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 姓名:柳青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陕西吴堡人
- 出生日期:1916年7月2日
- 逝世日期:1978年6月13日
- 民族族群:
柳青(1916年7月2日—1978年6月13日),当代作家。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28年在高小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在榆林县陕西省第六中学学习,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和中外文学名著。1934年入西安高中,翌年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任《救亡线》编辑。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任学联刊物《学生呼声》主编。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后以记者和特派员身份到部队。1940年回延安,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工作。
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从1938年起,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38年至1942年,主要是蹲机关“闭门造车”,或者根据到下面“做客”得到的印象进行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误会》、《牺牲者》、《一天的伙伴》、《在故乡》、《喜事》等(收入短篇小说集《地雷》)。这些作品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心理描写较为细腻,生活气息亦较浓郁,但人物性格模糊,思想内容失之浮浅。
第2阶段,他的生活与创作均有显著变化。从1943年2月起,他到米脂县民丰区三乡当了3年乡文书,由生活旁观者变为实际工作者。参加减租减息、反奸除霸以及组织变工队等项工作,在生活中他经受了“痛苦的磨炼”。根据这段生活体验,他创作了第1部长篇小说《种谷记》(东北光华书店1947年7月印行)。这部作品以陕北解放区组织变工队,实行集体种谷为中心,反映农民在生产互助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品人物繁多,个性不够突出。柳青谦称“我才在转弯”,“《种谷记》只是我的头一个习作”(《转弯路上》)。抗战胜利后,他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1947年3月,陕北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胡宗南整编三十六师,扭转西北战局。柳青根据到沙家店一带调查得到的材料和感受,写了第2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9月出版)。它比《种谷记》有所长进,但在人物塑造和场景描绘方面,仍然失之于粗疏。
第3阶段,1952年以后,他深入基层,潜心创作,取得重大成就。他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副刊主编。主动要求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居住长达14年之久。他任县委副书记,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自1953年始,构思第3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第1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创业史》(第1部)与《种谷记》、《铜墙铁壁》相比,思想、艺术均有新的飞跃,标志着柳青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被称为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蜚声海内外。这期间他还出版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6年)、中篇小说《狠透铁》(1959年)等。“文化大革命”中,柳青受到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但仍以惊人毅力修订再版了《铜墙铁壁》和《创业史》第1部,改定了《创业史》第2部上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出版),在《延河》连载了下卷的前几章。1978年6月13日病逝。
柳青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半轩集
十四卷。明王行(1331—1395)撰。王行,字止仲,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得召见。蓝玉诛,王行亦坐死。事迹具载 《明史·文苑传》。著有 《樯园集》、《四六札子》、《止仲词稿》、《通意宜资》等。王行死后,其作收于孙肯集内,直至弘治四年(1491)才由张习刻印别行。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金文征序,张习跋及杜琼撰写的传、邹亮的传跋。是集凡十四卷。王行善文,其文踔厉风发,纵横跌宕,极尽驰骋,颇肖其为人。其诗亦清刚肃爽,清新可诵,王行亦善山水,时人称之为王泼墨。在北郭十子之中 (案 《明史·文苑传》载,王行与高启、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亦曰十才子),与高启称为劲敌。就文论文,不能不推一代奇才。有两淮马裕家藏本。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此外还有多种抄本行世。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金朝道士默然子刘通微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以五言颂诗注解《清静经》。注文融合道禅,以澄心遣欲,清静常寂为宗旨。劝人去贪嗔痴,修戒定慧,则六欲不生。法界宽广。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参寥子集
十二卷。宋道潜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 (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不俗。苏轼曾称其诗“无一点蔬简气。”其诗句 “成诗暮雨边”,秦观评价说:“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并说,“此老诗风流醖籍,诸诗僧皆不及”。韩子苍亦评价说:“若看参寥诗,则惠洪诗不堪看也。”可见当时文人对道潜诗极为推重。参寥子是道潜的别号。所著《参寥子集》十二卷,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往哲遗箸后编》本。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简名《张天师》、《风花雪月》。杂剧剧本。元吴昌龄作。四折一楔 子,旦本。本事散见于《博异记》、《夷坚志》及道 教传说。宋官本杂剧有《风花雪月爨》,金院本 有《风花雪月》二本。剧写陈世英赴举经洛阳, 寓叔父陈全忠太守宅。中秋夜醉后玩月鼓琴, 时月宫桂仙为罗睺、计都二星所缠,赖琴声感 动娄宿星前往搭救。桂仙深感世英,遂潜下人 间,偕封姨、桃仙至世英馆中,酌酒交欢,并约 以明年此夕再会。后世英相思成疾,适张天师 过,谓全忠园内有花月之妖,遂设坛勾摄梅、 菊、荷、桃及风、花、雪、月诸仙毕至堪问。诸仙 咸怨桂仙思凡而累及众,各以词折辩。天师问 明,牒往西池众仙之总长眉仙处置。以桂仙为 酬恩下凡,情有可矜,竟得释免。而世英疾亦 愈。《曲海总目提要》评此剧:“盖必当时举子秋 榜获隽而不能得志于春闱者,故剧中以桃、桂 二仙偕至,桂仙留而桃仙不留,是其寄托也。” 清梁廷枏《曲话》称此剧“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 密,相间而出”。明朱有燉有《张天师明断辰钩 月》,即据此改作。今存《元曲选》本。
梵网经忏悔行法
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便得灭罪。此金口明训也。故知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种种行法。虽各有灭罪得戒功能。而于犯十戒者。仍须别依梵网行法。方使标心不泛。所谓如从地倒。还从地起。又此经所明千里无师。像前自受。但云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