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

- 姓名:凌叔华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00年3月25日
- 逝世日期:1990年5月22日
- 民族族群:
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SuHua、素心。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北京。父亲凌福彭为清末翰林,曾任兵部主事、天津知府等。娶有6位妻子,凌母为四夫人。凌父精于辞章,工于书画。凌叔华受其父亲影响,自小喜欢画画,师从慈禧所宠爱的女画家缪素筠学画,还师从辜鸿铭学英文。名师传授,奠定了其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1922年考入燕京大学,就读于燕京大学外文系,并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新月》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1925年1月,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短篇小说《酒后》,因描写女性心理细腻大胆而一举成名。1926年7月与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结婚。1928年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花之寺》由新月书店初版。1930年短篇小说集《女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中选入其短篇小说《绣枕》,并在“导言”中给予较高评价。先后任职于故宫博物院、武汉大学等。在武汉大学任教时,与同在武大执教的袁昌英、苏雪林过从甚密,被誉为“珞珈山三杰”。1935年,任《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主编。1946年后旅居英国、法国、新加坡等。1989年由英国回到北京。1990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其录音、照相,准备设立“凌叔华文库”。1990年5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由于凌叔华长于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所以沈从文、苏雪林等作家把她比作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曼殊斐尔是以细腻的笔法描写心理而闻名于世的。在《新月》月刊创刊号上,徐志摩说:“《花之寺》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说,不是虚伪情感的泛滥,也不是草率尝试的作品,它有权利要我们悉心的体会……作者是有幽默的,最恬静最耐寻味的幽默,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这就是凌叔华小说的品与格及它哲学的尊严、艺术的奥妙。
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1960)外,还有短篇小说自选集《凌叔华选集》(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1960)和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的《凌叔华选集》(梅子编,1979)、《凌叔华小说集》(台北洪范书店,1984)、《凌叔华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凌叔华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十二篇独幕剧、英文著作《古歌集》(由傅光明译成中文,又名《古韵》,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1944)及一些零篇散文。
猜你喜欢的书
怪钟疑案
《怪钟疑案》(外文名称《The Clocks》)是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侦探推理小说。首版于1963年出版。一座普通的临街公寓,一个被指定到那里发现尸体的年轻女孩,一具特地跑到那里被谋杀的身份不明的尸体,一个平凡孤单的年老盲女人以及四个突然冒出来的钟。其中一个,一个身份隐秘的年轻男人,一个身世不明的年轻女人,一次浪漫而又神奇的邂逅。凶杀案发生的时候,他们在同一条街上徘徊,然后相遇,然后相爱。对方是否就是道貌岸然的凶手,爱情在该于不该中举棋不定。
整饬皖茶文牍
论茶文集。清代程雨亭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有 《农学丛书》石印本。程氏于光绪二十三年任职皖南茶局,此书系辑选其撰写的有关茶叶的禀牍文告汇编而成。全书约一万四千字,主要有“请南洋大臣示谕徽属茶商整饬牌号禀”、“请禁绿茶阴光详稿”等。前有光绪戊戌年 (1898) 罗振玉序。
云南野乘
小说。清末吴趼人撰。三回,未完。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书叙云南史事。拟取自庄蹻开辟滇池,直至晚清情形,尽列入书内。其时正有割弃云南予英、法帝国主义之趋势,此作欲向读者表明“古人开辟的艰难,就不容今人割弃的容易”。惜仅成三回。虽演义体裁,要皆取材于正史。除史册外,别取元人董庄愍《威楚日记》、明人杨用修《滇载记》、又程原道绥辑《睱录傜倮类考》、《古滇风俗考》及《国朝冯再来滇考》等书,以为考证。惜在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又流露出大汉族主义观点,是其局限。原载《月月小说》第十一、十二、十四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印行。
春秋左传正义
诗文注。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六十卷。丘明,鲁国太史。杜预(222—284)西晋政治家,儒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历任尚书郎、相府参军等职,著有《左传集解》等。《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班固注作者“左丘明,鲁太史”。受经于孔子。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左丘明。后人争议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定为左丘明作,概亦有战国时人附益。左氏鲁史用夏历,按鲁君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世次第记事。取材于诸国史籍、简册、旧文,所记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其人物均翔实而生动。原春秋经文与左丘明之传各异,杜氏合而释之,则左传又自有经。杜氏专修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尝杂引《公羊》、《榖梁》以释传,且自乱体系,于是杜氏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客诸说之长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旧说,条分缕析,剖析精微,使《左传》旨义畅达。故孔疏采杜预注,认为《左传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为甲矣。”(孔颖达《序》)“然杜注多强经以就传,孔疏亦多左杜而右刘(刘炫曾驳杜解,凡所驳正,皆以为非),是皆笃信专门之过,不能不谓之一失。然有注疏而后左氏之义明,左氏之义明,而后二百四十二年内善恶之迹一一有征。……故传与注疏均谓有大功于《春秋》也,(四库全书总目》)后世尊为文史名著。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螺溪振祖集
螺溪振祖集。一卷。宋元悟编。大正附于四明教行录之后。
开元释教录
佛教经录。智升编纂。24卷。自宋以后,历代大藏经均收录。1949年前南京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刊行。智升,中国唐代高僧。博古达今,“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因感前辈聂道真、道安、道宣等人所著目录多有乖舛,真伪相乱,多惑其文,于是在开元十八年(730)审定群经,考核人物生平,校核真伪,重修新录。除此录外,还对道宣《内典录》、靖迈《图纪》各续1卷。史称“经法之谱,无不出升之右矣”。本录分为总录和别录两部分。前十卷为总录, 名“总括群经录”。以译者年代先后为序,记载东汉至唐 所译经典目录及译者传记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乘、 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共二千二百七十八部, 七千另四十六卷。并注明各经新旧目录异同及最初所 见之记录。第十卷为历代佛经目录,注录新旧目录凡四十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