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尊

- 姓名:法尊
- 俗姓:温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深县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80
- 民族族群:
法尊(1902-1980),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藏语文专家。俗姓温,法名妙贵,字法尊,河北深县人。汉族。
早年于五台山显通寺玉皇顶出家,民国11年(1922)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后去南京宝华山学法。12年(1923)入武昌佛学院,受教于太虚法师,学习法相、因明和显密各宗教义。14年(1925)转入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并从大勇法师学习藏密。次年,随大勇法师组织的赴藏学法团离京,经打箭炉(康定)到达甘孜,师从昌都的安东格西学习藏文和佛经。22年(1933)入藏,进拉萨哲蚌寺,师从东本格西研习《藏文大藏经》及各种经论。是年受太虚法师之托,离开西藏到武昌,任教于汉藏教理院。24年(1935),为了迎请安东格西到内地(汉藏教理院等处)传道授业,再次经海路由印度进藏,于25年(1936)到达拉萨,后因安东格西圆寂而使计划落空。同年取道印度等地回到重庆缙云山,代理太虚法师主持汉藏教理院,并往返于重庆等地讲经传法。1950年到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为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翻译文件(汉译藏)。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选为常务理事。1955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1956年兼任中国佛学院院长,并在佛学院主讲佛教经论。
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佛教教育、佛经翻译和藏学研究3个方面。民国25年(1936)代理太虚法师主持专门培养佛学人才和弘传佛法的汉藏教理院,历时10余年,解放后又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培养了一批佛学人才,为中国现代佛教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精通藏文、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并曾获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为了沟通汉藏佛教文化,终生致力于藏文佛典的汉译,并且将部分汉文佛典译成藏文,所译佛典近百部,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作为学者,他还致力于藏学研究,撰写了《现代西藏》、《我去过的西藏》、《西藏民族政教史》、《藏文读本初稿》等专著,编译出《宗喀巴大师传》、《阿底夏尊者传》、《格西曲札藏文字典》(与张克强等合译)等。其中,《西藏民族政教史》是汉族佛教僧人撰写的第一部藏传佛教史专著,在藏学界和佛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格西曲札藏文字典》翻译出版后,长期成为学习藏文、研究藏学的重要工具书。他还为中国佛教的组织领导工作贡献了力量。
猜你喜欢的书
大明会典
明代中叶修的法规汇编。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始令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1502年)书成,共一百八十卷。明正德年间(1506—1521)重校刊行,是为正德本《大明会典》。明嘉靖八年(1529年)令续纂,但没有颁行。明万历四年(1576年)省司重修,至万历十五年二月颁行,题为李东阳等奉敕撰,申时行等奉敕重修,共二百二十八卷,称为重修《大明会典》。现今流传较广的即为万历本,日本于1988年影印出版了正德本《大明会典》。大明会典汇集了明初至万历年间的主要法律、法规、条例、诰令、诏旨,如《诸司职掌》、《皇明祖训》、《洪武礼制》、《大诰》、《大明律》、《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大明集礼》、《大明令》、《军法定律》、《宪纲》、《教民榜文》等。该书记载典章制度完备周详。万历本《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及都察院、六科、寺、府、监、司为序,首卷为宗人府,以下为吏部十二卷,户部二十九卷,礼部七十五卷,兵部四十一卷,刑二十二卷,工部二十八卷,都察院三卷,通政使司、六科、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禄司各一卷,武职衙门二卷。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卷中详尽地记载了明代的典章和法律制度,是研究明代法制史的重要史料。
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书卷、恭敬诸神,以获福消灾,呼云获雨。
大学古本质言
清刘沅撰。沅著有《四书恒解》,认为文字简略,学者拘泥于常说,不能遽通其义,故又作此书,朴实说理,期在人人可知,故名《质言》。是书大旨多主义理,唯不宗宋儒。如谓“明明德”三字,“明明”二字相连,明而又明之意。德即无理,心在后天,朱子以知觉运动之心为德,谬矣;又谓至善即尧舜以来所说的中;又谓至善为本,止至善为始。其他所释,大都自抒己见,不拾他人牙慧。书首有刘沅的自序。该书有咸丰二年(1852)刊本。
楞严经熏闻记
楞严经熏闻记,五卷,宋仁岳述。
黔南会灯录
凡八卷。清代善一如纯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内容系收录明清时代川、滇诸地之禅家语要。黔,指四川黔江县。计收录一一六位禅师之上堂、小参、示众、机缘、拈颂、法语等。本书卷首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二月程春翔之序、翌年八月杜臻之序及自序、凡例、目录。卷尾续补编者之机缘、语要,更追补破山海明之法孙续灯寂常、无瑕性玉及壁林门之法嗣竺崖心性;此卷尾之续补乃后人所添加。总之,本书所收录之禅家,以临济宗天童圆悟之法嗣破山海明之法系最多,并含相同之临济宗汉月法藏之法系、曹洞宗云门之法系及不详法系者若干名。以上诸家以四川人居多,亦兼及云南省及其他地方之人士。
处处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间(148~170)。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以汇集佛教各方面之知识为主,属汉译经典中之初期译作。内容分为五十余项,间有介绍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等之特性。又全经较着重修行及道德实践之记述,故有关戒律之记载亦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