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塞

- 姓名:缪塞
- 全名: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10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1857年05月02日
- 民族族群: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1810年12月11日—1857年05月02日),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1852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第一本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故事集》(1830)已体现出浪漫主义倾向;异国情调,强烈的感情和疯狂的欲望; 爱情、 嫉妒、背叛、 血腥复仇,构成诗集的基本内容。这部作品为缪塞带来诗人的声誉。
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大资产阶级窃取政权。缪塞创作的基调变得激奋,对现实表示极为不满。第二本诗集《椅中景》(1832)极力宣扬诗人所追求的自由思想,并对寡头政治大加揶揄。长诗《洛拉》(1833)的主人公是个“世纪病”患者:否定过去,忽视现实,没有未来,悲观失望,郁郁寡欢。在抒情长诗《四月之夜》(即《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和《十月之夜》,1835~1837)中,诗人又进一步“歌颂”了人的孤独感。《四月》被誉为世界浪漫抒情诗的杰作。
早期用散文写的剧本以细致的心理分析著称,如《威尼斯之夜》(1830)、《毋以爱情为戏》(1834)等。触及社会政治问题较深的剧本是《洛伦扎西奥》(1834)。主人公是个悲剧性的孤独者:内心空虚,自我分裂,最后是无谓的牺牲。
1835年发表了著名的讽刺诗《出版法》。1836年,缪塞发表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小说开头部分描绘了王朝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他们看到周围的自私自利和卑鄙无耻,深感自己无能为力,陷入悲观主义泥潭,对未来失去信心。长篇小说的男主人公奥克塔夫开始是完好的,相信人们的善良,可是一旦看到包围他的全是难以克服的丑恶和欺骗,他随波逐流,在荒淫无耻的中心巴黎,纵欲作乐,最后不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而且断送了自己的情人。缪塞并未提出医治“世纪病”的任何处方。小说尖锐提出的社会问题, 以及深细的心理分析,使它在缪塞的整个创作中占有一席独特的地位。
缪塞还写过一些短篇故事,但题材并未超越个人感受的范畴。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节之神等等),使各自镇守其所。据称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体不朽,召役神灵,「神飞形举,白日登晨」。以上两篇道法,《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已引述,《无上秘要》卷九七亦录载其文。
王氏医案绎注
医案。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十卷,附录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念祖字兰荪,江都 (今江苏扬州) 人。石氏认为王氏医案随证制方,丝丝入扣,为临证必读书,遂将正续编合刊,三编作为附录,逐案详加绎注。刊于一九一七年。选案均为其对温热病方面的临床经验。针对原案,分析病情,详明脉义,辨明病所,解释方药,注明分量。对案中缺少的脉、症、药量等,均斟酌补入,附注说明。可供研究王氏学术思想及临证参考。有一九一九年谢观校订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
全生指迷方
成书约于12世纪初。宋代王贶撰。商务印书馆铅印1956年重印本。原名《济世全生指迷方》,共3卷。原著明以后亡佚,后人从《永乐大典》重辑而成,且分为4卷,21门。先讨论切脉之理与三部九候之旨,次讨论病证,每证必求诸病象和病源,然后才谨慎拟方。并说明制法、服法及药量。本书注重辨别病证的疑似,明确其阴阳虚实的属性,作为处方用药的指归,从而起到指迷扶危的目的。
四书因问
明吕柟(字仲木)撰。该书是记其门人质问《四书》之语。共六卷。其中《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孟子》各二卷。然其中称柟为先生,又原本先生字或跳行,间或还附有学生之间的论辩,如《大学因问》中,就附有章诏、聂蕲二论,似乎非柟自作。卷首有魏廷萱等校刊字,当即为廷萱等人所记。其书《大学》从古本次序,《中庸》亦从古本分章。所说多因《四书》之言,推而证诸躬行,见诸实事,故曰“因问”。如有问“格物”之“格”,是格式之格,还是穷究之格?因答曰:“格物之义,自伏羲以来,未之有改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其近取即是穷格之义。格式之格恐不是孔子立言之意。”又有问“格物”之“物”何如?因答曰:“这个物正如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物字一般非是泛然不切于身的,故凡身之所到,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便是物,皆是要格的。”再如吕柟讲“八佾舞于庭”时,有学生曰,“此亦无可说”。柟曰,“若道无说便更有说”。时诸生中有盛服者。柟曰,“如此便是僭”。其中有的回答虽未能摆脱传统的礼俗之见,然因问设答,切身譬事,“平正笃实乃如此”(《四库全书提要》)。有《四库全书》本。
圆瑛大师文集
圆瑛(1878-1953),中国现代爱国僧人。俗姓吴,光绪四年 (1878) 生于福建古田。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 岁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翌年发心学习禅宗,先后从冶 开、寄禅等参学禅法。后又依通智、谛闲等修习教观, 并精研《楞严经》。宣统元年 (1909) 于宁波接待寺创 立佛教讲习所。1914年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曾讲 经于福建、浙江、北京、厦门、台湾等地,远及南洋。 历任宁波天童寺、福州雪峰寺、上海圆明讲堂等九大名 刹住持。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他 自出家后,钻研注疏,讲解经论,从未间断,被称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同时为团结全国佛教徒 热爱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抗战时期,曾组 织僧侣救护队,难民收容所,并赴南洋募集经费援助抗 战。1945年开办“楞严专宗学院”。1952年代表全国佛 教徒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同年,在宁波天 童寺病逝。遗著编为《圆瑛法汇》。
金刚般若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门分遮无信,明有信。格量门分外施,内施、释迦往因。该义疏对解经有一定帮助,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