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

- 姓名:简·奥斯汀
- 别名:
- 性别:女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75年12月16日
- 逝世日期:1817年7月18日
- 民族族群: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她一生共创作六部小说,内容多是田园式的中产阶级的悠闲生活和爱情牧歌。奥斯汀最优秀的作品应推《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她的作品以流利清新和细致敏锐著称。她特别善于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形象,并善于通过喜剧性插曲来反映主题。她的作品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语言妙趣横生,幽默而富于哲理;小说具有莎士比亚的喜剧风味,显示出娴熟的艺术功力,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生于英格兰汉普郡北部风景优美的斯蒂文顿村。
1781年—1785年先入牛津地方的一所学校学习,后去南安普敦就续,再后转到累丁的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学习。熟读圣经,能讲法语,开始学写小说。
1786年—1787年回到故乡。
1787年—1793年模仿前人写习作三卷,除书信体小说外,还有短剧两本。
1789年学习意大利文。
阅读大量小说,其中主要是司各特、理查逊、克拉伯、约翰逊等作家和诗人的作品,特别是从女作家范妮·伯尼的家庭传奇小说中得到许多启示。
1790年6月完成短篇小说《爱情与友谊》,献给她的表姐法国的弗依利特伯爵夫人。
1793年开始写小说《苏珊小姐》。
1794年完成《苏珊小姐》。
1795年开始写书信体小说《埃莉诺与玛丽安娜》。
1796年10月写《第一次印象》。
1797年完成《第一次印象》,请伦敦的出版家凯德尔先生出版,被退回。
1797年8月修改《第一次印象》,改名为《傲慢与偏见》。
1797月10月改写《埃莉诺与玛丽安娜》,从书信体改写为叙事体,取名《理智与情感》。
1798年—1799年写小说《诺桑觉寺》。
1801年奥斯汀家迁居到巴斯。
简曾经恋爱,但后来对方不幸暴卒。
1802年11月二十一岁的哈里斯向简求婚,被拒绝。
1803年《诺桑觉寺》最后定稿,以十个英镑卖给出版商克罗斯比,但并未出版。
1804年开始写小说《沃森一家》(未完成)。
1805年父亲乔治·奥斯汀去世。
1806年全家搬到南安普敦居住。
1809年—1810年修改《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
1811年2月开始写《曼斯菲尔德庄园》。由于简的四哥亨利的奔走,出版商托马斯·埃杰顿对《理智与情感》发生兴趣。
1811年11月《理智与情感》出版,署名“一妇人”。
1813年1月《傲慢与偏见》出版,署名“《理智与情感》的作者”。作品博得公众的一致肯定。
1814年1月写作《爱玛》。完成《曼斯菲尔德庄园》。
1814年5月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读者评价不一,销行也不如前两部小说。
1815年3月完成《爱玛》
1815年8月写小说《劝导》。
1815年10月《爱玛》出版,作者引起公众的注意。司各特对简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
1816年由亨利出面,把《诺桑觉寺》书稿从出版商克劳斯比那儿买回来。
1816年8月《劝导》脱稿。从作品中可见到简在爱情上的失意。
1817年简·奥斯汀病重。
1817年1月27日—3月18日开始写一部在苏塞克斯郡的海滨小村庄桑地顿展开其情节的小说。
1817年4月27日立下遗嘱。
1817年5月24日在卡桑德拉陪同下,去温彻斯特疗养。
1817年7月18日逝世
猜你喜欢的书
二十世纪的巴黎
《二十世纪的巴黎》(Paris au XXesiècl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完成全文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初稿约写于1860年,完稿1863年。巴黎青年米歇尔·杜费诺瓦(Michel Dufrénoy)在1960年获得了拉丁诗大奖。可是在当时,科学、工业飞速发展,文学、音乐、艺术被人们所藐视,几乎没人学习文学艺术,艺术家也都找不到工作。米歇尔在毕业后则结识了一些艺术家,他们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流浪在外,有的被迫去国外谋生……最后,米歇尔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昏倒在雪地上。本书是以1960年代的巴黎为背景舞台的预测型小说,作者在公元1863年时所做的预言,如今一一成了事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先知灼见。 影印机、传真机、国际通讯网路、救人电疗、杀人电椅……甚至快运系统,这些属于二十、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在一百三十四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就已经以其精准的想像力、细致的文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二十世纪的巴黎》一书中。
荆川稗编
《荆川稗编》,凡120卷,明唐顺之撰。全书“辑录历代名贤论文,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不能括者,赅举以历代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顺之没后,颇为第一相所窜乱,故玉瑕珠颣,颇累全书。而蒐罗宏富,要足为渔猎之资。”《四库全书·荆川稗编提要》在指出其“牴牾舛驳,尚往往而有”之后说:“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征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荆川稗编》之部门,大略如下:六经总论、诸家、文艺、画、古器、琴、射、弈、总论、君、相、将、谋、谏、后、储、宗、戚、主、官、倖、好、奸、篡、封建、镇、乱、夷、名、世、节、侠、隐逸、烈妇、方技、吏、户、礼、兵、刑、工。每一部门,辑录历代名贤论文。
禹贡会笺
地理文献考证。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乾隆间举博学鸿词不第。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周易拾遗》、 《竹书统笺》等。是书引蔡西山传而续之为笺。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书,约十万字。首列《禹贡》山水总目,以《水经》所载为主,附论于后;次分十八图,各系以说。所解先引蔡沈《书集传》,次为其各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其论三江以南江、北江、中江为正,论九江在浔阳非洞庭筹条,皆不囿于蔡传之说。
读史方舆纪要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御定小学集注
六卷。宋朱熹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 (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 《敬身》、曰 《稽古》; 外篇二: 曰《嘉言》、曰《善行》。书中叙古《蒙求》亦太多,兼难读,非启蒙之具。认为《古乐府》及杜甫《诗》可取;又有乙巳与子澄书,称《小学》见比修改,共定著六篇。淳熙十二年始改定义例,又越二年乃成。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着此书。其门人王迈作《序》,称他再守温陵(今福建泉州)时,日着《政经》。考他再守泉州时,为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已经54岁,故为晚年之作。王迈又称赵时棣任法曹时,与真德秀朝夕相随,故得此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心经》,而不及此书。可能是《心经》行世早,而此书晚出。或是因他名重,好事者依托之作。虽然真伪难辨,但其言能不悖于儒者,所以能与《心经》并行于世。此书采典籍中论政之言列于前,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子张问仁于孔子”等条。而以名臣廉吏的事迹列于后,题为《传》,以示区别。共列二十余事,如“黄霸为颖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刘宽典历三郡温仁多恕”等事迹。书末附当时近事六条,为之附录。此六条记歙县等地,造簿征赋的方法。他认为,簿书是财赋的根,尤如禾稼出于田亩。但地方官多不亲阅,征赋时则用乡里的草簿。因此多生弊端,把未交纳者改为交纳,已经交纳者改为未交纳。官赋流失,百姓被扰,所以地方官要亲掌征赋。其后载他帅长沙咨呈,知泉州军事时劝谕文,帅长沙时劝民间置义仓文、帅福州晓谕文。他虽自命为大儒,但断不敢以自己的文章题曰经,盖为后人所补。诸谕文不空谈,所言多切时弊。如《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一文,他向同僚提出“以四事自勉,而为民去其十害。”四事为:律己从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十害为:断狱不公,听讼不审,淹延囚系,惨酷用刑,泛滥追呼,招引告奸,重叠催税,科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全书旨在劝戒官吏,扫除时弊。淳祐二年(1242),大庾令赵时棣将此书和《心经》合刻。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