲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所著「崇相集」,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各议以及与沈有容、黄承玄、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诸当事论时事书,均为明代闽海与台湾有关之难得史料。本书计选文五五篇,就中以一严海禁疏」、「筹倭管见」、「黄中丞(承玄)勘功揭」、「中丞黄公(同前人)倭功始末」及「与熊抚台(文灿)书」等篇,特具史料仍值。书末,并搜选茅瑞征「皇明象胥录」「日本」、「琉球」、「和兰」、朱国祯一涌幢小品」「东涌侦倭」、「明神宗实录」「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张燮「东西洋考」「逸事考」(一则)、昊伟业「绥寇纪略补遗」「漳泉海寇」、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彭湖屿」、 「琉球」、陈仁锡「皇明世法录」等。

丙子学易编

丙子学易编

又名 《学易编》。南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李舜臣之子。为集诸家释解《周易》本义之作。原书十五卷,岁久散佚。今有《四库全书》辑本,作一卷。此本乃宋末俞琬所节抄,略存梗概。撰在丙子(1216)年,故有是名。《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李氏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以二百零八日之力编撰而成,遂名《丙子学易编》。书中阐解《易》义,惟采王弼、张载、程颐、郭雍、朱熹五家之说,而以其父李舜臣所作《易本传》之说证之,亦间附己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原书十五卷,高斯得尝与诵诗训合刻于桐江,今已散佚。此本为元初俞琰所钞,后有琰《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钞其可取者。’

福建通志列传选

福建通志列传选

何乔远字稚孝,晋江人,第万历丙戌进士,除刑部主事,历礼部仪制郎中。神宗欲对皇太子为王,乔远上疏言:「恭绎祖训,震器不可以久虚,国本不可以徐定」。议竟寝。

大毗卢遮那略要速疾门五支念诵法

大毗卢遮那略要速疾门五支念诵法

大毗卢遮那略要速疾门五支念诵法,一卷,失译,日本仁运睿题记。

涅槃经疏

涅槃经疏

涅槃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六五。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疏卷数不详。首尾均残。原卷无题名,据内容拟题。此疏所疏释者为《北本涅槃经》,现存残卷系从卷三十八《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六的结尾部分起,至《桥陈如品》第十三之中部。因首残,故全疏的科分不清。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