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

- 姓名:智旭
- 别名: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1599
- 逝世日期:1655
- 民族族群:
智旭(1599—1655)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少年读儒书,即以灭佛老自任,作辟佛文数十篇。后阅袾宏《自知录序》、《竹窗随笔》诸书,乃不谤佛,尽烧所写辟佛文。父丧,闻《本愿经》,于是萌出家之志。二十二岁,专志念佛。次年听《大佛顶经》,心生疑惑,决意出家。二十四岁,从憨山德清弟子雪岭剃度,法名智旭。因听讲《成唯识论》,悟性相交融之旨。二十七岁起,遍阅藏经,积二十七年,成《阅藏知津》,为著名佛藏目录书,自序此书“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二十八岁母丧,闭关,关中大病,以参禅功夫求生净土。三十岁住终南山,学律学。三十一岁至金陵,目睹禅宗流弊,决意宏传律学。三十二岁起究心天台学说,但因当时天台宗人多陷入门户之争。故“愿作台家功臣,不愿作台宗后嗣”。后历住多处寺院,所在皆著述不辍。所著经疏极多,内容包括天台、唯识、禅宗、净土、律宗各门,总约二百余卷。并以佛教义理作《周易禅解》、《四书蕅益解》,主张会通儒释。不隶属任何宗派,曾自述:“平生尝有言曰: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魔》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症也。”(《八不道人传》,《灵峰宗论》第799页)是故举世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目为异物,疾若寇仇。后弟子公议以继天台宗传灯一系。智旭的思想,以天台宗性具实相为本,吸收唯识禅宗等派观点,极具调和折中色彩。其著作汇辑为《灵峰宗论》。
猜你喜欢的书
皮埃尔和让
莫泊桑著,皮埃尔和让是两兄弟。因为一份朋友的遗产继承人是弟弟,引发了哥哥的嫉妒心,查出遗产来自于母亲的情人,而让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于是他拿此真相做出了很多伤害弟弟及母亲的言行,最后弟弟决定放弃继父的遗产继承权,哥哥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分,决定去国外发展。
仰节堂集
诗文集。 明曹于汴撰。十四卷。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立迁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惩恶,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尝从高攀龙、冯从吾讲学。有《共发编》等。此为天启四、五年间(1624—1625)刊本。约十二万三千字。卷首有高攀龙、冯从吾序。于汴尝为东林党人冯从吾作《理学文鹄》序,亦从高(攀龙)、冯二人东林讲学。其诗文亦在理学、举业之间。倍受高、冯二人推崇。高序谓“其文足以定群嚣,明学术。诗足以畅天机,流性蕴”。冯序则称其“非沾沾以文章名家”。有天启刊本,康熙重刊本,《四库全书》本。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菩萨受斋经
全一卷。西晋聂道真译。又称菩萨受斋戒经、受斋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载述,于特定之斋日,为策励行道而行斋戒,修行六波罗蜜,修念十念、十戒等;既得清净生活,并修行救度众生之心。其中,所修念之十念,与一般之佛、法、僧、戒、施、天、止观、安般、身、死等十念不同,而是当念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戒波罗蜜、禅波罗蜜、方便善巧、般若波罗蜜、禅三昧六万菩萨在阿弥陀佛国、和上、阿阇梨等十念。又所述之十戒,亦与沙弥十戒有异。此外,诸经录对本经之译者有不同之说法,如历代三宝纪卷六、开元释教录卷二等,谓译者为聂道真,大唐内典录卷二则谓译者不详。
妙法圣念处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说十善法,及厌离行等。诃酒过失,及十恶等。赞叹护戒,及说天上诸偈,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
佛语法门经
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语’即‘佛语’。因真理无法以言语解释,若予肯定、否定,或予相对之言词,如身口意、地水火风空、有漏无漏等,已非真正之佛语。由本经可彻见大乘空观思想,故本经堪称为般若经之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