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奎光

- 姓名:宋奎光
- 别名:字元实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常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宋奎光,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元实,号培岩、怡云野老。宋懋中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官浙江余杭教谕,迁广东龙川知县。崇祯四年(1631年)调任浙江宁海知县,建方孝孺祠以表忠节。弘光元年(1645年)辞荐兵部职方司主事,居乡推举严栻起兵抗清。嗜酒善谐谑。擅诗古文词,专于史志,有书名。曾以居士施刻《宋文宪公护法录》。纂修《宁海县志》《天目志》《径山志》《邓尉圣恩寺志》等。著有《贻白堂绪笺》等。
宋奎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随军六月记
《随军六月记》内容为第1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士兵的笔记。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英贸易,在新加坡的见闻,舟山之战,占领定海,进攻北直隶,中国的民居,定海的状况,清朝官员,穿鼻之战,与琦善的谈判,调查长江等。《随军六月记》历史价值较高,曾被一些著名的学术作品引用。
杭州志(文献篇)
《杭州志》由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共12卷、39篇,约计90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杭州志》为一部内容翔实,体例完备,通古贯今的鸿篇巨著,是人们了解杭州、建设杭州的可靠的地情书。此为文献篇,记载了杭州的散文,诗词曲,歌谣,楹联,碑刻等。
训民正音
朝鲜最初的文字方案,由李朝世宗命集贤殿郑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成三问、姜希颜、李垲、李善老等于1443年12月所创,1446年颁布推行。是一种具有方块字特征的拼音文字,读起来是拼音,写成后是方块字形。原共28个字母,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17个。训民正音的创制,在朝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宗皇帝在《训民正音》开场白中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训民正音”音韵理论渊源于汉语音韵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了朝鲜语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准确表述朝鲜语,“训民正音,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民族魂·热血花
冯玉奇著。1946年9月上海广艺书局出版。一册,热血花,八章。《民族魂》之续集。1946年11月上海广艺书局出版。一册。本书是一部民国长篇爱国小说,为民国著名作家冯玉奇的代表作。时值日寇入侵之际,民族危亡之时,进步青年江上燕组织一班热血青年,为抵抗日寇、保卫家园浴血奋战。江上燕与邬珠凤心心相印,无奈珠凤父兄皆为卖国求荣的汉奸,甚至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出卖女儿。珠凤为了向上燕报信,不幸中弹身亡。全书洋溢着爱国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民族之魂激荡,热血之花盛放,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一卷,失译。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
一卷,失译。秘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