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

    《作者:智俨房山云居寺石经,《大正藏》中收有《华严一乘法界图》一文,这是在《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之后附以释文的一部著作。原文缺撰者名,但历来被认为是新罗义湘所作。历来的看法是,《华严一乘法界图》中的法界图和释文都是义湘所作,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的定论。但是,房山石经本《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明确注明是智俨所作。法界图为智俨所作,《大正藏》中的《华严一乘法界图》是义湘对智俨《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的注释。

  •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

    《作者:佚名发菩提心戒,一卷,石经寺主讲经律沙门志仙记,房山石经 第28册

  • 一切佛菩萨名集

    一切佛菩萨名集

    《作者:佚名一切佛菩萨名集,二十二卷。德云集,房山石经最全30987尊佛菩萨名号。

  •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作者:佚名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隋代静琬法师开始发起,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雕制的石刻佛经。目前被整理出来的有30册。其中第28册中的《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是唐代行琳大师所集,里面包含了30卷供700多个佛教陀罗尼咒。囊括了我们目前所见的种类最全的陀罗尼,甚至大量在佛经失传的咒语也在里面,非常珍贵。

  • 御注金刚经

    御注金刚经

    《作者:李隆基唐玄宗喜欢佛教,经常参与一些佛教活动。据 《册府元龟》记载,在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亲自注 《金刚经》,这就是 《御注金刚经》的来历。唐玄宗注的 《孝经》、《道德经》、《金刚经》在当时很流行,到了宋代,《孝经》和 《道德经》仍有传世,而 《金刚经》已经很难见到了。敦煌本 《御注金刚经》

  • 佛说恒水流树经

    佛说恒水流树经

    《作者:求那跋陀罗佛说恒水流树经,一卷,刘宋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房山石经,第03册。

  • 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作者:佚名又名《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药师经》、《药师琉璃光本愿拔除过罪经》、《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经》、《灌顶章句十二神王结愿咒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一卷。是《灌顶经》第十二卷之别出单本。谓佛应文殊师利之请,叙述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本愿及东方净土的情况,同时宣称持诵药师佛名号的种种功德。最后谓十二神王听法后,莫不一时舍鬼神形得受人身。本经作为《灌顶经》的一部分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多有别行单本。关于此经的内容与异本,可参见*《药师如来本愿经》与*《药

  • 因果本起经

    因果本起经

    《作者:求那跋摩因果本起经,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收于房山石经第02册。

  • 大比丘尼羯磨经

    大比丘尼羯磨经

    《作者:求那跋摩比丘尼羯磨经,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所谓“羯磨”是佛教中受戒或忏悔所作的仪式及宣告文书,类似于“受戒文”。本卷的内容即是比丘尼应守的戒律。

  •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作者:朱棣明散曲别集。五十一卷。题永乐御制。近人卢前《饮虹簃所刻曲》刊本收小令七百二十二首,套数十四篇。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朱棣诏命用南北曲调编诸佛名称歌曲,十八年夏颁降佛曲,勒令各地生员习唱。据明僧幻轮编《释氏稽古略续集》载,该书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序刻本,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赐僧录司《诸佛菩萨名称歌曲》大小三本。十八年三月初七日,颁御制经序十三篇,圣朝佛菩萨名称佛曲作五十卷,佛名作三十卷,俱入西藏流行。又据1987年《文物》第十期“张掖大佛寺永乐佛曲目录”统计,饮虹簃所刻七卷乃是残本,不足全书百分之三十,尚有一千

  •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作者:安世高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见大集经五九及六十两卷,此存目。十方菩萨问何因缘,菩萨有痴有黠,乃至智能有厚薄?佛言,知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 天童正觉禅师语录

    天童正觉禅师语录

    《作者:宏智正觉本书《天童正觉禅师语录》所引的版本选自《宏智禅师广录》,径录自日本出版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卷。《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第贰拾玖套刊有《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其中卷九所载《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大用庵铭》《行实》《塔铭》(有序)、《祭文》《大慧杲禅师题师像赞》《陆游题师像赞》为《宏智禅师广录》所未录。

  • 宝髻大王菩萨本缘

    宝髻大王菩萨本缘

    《作者:佚名《宝髻本缘》,全名为《吉祥圣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来自德国学者 Michael Hahn 编校的《大本生蔓》第四十七章。 《大本生蔓》发现於尼泊尔,是集本生与本缘故事为一体的一部古代佛教文献的集子。它的年代及最初产生、流传的地域目前尚不清楚。全书共五十章,本书最古老的写本现仍存尼泊尔。书中主要内容是传说故事,特别是关於佛修习善业的各种美德,着重强调的是佛的慈悲和他为获得最高正觉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其中第十至四十二章很接近大乘经典《悲华经》。这些故事都反复警示这样一个真理:在日益没落的世界上,人们一定要用完美的行为,走正确的道路。

  • 金刚经赞集

    金刚经赞集

    《作者:佚名《金刚经赞》,又名《金刚赞》。每首赞颂五言八句,共五十首赞颂。中国人撰,作者不详,一卷。 敦煌遗书中,题为《金刚经赞》的文献较多,经笔者调查,初步可分为三类:一为伯2039号背、俄弗323号等,即本文所介绍的文献。二为俄Дх296号《金刚经赞一本》、伯3645号《金刚经赞文》、斯5464号《金刚经赞》等,七言四句为一赞,共二十个赞。三为伯2184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後序并赞》等,四言十二句为一赞,共三个赞。以上三类,内容互不相同,均无作者名。

  • 佛性观修善法

    佛性观修善法

    《作者:信行一卷,中国佛教典籍。三阶教创始人信行撰。 本文献是三阶教的重要着作。未为历代経录所着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経所收。关於《佛性观修善法》的内容与研究,可参见拙作《〈佛性观修善法〉的基础研究》(载木村清孝博士还历记念论集《东亚佛教的形成与展开》,2002年,春秋社)。 现知在敦煌遗书中保存该文献写本两件,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北敦07879号(制79,缩微胶卷8386号)与北敦14802号(新1002)。北敦07879号首残尾存,尾题作「□□观修善法」,尾题的前两字脱落。北敦14802号从中部起抄写《佛性观修善法》这一文献,存有首题,但文本尾残。将两号相互对照,北敦1480

  • 二曜金刚合璧

    二曜金刚合璧

    《作者:佚名《二曜金刚合璧》,民间流传的反映日曜崇拜与月曜崇拜的文献。作者不详。一卷。 该文献包括《佛说日光经》、《佛说太阳经》、《佛说月光经》、《佛说太阴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纂》等五种「经典」。合刊为一册。

  •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

    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

    《作者:佚名《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本名《孝顺设供拔苦报恩道场仪》,又名《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教诫仪文》,中国佛教典籍。南宋四川绵竹大中祥符寺僧人思觉集。八卷。明清时期云南阿吒力僧和应赴僧常用科仪。

  •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作者:佚名《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略称《药师科》、《药师科范》。六卷。宋代以後中国僧人着述。明代以来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

  • 护国司南抄

    护国司南抄

    《作者:佚名《护国司南抄》,中国云南僧人所编纂的汉传佛教经典疏释。纂集者为云南大长和国内供奉僧、崇圣寺主、义学教主、赐紫沙门玄鉴。原书有疏释五卷,《校勘录》一卷。玄鉴纂集该文献的时间为云南大长和国安国六年(公元908年),今存本为大理国保安八年(公元1052年)释道常抄写疏释一卷。

  • 金刚五礼

    金刚五礼

    《作者:佚名亦称《姚和上金刚五礼》。佛教颂赞书。作者不详(或为“姚和尚”)。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共有五首偈颂,每首均以“一心敬礼”起头,前三句逐一赞颂释迦牟尼佛之法身、报身、化身,后两句赞颂“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藏”。研究者或谓是僧徒们在念诵《大般若经》时穿插在各处念诵的礼赞文,可备一说。本文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

  • 注心要法门

    注心要法门

    《作者:圭峰宗密《注心要法门》,唐代着名僧人宗密对澄观所着《心要法门》的注疏。一卷。

  • 大黑天神道场仪

    大黑天神道场仪

    《作者:佚名中国僧人所撰典籍。着者不详。卷数不详。宋代大理国阿吒力僧用科仪。 本科仪无题名,内容未见於历代大藏经,现标题为整理者拟名。 本科仪1956年8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现藏云南省图书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依原卷制有缩微胶片,但有错简。 本科仪与大理国写本宗密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分抄於同一蝴蝶装纸册的两面,周泳先、杨延福在五十年代整理时认为後者为大理国写本,而前者则是明人所抄。事实上宗密撰《圆觉疏》是抄写在两个内容不相衔接的断卷的背面。因为两个断卷尽管字体同一风格,但前一部分为《大黑天神道

  • 广施无遮道场仪

    广施无遮道场仪

    《作者:佚名中国僧人所撰典籍。着者不详。卷数不详。宋代大理国阿吒力僧用科仪。 本科仪无题名,内容不见於历代大藏经。现标题为整理者拟名。本科仪为佛教密宗无遮道场仪文,是研究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早期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与《大黑天神道场仪》一样,於1956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背面抄有大理国写本宗密撰《圆觉疏》,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 销释金刚经科仪

    销释金刚经科仪

    《作者:佚名又名《金刚科仪》。中国佛教典籍。宋释宗镜述。一卷。明代至今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 本科仪主要以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依据编集而成。必须与坊间刻本《金刚经》(卷首为奉请八金刚、四菩萨)配合才能举行法会。是研究中国佛教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不见於我国古代经录,也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续藏经》收有清道光年间抄本《销释金刚经科仪》和明嘉靖三十年觉连重集《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但都未经校勘。

  • 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

    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

    《作者:元照中国佛教典籍。宋释元照集。四卷。明清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 本科仪主要以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依据而编集。包括仪文两卷,提纲、密教各一卷。举办法会时不仅仪文、提纲、密教交叉使用,而且还要依行仪的过程逐品唱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在现存科仪中较有代表性。是研究佛教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不见中外佛书着录,也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猜你喜欢的书

见闻札记

见闻札记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和故事集。初版时欧文化名“杰弗里·克雷翁”(法语:“铅笔”的意思)。本书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两篇故事,皆取材于荷兰移民的古老传说。瑞普·凡·温克尔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饮了仙酒,一觉睡去,醒后已过20年。正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周围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获胜,建立了共和国。可是摸不着头脑的瑞普却仍旧称英王乔治三世陛下的臣民。这个人物的名字在美国已成了普通名词,用来表示懒惰和因循守旧。《睡谷的传说》写一个怕鬼的乡村穷教师爱上一个富家美女,正当自鸣得意时遭到“鬼”的袭击。原来这个“鬼”是他的情敌装的,永远打消了他对美人的痴心妄想。《见闻札记》中的故事也有写英国生活的,写美国印第安人习俗的。这些故事都具有浓厚的民间口头文学色彩,情节怪诞离奇,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阿特拉斯耸耸肩

阿特拉斯耸耸肩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石初集

石初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周霆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今本《石初集》是周霆震的门生晏璧编集。卷首有洪武六年(1373)刘玉汝序,陈谟序,洪武七年葛化序,张莹序。据诸序,周霆震平生“诗文千百篇,厄于灰烬。此编特兵后感时触事之作”(张莹序)。陈谟与葛化序都曾拿杜甫与周霆震相比,陈谟甚至说周霆震有3大幸事,一未仕于元,二经战乱仍健在,三元末江南野史传世不多,而周霆震所作可为国史补。卷1为五言古诗。卷2—3为七言古诗,卷4为律诗,卷5为绝句、卷6为序、卷7为记、卷8为志铭,卷9为传、说、书后,卷10为题跋、赞、祭文。卷末是附录,包括晏璧等人所作周霆震行述、墓志以及洪武十四年(1381)林坚撰《石初集》后序。并附有成化九年(1473)彭时、商辂、刘宣等跋语。据跋语,可知现存《石初集》是其6世孙周正方刊于浙江佥宪任上。

华阳集

华阳集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元朝全真道道士苗善时编撰。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纯阳帝君即全真道祖师吕洞宾,号纯阳,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诏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本书为吕洞宾神化传记,作者根据有关经书文集和唐宋史传,摭收实迹,削去浮华,编成一百二十化。每一化记述吕洞宾故事一则,并附赞颂诗文。卷一至卷二凡七化,记述吕洞宾家世及悟道、受道之事。卷三至卷七共一百十三化(内缺第二十六至三十三化),主要记述吕洞宾成道之后隐化显神,警世济世,点化世人成仙或戏弄财主恶人故事。受其化度者甚多,其中包括曹国舅、何仙姑、邵雍、韩绮、施肩吾、王重阳等儒道名士。全书文笔类似唐宋传奇小说。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四卷,宋善月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