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
  • 姓名:菲茨杰拉德
  • 全名: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
  • 出生日期:1896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1940年12月21日
  • 民族族群: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迷惘的一代”流派的重要作家。他生长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17年入伍,但未到过欧洲战场,1919年退伍。1920年,菲茨杰拉德发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并得以与一位上流社会的姑娘结婚。他的婚姻使他有机会体验上流社会的生活,因而对富人阶级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于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不久,另一部长篇《美丽与毁灭》(1922)及短篇集《爵士时代的故事》(1922)也问世了。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的出版,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小说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代表年对“美国梦”所怀的幻灭感,同时也谴责了富人阶级的虚伪、腐朽和堕落。菲茨杰拉德的后期生活凄凉。他的成名以及婚姻,使他沉醉于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之中。很快他便入不敷出,健康也受到很大损害。不久,他患了酒精中毒症,妻子也患了精神分裂症。小说《夜色温柔》(1934)以及在他死后于1945年出版的自传体散文《崩溃》即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其生活的忧愁、悲苦亦在其中得到反映。为谋生计,也为重振声名,1937年他移居好莱坞,为电影公司写作剧本。1940年,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巨头》(1941)未及完成,就因冠心病猝发而离开了人世,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在评论界被称为“爵士时代的历史家”。所谓“爵士时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约10年的这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的美国在经济上迅速发展,阔人们挥金如土,过着放荡、豪华的生活。另一方面,中下层的青年在战后对战争仍怀感触,他们似乎已饱经辛酸,看破世情,因而对一切都抱怀疑、虚无的态度,被称为“迷惘的一代”。菲茨杰拉德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各个方面,青年一代的幻灭心理,富人阶级的腐朽本质,都在其中得到了反映。菲茨杰拉德成熟期的作品风格洗炼、含蓄,其文笔朴实而优美,结构谨严,描写精确,特别善于抓住人物的精神特征。在创作上,菲茨杰拉德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影响,济慈是他最为崇拜的作家,实际上,两位作家在创作和生活道路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此外,菲茨杰拉德还受到了屠格涅夫、福楼拜、王尔德·康拉德及詹姆斯·乔伊斯等作家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沉思

沉思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

食疗烹饪专著。二卷。宋·林洪著。撰年不详。本书以笔记形式撰写,书中列一百零四种馔之品,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体验过,故颇有心得。本书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过去的食方大部分以食配药,食药相混,本书则以食为主,重视食物的养生和治疗作用,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经验过。种类有菜肴、羹、煎、粥、饭、馄饨、面、糕饼点心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既可防病疗疾,又能健体强身。本书重视食物的治疗作用,这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不同。

平沪通车

平沪通车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最初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1935年1月1日至12月1 日第9卷1号至12号。上海百新书局1941年8月初版。小说描写一个自称“柳系春”的女骗子在平沪线列车上利用自己的色相媚惑银行经理胡子云的大骗案。胡子云是个娶有3位太太的中年人,经不住女骗子的诱惑,从素不相识至同床共枕。女骗子与同伙余太太设计买了好酒佳肴,把他灌醉以后,窃走了其12万元的公债券、证券和现款,中途下车,逃之夭夭。胡子云酒醒后发觉,大惊失色。列车快到终点站时,他急得神经失常,看到别的年轻女乘客就大喊抓女骗子,因而被行人耻笑。小说情节紧凑,描写细腻,出版后颇为流行,被称为言情小说中别出心裁之作。

南询录

南询录

《南询录》一书国内早佚,仅日本“内阁文库”有庋藏。《南询录》作者邓豁渠是明代王阳明弟子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南询录》“直指性命,直书其所自得。以圣求之者,谓其言圣道;以佛求之者,谓其言佛道;以仙求之者,谓其言仙道”。此系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原文无序号,为便于检索,日本九州大学荒木见梧教授在原本(复印件)每一段前增加了序号。此文现经标点后,特将序号单独标出。

治禅病秘要法

治禅病秘要法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法,(二)对治噎之法,(三)对治行者贪淫患之法,(四)对治利养疮之法,(五)对治犯戒之法,(六)对治喜乐音乐之法,(七)对治喜好歌呗偈赞之法,(八)对治因‘水大’猛盛而患下之法,(九)对治因‘火大’而头痛、眼痛、耳聋之法,(十)对治入地三昧见不祥事而惊怖失心之法,(十一)对治‘风大’之法,(十二)对治初学坐禅者若为鬼魅所著而致种种不安、不能得定之法。依本经之后序所载,本经系译者于于阗国衢摩帝大寺,从天竺沙门佛陀斯那之面授,而在孝建二年(455)译成者。经中处处可见大乘思想,尤以上述之(五)、(十)至(十二)等为最;复因佛陀斯那素有‘大乘沙门’之美称,故当时之人亦自然将本经视为大乘经典。又本书有关身心疗法之说,予后世提供研究印度、西域地方古代医学思想之珍贵资料。