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西

- 姓名:荣西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备中吉备津人
- 出生日期:1141
- 逝世日期:1215
- 民族族群:
荣西(1141~1215)日本临济宗开祖。备中吉备津人,俗姓贺阳。字明庵(世又称明庵荣西)。十四岁,于比睿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九岁,学天台宗教义,并学密教。仁安三年(1168)来宋,至天台山求法,得天台新章疏三十余部,凡六十卷;归国后,呈天台座主明云。文治三年(1187)再次来华,登天台山,随侍万年寺之虚庵怀敞,苦励参究,习临济宗黄龙派之禅法。建久二年(1191)归国,始行禅规,道俗满堂,遂于筑前博多建立圣福寺,此为日本禅寺之创始。师之声誉渐扬,为天台宗僧徒所谗,朝廷宣令禁禅,师乃作出家大纲、兴禅护国论,为新宗申辩,并谒幕府将车,幸得镰仓幕府信任,建立寿福寺,并于京都开创建仁寺,作为台、密、禅三宗兼学之道场,并融合三=宗而形成日本之临济宗。建保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五。世称叶上房、千光祖师。著作除出家大纲一卷、兴禅护国论三卷之外,另有一代经论总释、三部经开题、吃茶养生记各一卷等。[元亨释书卷二、延宝传灯录卷一、本朝高僧传卷三]
猜你喜欢的书
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三日(1903.2.20~11.11),作者为促进北美“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并写下了这部游记。书中首先叙述四年前(1899、冬)游美不成和此次游美的经过,然后分节记述游历中所见的有关问题和事物。特别是通过记游,用较大篇幅宣传了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继续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有关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弊病,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精华。但书中亦有不少对革命的攻击,对英国式“和平过渡”的吹嘘,以及对美国华人同胞的缺点的一味批评和谴责。其中关于英属加拿大的一部分内容,曾以《海外殖民调查报告书》为题发表于《新民丛报》,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内容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是一对情深意笃、才情清绝、心性淡远的夫妻,他们意趣高雅,性情相契,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个韵友。《秋灯琐忆》是一种“忆语体”,也就是回忆录的意思。文辞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辄催人泪下。据说秋芙天生体弱,却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绘画、诗词、书法等雅业,触手便通,让人讶异难解。有道家的高人说她是昙阳转世,蒋坦认为是真的。秋芙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其境界之高,似非凡人气象。秋芙从小笃信佛法,诵经礼佛二十年,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西去了,真正是“人间不许见白头”。秋芙死后,蒋坦也全心礼佛,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蒋坦向佛陀许下这样的心愿:如果自己能够往生西方,愿意和秋芙并肩而坐,听弥陀说法。如果还要堕入娑婆人间,则愿意和秋芙世世永为夫妇。四十二岁左右,蒋坦也死了。他是因为兵乱饿死的。
暑症发源
温病著作。一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证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对上述各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疗等论述较为详备、且有创新见解。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经验之谈。现有《三三医书》本等。
廿载繁华梦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客学吕及曼殊庵主人各序。此书属暴露小说,有人认为“和《官场现形记》同一类型”,即以官场舞弊为攻击总目标,附带揭露种种社会丑行。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宋宰辅编年录[标点本]
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富阳主簿,除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终永州知州。除此书外,尚编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全书以皇朝世系划分卷帙,上起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对两宋十三朝二百五十余年间宰相、副宰相,枢密院长官、副长官的任命、罢免情况,以及这些大臣的籍贯、行状,都作了介绍。全书除太宗朝为三卷、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孝宗诸朝为二卷外,其余诸朝皆为一卷。其史料来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大诏令集》及《东都事略》、《丁未录》等五十余种宋人所著史书、笔记。其体例是以年月日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在每位宰辅之下,首列拜罢时间,次列拜罢制词,再次记载人物的字号籍贯、拜罢因由,事迹行状。全书体例严谨、眉目清楚,便于阅读。此书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有些已经缺佚,有些已经遗散,幸被此书摘引,才得以保存。例如现存的宋代最重要史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已严重散佚,后人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共计五百二十卷,而原书实为一千零六十三卷。《长编》的缺佚,是书则多有记载,可补其不足。对其他缺佚之书,本书同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此书对研究宋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此书在现今残存之《永乐大典》中尚有最早刻本之部分内容。现存最早刻本有明万历年间吕邦耀本,其次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今人王瑞来先生博采群书,著成《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一本,对此书漏误多加订正。王氏之书已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印行。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随着近几十年考古不断发现先秦的文献,直到70年代出土的相关史料表明,孔子家语不完全是杜撰的。它的资料来源与论语同源。证实《孔子家语》的确为先秦古籍。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肯定。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和孔子的遗文轶事,综合而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清代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孔颤乐处 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乐境。孔,指孔丘;颜,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达到至高的道德境界之后所具有的那种心胸袒荡、不计得失、从心所欲不逾矩、洞察幽微、仕处自如的乐境。《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谓孔颜重义轻利、乐道安贫,践行道德之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至也。’”是说孔颜发愤进取之乐。《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此谓孔颜仕处自如、行道自得之乐。孔颜的道德之乐,曾特别受到宋儒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