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团聚

    团聚

    《作者:丁玲丁玲的短篇小说《团聚》创作于 1933 年她被国民党软禁南京期间,收录于作品集《意外集》,字里行间浸透了特殊年代的压抑与无奈。小说以凤姑归家团聚为线索,铺开一个普通家庭在时代风浪中的生存图景。怀着八个多月身孕的凤姑回到贫窘的家中,丈夫因烟酒嫖赌被拘于戒烟所,急需钱款营救,这让本就艰难的家庭更添重担。后母为保全病弱的父亲,劝凤姑隐瞒困境,转而向分散各地的兄弟求助。家中三兄弟各有境遇:大哥曾念大学却只能在税卡谋差,在应酬与养家压力中磨灭了理想;二哥因锋芒毕露遭开除后失踪,仅在异地偶尔露踪;三弟虽脚踏实地在外教书,却也久未寄信归家。一

  • 长沙白茉莉

    长沙白茉莉

    《作者:黄仁宇历史学家黄仁宇以笔名“李尉昂”创作的英文小说,1990年由台北时报出版社推出繁体中文版,小说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被定义为“时代”小说,结合虚构叙事与历史观察,延续作者“大历史观”的创作视角。作品通过湖南青年赵克明的视角,展现军阀混战与社会转型下个体与城市的生存困境。青年卷入共产党与黑帮的黄金交易、工人罢工等事件,周旋于青帮头目杜大耳(原型杜月笙)、交际花胡琼芳等人物间,刻画动荡时局中小人物的挣扎。黄仁宇以疏离立场描绘历史细节,避免道德评判,将个人命运嵌入真实历史框架,呈现旧中国社会全景与民族命运的交织。小说因历史

  • 母亲

    母亲

    《作者:丁玲长篇小说。1933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系未完稿。主人公于曼贞出身于武陵书香门第,丈夫和公婆在婚后10年去世,家道中衰,无依无靠,饱尝人间辛酸。宣统末年,弟弟于云卿从日本留学回来,在家乡开办“女学堂”,组织“朗江学社”,开展反清反帝活动。自幼受旧礼教熏陶的于曼贞思想开始变化,她不顾亲友的歧视,反对,变卖田产,考入女学堂师范科。校中受到关心国事的热血女青年夏红真的影响,摆脱闺秀习气,立志以培养决不做亡国奴的下一代为己任。辛亥革命的炮声震荡武陵,她带着子女离开县城到乡下走上新的生活。作品通过于曼贞的思想转变和生活道路,展示了封建家庭内部

  • 田家冲

    田家冲

    《作者:丁玲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1年《小说月报》22卷7期。写背叛地主家庭的革命女青年在农村开展阶级斗争的故事。主人公三小姐是地主的女儿,因在城里搞革命宣传活动,被父亲送到农村赵得胜家监护起来。可是,这位三小姐却在农村中开展秘密活动。她向农民讲解“地主是虎狼”的道理,在农民中鼓动反抗情绪。她还与邻村秘密串联,得到赵家兄妹的支持,连负责监护、安分守己的赵得胜老头也暗中保护她的秘密活动。最后,三小姐“失踪”了,而她播下的革命火种却在田家冲周围农村中燃烧起来。小说对主人公的革命活动采用暗示的写法,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

  • 桃色的衣裳

    桃色的衣裳

    《作者:章衣萍短篇小说。章衣萍于1925年创作。作品以主人公逸敏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五四时期青年在恋爱与家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小说中,逸敏与菊华陷入热恋,同时还涉及到启瑞,三人有着复杂的情感关系。菊华提到启瑞为了她已与前妻离婚,这一情节为他们的感情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伦理冲突。逸敏还回忆起自己与秀芳的过往恋情,秀芳已与他人订婚,这引发了他们对婚姻制度的讨论,认为结婚制度不打破,恋爱总不能美满。 逸敏因恋爱而长期未回家,他的祖父病重去世时他都没有回去,这成为他心中的愧疚。母亲和祖母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他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敷衍,因为他认

  • 皇家饭店

    皇家饭店

    《作者:陆小曼《皇家饭店》是陆小曼于 1947 年夏天创作的唯一一篇小说,原名《女儿劫》,收录于赵清阁编辑的《无题集》中。小说以沦陷时期的上海为背景,主人公婉贞是一位小职员的妻子,为给发烧病重的儿子二宝买药,她不顾丈夫反对,应聘到贵族化的皇家饭店,在舞厅的女子休憩室内担任售卖化妆品与饰物的女职员。上班当晚,婉贞目睹了出入饭店的富贵者的种种丑态,如富婆们的贪婪、虚荣、粗鄙等,这些场景让她感到惶惑与沉重。尽管皇家饭店的环境比她的家舒适得多,但她最终还是因看不惯这些人的丑恶嘴脸,在工作两日后毅然离去。小说通过婉贞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

  • 绣枕

    绣枕

    《作者:凌叔华短篇小说,凌叔华著。收于1928年出版的《花之寺》。写“五四”以后仍然受传统礼教束缚的旧式女子的不幸遭遇。一个家道中落的大小姐,在酷暑的夏天,仍专心致志绣着一副靠垫套子。这是她父亲要作为生日贺礼送给白总长。要是白总长看中她的手艺,很可能让她做他二公子的妻子。她化了半年时间精心编织。两年以后,小姐并未出嫁,而她的绣枕,送去的当天,就被一个客人,一只当了脚凳,一只则被呕吐而成污物,主人就把它丢弃了。靠垫子的受辱和结局,成了主人公被人轻蔑、践踏的象征。然而她没有勇气挣扎,默默地忍受折磨。作品通过一个旧式女子理想破灭的故事,蕴含着作者

  • 古韵

    古韵

    《作者:凌叔华1953年出版。《古韵》》描绘了生长在清末民初官宦人家中的一个小女孩整个童年的生活体验及所观所感。这个复杂的旧式文人的大家庭中,有威严的父亲;美丽聪慧又哀婉的五妈;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三妈和六妈;还有自己那位贤良无争的母亲;十几个兄弟姐妹;远近亲姑妈等等及佣人仆妇无数。她从小就见惯了姨太太为争宠幸、地位而争风吃醋的场面。书中还为读者讲述,淑华随了花匠老周,出门去逛隆福寺,买花肥,看曾给慈禧太后管理颐和园的花匠朋友;当那位精通六国语言的辜鸿铭来访时,叔华站在一旁,看爸爸和他一起赏竹,争论国事,等着吃云片糕;年少时留学日本,体味樱花开时绚

  • 受难的女性们

    受难的女性们

    《作者:白薇短篇小说。白薇作,载《文艺画报》1935年5期。写娇永一生的悲苦生活:她因安徽家乡水灾,拖儿带女去关外逃荒,九一八事变后,当掉16岁的爱女,换得盘缠进关,到上海后,小女儿又被公公卖入堂子,最后,娇永也被迫离开“我”走了,不知去向。作品慨叹:“中国!……中国的人好像太多了,多少的人啊,他们的生命财产简直没有保障!尤其是女子更没有保障!”

  • 炸弹与征鸟

    炸弹与征鸟

    《作者:白薇现代长篇小说。白薇著。最初连载于1928年《奔流》第1卷第6至10期、1929年第2卷第2至4期。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12月20日出版单行本,1930年再版。作品描写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两位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生活和斗争经历。当南粤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的时候,北京官僚阶层的投机者们纷纷南下,试图谋求更荣显的地位,余玥、余彬两姐妹也充满了对革命的渴望和向往。余彬有着“纯洁的天真”和“炸弹一般的热情”。她怀着用“炸弹去炸毁黑暗”的理想来到新都武昌,进了汉口妇女协会交际部。但她很快失望了,她在这里名为工作,实为“花瓶”,整天沉溺在交际、舞会和谈

  • 血涤寒光剑

    血涤寒光剑

    《作者:宫白羽武侠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宫白羽作品序列中承接《十二金钱镖》并开启《毒砂掌》的故事情节,作品以明末清初武林纷争为背景,围绕寒光宝剑争夺展开。主要讲述暗器名家石振英携师侄陈元照卷入江湖恩怨,与陕南大侠华雨苍父女、铁莲子翁婿等人共同对抗峨嵋七雄及白砂帮势力,包含误斗、比剑、歼灭群贼、双头换剑等事件。通过抟沙女侠、弹指翁等人物塑造,展现技击描写创新与社会化武林图景。

  • 创业史

    创业史

    《作者:柳青当代长篇小说。柳青著。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等。1949年以后创作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全家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落户,体验生活。写有散文集《皇甫村三年》、中篇小说《恨透铁》等。195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该书原计划写4部。1959年完成第1部。1977年他抱病修改并续第2部,未竟而逝。 本书以1953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以陕西黄土高原青年农民梁生宝所率领的互助组的曲折发展过程为中心事件,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图画,歌颂了社

  • 官官的补品

    官官的补品

    《作者:吴组缃现代作家吴组缃写于 1932 年的一部短篇小说,后被选入短篇小说集《一千八百担》。 小说以第一人称 “我”—— 一个地主少爷官官的视角展开叙述。官官好吃懒做,以喝人奶为荣,是一个目睹农民被砍头也毫无同情心的反派人物。小说开始,官官回乡看母亲,母亲因他身体不好,要为他雇个奶婆,挤人奶给他喝。奶婆 “铁芭蕉嫂子” 领来一个 30 多岁的女人,官官的母亲像鉴别货品一样审视奶婆的乳房,以确定奶水是否合格。官官还对奶婆发表了一段荒唐的议论,他认为奶婆比牛聪明,因为牛酿了奶要人替挤捏出来卖钱,而奶婆会自己用手挤奶卖钱养家,但实际上他的这番话恰恰暗

  • 梅雨之夕

    梅雨之夕

    《作者:施蛰存小说 1929 年 8 月收入施蛰存的小说集《上元灯》。施蛰存(1905-2003),学名施德普,字蛰存,是中国现代小说家、编辑家、文学翻译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是 “新感觉派” 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梅雨天气中徒步回家,中途遇雨,在店铺檐下避雨时邂逅一位没有带伞的美丽少女。男子为她的姿色所动,久等雨不止后,与她共伞结伴上路。途中,男子觉得她貌似自己初恋的女子,还因少女姓刘而怀疑她是初恋者故意隐瞒姓氏,联想到相关诗句,重温初恋的感觉。但最后发现少女嘴唇太厚,并非初恋女伴,心境顿时松弛。与少女分别上车后,男子还几次想张

  • 旧小说  丁集

    旧小说 丁集

    《作者:吴曾祺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

  • 旧小说 丙集

    旧小说 丙集

    《作者:吴曾祺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

  • 旧小说 乙集

    旧小说 乙集

    《作者:吴曾祺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

  • 旧小说 甲集

    旧小说 甲集

    《作者:吴曾祺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

  • 斗

        冯玉奇著。八章。1949年2月上海文粹书局出版。一册。通过在战争年代,对两位主人公曾静和仲林的境遇描写,来深刻反映当时的这个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境遇虽然凄惨,但是精神却百折不挠,令人敬佩。在临死前对于光明的渴望尤其令人动容。结构严谨,笔触细腻。

  • 卅六英雄

    卅六英雄

    《作者:连阔如评书艺术家连阔如于1934年在《新北平报》连载的口述评书作品,原名《响马传》,后由其女连丽如与贾建国整理为九十九回本,全书以隋唐更迭为背景,通过民间武装“响马”的兴衰展现王朝变迁,贯穿“隋因响马而亡,唐以响马而兴”的历史脉络。作品以秦琼临潼山救李渊为开篇,围绕程咬金劫皇杠、三探汝南庄、瓦岗寨聚义等事件展开,串联杨林围剿、群雄反隋至玄武门之变等节点。通过章回体叙事刻画秦琼、程咬金等人物在乱世中的抉择,展现草莽势力与朝廷的博弈,最终以李唐建立收束全篇。整理过程中保留原连载文本风格,对“两肋岔道”等典故进行考据订正。

  • 聊斋新义

    聊斋新义

    《作者:汪曾祺短篇小说集,涵盖《瑞云》《黄英》等13篇改写作品。该书以现代意识重构古典文本,延续中国笔记小说传统,弱化原著传奇情节,通过清新质朴的语言重塑人狐互动、异世奇缘等故事框架。每篇改写文本均附蒲松龄原作、于受万插画及双方手稿,形成古典与现代的互文对话。作者在保留故事主线的同时调整人物关系与情节走向,如将《蛐蛐》结局改为悲剧、《双灯》突破传统婚恋观,通过"小改大动"手法探索人性本质与世俗情感的普遍性表达。书中融合传统叙事与现代视角,展现古典文学资源在当代语境下的转化可能。

  • 暖谷生春

    暖谷生春

        冯玉奇著。1949年上海文立书局出版。一册。描绘了秋兰和白萍这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的故事。一次外出游玩时,她们邂逅了男主人公乐明,而乐明恰好是秋兰父亲的学生。乐明被朴素纯真的秋兰深深吸引,情愫悄然滋生。然而,白萍也在不经意间对乐明动了心,一段复杂纠结的情感纠葛就此展开。历经生活的种种波折与考验,最终乐明与秋兰携手相伴,白萍则和乐明的弟弟乐天走到了一起。作品不仅以哀婉动人的笔触书写了爱情故事,还巧妙地透过人物的经历与感悟,映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云变幻,更借主人公之口,发出青年应为国家人民谋福祉、反抗列强与军阀欺凌的激昂

  • 姑嫂情深

    姑嫂情深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1948年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9年1月上海文粹书局出版。故事起始于一位女子与恋人无奈分别,此后两人各自步入不同的婚姻轨迹。命运弄人,他们在繁华喧嚣的上海滩意外重逢,令人惊愕的是,昔日恋人的妻子竟恰恰是女子的小姑子。这一惊人的发现,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主人公充满心酸与传奇色彩经历的大幕。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冲突,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在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之间艰难挣扎的模样,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鲜活的民国社会生活画卷。

  • 秋水红蕉

    秋水红蕉

        冯玉奇著。十二章。1940年4月上海上海春明书店出版。二册。《秋水红蕉》围绕青年春冰与富家女春水、舞女红蕉的三角情感纠葛展开,体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主题。

  • 春残梦断

    春残梦断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与邵钧轩合作。八章。1946年6月上海武林书店新二版。一册,《春残梦断》通过少爷仲明与丫头小玉的爱情悲剧展现社会现实。

猜你喜欢的书

倪焕之

倪焕之

长篇小说。叶绍钧著。载《教育杂志》1928年1—12期。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倪焕之是有理想有热情的进步青年,决心以教育救国。他中学毕业后即到乡村当了小学教师。不久,他和志同道合的新女性金佩璋结婚。倪焕之婚后初期生活很幸福,但其教育改革实验在封建势力阻挠下失败了,而金佩璋后来也变成一个旧式家庭妇女,这些都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之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倪焕之在革命者王乐山的指引下来到上海一女中任教,并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苦闷与失望之中,最后患病死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韩朋赋

韩朋赋

全文作赋体,以四言为主,杂有六言。兼七言句。韵白相间,文词美妙。全文写韩朋夫妻忠于爱情,反抗强暴、双双身死的故事。韩朋仕于宋国,六载不返。其妻贞夫寄书于夫。韩朋不慎,将书遗失殿前。宋王得书,喜爱书中文词,欲得贞夫。奸臣梁伯请命至韩家行骗,诈称奉韩朋之命来接贞夫。韩母中计,贞夫迫于韩母压力,不得已而前往宋廷,被宋王强迫封为王后。贞夫卧病,忧思不乐。梁伯献计,将韩朋打落双齿,发为役徒,修筑清陵台。贞夫得知,在台成之日,到台见夫,撕裙作血书,系于箭头,射于韩朋。韩朋得书自杀。贞夫奏请宋王以三公之礼葬韩朋,并许贞夫亲往观看,贞夫至墓大哭,投入墓室之中。宋王遣人发室,只见两石,一青一白。遂将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不久,道东生出桂树,道西生出梧桐,二树根下相连,枝叶交通。宋王令人砍树,化为一对鸳鸯而飞。有一羽毛下落,甚有光彩,宋王得之,以羽毛磨拭项上,其头即落,不到三年,宋国亦亡。奸臣梁伯父子被流配边疆。全文巧于铺陈,工于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具有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和幻想色彩,结尾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法华经大成音义

法华经大成音义

法华经大成音义,一卷,清淨昇集,智冲序。

般若灯论释

般若灯论释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四十二字之字轮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

  摩诃大法王  无短亦无长  本来无皂白

  随处现青黄  华发看朝艳  林凋逐晚霜

  疾雷何太急  迅电亦非光  九圣犹难测

  龙天岂度量  古今人不识  权立号金刚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