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

吴组缃
  • 姓名:吴组缃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8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月11日
  • 民族族群:

吴组缃(1908年4月5日—1994年1月11日),现当代作家、学者。原名祖襄,曾用笔名有寄谷、野松等。安徽泾县人。1920年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经常听恽代英讲演。1921年转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主编过校刊《赭山》。1923年第五中学因遭军阀压迫而改组,他又先后就读于南京私立新民中学、上海私立持志大学,并在《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短文。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鸢飞鱼跃》。1927年因结婚停学在家,任茂林村养正小学教员。1928年9月复学于上海持志大学。1929年9月入清华大学经济系,1年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后继续在清华研究院学习。1932年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大同盟。1933年6月在《文艺月报》创刊号上发表了《评茅盾的〈子夜〉》。1934年先后创作并发表了颇有影响的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太平天下》、《樊家铺》。他在1934年和1935年发表的小说、散文,编成《西柳集》、《饭余集》出版。1935年1月受聘到泰山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1937年随冯玉祥参加抗日工作,并协助冯玉祥修改《我的生活》。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41年发表了描写农民参加抗战过程的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书名为《山洪》),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青年农民的形象。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随冯玉祥赴美国考察。9月,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49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50年代以来,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等职。自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吴组缃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了《对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一点理解》、《关于向优秀古典作品学习技巧的问题》、《谈〈红楼梦〉里几个陪衬人物的安排》、《论贾宝玉典型形象》等学术论文。其中后两篇被选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他还与人合作编著有《历代小说选》。文学史专著《宋元文学史稿》、《明清文学史稿》,古典小说评论集《说稗集》也即将出版。此外,吴组缃还出版有文艺评论集《苑外集》、散文集《拾荒集》,《吴组缃小说散文集》,及收录于“熊猫丛书”中的《吴组缃作品选》等。

吴组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所著《微雪的早晨》等短片小说26篇。郁达夫的小说中散发着一种天生的的伤感气质,如同他的人一样,但那并不是灰色而颓废的,因为文章的主题都是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他的小说多有性描写,在封建的中国引起了很大争议,深受当时青年一代的喜爱,作品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文字唯美,思想大胆暴露,写出了青年一代灵肉遭受的双重压抑。

怎样学习格律

怎样学习格律

《怎样学习格律》的作者是20世纪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龙榆生。本书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

文艺论ABC

文艺论ABC

民国18年ABC丛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夏丏尊。分18章。重点论述文艺的本质、鉴赏、创作等文学基本问题

吴江雪

吴江雪

明佚名撰。四卷二十四回。题“蘅香草堂编著”,自序中又题“吴门佩蘅子”。郑振铎、刘修业据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以为作者即顾石城,苏州人。第一回全是议论,故事正文自第二回起。书叙明朝苏州秀才江潮和吴媛的婚姻故事。江潮县考童生中案首,路遇吴小姐,在雪婆的帮助下结为兄妹。雪婆又为江潮作媒,并得到吴夫人同意。有丘石公从中破坏,被吴媛识破。吴媛父亲自边疆回京,要接夫人和小姐进京。雪婆将江潮改成女装,与小姐同宿,两人虽情意缠绵,但不肯苟合。雪婆遂使二人交拜天地,强迫他们合房。进京后,有令狐尚书公子求婚,吴父同意,但小姐坚辞,并欲自刎以守与江潮之盟。又有平远侯之子求皇帝赐与吴媛成婚,吴父上疏力辞。江潮到京,连中三元,以探花荣归,天子赐娶吴媛,成就美满婚姻。江潮与小姐深感雪婆之恩,欲以母礼事之。雪婆坚辞,并将一向送她的银两、首饰一一捧出奉还,身穿旧衣,决意离去。此书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作品。

班超

班超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班超》孙毓修著。班超 (32—102)东汉名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本读诗书,后投笔从戎,随外戚窦固击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西域31年,为西域都护,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封定远侯。暮年回京,不久病死。

大乘中观释论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Mu^la -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a^khya^ 。凡九卷。安慧菩萨造,宋代惟净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又作中观释论。乃随文解释龙树之中观,为中观八大注释书之一。本论所释之颂,与鸠摩罗什所译之中论、波罗颇蜜多罗所译之般若灯论对比,互有存缺出入,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于日本‘国译一切经’中附有各经内容之对照表。本书屡屡举出毗婆沙师、犊子部师、经部师、胜论师、外人、异人、异宗、异部师、我宗、自部人等之说,而其所谓‘异部异宗’,系指中观派之论师。本书之梵本及西藏译本现均不存。有关本书之卷数,于旧宋本与宋、元、明三本,及日本缩刷藏、大正藏(以日本增上寺所藏高丽本为底本)仅有九卷,然卍字藏经(以日本建仁寺、法然院所藏高丽本为底本)则有十八卷。此外,关于本书之译者,据宋本、丽本、元本等所载,本书系法护与惟净所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