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藏

- 姓名:吉藏
- 俗姓:安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549
- 逝世日期:623
- 民族族群:
吉藏(549~623),南朝陈、隋、唐间僧人。中国佛教三论宗创始人。据《续高僧传》卷一一等,俗姓安。祖先为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祖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东广州),后迁金陵(今江苏南京)。约三四岁时,其父带他谒见真谛,真谛为其取名“吉藏”。父后出家,名道谅。常随父到兴皇寺听法朗讲“三论”,七岁从法朗出家。十九岁,学有成就,善讲经论。隋朝取得百越(今浙江、福建一带)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法,听众常达千余,被称“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注疏,创立三论学派。在此期间,曾与当时有名的“三国论师”僧粲辩论,历时多日,往复数番,终于取胜。唐高祖(618—626在位)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在当选之列。晚年住延兴寺。其所以以“论”立宗,在于破斥对于“经”的执著。其思想祖述龙树、提婆之中观学说,否定语言概念有表达和把握客观真实的可能性,认为世界人生无非是虚幻名相的产物。佛所说法,全是假言施设,没有绝对意义。以“二谛”为组织学说的核心,而“二谛”亦属言教。故一切都是相对的,无可无不可,最终以“无所得”为归宿,而无所得亦无所得。然而其学亦受《胜鬘》《涅槃》等影响,与鸠摩罗什所传三论学有所不同。是故于讲“空”之外,亦讲“不空”,所谓“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主要著作有《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二谛义》、《胜鬘宝窟》等。门徒众多,见于《续高僧传》的有智拔、鸟凯、智命等。其中慧灌,高丽国人,后入日本讲学,为日本三论宗初祖。
猜你喜欢的书
胡文敬集
诗文别集。明胡居仁(谥文敬)著。三卷。所作诗文不多,由其门人余祐搜罗遗佚,编成本集。卷一、卷二为文,卷三为诗。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剑慧草堂医案
作者卧云山人。卧云山人生平履历不详,本书所载医案以内、妇科为主,兼收五官、外科病证,共计67种。上卷载咳呛、音嘶、哮鸣、痰饮、泄泻、痢、疸及风温、风燥、暑湿、疟疾、霍乱、湿热等外感病。中卷列虚损、鼻衄、失血、淋浊、肝胃气痛、胁痛、肿胀、肺痿、痹症、怔忡、痞聚、鼻渊、串疬、肠痈等内、五官、外科病证。下卷专收女科病证,先载咳呛、痰饮、便泻、肿胀、风温、癃闭、肝火、眩旋、心悸、肾积等女科杂病,后列调经、崩、带、子悬、恶阻、产后瘀阻妇科病证。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十章,言斋戒静思以修持身心之法。内称形、气、神为人生三要素,三者互为依存,「神逝则气败、气败则形亡」。故学道者应修身正心,爱神守气。其修持之法则为斋戒静思,反听内视,使内心清静,仪容整肃。又称斋直乃治身正心之要法,斋以整肃,直以正心。「斋戒以关内寇,威仪以防外贼」。此种理论出自南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本书当系后人据该书「法烛叙」篇改编而成,故名《法烛经》。
光宣诗坛点将录
汪国垣著。初稿民国八年(1919)写于南昌,民国十四年作修改后连载于《甲寅》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又刊登于《青鹤》第三卷第二期至第七期。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又在重庆作修改和补充,写成定本。今通行本为其门人程千帆整理本,见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汪辟疆文集》及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前有作者化名铁棒栾廷玉的赞语。诗坛旧头领一员属王闿运,都头领二员属陈三立、郑孝胥,机密军师二员属陈宝琛、李瑞清,参赞军务一员属陈衍,五虎将属袁昶、范当世等,八骠骑属陈曾寿、沈曾植等。有时一员头领下有一作某人的情况,故所录诗人实际上不止一百零八人。且早期发表之《甲寅》本与定本多有不同。点将录后又附额外头领三人:教头王进属郑珍,黄面佛黄文煜属释敬安,铁棒栾廷玉则作者自属。定本有民国三十三年作者跋,另有1983年整理者程千帆后记。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
卷首收序;卷一收住盛京般若禅寺语录;卷二收住辽阳如来禅寺语录;卷三收住辽阳建宁禅寺语录、普说;卷四收住奉天府东前山台大悲禅寺语录(本卷第十页上只存第一引六字,下半页原缺)、机缘、颂古、小佛事、法语;卷五收偈上;卷六收偈下;卷末附行状。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证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