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一先令蜡烛

    一先令蜡烛

    《作者:约瑟芬·铁伊约瑟芬·铁伊著。清晨的海滩上横工着一具女人的尸体,死者染发、脚趾甲上搽着猩红色的指甲油,看上去就和一般人不一样。海岸巡警说这只是一起因游泳不慎发生的意外,直到发现一颗纽扣纠结缠绕在她的头发中,又辨明她的身份是全英国最当红的明星克莉斯·克雷。这下子,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她的死亡脱离不了干系。 苏格兰场的格兰特探长从死者生前复杂的交友关系和陈尸现场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挣扎、迷误,凭借勇气、智慧、同情与机缘,逐步揭开案情的真相。

  •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作者:福克纳美国现代重要的小说家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描写南部庄园主康普生家庭的没落。作品共分4个部分,由4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同述凯蒂的故事。一是“班吉的部分”,他33岁,却只有3岁的智力,作者通过白痴班吉的混乱思维,透露出他的不快和失去凯蒂的痛苦,反映出痴人眼中的周围世界;二是“昆丁的部分”,他是家中老大,对妹妹凯蒂的爱很不正常,凯蒂的放荡及婚姻对他打击很大,使个这敏感而忧郁、意志薄弱的贵族家庭的没落子弟终因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三是“杰生的部分”,这是个冷酷自私的实利主义者,他对凯蒂的

  • 爱玛

    爱玛

    《作者:简·奥斯汀长篇小说。奥斯丁著。作于1816年。女主人公爱玛聪明自负、爱做媒人,把邻近的一个私生女哈里特置于自己保护之下,诱说她拒绝罗伯特·马丁的求婚,而为她与牧师埃尔顿撮合,后来发现埃尔顿追求的却是自己,于是计划成为泡影。接着爱玛又给哈里特挑选了翩翩少年弗兰克,但弗兰克早与品貌双全的简·费尔法克斯私订终身,哈里特私下倾心于地方长官奈特利,而奈特利爱的却是爱玛。经过一番周折,三对新人举行了婚礼。作者通过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表明了她的婚姻观:既要趣味相投,又要门当户对,才能各得其所。小说被认为是作者艺术上和思想上最为成熟的作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作者:卢梭又名《政治权力的原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中 译本根据奥比蔼版、摩·哈伯瓦斯注释本译出。译本曾于1958年以《民约论》书名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1963年初版、1980年2月修订第2版。全书共分4卷38章。第1卷以社会契约为中心,论述原始社会如何通过社会契约进入政治社会,建立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共和国等。作者首先对格劳秀斯、霍布斯等人提出的转让自由和主权的契约论加以批判,认为他们的主张是违背自然和人性的。在他看来,真正的社会契约不是人民和统治者订立的,而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社会契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作者:哈奈尔作者查尔斯·哈奈尔。该书主要介绍了有些人无需怎么费神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和权利仿佛唾手可得;还有些人历经艰辛终于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遭到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轻易就能成功,有人费了老大的劲才能成功。而有人则根本无法成功呢?显然不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不然最强壮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人与人的根本差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在美国,由于本书的秘密内容,而受到美国教会和政商各界精英的竭力抵制,并于1933年被列为禁书。直至2003年——70年才重见天日!《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被禁之后,即成为某些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卢梭法国卢梭著。175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是作者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阐明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提出克服不平等的方法。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之中,既没有善也没有恶,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种类的道德关系,更没有统治和奴役,人人平等和自由。但人类具有“自我完善能力”,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增长才智,积累技艺,特别是农业和冶金技术的发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革命,为私有制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私有制的产生使“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

  •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作者:雷马克长篇小说。作者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马利亚·雷马克(1898~1970)。本书是他的重要代表作。1983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朱雯译。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流亡曲》、《凯旋门》、《生死存亡的时代》、《里斯本之夜》、《最后一站》等。《西线无战事》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用第一人称描绘了一批年轻士兵在西线战壕,以及在后方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忍和恐怖,控诉这次战争毁灭了年轻的一代。19岁的青年保罗·博伊默尔和他的同班同学阿尔贝特·克罗普、米勒·勒尔在校长坎托列克的军国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加了自愿兵,到部队后,他们又同另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著。叔本华出身于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1811年去柏林大学专攻哲学,深受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1813年在耶拿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柏林大学开设“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讲座。1833年定居法兰克福,担任大学编外讲师直到去世。主要著作有《视觉和色彩》(1816)、《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41)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重要的著作,全面论述了他的以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为

  •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本书根据英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1929年英文版转译,原系三联书店1957年11月出版,自1960年3月起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是康德“差不多12年悠久岁月沉思的产物”,全书42万字,包括一、二版“序言”、“导言”和两个主要部分。第1部分是“先验原理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第2部分是“先验方法论”(包括纯粹理性之“训练”、“法规”、“建筑术”和“历史”4个部分)。此书是为建立“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作者在本书中对纯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讨论了人的

  • 五轮书

    五轮书

    《作者:宫本武藏《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一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

  •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

    《作者:哈谢克捷克作家哈谢克(1883—1923)的政治讽刺长篇小说,原名《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小说主人公帅克是个被军区审委会宣布患有神经不健全症的退伍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他因一次在酒店傻乎乎地提问而被密探抓进警察局;因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被认为精神不正常。在法医那儿鉴定时,帅克满口戏言,似疯似傻法医们一致认为他是个白痴。警察局只好释放帅克。当时奥匈帝国军队吃紧,大规模征兵。帅克正患风湿病,也在征召之列。他借了邻居一部坐椅车,让一位邻居太太推着他去投军。报上竟因此刊登了“残废人热爱祖国”的消息,而实际上帅

  • 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 小逻辑

    小逻辑

    《作者:黑格尔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后,他的学生在编订全集时,附加学生听课笔记作为“附释”。1817年《哲学全书》出版第1版,1827年出第2版。第2版篇幅比第1版增加了一倍,而“小逻辑”增加88页,1830年出第3版,全书比第2版只增加65页,“小逻辑”部分比第2版增加8页。该书经黑格尔前后十多年的精心修改,最足以代表他的逻辑系统。该书比《大逻辑》篇幅少一半,内容精

  • 苹果树

    苹果树

    《作者:高尔斯华绥《苹果树》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以荡气回肠的抒情笔触与细腻真切的心理刻画,抒写出一个令人动情的爱情悲剧:大学生艾舍斯特在旅行中遇到天真纯朴的农村姑娘梅根,与她在苹果树下定情,答应和她一起去伦敦结婚。后来他到托尔基取钱、为梅根选购衣服时,遇到了门当户对的女孩斯苔拉,艾舍斯特逐渐对自己和梅根的感情怀疑甚至后悔。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抛弃了梅根,和斯苔拉结了婚。令艾舍斯特没有想到的是,梅根却因此而殉情。

  • 牛虻

    牛虻

    《作者:伏尼契长篇小说。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它以19世纪30—40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为背景,描写意大利爱国者的革命活动。小说的主人公牛虻是爱国志士亚瑟的化名,他生于意大利一个富商的家庭,母亲死后受到比萨神学院院长蒙泰尼里神父的抚爱和教养。亚瑟除在大学上课以外,其余时间都消磨在蒙泰尼里的书房里。在他的心目中,蒙泰尼里是他的良师慈父。后来亚瑟参加了大学里的一些青年革命活动,接着又参加了青年意大利党。蒙泰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曾经加以劝阻,但没能动摇亚瑟的决心。不久,蒙泰尼里被调去罗马当主教。新来的院长卡尔狄

  •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作者:纪德《田园交响曲》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与《背德者》、《窄门》组成纪德的“道德三部曲”,发表于1919年。讲述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小说刻画了两个鲜活不朽的形象,牧师和盲女。他们的交集、他

  • 背德者

    背德者

    《作者:纪德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过年轻学者米歇尔的生活轨迹,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性沉沦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纪德本人深刻的思想矛盾。主人公米歇尔,自小受到母亲加尔文派严肃的宗教教育。从15岁起,又被父亲带入各种古文字、死文字的故纸堆。直到25岁,他一直活在没有真正的生活内容,因此既不懂也不会生活的灰色岁月里。甚至人的正常机能也在这种厚厚的

  •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作者:爱因斯坦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阿尔贝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中译本由杨润殷据伦敦梅休恩出版公司1955年第15版译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出版。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耳姆市。1894年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1909年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担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3年受聘出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同年当选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积极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进步活动,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1933年迁居美国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爱因斯坦是近代自然科学

  • 漫长的告别

    漫长的告别

    《作者:雷蒙·钱德勒《漫长的告别》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3年。在该小说中,主人公马洛遭遇了新的考验:马洛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特里·伦诺克斯,和他在维克托酒吧一起喝酒的代价可真不小,再加上一张价值5000美元的“麦迪逊肖像”,马洛得为他的“过失杀人”和打破的自尊冲锋陷阵。遗憾的是,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

  •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作者:尼采尼采著。他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其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主要著作有早年受作曲家瓦格纳的启发而写成的《悲剧的诞生》,以及《扎拉图期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偶像的黄昏》是尼采晚斯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中文本是根据1980年纽约版《批判研究尼采全集》第六卷译出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发行。该书是尼采放弃了《强力意志》的写作计划之后,从积累的手记中整理出的两部著作之一,原拟题为《一个心理学家的游手好闲》。尼采自己说,这本书是他的“最主要的哲学异端邪说”的“总结”。事实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作者:叔本华作者是亚瑟·叔本华。逻辑真理的成立必然存在一个先验的、在它之前的真理,这是充足理由律的表现形式的第二个形式。叔本华将引导至真理的途径分为逻辑的,经验的,超验的,超逻辑的。这四种理由和根据证明真理本身的同时也表现了充足理由律。人的行为动机被叔本华认为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种形式。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行为必有其动机上的原因,并从动机上得到解释。事实上这一看法引出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奠定了它的伦理学说。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该小说宣扬了驯服、顺从是医治病态社会的良方。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人间失格》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 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海明威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1936年出版。小说故事简单,主要描写作家哈里陪同情人海伦来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附近游猎,不慎把腿擦破了,开始没在意,后严重起来,但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终于患了绝症坏疽病,死在荒寂的非洲旷野中。作品明显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只集中写哈里死前最后一天与海伦的对活和种种联想、幻觉,在现实的谈话和多次的梦境幻觉的交织中,作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展现了哈里几乎一生的经历。小说以死神夺去了他的肉体,但他弥留人间的最后幻觉却飞向了乞力马扎罗雪巅而告结束,显示了哈里重生的愿望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 笑面人

    笑面人

    《作者:雨果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以克伦威尔起义被镇压后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主人公英伯伦原为克伦威尔的追随者克朗查理勋爵之子。按国王密令,自幼就被拐卖儿童的骗子带走,并遭毁容摧残,成为丑怪畸型的“笑面人”。不久被善良的老年流浪艺人乌尔斯收为义子,并与其收留的瞎眼姑娘杰娅相爱,以卖艺为生。后因偶然机会恢复了他的勋爵爵位。他借此机会,在议会发表揭露贵族的丑恶和预言革命将要到来的激昂演说,同时拒绝接受爵位,回到患难与共的伙伴中,在杰娅病重去世后,投海而死。小说赋予主人公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并将杰娅的纯洁善良与公爵夫人约瑟安娜的

猜你喜欢的书

蓝色火焰

在诗人、思想家、时代骄子……这些耀眼的光环外的纪伯伦是谁?他是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忠厚的兄长、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痴情的男人、一个老实的学生。纪伯伦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人,更能看到这个巨星更真实细腻的一面,正是这一封封的通信,更直接披露了纪伯伦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心路,打开纪伯伦的内心秘密,不妨就读他和众多亲友的通信。正如他对耶稣的认识,纪伯伦在这里也只是一个“人之子”。更为珍贵的是收入了纪伯伦与从未见过面的爱人梅娅的缠绵书信往来。纪伯伦说:“梅娅,你的节日只是一天,但是,你却是时代的节日。”这一捧蓝色的火焰,象征纪伯伦和梅娅的绝世爱情,这一幅画也是他留给梅娅和世界的最后一幅作品。

鄂州小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罗愿著。乾道二年(1166)郑玉为罗愿文集作序称,其集为州佐刘清之编集刊刻,岁月既久,其书罕见,洪斌、鲍元康出资重刊。其后又曾屡经编刊。《宋史·艺文志》著录其书10卷,但现存各本皆为6卷。洪武二年(1369)王祎序赵汸、赵埙重刊本说:罗愿集原为10卷,“鄂人尝以刻板其州,新安郑氏家亦有刻本,岁久皆废轶。今其存者五卷,其七世孙宣明力搜访之,复得杂文若干首附于五卷之末”。以《粤雅堂丛书》本与《四库全书》本相校,前5卷内容基本相同,但第6卷则大异。前者为考、序两类文章,后者则为传21篇。但前者除曹宏斋所作本传,尚在卷首载序文12篇,凡例1篇及诸家评论若干则。卷末所附罗颂遗文之后又附跋3篇。在此集6卷中仅第1卷为赋、诗、词,余皆为文。朱熹《与刘子澄书》称罗愿“文字细密有经纬,可爱”。在其作品中,朱熹、曹宏斋等人对《淳安县社坛记》一文特别推崇。

明道篇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杂体诗三十首

组诗。南朝梁江淹作。关于这组诗的写作动机,诗前序中说:“五言之兴,谅非复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仆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斅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关于对这组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钟嵘《诗品》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江醴陵集题辞》说:“文通《杂体三十首》,体貌前哲,欲兼关西、邺下、河外、江南,总制众善,兴会高远,而深厚不如,非其才绌,世限之也。”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四说:“文通拟古诸篇,刻意描摹,分途异轨,六季文家,似斯兼擅者诚不易得。但规仿百氏,仅得皮肤,至其神旨攸归,曾未细心体味,譬之刍灵象人,略得其貌而已,不足与言优孟衣冠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说:“吾取江诗,反复细读,如《拟左记室诗》,只是数史中典故,《拟郭弘农诗》,只是砌道书景物,《拟谢临川诗》,只是状山水奇奥,此为神似,吾亦能之,何必五色笔也?若《拟陶征君诗》,气味去之亦远,惟刺取陶集‘东皋舒啸’、‘稚子候门’、‘或命巾车’、‘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浊酒聊自持’、‘但道桑麻长’、‘闻多素心人’诸字句,能为貌似而已,岂独不似李都尉哉?文通一世隽才,何不自抒怀抱,乃为赝古之作,以供后人嗤点。沧浪回护,仍是为古人大名所压。”此组诗模拟自汉代至刘宋时期三十家诗人的名作,颇能显示各家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诗人“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元陈绎曾《诗谱》)的艺术才华,同时也表现了他企图包容众家之长、通达古今之变的艺术追求。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得悟道皈依。后庞蕴闻天乐声,忽见金门玉户,上写兜率宫灵虚殿,一家4口都白日升仙。原来庞家系神佛转世,功成行满,复归天上。剧本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谴责了金钱的罪恶。描写磨工罗和因有钱而噩梦颠倒,颇为生动,清瘗情庐主将此剧与徐复祚《一文钱》杂剧合并为《一文钱》传奇,其中《罗梦》成为昆曲舞台上著名的折子戏。《来生债》有《元曲选》本传世。此剧有法文译本。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一卷,明铁眉号三巴掌说,性养、性亮录,附文安之巴掌歌。南岳下第二十九世,嗣聚云真。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出个人见解。后就平生研习所得,以语录体将其整理成书。书中详载精言妙语,自有独到之处。通过语录之书,大体可了解三巴掌治学精神和所学之长。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甲申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