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 姓名:丁玲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临澧县人
- 出生日期:1904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1986年3月4日
- 民族族群: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左翼作家。女,原名蒋冰之,笔名丁玲、彬芷、丛喧等,湖南临澧县人。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1922年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求学,先后结识了著名共产党人李达、瞿秋白等。1925年居北京时,结识诗人胡也频。在1928年2月《小说月报》19卷2号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震动文坛。同年夏,和胡也频、沈从文同来上海,办红黑出版社,出版文学杂志《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1929年创作歌颂共产党人的中篇小说《韦护》,这是她创作生活中的又一新的起点。1930年5月,和胡也频同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投身文艺大众化工作,曾深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考察群众文艺活动。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和李伟森、柔石、殷夫、冯铿等先后被捕,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她化悲痛为力量,决心到江西苏区去参加红军。但当组织交给她创办《北斗》杂志任要,留在上海继续斗争。同年9月,《北斗》创刊。在主编《北斗》工作中,她倚重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等,牢记鲁迅“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的教导,努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如艾芜、沙汀、李辉英、芦焚、葛琴等,扩大了左翼文学队伍;同时大力团结知名作家冰心、沈从文等,扩大了统一战线,为打破反革命文化围剿作出了贡献。《北斗》于1932年7月被查封。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进攻上海,茅盾、鲁迅等43位左翼作家和文化界人士联名签署《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加于中国民众反日反帝斗争的任何压迫,”她在告世界书上签名。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半年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同年11月15日《文化月报》创刊号发表左联庆祝高尔基文学活动四十周年的祝词《高尔基的四十年创作生活——我们的庆祝》。贺词由鲁迅、茅盾、丁玲、曹靖华、洛扬(冯雪峰)、突如(夏衍)、适夷联名签署。同年12月,中苏两国政府恢复邦交,左联发表《中国著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柳亚子、鲁迅、丁玲等57位左翼作家和文化界人士联名签署。1933年2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惨遭日本反动派杀害,左联发表抗议书,不久又发表鲁迅、茅盾、郁达夫、叶绍钧、陈望道、洪深、杜衡、田汉、丁玲等9位左翼作家签署的《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声援日本革命。同年5月14日下午,她和前来联系工作的社会科学家潘梓年一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由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出面组成“丁潘保障委员会”展开营救工作,左联派楼适夷参加委员会。同年5月17日,良友图书公司郑伯奇向赵家壁传达鲁迅的意见:立刻出版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书出得越快越好。出版时要在各大报上大登广告,大事宣传”。赵得此建议,立即投入《母亲》一书的出版工作,40天后,《母亲》出版,发行作者签名本一百册,读者踊跃争购。为营救丁、潘,同年5月23日,蔡元培、杨铨、陈彬和、胡愈之、洪深、邹韬奋、林语堂、叶圣陶、郁达夫、陈望道、柳亚子、俞颂华、黄幼雄、傅东华、樊仲云、夏丐尊、黎烈文、江公怀、李公朴、胡秋原、沈从文、王鲁彦、赵家璧、蔡慕晖、彭芳草、马国亮、梁得所、叶灵凤、徐翔穆、杨邨人,沈起予、戴望舒、邵洵美、钱君匋、穆时英、顾均正、杜衡、施蛰存等38位左翼作家和文化界人士联名致电南京国民党当局,要求对丁玲、潘梓年“揆法衡情,量予释放,或移交法院,从宽办理。”次日上海各大报均登了消息及电文。同年6月18日,热心营救丁、潘且出力最多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杏佛)惨遭蓝衣社特务暗杀。同年6月24日,北平左联机关刊《科学新闻》创刊号载《丁玲被杀害》的消息,同一时期,上海文艺界也得到这一不幸“消息”,左翼文艺工作者同声悲悼。6月28日,鲁迅作《悼丁君》一诗,抗议屠伯们的暴行,悼念被害的青年战友。北平左翼文艺界也用各种方式悼念丁玲。后来事实证明,她的死讯是误传。19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密令查禁左翼和进步书籍149种,她的小说集《自杀日记》、《韦护》、《一个女人》、《在黑暗中》、《一个人的诞生》、《水》、《法网》等7种均遭查禁,其中《法网》一书以“普罗文艺”罪名被禁,余6书未列查禁理由。同年3月,上海现代书局等25家书店联名呈请“中宣会重行审核,从轻处理,以恤商艰”,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函准以5种方式分别处理上述查禁书籍。她的《夜会》、《一个人的诞生》、《水》和《韦护》定为“应禁止发售之书”,理由是“《夜会》,《某夜》、《消息》、《法网》等篇,均有鼓吹阶级斗争诋毁政府当局之激烈表现”。“《一个人的诞生》,内共小说四篇,皆系描写共产党员生活之穷困,环境之恶劣,然犹奋斗不绝”。“《水》内有《田家冲》、《一天》等篇及《水》一篇,或描写农民暴动,或描写地主与佃户对抗情形,或描写学生在工人群众中宣传反动情形”。“《韦护》,描写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与恋爱的冲突,他终于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将革命的信心克服了爱情的恋恋”。她的小说集《一个女人》则定为“暂缓发售之书”。同年5月,国民党当局以“普罗文艺”的罪名查禁《丁玲选集》(蓬子编)一书。1935年,美国伊罗生编选英译现代中国小说集《草鞋脚》,鲁迅和茅盾推荐的篇目中列有她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水》(1974年初版此书未收《水》)。同年6月,国民党当局以“普罗意识”的罪名查禁她的小说《母亲》。在囚禁中她想方设法,于1936年9月和党取得联系,在中共党组织的筹划、帮助下,逃出南京,奔向陕北中央苏区。途经西安时,她听到鲁迅病逝的噩耗,悲痛万分,致函许广平表示悼念,唁函称颂鲁迅“是中国最光荣的一颗巨星”。她到达中央苏区后,在生活上和创作上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继续发扬左联精神,活跃在祖国文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的书
雪窗集
宋文别集。2卷。孙梦观著。集后附录志赞诔文1卷。全书分奏议和故事两部分。“故事者,征引古书于前,而附列议论于后,更番进御,因事纳规。盖当时体制如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如以“司马光谓众言纷纷乃朝廷好事,王安石谓公议为流俗”为题目,前引典籍,后加评论,否定了王安石的观点,认为君主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出“愿陛下恢宽容之量,以开众正之路”。又如以“吕蒙正尝言都城外不数里饥寒死者甚众”为题,提出“西土创残,北难方炽,尤当念民命之莫保湖湘,念民瘼之良苦”的议论。其奏议亦能以激昂的情感,对种种政治弊端,提出批评和建议。
素履子
素履子,唐人张弧撰。《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书分十四篇,依次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履智、履信、履礼、履乐、履富贵、履贫贱、履平、履危。作者自序曰:「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此书大旨以抱朴守素,践履忠孝仁义等儒家伦理为主。《四库提要》称赞其书词义平近,「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之于正,盖亦儒家者流也」。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题“两峰周德大嗣传”。其部分内容见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述存思头中九宫诸神之法及雌四宫真一内神宝名玉诀。
龙济山野猿听经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猿听经》。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末本。剧演龙济山玄猿因慕修公禅师道行高深,生活恬淡,便化作“自幼习儒,争奈家业凋零,功名未遂”的樵夫试探听经。后又趁寺中无人之际,显出原形,进寺读经。被修公派遣的山神驱赶后,复又变为曾作端州巡官,而妻子俱死在“瘴乡恶土”的秀士前来问经。“一言大悟,坐化身亡”,被西天阿罗汉接引,得升天界,遂成正果。此剧虽演唐代故事,实则是表达出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平心情的作品。
续吴先贤赞
十五卷。明刘凤(生卒不详)撰。刘凤,字子威,长洲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续吴先贤赞》收明代吴地先贤,各为之作论赞。六卷以前不分门类,序中称“节义”以上不为题目,七卷以下分为节义、死事、孝友,儒林、文学、隐逸、艺事、道术、寄寓十类。该论赞与刘凤其他著述一样,文字晦涩,行文诘屈难懂,且前六卷与后卷,体例不一。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说苑
西汉刘向撰。二十卷。向有《新序》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北宋初年残剩五卷,经曾巩辑得十五篇,与残稿五篇合为二十卷,六百三十九章,清人补为六百六十三章,分二十类,约三十五万字。此书系作者分类辑纂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主旨。由于博采群书,后世已佚古籍,赖此以存一二,具有一定文献价值。但亦有时代舛误,为后人所诟病。 所辑之传说、 寓言、格言、谚语颇多意味深长,文字生动者,是为魏晋小说之先声。体系或近小说,风格朴实,对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谣谚有一定影响。 通行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及《丛书集成》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善诒《说苑疏证》可参考。此书参照前人疏证体例及研究成果作疏证,前有《前言》,后附清人卢文弨《拾遗》,及作者标校时所得佚文,辑《说苑》佚文一卷(三十四条),又从史志中辑《说苑》序跋为附录,为今人研究此书之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