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

印光
  • 姓名:印光
  • 俗姓:赵,名丹桂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晚清民国郃阳(今陕西合阳)赤城人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40
  • 民族族群:

印光(1861—1940),晚清民国郃阳(今陕西合阳)赤城人。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法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继庐行者。幼随长兄折桂习儒,涉猎佛典。清光绪七年(1881年)在终南山莲花洞寺从道纯法师出家,次年驻留湖北竹溪莲华寺苦修,归心净土宗。十二年至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道场,后赴普陀山法雨寺隐居研习三藏经典三十年,升首座。1921年出版《印光法师文钞》,又发愿募印《安士全书》以广流通,声名大振。1923年在南京创办放生念佛道场,发起募捐修建三汊河法云寺及佛教慈幼院,被公推为筹备会名誉会长。后参与组织江苏监狱感化会并莅监说法,并应聘于上海残疾院、佛教净业社说法。1928年参与发起筹备全国佛教代表大会,推动新僧运动。1930年春将历年印行佛化及劝善书籍所存版籍,移交佛教净业社附设弘化社继续印行,移住苏州报国寺修行,主持木渎灵岩山寺,建立净土宗第二念佛道场,提倡宗风。并校订明藕益大师所辑《净土十要》,鉴定《物犹如此》《戒杀弭劫编》等,搜访增订《清凉山志》,重编《净土圣贤录》等,编著《初机先导》《净业津梁》《在家学佛法要》等。与太虚、圆瑛在佛教界资望最高,有宗学专家、僧界泰斗之誉。1935年与班禅大师一起被推为菩提学会首任正、副会长,翻译藏传佛教经典,次年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登坛开示。1937年通告中国佛教会,誓死反对班禅大师更改佛诞日之议。抗战爆发后拒与日伪合作,富有爱国民族气节。班禅圆寂后,接管菩提学会事务。自奉俭约,捐赈极多。在灵岩山寺坐化后,其舍利子分置各寺,被尊为中国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著有《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等。

猜你喜欢的书

花甲录

《花甲录》是内山完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理解,按照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一页一页、一件一件地将自己自出生之日起的历史——特别是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大事,以尽可能客观的笔调,一一排列下来。他的个人机遇与鲁迅先生十年之久的友情尽在字里行间,它不仅是内山完造的个人史,更是一部涵盖了从十九世纪末叶(一八八五年),直至“二战”结束的日本近现代史、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桐江续集

诗文别集。元方回著。三十六卷。乃方回元时罢官后所作。卷一至卷二八是诗,卷二九至卷三六为赋、说、引、序、记等文。据集中《虚谷桐江续集序》称为二十卷,而《千顷堂书目》则著为五十卷,今考集中诗文,知此集非一次编成,系先有《桐江续稿》九卷,每卷百首;后又有十五卷本,再后乃有作者自序所称之二十卷本。但以上各元时旧本,均已残缺不全。故清修《四库全书》时,乃据其所得,重编为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总目》著为三十七卷,实为三十六卷)。集中《寄题桐君祠》小序说:“余守桐江七年,解官后留居五年,凡一纪而后去。”其后又数至桐江,感情颇深,因以“桐江”名其集。前人多以其降元屈节、人品卑下,对其作品每有非议。其实,方回诗作,不仅数量多,题材广,且能选取重大题材,深刻反映动乱的社会面貌,寄同情于战乱中的人民。今存《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一百二十四首,题为《桐江集》。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器重。《鼎录》为记载陈代以前历朝帝王、大臣所铸各种鼎类之书。记载从黄帝至陈宣帝所制之鼎,凡四十九事。简略记载制鼎之帝王,制鼎之时间,鼎之形状,所用材料,鼎之名称,鼎上所铸文字及字体,有的还记载了鼎所藏之处。记载臣下所制之鼎,从姜太公至东晋王羲之,凡二十九事。只记载大臣的姓名、官职,鼎名,少数记载了制鼎原因,也不过只言片语。该书旧题虞荔为梁人,考《陈书》列传知其为陈人。其书序文所记夏鼎,应在黄帝条之后,疑为不识者移之书前而作序,可见此书流传既久,屡经窜乱,真伪已不可辨。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出吴协《鼎录》一条,经考证,疑吴协可能因与虞荔字形相近而误。现存 《汉魏丛书》本、《秘笈》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

六字课斋卑议

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无危象;食为民天,天足则民无离志;自古及今,未有十室九空而不酿乱、家给人乐而不成治者也。是以百姓不足,动有若之嗟;训农通商,致卫朝之富。欧洲诸国,深明斯理,故极力求富,而藏之于民。
今自互市以来,银漏日甚;农田水利之政,苟焉弗修;天地自然之藏,尚多未发。礼义生于富足,冻馁忘其廉耻,可为寒心者也!

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灵宝中盟经目》第四十一种著录《灵宝众简文》,为六朝灵宝经。陆修静撰。述受灵宝真文之投简科仪。

摩诃般若波罗密钞经

苻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五卷。共十三品,亦同道行,而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