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
  • 姓名:简·奥斯汀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75年12月16日
  • 逝世日期:1817年7月18日
  • 民族族群: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她一生共创作六部小说,内容多是田园式的中产阶级的悠闲生活和爱情牧歌。奥斯汀最优秀的作品应推《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她的作品以流利清新和细致敏锐著称。她特别善于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形象,并善于通过喜剧性插曲来反映主题。她的作品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语言妙趣横生,幽默而富于哲理;小说具有莎士比亚的喜剧风味,显示出娴熟的艺术功力,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生于英格兰汉普郡北部风景优美的斯蒂文顿村。


1781年—1785年先入牛津地方的一所学校学习,后去南安普敦就续,再后转到累丁的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学习。熟读圣经,能讲法语,开始学写小说。


1786年—1787年回到故乡。


1787年—1793年模仿前人写习作三卷,除书信体小说外,还有短剧两本。


1789年学习意大利文。


    阅读大量小说,其中主要是司各特、理查逊、克拉伯、约翰逊等作家和诗人的作品,特别是从女作家范妮·伯尼的家庭传奇小说中得到许多启示。


1790年6月完成短篇小说《爱情与友谊》,献给她的表姐法国的弗依利特伯爵夫人。


1793年开始写小说《苏珊小姐》。


1794年完成《苏珊小姐》。


1795年开始写书信体小说《埃莉诺与玛丽安娜》。


1796年10月写《第一次印象》。


1797年完成《第一次印象》,请伦敦的出版家凯德尔先生出版,被退回。


1797年8月修改《第一次印象》,改名为《傲慢与偏见》。


1797月10月改写《埃莉诺与玛丽安娜》,从书信体改写为叙事体,取名《理智与情感》。


1798年—1799年写小说《诺桑觉寺》。


1801年奥斯汀家迁居到巴斯。


    简曾经恋爱,但后来对方不幸暴卒。


1802年11月二十一岁的哈里斯向简求婚,被拒绝。


1803年《诺桑觉寺》最后定稿,以十个英镑卖给出版商克罗斯比,但并未出版。


1804年开始写小说《沃森一家》(未完成)。


1805年父亲乔治·奥斯汀去世。


1806年全家搬到南安普敦居住。


1809年—1810年修改《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


1811年2月开始写《曼斯菲尔德庄园》。由于简的四哥亨利的奔走,出版商托马斯·埃杰顿对《理智与情感》发生兴趣。


1811年11月《理智与情感》出版,署名“一妇人”。


1813年1月《傲慢与偏见》出版,署名“《理智与情感》的作者”。作品博得公众的一致肯定。


1814年1月写作《爱玛》。完成《曼斯菲尔德庄园》。


1814年5月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读者评价不一,销行也不如前两部小说。


1815年3月完成《爱玛》


1815年8月写小说《劝导》。


1815年10月《爱玛》出版,作者引起公众的注意。司各特对简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


1816年由亨利出面,把《诺桑觉寺》书稿从出版商克劳斯比那儿买回来。


1816年8月《劝导》脱稿。从作品中可见到简在爱情上的失意。


1817年简·奥斯汀病重。


1817年1月27日—3月18日开始写一部在苏塞克斯郡的海滨小村庄桑地顿展开其情节的小说。


1817年4月27日立下遗嘱。


1817年5月24日在卡桑德拉陪同下,去温彻斯特疗养。


1817年7月18日逝世


猜你喜欢的书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行正一章符,后年代久远,宝章缺失,所存十得一二。又列出上各类章所需物信,并分为三等,以及上章的章辞格式与吉日等。卷二说明书符法、书章法、上章禁忌、请官、封章法等。卷三至卷六列出上种种章的具体内容,如天旱章、收鼠灾章、收除虎灾章、言功安宅章、保婴童章等等,以通过上章仪式,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北斗治法武威经

北斗治法武威经

北斗治法武威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唐代。《宋史‧艺文志》着录唐李筌撰《北帝武威经》一卷,似与此书有关。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神部方法类。卷首有序文,宣称隋大业末有布衣远清,在东都洛阳夜遇九天玄女,传授《武威灵文》一卷。远清因此建功立业,唐初受封为行台左仆射。其书言「天刚神法」。首先列举北斗九星君之名字、主管职事及所属分野。谓世人有急难,但念本命所属星君之名,「其灾悉变为福」。又称北斗九星主司人间生杀祸福,「天刚破军星是天下威武所在,一切星宿鬼神不敢辄犯」。凡人遇修造不利、敌吉我凶、风涛兵恶、恶人恶兽等,皆可行「天罡法」解之。其法先启告北斗,诵天罡咒,念七星名字,以杖画地四纵五横,禹步而行,则「殃灾消灭」。

齐谐记

齐谐记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又南朝梁吴均作《续齐谐记》一卷,内容与《齐谐记》相近,有《说郛》、《顾氏文房小说》等丛书本。

三国食货志

三国食货志

《三国食货志》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三国,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民境遇特别悲惨,社会大倒退的黑暗时期。原因是中枢腐败,社会贫富悬殊,妖人借机蛊惑人心,起兵作乱,军阀趁势割据,野心家争当皇帝,打来打去,百姓大遭其殃。这里仅将自己在编读中的感受随记於此。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

明高僧传

明高僧传

八卷。明代释如惺撰。《大明高僧传》简称为《明高僧传》。此书写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题书名中的“大明”,即指成书年代,不是指内容范围。此传内容始于北宋末直明代,至于《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到北宋末这一百数十年。《大明高僧传》仍是空白,并无片言记载。此传内有三科,即《译经》、《解义》、《习禅》。《译经》科中只著录元代沙罗巴一人,《解义》科中著录了自南宋至万历年间四十四人,《习禅》科中著录了自北宋末迄元仁宗年间六十七人,正传有一百一十二人,另附见有六十八人。在体裁上与梁、唐、宋三部僧传相同,每科之后无“论”,当是全书没有完成的原故。其中有关主张各宗融合的看法,正是时代要求的反映。此书的优点是,填补了北宋末至明代高僧传记的空白,为研究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足之处有:首先,一些高僧的传记如性澄、蒙润、本无、如玘、绍宗等,所记事迹过于简单。二是,前后重复和误将北宋人写成南宋,将地名误作籍贯等疏忽之处也不少。正如作者自序所言,是“随喜录之,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因而没有严肃加工整理。尽管如此,它仍是一部有价值的佛教著作。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丁已嘉兴楞严之般若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