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
  • 姓名:菲茨杰拉德
  • 全名: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
  • 出生日期:1896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1940年12月21日
  • 民族族群: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迷惘的一代”流派的重要作家。他生长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17年入伍,但未到过欧洲战场,1919年退伍。1920年,菲茨杰拉德发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并得以与一位上流社会的姑娘结婚。他的婚姻使他有机会体验上流社会的生活,因而对富人阶级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于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不久,另一部长篇《美丽与毁灭》(1922)及短篇集《爵士时代的故事》(1922)也问世了。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的出版,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小说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代表年对“美国梦”所怀的幻灭感,同时也谴责了富人阶级的虚伪、腐朽和堕落。菲茨杰拉德的后期生活凄凉。他的成名以及婚姻,使他沉醉于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之中。很快他便入不敷出,健康也受到很大损害。不久,他患了酒精中毒症,妻子也患了精神分裂症。小说《夜色温柔》(1934)以及在他死后于1945年出版的自传体散文《崩溃》即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其生活的忧愁、悲苦亦在其中得到反映。为谋生计,也为重振声名,1937年他移居好莱坞,为电影公司写作剧本。1940年,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巨头》(1941)未及完成,就因冠心病猝发而离开了人世,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在评论界被称为“爵士时代的历史家”。所谓“爵士时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约10年的这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的美国在经济上迅速发展,阔人们挥金如土,过着放荡、豪华的生活。另一方面,中下层的青年在战后对战争仍怀感触,他们似乎已饱经辛酸,看破世情,因而对一切都抱怀疑、虚无的态度,被称为“迷惘的一代”。菲茨杰拉德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各个方面,青年一代的幻灭心理,富人阶级的腐朽本质,都在其中得到了反映。菲茨杰拉德成熟期的作品风格洗炼、含蓄,其文笔朴实而优美,结构谨严,描写精确,特别善于抓住人物的精神特征。在创作上,菲茨杰拉德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影响,济慈是他最为崇拜的作家,实际上,两位作家在创作和生活道路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此外,菲茨杰拉德还受到了屠格涅夫、福楼拜、王尔德·康拉德及詹姆斯·乔伊斯等作家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后来的事

后来的事

长井代助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多余人,靠着向父母或兄弟伸手要钱度日。大学毕业后,三十岁了还没安家,也不谋职工作。年轻时他对一切态度消极,曾把相爱的三千代让给朋友平冈。可是三千代嫁给平冈后并不幸福,生下的一个孩子不久也夭折了。平冈在事业上失败后从大阪返回东京,三千代登门求情借钱。代助对三千代的爱并未消失。他决心挽回自己的过失,把落难的三千代娶为妻,将她从窘境中解救出来,开始新的生活。由于代助的决定违背了父亲的意志,拒绝父兄安排的婚事,与家庭决裂了,生活费也没了着落.然而他并没改变主意。当他把一切向平冈和盘托出时,平冈愤然提出绝交。尽管如此,代助和三千代热烈而真心地相爱着。不久,三千代病倒了。为了生活,代助头顶着骄阳四处奔走,寻找着工作。

瑶溪集

瑶溪集

诗话著作。宋郭思撰。郭思,字得之,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曾续补其父画家郭熙所撰《林泉高致》。《瑶溪集》,亦称《郭思诗话》,《通志·艺文略》诗评类、《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惟《通志》未题撰者姓名。原书十卷,久佚。元方回《桐江集》卷七有《瑶池集考》,“池”、“溪”字异,然所考实为《瑶溪集》。方回云所见书“得之钱塘书肆,乃士夫家录本”,则此书可能未曾刻版。方回又称该书分为十五类:“一曰诗之六义,二曰诗之诸名,三曰诗之诸体(原注:与李叔《诗格》相类,凡八十一体,可无述。按叔当作淑),四曰诗之诸式(原注:凡二十九式),五曰诗之景,以至十五曰诗之诸说。”于此尚可窥知其书大略。又《竹庄诗话》卷一四杜甫《丽人行》题后称:“《瑶溪集》多立体式,品题诸诗,强为分别,初无确论,今并不取。独所论诗之景者,为说虽泛,然其间编类,多前辈所称美而后人所脍炙,故颇加删录,得五十九篇。”以下至卷一五杜甫《雨过苏端》计五十八篇(数目相差一篇),均录全诗,而于各篇题下加注,如《丽人行》:“说帝都游春之盛。”王维《陇头吟》:“状边情。”所引所注,当均出自《瑶溪集》所谓“五曰诗之景”者。于此,又可窥见其一斑。郭绍虞据《苕溪渔隐丛话》及《竹庄诗话》辑得二则。其一称:“《文选》是文章祖宗”,“唐时文弊,尚《文选》太甚”,而“老杜于诗学,世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至老杜体格无所不备,斯周诗以来老杜所以为独步也”。其二称:诗之六义,“诗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时能兼之”。盖其论诗崇杜,而又以杜诗为上承《文选》、及乎“六义”者。此二则有《宋诗话辑佚》本。

两宋史纲

两宋史纲

张荫麟生前对于《中国史纲》的宋史部分已有写作规划,即:一、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二、北宋的外患与变法;三、宋代的文学与思想;四、女真的兴起与宋金的和战;五、蒙古的兴起与金宋的覆灭。但写作未半,即已去世。本书以张氏拟定章题为纲,收录已成文的第YI章、第二章及中辍的第三章第YI节全部内容,并将张氏所撰论文中与各章主题相关者择要选编,附于各章之后,以便读者加深对宋代历史和张荫麟史学成就的理解与认识。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作为《清实录》曲笔问题之始的《清太祖实录》,因经多朝的改修.先后出现 了“崇德初纂本”、“顺治改缮本”、“康熙重修本”、"雍乾定本”等多个不同版本。 崇德年间,皇太极在位时,《武帝实录》即已纂成;后顺治年间对其进行了再修, 改动较小;康熙年阆又进行了重修,此次重修较之前内容上改动极大,书名亦由《武皇帝实录》改为《高皇帝实录》;雍乾年间,又对实录进行了字句方面的校对。而多次的改修与校订,亦使其真相不存,曲笔问题为最甚。经过对《清太祖实录》的 两个不同本子《清太宗武皇帝实录》与《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对比之后发现,前者虽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但其行文质朴,载有许多其他文献未见之事,还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的;而后者在经史官们的改订、删减、增补以及润色后,对一些史事的隐讳与文饰较之前更为详密,可信度大为下降,部分内容令人难以据信。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前有叙文五篇;诗文首以警策四众为冠,终则劝以禅净兼修。分怀净土诗、十六观门、九品往生、儒释一贯、禅净兼修五部分,共一四九首。超机在跋文中评此诗‘句句浊世之津梁,行行迷途之宝筏,片言只字皆从本性中流出,吐尽诸佛肝肠,竭尽历祖心髓,实为儒门之道眼、释氏之法幢。’书后另附有跋文三篇、净土题词、天然小传。

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

中国佛教禅宗的著作。因记载的是禅宗著名大师的语录,故名。宋代颐藏主集。全书共四十八卷。汇集了禅宗南岳系怀让以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中所谓“古尊宿”的语录,多为 《景德传灯录》中所不载者。明万历年间重修《北藏》时收入《大藏经》。赜藏主原有《古尊宿语要》四卷,收集唐宋时期南泉普愿以下二十二家禅宗语录,刊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为四十八卷本《古尊宿语录》的基础。后人又逐渐将云门文偃、真净(宝峰克文)、佛眼(龙门清远)、佛照(育王德光)等数家语录编入,至南宋末年,由于“两浙丛林得之惟艰”,由女居士觉心捐资翻刻。以后又经过不断增补,至明代收入《大藏经》时,遂成现今所见四十八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