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訏

- 姓名:徐訏
- 别名:号伯訏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慈溪人
-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11日
- 逝世日期:1980年10月5日
- 民族族群:
徐訏[xū](1908年11月11日-1980年10月5日),香港作家。号伯訏。笔名有徐于、东方既白、任子楚等。男。浙江慈溪人。5岁即被送到学校住宿,备尝孤独的滋味。1931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又转入心理系肄业。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开始写散文和小说,最早投稿《东方杂志》并予发表的是收在《阿拉伯海女神》中的几个短篇。大学毕业后由北京到上海,开始创作生涯,作品以散文为主。在此期间,他投稿到《论语》杂志,得到主编林语堂的赏识,从此成为知己。1934年,林语堂创办《人间世》半月刊,徐訏受聘任编辑,1935年又任《宇宙风》半月刊编辑,此外还任《天地人》半月刊及《西风》月刊主编。1936年秋,徐訏赴法在巴黎大学研究哲学,成名作《鬼恋》就是在这时写的,发表在1937年1月及2月号的《宇宙风》上。留学翌年,抗战爆发,学业未竟,回到上海,直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在此期间,为了生活,他卖稿给《西风》杂志和《中美日报》。《吉普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抗战时期风靡大后方的小说,都是在这时写成的。1942年后,他辗转到重庆,写下长达50余万言的小说《风萧萧》,这本书一纸风行,成为1943年最畅销的书,当时重庆有人把1943年称为“徐訏年”。1942、1943年,徐訏在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授。1944年,被《扫荡报》聘为驻美特派员。他一面为报纸写稿,一面还写了许多诗,这些诗部分收在《轮回》和《鞭痕集》等诗集里。1946年由美国回到上海,1950年在香港定居。50年代曾创办《幽默》,专登杂文小品,还先后创办创垦出版社、《笔端》半月刊、《七艺》月刊,并编《新民报》副刊。在港期间除专心从事创作外,一直在各大学教书。1960年应林语堂之邀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1966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浸会书院教书,1970年后任浸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多次出席国际笔会及汉学会议。1975年与他人发起成立香港英文笔会并任会长。徐訏一生著作等身,被称为全才作家。他博古通今,周游世界,对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均有精深的研究。1980年在香港病逝时留下近两千万言的遗著。30年来,特别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徐訏创作的丰收期。这时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江湖行》、《彼岸》、《时与光》,短篇小说《鸟语》、《期待曲》、《私奔》、《痴心井》、《后门》,杂文《三边文学》(《门边文学》、《场边文学》、《街边文学》),文艺评论《在文艺思想与文化政策中》,散文集《思与感》等。台湾中正书局于60年代出了《徐訏全集》18卷。徐訏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艺批评,都有相当高的素质,是海外作家中较突出的一位。他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所呈露的浪漫主义情调,小说的环境往往充满浓厚的异国风情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像画幅般展示在读者眼前。《荒谬的英法海峡》中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梦中的英法海峡某地,这是一个极富幻想色彩的乌托邦。另外,性格特殊的人物在徐訏小说中比比皆是,《鬼恋》中的“女鬼”,《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的精神病患者白蒂,《鸟语》中的白痴芸芊,他们不平凡的命运和奇异的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特殊的外形和精神面貌给人的印象也是深刻难忘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则经常是荒诞的,不现实的,但却深深地吸引人。徐訏的散文处处闪烁着幽默的光辉,透露出睿智的哲理思想,语言流丽、晶莹、澄澈,富于魅力。他的诗歌则既有散文的自由美,又有格律的音乐美,和谐活泼,错落有致,由于深受象征派的影响,他还善于渲染一种浓厚的诗意气氛以传达出游丝般难以捕捉的情调。
猜你喜欢的书
安全保护证
《安全保护证》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40岁以前写的第一部自传体随笔,该书是在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影响下创作完成的,作者在自传中大量地阐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它带领读者穿过一个隐晦的回忆录作者的散文的迷宫,进入诗人的内向性的核心。在书中,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联想,随处可见;他的文笔同时还具备一种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轻松跨越人与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中麓画品
一卷。明李开先(1502—1568)撰。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常侍少卿。曾上疏指责朝政,罢官家居近三十年。李开先与当时的王慎中、唐顺之、陈东、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并称“嘉靖八才子”。李开先喜藏书,又长于戏曲创作,著有传奇《宝剑记》和院本《园林午梦》。另有诗文集《闲居集》。建国曾辑印他的著述《李开先集》。此《中麓画品》一书,大致是仿谢赫、姚最之例,品评明代画家之画,共分五品,每品之中优劣兼陈。据王士祯《香祖笔记》说:章丘李中麓太常,藏书画极富,自负鉴赏,尝作《画品》,次第明人。按此书持论往往与众不同,如对当时名家,以戴文进、吴伟、陶成、杜堇为第一等。以倪瓒、庄麟为次等。而沈周、唐寅则居四等。李开先之论,后人多指责其偏颇。据说李开先与王世贞友善,王世贞曾观李开先所藏画,以为无一佳者。可见李开先鉴赏眼光,确不同于时人。此书《四库全书》收入存目,另有《函海》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美术丛书》(民国二十五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本。
得配本草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该书详论配伍,谓 “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故以 “得配”名书。全书载药647种,分部析类均同《本草纲目》。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现有清刻本。
禅月集
二十五卷。《补遗》一卷。唐释贯休(832—912)撰。释贯休字德隐,姓姜氏,兰溪 (今属浙江省)人,禅月大师。《禅月集》又名 《西岳集》,为唐诗别集。旧本题曰: 梁人,释贯休初以乾宁三年(896)依荆帅成讷,后历游高季兴钱缪间,晚乃八蜀依王建。终身实未入梁,旧本所讲实属误载,陶岳五代史补,称释贯休《西岳集》四十卷,吴融序之,然而集末载其门人昙域后序,编次歌诗、文赞为三十卷。则《西岳集》亦误载。此本为南宋嘉熙四年(1237)兜率寺僧可灿所刊,毛晋得而重刊,仅诗文二十五卷,佚其文赞五卷,补遗一卷,也是毛晋所辑,然而所收佚句,如“宋门当大道,风雨立多时”一联,乃《赠乞食僧》诗,今在第十七卷之首,但道作路雨作雪,是毛晋不辨而重收之,实为失检,《文献通考》,别载 《宝月集》一卷,也说为释贯休所作,今已不传。《四库全书》将其编入别集类。《四部丛刊》据徐氏藏影宋精抄本影印,是本书较常见的善本。《四部丛刊》本卷首有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吴融序。卷一为乐府古题;卷二至六为古风;卷七至八为五言律诗;卷十九至二三为七言律诗;卷二四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卷二五为七言律诗。卷末有前蜀乾德五年(967)昙域序,南宋嘉熙二年(1238)周伯奋跋等文字。据序跋可知,释贯休诗集原名 《西岳集》,四十卷。后改题为《禅月集》。有明人毛晋汲古阁刊本。
闽海赠言
本书是研究明末闽浙台史、中外关系史、通商史、倭寇史等方面的必读史料。本书原分为六卷,始编于作者镇守晋江石湖时,直到镇守山东登莱时得以完成。多系当时闽中显宦、名士赠与的碑文、记文、序文、诗、赋等,卷末附有家言和作者自撰的《仗剑录》。
弘戒法仪
佛教戒律汇编。明天启三年(1623)法藏撰。二卷。意在“以禅、法、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全书分三部分:(1)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萨戒等,成三十一品;(2)录《沙弥律仪要略》、《比丘戒本》、《梵网经》为三种诵戒之本,并录《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为比丘之则;(3)著《梵网经一线》二卷,为阐述禅律同宗而注,以警禅、教、律三家各执己见之人。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